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養蠱

bookmark

時間回到耿弇剛倒下那幾天,當第五倫及羣臣從醫者口中得知此病之名時,衆人是相當震驚的。

“傷寒!?”

不論是文武將臣,還是第五倫帶來的那些御醫,對這個詞儼然到了談虎色變的程度,大行令馮衍甚至在廳堂裡當衆失態,差點跌倒!

事後他對第五倫說起自己家族與這種疾病的淵源:“自漢武以來,天下時常疫病橫行,尤其是元成之後,更是飢疫交加。”

“二十多年前,關中鬧了瘟疫,馮氏宗族本來人丁極旺,共有二百餘人,大疫過後,竟只剩下七十餘,而死者中,泰半都是亡於傷寒之下。”

所以馮衍才感到如此恐懼,第五倫也記起,祖父生前與他說過,第五倫的生父生母,便是亡於傷寒疫情之下。

第五倫最初時望文生義,還以爲說的是“傷寒桿菌”,這是一種腸胃消化道疾病,主要通過糞口傳播,症狀與痢疾差不多,患者無不化身噴射戰士……

但從他來到新朝十餘年的見聞,以及軍醫報上來的症狀,第五倫卻發現自己弄錯了,此傷寒與彼傷寒,恐怕只是湊巧撞名,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

軍中資歷最深的醫者來向第五倫稟報:“陛下,這傷寒,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

第五倫優雅地頷首,卻朝一旁張魚示意,繡衣都尉遂急道:“醫者,說聽得懂的。”

醫者這才簡而言之:“發病事多爲流涕、頭痛、發熱、四肢無力、喉痛、久咳嗽。”

據他說,這傷寒雖然傳疫極快,但有的人好的也快,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也就耽誤小一旬的活,痊癒後照舊能下地,這是輕的,而若是重症嘛……那些陸續從營中擡出的屍骸,醫者說他們已“病入骨髓,周身劇燙,無法挽回”。

第五倫看着這些似曾相識的症狀,恍然大悟:“這所謂傷寒,莫非就是一場流行性感冒?”

這病他不能說很熟,也就每年用身體與之打一兩次的交道罷,雖然感冒造成大流行動輒導致數百上千萬人死亡的不乏少數,但不知爲何,第五倫的心卻莫名的安定了下來。

然而其他人卻頗爲慌亂,馮衍按照自家慘痛的經歷,力勸第五倫:“陛下,大疫有五,傷寒、瘴氣、傳屍、癘風、虜瘡,其中傷寒當屬第一,數十年來天下戶口大減,傷寒殺人最衆。”

馮衍唸叨着這些話,力勸第五倫:“據說下邳營中,至少三分之一士卒染病,爲保聖體安康,陛下不可再在下邳久居,還是早日離開爲妙!”

第五倫卻面色凝重,對馮衍道:“大行令所遭傷寒疫病,予還在嬰孩時也經歷過。”

“那場大疫中,第五氏也死亡頗多,皇考及皇妣,便崩於其時,只餘予孤苦伶仃。”

說到這,第五倫已是帶上了幾分哽咽,讓羣臣頗爲動容,紛紛寬慰:“此乃陛下天佑。”

“是啊,確實是天佑。”第五倫知道,一個羸弱的嬰孩能在可怕的大疫中存活,確實是靠了運氣。

所有人都以爲,第五倫這是借家族慘痛經歷,來給他倉皇從瘟神面前逃離造臺階——順便把他們也一起帶走。

豈料第五倫竟順水推舟道:“既然天生德於予,小小傷寒,能奈我何?”

哈?

從馮衍到張魚、伏隆,衆臣紛紛愣在了原地,而第五倫順勢宣佈了自己的決心。

“予不會摒棄士卒,更不會臨戰而逃,誓要留在下邳,與諸卿共抗瘟神!”

