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

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

既然誰都不想擔“趙構”之名,那就只能嘴炮升級。

法國要引渡華盛頓受審,因爲那份法語認罪書上,寫的清清楚楚,而且有華盛頓的簽名。

那英國就只能升級,說是法國人鬼鬼祟祟,像間諜一樣,否則人家爲啥殺你?

兩邊的輿論一升級,這些消息便跟隨大順的商船漂洋過海。

樞密院的參謀部也不是傻子,一看就明白是怎麼回事:法國人不想打,英國人想打。

戰爭,只能在兩邊都不想打的情況下,纔有可能不爆發。

法國人不想打的原因,很簡單。

既然已經拿到了貿易上的優勢,那麼法國人只是追求俄亥俄谷地作爲緩衝區,保證自己在北部的人蔘、貂皮、“東珠”貿易即可。

法國人此時佔便宜,當然不想打。

而英國資本顯然眼紅,當然想打。

根據上次人蔘戰爭的情況,可想而知,戰爭的主動權在英國人手裡,因爲英國人把握着制海權,而且人口更多。

只有握有主動權的人,纔有資格決定打還是不打。

既然握有主動權的這一方,很有打的意思,越發高調發動輿論——對此,大順還是非常熟悉的,前朝的袞袞諸公,的確是可以讓一些弱勢的皇帝不太好應對輿論。

崇禎皇帝剛上臺,還不是很適應皇帝身份的時候,面對朝堂爭論,一時插不上嘴,還留下了“容小弟說完你們再說”這樣的千古名句。

能發言的人,還是有力量的,雖然不太一樣,但大順這邊也能理解大致是個什麼情況。

況且,此時的英王還是個“異族”,異族爲王,一般來說比較害怕這種發動戰爭的輿論,以爲只能比英國人更激進才能不被罵。

大順這邊眼看着這種嘴炮升級,加上劉鈺一直以來都在說,要復刻奧王繼承戰爭大順下南洋的故事,篤定歐洲一定會打起來。

現在,“曙光”初現。

只要英法開戰,估計很快就會亂成一鍋粥。

一旦歐洲亂起來,就是大順奪取印度的機會,也就是皇帝夢想的印度土地稅、人丁稅、鹽稅三大稅作爲內帑銀,全面加強皇權統治力量的機會。

皇帝已經老了,他要爲兒子留下足夠的白銀,和穩定的財源。

有錢,有很多錢,未必一定能統治的好。

但至少,比沒錢窮的要上吊,更穩妥一些。

是以,皇帝是以這種嶄新的“天下”視角,夾雜了舊天下的視角,而又蘊含了新天下的視角,來做這一次南巡之事的。

選定的時間,也非常微妙。

選在了六月中。

按說,六月中,往江南跑,那就不正常。正常來說,六月中應該留在北方避暑,跑江南去幹啥?

但六月中,是西洋各國的貨船幾乎全部到港的日子。

法國的、英國的、西班牙的、瑞典的、荷蘭的、羅剎的……

一場盛大的演出,怕的是沒有觀衆。

而一場有着明確政治意義的演出,怕的是希望看到的人沒來。

所以,皇帝一反常態,選擇了六月中旬這個並不是很適合去江南的日子,南巡鬆蘇。

舉辦閱艦式。

明明,最適合搞閱艦式的地方,是威海衛、旅順衛。

但,在那裡大閱,人家看不到啊。

大順決策圈的戰略,是劉鈺制定的,很標準的“待其兩敗俱傷,天朝再出兵摘果子,勾引法國出讓印度‘上黨歸趙’,拖延下去直到英國國債崩潰”。

大順在歐洲組織了武裝中立的貿易同盟。

那麼,怎麼保證這個同盟,能夠在戰爭期間大發橫財,而讓對方“暫時隱忍”呢?

閱艦。

把大順海軍的家底,全部搬出來,在長江口搞一場大規模的閱艦。

以此,來警告各國,最好不要把大順牽扯進來。

如果大順的商船,在戰爭期間走私什麼的,你們最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萬一大順下場了,多不好。

至於能不能把歐洲各國嚇得就此和平?顯然也不可能,現在這個情況,已經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了,上次幾大矛盾啥都沒解決,早晚要打的。

大順的戰略廟算已經定下,戰爭前期全力發財。

你們互相劫船,大順沒有任何意見,甚至樂見此事。互相劫船,意味着大順即將在歐洲戰爭期間,獨霸歐洲的東西方貿易市場。

但走私乾的太過分,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所以就要考慮讓對方針對武裝中立同盟不勝其煩的時候,能夠壓下火氣,繼續勝其煩。

同時,也是給將來一些國家傳遞一些信號。

經過劉鈺引導的法國,此時其實很容易做出決定:是他媽繼續在基本沒出成績、整天賠錢的印度折騰?還是在每年大量的人蔘貂皮換白銀的北美,保持優勢?

