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

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

如今在場的每個人都在這個局中,已經是不當傻子都不行了。

阜寧縣令官最小,格局終究還是差了點。

他想的是這件事多來幾個人背鍋最好。

可來的這幾個人,沒有一個想着背鍋的,也沒有一個想着在事情了結之前就向上彙報的。

尤其是報給皇帝的。

這不是給皇帝出難題嗎?

都覺得明擺着皇帝想要殺人奪地,現在案子沒坐實之前就弄到朝堂上,亂成一團,讓皇帝怎麼做?

本來想殺人奪地的,鬧到朝堂後,鬧得風言風語,朝會爭論,必有反對之聲。

皇帝也沒法跟如今運河改海運之後的天津港流氓似的,梗着脖子喊朕就殺人奪地、手動抑兼併了,怎麼地吧!

只有把該殺的殺了、該搶的搶了,然後再把這件事坐成道德敗壞的典型案件後,才能報上去。

到時候皇帝假惺惺地說一句殺戮太過,然後你好我好大家好。

如今屋子裡的人,每個人都在提防別人。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局外人,皇帝沒提前跟自己說。

都覺得皇帝肯定提前跟劉鈺說了,那麼黃淮都督覺得皇帝跟沒跟廖寒輝說呢?跟沒跟淮安府尹說呢?自己這些人被“請”到這裡,真的只是阜寧縣令的主意?

阜寧縣令說的話,就是阜寧縣令自己的意思嗎?

這件事根本就不是六政府的事,不是一個走正常程序的事。

不走正常程序,那麼在場的每個人都可能提前被皇帝通過非六政府工作流程的正常程序提前提點。

況且,如今六政府的正常政府工作程序,本身就是皇帝“賜予”的一種規則。皇帝隨時可以打破這個規則。皇帝是否願意打破這個程序,與皇帝能否能夠打破這個程序,不一樣。

能與不能、願與不願,是有本質區別的。

不走正常的六政府的工作流程,私下裡跟皇帝直接溝通的事,多了去了,防不勝防。

阜寧縣令這時候是最難接觸到朝堂鬥爭的人,他見來的這些人都同意要從嚴從重從快地處理此事辦成死案,他就必須要問清楚一些事。

阜寧縣令不是誰都能當的,這縣令是從別的縣一把手平調過來的,一共七個字的平級標準,五六七三個字的縣都是別處平調過來,升遷順位靠前的。

但是否升遷,還要看官員三年一次的考覈自己的評分如何。

評分怎麼體現?

說難聽點,就縣衙裡那幾個鳥人,真要是把鄉紳全砍了,徵稅、勞役之類的事,他全都辦不了。

朝廷給他發那點工資,理論上他也可以組建自己的“幕府”,找些師爺之類的,以“編外人員”的身份,來參與管理。

但這不是不給那麼多錢嘛。

再說要是有那麼多錢,朝廷直接自己養財政人員不就得了?

搞現在這種稅收模式本身,其實就是默許地方上:貪污、腐敗、加派、攤派什麼的,你們自己看着辦。

總歸朝廷的稅就這麼多,國課之外,你們多收了,理論上都是違背朝廷仁德輕稅之名,出了事或者想讓你們出事的時候要辦你們;要是少收了屁事也辦不成,未必辦你們,但沒有政績肯定是別升遷了。

阜寧縣令頭疼的也就在此。

心說我要是跟興國公、黃淮都督似的,手裡有錢有權,養出來自己的幕僚班子,不開府而開府,靠自己養個幾十個師爺、百十個會計、三五百教書先生之類,我也用不着這些鄉紳。

你們這是準備把這些鄉紳全弄死,弄死之後,基層崩潰,你們拍拍屁股走了,我咋辦?

阜寧縣令心想你們砸碎一箇舊的縣鄉村體系倒是容易,可新的從哪來?我這個縣令管他媽橫豎加上范公堤以東衝出來的新地幾百裡的地方,就憑我們縣衙這幾個吃財政飯,鄉紳也沒了,這還管個屁?

可真就成明末閩北那邊鬧田兵的時候:令不出縣城大門了!

“國公、都督、府尹大人……這裡下官最小。有句話,也只能下官來提。”

“這些人固然罪無可恕,但處決了他們之後,這偌大一個阜寧縣,日後朝廷還要開二期工程……這……這,這下官可真的是管不過來了。”

“不怕說句諸位大人嘲笑的話,下官是真的沒管過沒有鄉紳的地方。況且縱下官有復秦之制度,編以裡甲、充斥縣吏,可下官要錢沒有、要人也沒有。”

“所以,諸位大人,還是給下官出個主意。日後,這裡到底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就很好。

好就好在,在場的人,除了阜寧縣令之外,幾乎沒有人關乎阜寧縣以後怎麼樣。

但這個問題,劉鈺怎麼回答,卻能從回答中咂摸出很多隱藏的事。

於是,衆人幾乎是齊刷刷地將目光投向了劉鈺。

淮安府尹心想,這阜寧縣令也是滑的厲害,他真就沒辦法?不,他有辦法,我也有辦法,但這些辦法是不是陛下想要的辦法,那可就難說了。

劉鈺絲毫不避諱衆人的目光,笑道:“確實,一下子殺這麼多人,這阜寧縣日後該怎麼辦,這確實是要好好說一說的。”

“如今朝廷花大價錢修了淮河,便水害爲水利。且廢了運河,不再需要束水衝砂,又斷了之前黃河保北不保南之規矩。加之這些年海滷日退,自范公堤往東已有百餘里。”

