元惠宗先明後暗
元惠宗是元朝最後一個皇帝,他在位三十七年,實際執政三十年,在元朝歷史上當皇帝時間最長。元惠宗前期比較賢明,但後期卻昏聵怠政,貪圖享樂,致使各種矛盾集中爆發,最終葬送了大元江山。
元惠宗稱帝時只有十四歲,他採取韜光養晦策略,暗中培植親信,擴大勢力,七年之後,一舉剷除權臣伯顏,掌握了大權,隨後報了父仇。這顯示出了元惠宗深沉機智的性格和明智的策略。
元惠宗親政以後,勵精圖治,勤政廉明,選賢任能,尤其是重用脫脫等賢臣,廢除伯顏時期舊政,推行一系列新政,對緩解社會矛盾、挽救危局產生了積極作用。
元惠宗在精心治國的同時,潛心學習漢文化。元惠宗出身坎坷,小時候沒有受到良好教育,也沒有接觸過漢文化。他在靜江流放期間,有幸認識了大圓寺的秋江長老。秋江長老見他聰明伶俐,十分喜歡,教他學習《論語》、《孝經》,元惠宗這纔開始接受漢文化的啓蒙教育。
元惠宗對漢文化很感興趣,他當皇帝以後,本來有很好的學習條件,可權臣伯顏反對漢化,禁止蒙古人學漢文,元惠宗不敢公開學習,只能偷偷地看一些漢文書籍,因而他的漢文化水平不高。
元惠宗親政以後,知道要想治理天下,不懂漢文化是不行的,於是加緊補課。元惠宗請名儒入朝講學,讀四書五經,並練習寫字。每天散朝以後,其他人都走了,元惠宗把近臣名儒留下,給他講儒學典籍。元惠宗聽得津津有味,常常到日落西山。
當時講學的名儒葉衡,留下了一首詩歌:“水晶宮殿柳深迷,朝罷千官散馬蹄。只有詞臣留近侍,經筵長到日輪西。”意思是說,散朝之後,朝臣都走了,只有近臣留下來爲皇帝講學,常常講到日落。可見,元惠宗學習漢文化是十分認真和刻苦的。
在脫脫任丞相主持朝政期間,朝廷井然有序,元惠宗不用很費精力。脫脫辭相之後,繼任的幾位丞相能力一般,元惠宗只好親自上陣,直接處理政務。
元惠宗的執政能力還是很強的,他繼續推進脫脫制定的各項改革措施,着重抓了廉政建設,頒佈實施《至正條格》,對官員的行爲做了法律規範。元惠宗下令減少宮廷開支,裁減宮女,派遣朝廷官員到地方上巡視,還詔令各地舉薦隱士,廣泛選拔人才。元惠宗親自理政五年,取得一些成效,史稱“至正新政”。
元惠宗親政十多年以後,逐漸失去了親政初期的銳氣,開始變得怠於政務。元惠宗有一大愛好,就是喜歡搞建築,他堪稱這方面的天才,無師自通,搞了不少發明創造,被人稱爲“魯班天子”。
元惠宗親自畫圖紙建宮殿,讓工匠們依圖建設。元惠宗還會造龍船,也是親自繪製樣本。龍船設計巧妙,在行船時,龍的頭、眼、口、爪、尾都能動,栩栩如生,令人讚歎。龍船造好以後,元惠宗帶着嬪妃們下湖遊玩,逍遙自在。
元惠帝還精心設計製造了宮漏,宮漏是古代的計時器。元惠帝制造的宮漏體形高大,構思奇妙,精巧絕倫,非常罕見。明軍攻入大都時,繳獲了宮漏,獻給朱元璋。朱元璋感嘆說:“把心思用在這方面,豈有不亡國之理?”遂下令把宮漏搗毀了。
朱元璋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後代子孫中,也出了一個愛做木匠活的朱由校皇帝。不過,朱由校只是自己動手做一些小玩藝,而元惠帝搞得是大型的建築藝術,朱由校與元惠宗相比,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了。
元惠宗善觀天象,而且預測十分準確。有一次,元惠宗夜觀天象,見有異常。司天監官員奏報說:“根據天象,山東將有大水。”元惠宗說:“不對!天象顯示,山東將損失一大將。”果然,在山東平亂的一名大將陣亡了。衆人皆驚愕,贊元惠宗是神仙。不知道這門高深玄妙的學問,元惠宗是怎麼學會的?
自脫脫死了以後,元惠宗徹底墮落了,他寵信奸臣,不問政事,聲色犬馬,吃喝玩樂。元惠宗在宮中修建清寧殿,繞殿又建造若干個百花宮,每五天一移宮,盡情享受。
元惠宗迷戀上了密宗,整日在宮中修煉“大喜樂”。“大喜樂”又叫雙修法,即男女一塊修煉。皇帝、大臣、宮女同在一室,赤身裸體,實在不成體統,搞得烏煙瘴氣,朝野上下全都厭惡。
這個時候,元朝已經破敗不堪,矛盾積重難返,再加上皇帝如此昏庸胡爲,豈有不亡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