雖然,劉鈺說過,廟算中,英國應該扔掉印度,取代荷蘭的位置,用印度來瓦解中法同盟,用取代荷蘭地位的東西方貿易聯絡大順結盟,在波斯灣畫條線瓜分世界。

但,現在的情況是英國在印度的利益很大,之前就已經被劉鈺以貿易制裁的方式,逼着英國東印度公司全力向印度。

而北美,又不交稅,走私又重,實際上真不如一個加勒比的蔗糖島嶼值錢。

相反,作爲主力債權人的東印度公司,是叫東印度公司,他的核心利益在東邊。

當法國面臨選擇的時候,法國可以選擇放棄印度,拉大順下水,從而保住日趨值錢的北美,同時拉到一個盟友。

可英國不可能做出此時看來這麼“智障”的決定,東印度公司所有投資打水漂、股東破產來放棄印度。

法國的東印度公司,都破產好幾次了,法王可以直接召回東印度公司的人,因爲法國集權很重。

閱艦式,也正是爲了讓法國人在必要的時候,做出必要的讓步,從而扭轉整個戰局的勝負。

當然,在傳統天下觀儒生的眼中,這一次閱艦或者大閱軍隊,只是爲了做給日趨重要的江蘇看的。

讓已經極爲重要、且扮演着財稅重地的改革後的江蘇,明白朝廷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哪怕再擴展一下,也就是聽說告知了朝鮮國、琉球、日本、越南,以及南洋諸國,都要履行“諸侯”義務。

天子大閱。

諸侯要幹啥?

諸侯要帶兵參加,深刻體會一下什麼叫天子、什麼叫諸侯。

這本身,也是合乎禮法的。

天子閱兵會盟,諸侯按照爵位出兵參與會盟,這本身就是古禮。

震懾威懾,自不必提。

但舊天下觀下的理解,也就到此爲止了。

實際上能想到這一步的,已經少之又少了。

然而,其實對大順的決策圈而言,這一次固然有威懾一下江蘇本地商賈士紳的意思。

但更多的,還是希望取得商賈的另類支持。

這種支持,是以大順還未發行的國債爲基礎的。

一旦若是大順開戰,商賈能支持到什麼程度?

支持到只要覺得大順能打贏,就能繼續支持,尤其是很多與西洋貿易息息相關的產業。

如果能壓到7%、8%的利息。

大順以鹽稅、壟斷貿易買撲年費、毛皮貿易買撲年費等等這些東西作爲利息抵押,弄個一億兩,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對大順來說,撐下去,就是贏。

撐到英國國債崩盤,大順就可以宣佈獲勝了。英國身上還有將近三億兩的國債,財政收入的大半,都要支付國債利息。

贏了吃肉。

輸了吃屎。

那麼,怎麼讓商賈對朝廷開戰有足夠的信心、踊躍接受比較低的利息購買國債呢?

自然是讓商賈直觀地看到,大順自己的軍事力量,有多麼強大。

不但可以打贏。

而且可以打贏。

越直觀越好。

越簡單越好。

而最直觀、最簡單的展示方法,就是陸海大閱、周邊來朝、萬炮齊發。

鬆蘇的商賈和新興階層,知道大順有海軍,有歐羅巴的那種鉅艦,甚至時不時就能看到。

可到底有多少呢?

其實大順的軍艦噸位,未必太嚇人。

但一旦聚集到一起,卻是可以帆檣如林的。

叫那些外行的、不知道投送距離概念、難以理解戰爭邏輯的商賈,在必要的時候,會有充足的信心。

至於對商賈的提防,對皇權來說,不是沒有,但也就那麼回事吧。

皇帝內心一直確信一件事。

不管是鹽業,還是海貿,越大,越好管。

分散經營,要靠高端的統治術。

大而聚集,只要朝廷不崩,三個獄吏、五個廠衛,就直接能解決。

在大順這種地方,皇帝從來就沒考慮過所謂的財閥奪權之類的可能。

別看現在大順這邊的紡織業、鹽業、海外貿易業有幾大所謂的財閥巨頭,其力量在歐洲小國或許足以呼風喚雨,然而在大順的皇帝看來,兩個廠衛就能解決——當然,按照正確叫法,大順沒有廠衛,那叫孩兒軍。

大順有大順繼承的傳統和歷史邏輯,至少在皇帝看來,是這樣的。

劉鈺也認可,只不過他不覺得蘊含狂暴力量的是這些大商巨賈,而是他們反面的另一支力量——以史爲鑑,自然也就觸到了皇帝的盲區。

不過皇帝對這些大商賈的看法,是正確的。他們就是個屁,幾個廠衛就能解決的人而已。

反倒是,如果不弄成這種大型壟斷公司的模式,那反倒需要極強的控制力、統治術。

比如鹽。

鹽政改革之後,在皇帝看起來,管起來可比之前容易多了。

小而全面發展勃勃生機的工商業,以大順的控制力和統治力,確實也管不太明白。

管十萬個分散的小的,和管幾個集合的大的,哪個容易,是不言而喻的。

是以威懾的確是有,但對江蘇商賈和新興階層的威懾,還真排不在前面。

(本章完)

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1324章 冒犯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541章 人性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393章 泡沫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80章 開個小洞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862章 好事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597章 下西洋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440章 分歧(六)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33章 覺醒(五)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314章 綁定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57章 開戰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80章 開個小洞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426章 錯覺第246章 探險隊第204章 投名狀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1128章 志向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681章 隱喻(下)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450章 “帝”(二)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08章 斷章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