“不消數年,蘇北便可稱爲糧倉地,土地耕種再不像從前難辦困難了。我對蘇北這地方,還是看好的。”

“《禹貢》中,兩淮可是上等地。黃河泥又肥,只要解決了水患問題,日後蘇北田畝未必就比蘇南差啊。”

這倒是個實實在在的變化。

淮河不修、運河不廢,蘇北地方,就不要談什麼賦稅了。

扣除地方上根本管不到的鹽稅,朝廷對蘇北的要求,也就是“別出民變、有災能賑、最好三年纔要一次賑濟請不要年年都要”。

按照後世的行政區劃分,阜寧縣現在管的地盤,算濱海縣、射陽縣、阜寧縣。糧食產量加在一起算一個縣的話,很高。

除了不能和榆樹、農安、公主嶺這些隨便三五年的產量就夠大明王朝從永樂年到崇禎年二百年漕米所需的糧食三甲縣外。

和扶余、五常之類的掰掰腕子,排個前五是沒啥問題的。

可現在嘛……莫說產糧大縣了,每年平均的救濟糧加賑災款倒是能在大順排前五。

趕上洪澤湖、黃河、海潮耍耍脾氣,基本上年年與後世另一個江蘇產糧強縣沭陽,爭個大順救濟糧、賑災款、災民數的冠亞軍吧。

爲啥非要先下南洋、後廢運河修淮河?

除了朝廷這邊軍事安全上的考慮之外,按劉鈺的說法,這要是先修了淮河廢了運河再下南洋,南洋種植園如今這個勞工價,可是半個蘇北百姓都“騙”不去。

蘇北這等過去和將來都是好地方的地方,如今愣生生被黃河、淮河、漕運、鹽政,把鄉村折磨成了十八層煉獄。

現在曙光初現,劉鈺這麼一說,衆人稍微一想也就能理解這其中的變化。

雖然對劉鈺說的蘇北糧產量日後未必比蘇南差這個說法尚且存疑,但想着肯定比以前是強。

而這,也幾乎是直接提醒了阜寧縣縣令:朝廷在這個節骨眼前選你來阜寧縣,要的不是你救災的本事,也不是你協調修淮河的本事,而是要你以後把阜寧搞好的本事。

至於怎麼搞,劉鈺又道:“如今淮河入海渠主幹既已完成,日後墾荒也好、種植也罷,這都需要重新丈量土地的。”

“好在,之前朝廷派了些測繪專業的來實習,我也就順手讓他們丈量了一下荒灘土地,日後也可以用來丈量墾田嘛。”

“既是要墾田、要不負朝廷修淮河的投入,只靠一個阜寧縣衙肯定是不夠的。此事之後,這些測繪專業的學生暫且在這裡再幹一年,我在上疏朝廷,請朝廷派些幹吏,來填充村鎮。”

“古儒一派不是想要搞均田、搞學校制分齋教育嗎?也可以讓他們在這裡嘗試嘗試。”

“錢從何來,我看這裡也要行蘇南那種十一稅之制,國課既足,剩下的就做地方使用,興水利、辦學校。”

“既然蘇南、威海、鯨海等地,可以特異於天下,而嘗新政。這蘇北,我看也未嘗不可。”

“此外,這些荒灘地,也可效蝦夷、臺灣等故事,吸納資本,募民墾荒。”

“如今朝廷既不缺錢,也不缺能到基層的讀書人雖然讀的不是正經書但做個小吏還是可以的,我看,阜寧令這個問題,沒什麼難的。”

他這麼一說,剩下的人就更明白了,心道國公您可真的只是來辦道德問題的,真的和土地分配一點關係都沒有呢。

又想,如今這人還沒死呢,皇帝那邊連吹響器的、嗩吶班子、白事宴席的肥肉、頭七的紙錢都備下了,那還有什麼可議的了?趕緊動手吧。

都說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那君倒是沒說讓鄉紳死,只是送了點紙錢錫箔麻布片子啥的,是死還是不死呢?

阜寧縣令則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這麼搞,自己這個阜寧縣令的政績非要升騰不可。

憂的是,這麼搞,自己這個惟新黨的標籤怕是摘不掉了。

雖說文忠公有《朋黨論》,聖人亦云君子羣而不黨。

然而,自己可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就是個純粹的官僚。

自己是真沒有理想和信念,不管是三代之治、王道盛世、小農均田、士大夫共天下亦或者是惟新工商,全都沒有,也他媽全都不信啊……怎麼自己就被貼上朋黨的標籤了?

自己連理想信念都沒有,哪有資格朋啊?

既無理念,也就根本無從以此爲基礎確定自己爲官施政的手段是否符合自己的理想、做的是好還是壞。

按照墨家儒家那一套,官職的權力是爲了實現理念的一種工具,政府做的好不好要在是距離理想更近還是更遠上來體現和評判。

然而自己壓根就沒有理念,所以當官本身就是爲了當官,官當的好不好看看自己是升職還是降職不就知道了?

自己這個標準的官僚,壓根就是誰在廟堂支持誰、誰坐龍椅都呼聖。可他媽皇帝終究不是真的能萬萬歲啊,萬一過幾年,風向一變呢?我這身上的惟新黨標籤,是好還是壞呀?

(本章完)

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995章 嫺熟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737章 機遇(下)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78章 以商控蒙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215章 海軍部第795章 南巡意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1026章 割裂(四)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165章 備戰(四)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946章 旗手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885章 縣令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574章 領導權第381章 臚音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1000章 扶植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1047章 大改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706章 海戰(四)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929章 覺醒(一)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91章 預想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080章 爭功(五)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323章 假公正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