……

雖說第五倫口號喊得響亮,但他又沒有通天本事,能變出萬能藥來,所以事情得一步步來。

最先得搞清楚的是,傷寒這種病症的來源。

關於這點,連對傷寒最有經驗的醫者都說不清楚,倒是隨軍的桓譚竟有點研究。

“傷寒或是源於西北河西邊塞。”

桓譚這麼說是有依據的,他在長安時讀了大量閒書,上到天文地理,下到蟲魚走獸都不放過,當他翻閱古書時,發現最頻繁到“傷寒”這個詞的,乃是來自西北的漢簡。

“河西漢戎雜居,天氣又寒,漢武時遷三十萬鎮西北,剛去的人便常患傷寒,存者不過十之六七。”

“而使者往返河西、長安頻繁,便將此病帶入中原,故而漢武之前鮮少有傷寒之疫,漢武之後,幾乎隔數年便出一次。”

這病症常以秋、冬以及初春爲爆發高峰期,和後世流行性感冒的季節規律頗似。

“但過往傷寒多在北方,徐、揚較少,前年赤眉之亂,淮北死人如麻,也不曾有傷寒大肆蔓延。”

目光回到眼前的大疫,桓譚等人覺得奇怪,第五倫卻不覺得是“例外”。

雖然醫者絮絮叨叨地跟他說什麼“傷寒乃風邪所至”,但第五倫依然篤信,歸根結底,還是流感等病毒作祟。

第五倫瞭解這時代人的衣食住行,很少離家百里的,這種小國寡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歪打正着起到了隔離效果,所以大疫起時,往往是長安、洛陽這些大城市先遭殃,閉塞的里閭小村卻能幸運躲過。

然而戰爭,這種違反人類本性的重大活動,卻將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到一起,讓他們開始一場病原體大交流。

故而自古用兵,師旅常有疾疫之憂,疾疫死者比戰沒者多數倍是常見的事,加上第五倫軍中多是北方人,尤其是最偏北的幽冀兵,先在青州轉了一圈,不知沾染了多少當地疾患,又來到天氣與河北迥異的淮泗,水土不服下抵抗力變差,傷寒趁虛而入便不足爲奇了。

“兩軍各爲其主,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卻不知道,雙方都只是在爲病毒養蠱啊。”

如此想來,第五倫忽然覺得自己和劉秀爭天下,都有些“蝸角之爭”的感覺了,少不了又自嘲了一番。

總結完疫病來源、季節、地理、發病原因後,第五倫卻發現,自己依然沒有特別奏效的方法:他沒本事做出土法抗生素、青黴素,也不能言出法隨,預言病毒有一天會奇蹟般消失……

至於躺平等死,羣體免疫之類,第五倫也頗爲排斥,畢竟他可不想被人追諡爲“魏川皇”。

第五倫思索後,決定主抓兩手。

一是依靠老中醫……

自第五倫稱王,接管新朝宮室大量御醫以後,推行軍醫制度數年,由朝廷出資,讓醫者們廣受門徒,要求每個醫者都得在軍中服役三年,並留下至少十名學徒,如今這體系也只到勉強能用的程度。

但第五倫依然難以破除不同醫派之間的門壘,隨軍的幾位大醫,面對同一種病,交上來的方子就截然不同,甚至換個人都要調換其中幾種藥。

看來看去,發現醫者們主要用到14種藥材,諸如桂枝、甘草、大棗、麻黃、生薑、芍藥、附子、蜀椒等,從這些藥物的療效來看,主要是用於治療風寒、咳嗽、頭痛發熱,沒有大問題。

第五倫作爲門外漢不好過多幹涉,只親自召見他們,苦口婆心地勸衆人放下嫌隙,先幫皇帝渡過大疫。他指尖敲打着那些方子,不要求他們完全統一,至少在各自負責的營中,按照輕、重、中、預防這四種程度,配出四種藥方來吧。

“諸卿所需藥材,除了太過稀少者,予舍千金之財,也要盡力收集妥當。”

話雖如此,但第五倫卻要求醫者們將桂枝、芍藥等這名貴藥材換成可替換的廉價貨,他不看單個療效,只看集體康復。

染病人數太多,已近萬人,每天還新增數百,不好一一辨別治療了,如今之計,只能讓衆人喝“大鍋藥”。營壘中支起大釜,小火烹之,用大碗勺了給病患喂下,也別指望一口藥下去立刻康復,中藥得慢慢來,緩解炎症,靠自身免疫系統慢慢熬就不錯了。

不過,對於車騎大將軍等重點病人,第五倫則安排了專門的醫者照顧,所需藥材不論多難搞,都用驛騎千里送來。

所以到了如今耿弇痊癒時,才從弟弟耿舒口中,得知自己喝下去的那些藥,皇帝究竟下了多少功夫!

