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武德四年

bookmark

持續月餘的彭城爭奪戰,終於以來歙之死宣告結束,屍骸被埋在深至腳踝的深雪中,鮮血凝固成冰。

站在殘破的內城中,看着士卒收斂屍骸,親自陷城的徵東將軍張宗,看着來歙那冰塑般的身軀,以及周邊一個個爲了保護他、或護衛炎炎漢旗而戰死的漢兵,也頗有感慨。

“自陛下起兵以來,誅王莽、掃關中、斬劉縯、入河東、擊上黨、破河北、殺子輿、戰隴右、逐隗囂、平赤眉、吞青州……以上諸役,近不過旬月之役,遠不離二時之勞,幾無人是一合之敵,便若雲徹席捲,後無餘災。”

“唯獨劉秀不然,與魏軍戰於荊襄,爭雄淮北,方面之將不能輕下,竟需聖天子親征督戰方可撼動。而劉秀麾下諸將,馬武、劉植、來君叔等輩,皆能不惜性命,爲其主殉身,足見劉秀頗得人心,而東南之人仍對復漢念念不忘。東吳真乃我朝堅敵,未易可輕也。”

對於張宗的這番感慨,左丞相耿純雖對來歙也心存敬佩,但卻搖頭道:“那又如何?縱是一戰不能破,二戰不能舉,三徵亦可滅吳!張將軍發現了麼?”

耿純指着彭城外郭道:“通向正門那條大道上,有諸多本地名人石碑,但昔日曾在彭城定都之人,西楚霸王項籍之碑,卻絕然未見,難道他尚不如漢初三儒、不如龔勝之輩?不,只因爲失敗之人,不配有名篆刻於金石之上。”

他是想說,就算劉秀及其麾下再英勇,他們也無法擋住來自北方的滾滾洪流,終究是落得項羽一樣的下場。

張宗頷首同意,卻又笑着反問:“左丞相,既然如此,那吾等又是如何知道項羽事蹟?”

耿純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來

“說得對。”

“不將項羽這最大的對手拔高,如何彰顯漢高事業乃是天授?靠魏豹、秦二世、趙高之流麼?”

耿純遂下達了一個命令。

“令人封來歙之屍,以將軍禮儀置於棺槨中妥善保管,等候陛下發落。”

……

“彭城大捷!內城已破,來君叔負隅頑抗,與其親衛兩千餘人,一同戰死雪中。”

短短兩日後,飛騎已將彭城捷報送到下邳白門樓,然而在魏國君臣歡喜之際,卻有一人心情複雜,正是車騎大將軍耿弇。

世人都說,他在進入淮北前從未有過敗績,這不準確,耿弇一直將多年前關中的一場小仗失利,歸咎於自己。

那時候劉伯升率綠林軍入關,第五倫退走渭北,在右扶風一線,將防務交給了耿弇,然而耿弇千防萬防,卻漏了一支綠林奇兵——來歙所帶的騎馬步兵,他們居然來了個大迂迴,直搗第五倫大後方!

耿弇最初並未在意,調了當時魏軍唯一的騎兵——越騎營去堵截,結果世人皆知。

擊滅劉伯升後,耿弇亡羊補牢,向第五倫請命去追還在渭北流竄的來歙,可這來君叔特別能跑,居然一口氣溜到了北地,遁入隴西,讓耿弇無功而返。

自那時起,不管功業多大、地位多高,耿弇始終記得來歙,記得他給自己帶來的恥辱,得知他升任“漢大司馬”時,耿弇還一度十分高興:“僞漢大司馬,這才配當魏車騎將軍之敵。”

去年席捲青州海岱,奉命南下徐淮時,耿弇聽說鎮守淮北的正是來歙,更加欣喜,覺得這是算舊賬的好機會,他甚至想象過自己與來歙在陣前置酒約戰的場景。

可惜事與願望,第五倫甚至都沒讓他靠近彭城,雖然不能打來歙,但直接擊滅來歙的主君也不錯。

豈料三軍銳氣已鈍,下邳便是他攻擊的極限了,前頭放跑了劉秀,後頭卻得知來歙已亡。

耿弇的感覺,就彷彿練就了一手好弓術的獵人,在趕到那隻啄瞎自己眼睛的大雁巢穴,想要待其展翅高飛時,一箭射落時,卻發現它已成了別人的獵物,無力地趴在雪地中死去多時,正被人拔毛割肉。而這場狩獵,自己一無所獲,心中只剩下悵然若失。

不知是不是這複雜的情緒作祟,上個月雖然舊傷復發卻還能堅持巡營、佈置的耿弇,卻在得知來歙這天,病情急轉直下。

發熱、疲乏、頭痛、頭暈、畏寒、噁心,種種症狀一起爆發,即便身體不適若此,耿弇還是堅持忙碌於案牘。既然彭城已破,北邊的六萬大軍就得到了解放,耿弇做了一份進軍方略,欲奉予第五倫。

然而,就在耿弇抵達白門樓,走到皇帝跟前,欲獻上軍略時,一陣急驟的頭暈便襲擊了他。

當着三軍將校的面,多年前一直如松柏般傲然屹立的耿弇,竟一頭栽下,倒在第五倫面前!