第五倫探望完耿弇離去,耿舒纔對兄長說了實話:

“人蔘是遼東貢品,放在洛陽,皇帝特令中都洛陽飛騎,五日夜八百里送至。”

“桂枝產自南方,岑將軍在荊州繳獲不少,封存於宛,四日夜六百里送達。”

“徐淮雖也有椒,但醫者說,還是蜀椒最佳,陛下遂飛傳長安未央宮,將昔日公孫述所贈立刻送來,花了七天才抵達徐州,入了兄長藥湯。聽說皇后得知前線艱難,又令椒房店將多餘之貨相繼運來。”

第五倫對普通士卒力求“羣體效果”,藥越廉價易得約好,考慮了成本。但對車騎耿將軍這種重要人物,卻不惜重金——雖然第五倫心裡認爲,這徐淮的花椒,味道雖然沒那麼正宗,但入藥成分跟蜀中花椒區別能有多大?他買的不是藥效,而是這份心意。

耿弇確實感受到了,方纔皺眉喝下的那碗藥,他覺得又苦又麻,但等到下午的藥送到時,耿弇捧着許久,凝視着黑漆漆的藥湯久久無言,也不知在想什麼,最後竟落了幾滴淚。

這其中有感動,也有愧疚,如此小兒女狀讓耿舒忍俊不禁,但兄長很快就恢復了往日的冷峻,還解釋道:“加點藥引而已。”

言罷端起藥慢慢喝了起來,這一次,藥湯似不再苦澀難食,而是帶着溫潤與甘甜。

往後若有人用詩記下這件事,當是:“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青塵將軍愈,無人知是桂椒來。”

耿弇的傷寒病症倒是好得差不多了,但對於魏軍而言,真正的挑戰纔剛剛開始。

等到耿弇終於走出養病的院子,這才發現外面氣氛不同尋常,他當家做主時,可以在居民全無的下邳城走街串巷的軍吏們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下邳封閉的大門,是每個街口都帶着布口罩阻止無關人員流通的衛士。

等到了白門樓上,眺望城外安置病患的軍營,更是井然有序,過去擁擠混亂的營內道路,幾無一人,只有巡邏的小隊緩緩走着。至於營壘諸門,更架起了圍欄,鹿角向內,甚至還坐着幾個手持大長刀的守衛,警惕地盯着每一個想出來的人。

這便是第五倫抓的第二手了,雖然他沒有特效藥,但考慮到傷寒——病毒的特性,阻斷傳染源是不會有錯的。

於是第五倫下達了一個萬全之令:

“封營!”

……

PS:漢代傷寒到底對應現代什麼病還有爭議,今只用其中一種,不展開說了。

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391章 推心置腹第415章 想桃吃第77章 豬突豨勇第309章 磨豆第21章 蒂花之秀第600章 第五層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138章 誰是我們的敵人第638章 精銳第683章 大敵第512章 脊樑第269章 兒皇帝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634章 要多想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592章 優勢第604章 陸地行舟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175章 大腿第481章 大公無私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479章 一生第366章 朝爲田舍郎第455章 孤膽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559章 甥舅第21章 蒂花之秀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177章 武安第258章 飄第276章 北狩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660章 凜冬將至第315章 韓信第322章 起龍第194章 凜凜人如在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177章 武安第616章 焚書第76章 巨無霸第680章 衝舟第548章 山頭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361章 採風第127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110章 跟我上第386章 亡國第227章 起立第432章 開掛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433章 學會了哥的運營第225章 五第76章 巨無霸第239章 二五第76章 巨無霸第572章 死地第336章 千萬人之心第629章 烽火第508章 豹尾第484章 防不勝防啊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276章 北狩第675章 雲夢第536章 好人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542章 第五包圍網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458章 鋼刀歸鋼刀第243章 好日子第165章 只見新人笑第278章 另起爐竈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497章 中心第30章 新朝雅政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393章 上洛第385章 持久第503章 敢動第211章 改變第480章 蓋棺定論第680章 衝舟第468章 祁山第246章 南巡狩第619章 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