……

得知大敵死訊,耿弇還只是心情複雜難言,而數日後,當漢軍斥候將此事告知正在淮泗口秣馬厲兵,準備北進的漢皇時,劉秀心中只剩下了悲痛。

“不可能。”

劉秀第一時間拒絕承認這個事實,一如他當年得知天下無敵的兄長戰殞時一樣,然而隨着第二批消息陸續傳回,彭城失守已是無可駁辯的事實,即便如此,劉秀甚至期望來歙只是被俘……

但他又對來歙那信然諾的性格再清楚不過,來歙不會降,他只會爲了一句承諾,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

劉秀最終接受了這個事實,親自主持了喪禮——這是半年以來,劉秀第三次爲臣子穿戴上孝服了,妻兄馬武、宗族劉植,但要論二人與他的親近,加起來都不如表兄弟來歙。

劉秀仍能記起自己小時候,與兄長去姑母家拜訪的情景,小來歙與他們從未見過面,卻一談如故,很快就揮舞着木劍竹馬玩開了。稍長大些後,二人也時常共同遊歷南陽,來歙熱愛打抱不平,劉秀則負責搬救兵,每每能在來歙陷入危險前,帶着兄長的熟人殺過來反敗爲勝。

“可這一次,朕未能及時救援彭城。”

劉秀面對來歙靈柩,含淚默默自責:“君叔守信忠義,但劉秀,卻失信了。”

來歙是面對第五倫濤濤洪流,仍堅持抱柱不放的尾生,而劉秀,甚至都沒法去與他約定的地方赴約……

他擦乾眼淚,下達策書:“大司馬來歙,攻戰連年,平定赤眉,憂國忘家,忠孝彰著。今於彭城遭命遇難,嗚呼哀哉!”

“追贈歙楚王印綬,諡曰‘景節’,朕親護喪事!”

悲傷的人不止劉秀,和先前沒什麼朋友的劉植不同,來歙舊友頗衆,尤其是南陽系中,更是隱隱以他爲首,一時間淮泗口將校們羣情激奮,紛紛請命,懇求劉秀立刻舉喪發兵北上。

“先攻下邳,擒第五倫,再破彭城,以封來王之屍,爲戰死士卒報仇!”

將校們不是嘴上說說,確實有此衝動,漢軍主力在淮北者尚有四萬餘人,冬天最寒冷的那兩旬,就待在淮泗口休整,如今軍容士氣都還不錯,卻聽說魏軍冒着嚴寒攻彭城,下邳魏兵也因水土不服而頗爲疲憊。

現在初春已至,困擾南方兵卒的大雪也停了,雖然沒了彭城,無法裡應外合,但也是時候發動反攻,將第五倫趕出淮北了!

然而面對衆將請戰,最想爲來歙報仇的劉秀卻閉目不言。

劉秀也對這場戰爭有過反思,但想到的卻不是“若早幾日發兵北上”,他很清楚,就算現在去,大會戰中也不一定是魏軍對手。

他反而猛醒:“朕此番爲保淮北,竟失君叔、劉植及上萬士卒性命,已是失策,又對自己用兵太過篤信,但反覆騰挪,也只贏了兩場小仗,無礙於大局。思前想後,最佳之策,莫過於早日聽取良言,失地存人!”

“從此以後,朕,決不能再踏錯半步了。”

終於,劉秀睜開眼,纔開口說了一句。

“彭城之仇,朕必報之!”

“然茅津渡河,殽谷封屍,尤未是時。”

劉秀說的是春秋典故:秦穆公派兵東征,被晉國人在崤谷打得全軍覆沒,只有三個將軍被放了回來,秦國從此跟晉國結了樑子,數次派兵報復,卻屢屢失敗,就此忍辱負重近十年,這才濟河焚舟,齊心協力,將晉軍殺得不敢還擊,遂自茅津濟,封殽屍而還,遂霸西戎。

劉秀很清楚,隨着彭城失守,反攻的時機已經不在,繼續勉強,只會讓犧牲越來越大,經歷了這種種教訓後,也只能亡羊補牢了。

“調動舟師,將淮泗口、大澤鄉、泗水郡等地軍民,悉數遷往淮南,以誘第五倫繼續南下!”

……

一月上旬,下邳城中,耿弇已經在榻上躺了小一旬,醫者一直不允許他出門,口口聲聲說什麼“將軍生病也要隔離”,所以也別談什麼掌兵行軍了。

這是在延誤軍機啊,但這是皇帝的命令,耿弇也無法反抗,於是覺得自己並無大礙的耿弇就生起了悶氣,甚至拒絕服藥。

“我不喝。”

又一次,他憤憤地背過身,對遞到身邊來的藥碗熟視無睹,然而弟弟耿舒連忙提醒他:“兄長,是陛下親自來了!”

耿弇大驚,回頭一看,竟是第五倫端着藥碗,一手拿着藥匕,笑吟吟站着。

他連忙欲下榻行禮,卻被第五倫阻止了:“將軍病未痊癒,無須多禮。”

第五倫又舉起手中的小匕勺笑道:“將軍是要朕親自喂,還是……”

“臣喝,喝便是。”

耿弇只好接過藥碗噸噸噸幹掉,他也是鐵骨錚錚的漢子,臨淄一役,大腿中箭竟一聲不吭,以至於打完仗手下人才發現。可如今藥汁入喉,卻露出了痛苦的表情,確實是難喝到了極致,麻得舌頭都大了——聽說這藥是茈宛、昌蒲、細辛、姜、桂、蜀椒各一分,蜀椒就是花椒,能不麻麼?

喝完後耿弇便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依然大愈,然而背後的隱隱作痛仍困擾着他,但比起犯病時的頭項強痛而惡寒,幾乎死去好多了,不得不承認這藥確實有點用。

“將軍這是卒然遭邪風之氣,得多休養幾日。”第五倫依然拒絕了耿弇的懇求,同時說起他提交的那份軍略。

這小耿還是不長記性啊,他認爲,如今既然彭城再無後顧之憂,便可讓魏軍分東、西兩路南下,一舉席捲淮北,打劉秀一個措手不及,再讓運糧的舟師幫忙,讓他帶着精銳渡過淮水,到劉秀後方攪個天翻地覆,讓其只能繼續南遁,逃到江東去。

耿弇請命:“若劉秀欲學項羽,正好在淮南一決勝負!”

這是楚漢之爭時漢軍的方略,項羽敗於垓下後,因爲漢軍追擊甚猛,都沒機會在淮南立足,就一口氣逃到了烏江亭。

可以了,耿弇好歹沒狂妄地提出強渡長江,一舉滅吳呢。

第五倫遂道:“此一時彼一時,予可沒有一支兵卒,像漢時九江王英布、荊王劉賈那般自南陽、汝南入淮南,誘降楚守軍,斷項羽後路,使敵腹背受敵啊。如今情形,恐怕難以急圖淮南。”

岑彭那邊才平定了鄧奉、賈覆在丹陽地區的禍亂,將二人趕到了漢中,投奔公孫述,所以宛襄駐軍雖衆,卻對徐淮的大仗鞭長莫及。

耿弇仍不甘心:“縱不擊淮南,也應派遣騎兵輕兵南下淮泗口,勿要讓劉秀從容將軍民物產糧秣一齊南渡。”

第五倫已得知劉秀開始向淮南撤軍的情報,然而他依舊搖了搖頭,這幾日耿弇臥病在榻,一切職權第五倫都收了,讓他安靜休養,所以車騎大將軍並不知道形勢的嚴峻程度啊。

“吾等大敵,已不是劉秀。”

第五倫起身看向倒春寒的淮泗,新的敵人看不見摸不着,卻足以讓人談之色變。

“軍醫已確認,將軍所患,以及下邳等地軍營中傳播,使得上萬士卒病倒的惡疾,正是傷寒!”

第132章 黃泥第483章 禮物第501章 優勢在我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256章 天變第393章 上洛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202章 一方有難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614章 帝鄉第48章 穿越者與位面之子第436章 軟柿子第373章 降維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582章 猛如虎第522章 殉道第342章守戶之犬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322章 起龍第615章 神化第330章 你坐啊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230章 傳統藝能第157章 真·秀第685章 大決戰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534章 爾虞我詐第112章 爭個屁第104章 封王第338章呼吸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486章 良善第448章 山海情第335章借貸第289章 天兵第79章 遇事不決第485章 鬼第154章 折肱第601章 飲馬第215章 他急了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581章 騎步第527章 相異第6章 什麼決定腦袋第338章呼吸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23章 秋菊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581章 騎步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129章 綠林第243章 好日子第345章 突騎第417章 友軍第606章 堅冰第8章 以“德”服人第153章 馬殺雞第368章 公平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80章 我要做的有三件事第210章 這河裡第225章 五第23章 秋菊第493章 預判第301章 退婚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108章 狼來了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648章 帶惡人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214章 稱帝第91章 官匪一家第523章 創業未半第656章 英雄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102章 滅國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391章 推心置腹第436章 軟柿子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446章 鑿空者第165章 只見新人笑第681章 百川第375章 樂土第225章 五第550章 我們聯合第301章 退婚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264章 臣等正欲死戰第483章 禮物第128章 護官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