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

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

以階級的視角來看待這件事,那就更加的清晰。

大順的參戰,嚴重打擊了英國的民族的資產階級的力量,使得他們的力量嚴重衰退。

而他們力量的嚴重衰退,使得英國的封建貴族勢力的力量相對增加。

鑑於英國強勢的貴族勢力,沿海城市的資產階級們,只能和一部分貴族結成同盟,形成一個輝格黨的寡頭統治集團,確保其“世襲”的權力。

而這些所謂的輝格黨激進派的每一次改革,都是被資產階級逼出來的。只不過,一旦到了他們的底線,他們就會站出來死守這個“激進”的底線。

現在,伴隨着大順參戰帶來的英國總崩潰——不只是經濟的,更是原本平衡的政治力量的平衡的總崩潰,國王必將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更多的權力。

此時此刻,戰爭並未結束。

但是,英國的統治階層,已經在利物浦事件中達成了一個共識。

這個共識就是,利物浦的今天,就是其餘城市的明天。

這和大順參戰的戰略息息相關。

攻佔倫敦?關我吊事?

支持雅各布派正統?關我吊事?

幫助法國稱霸?關我吊事?

大順要的是貿易。

貿易並不需要非得大家坐下來,把合約簽了,才能得到。

而是大順已經摧毀了東印度公司、已經控制了北方航線、三角貿易航線。

戰爭繼續打,願意打多久就打多久,大順這邊該做買賣做買賣。

更準確點說,大順和英國有仇嗎?

對劉鈺而言,肯定是有的,這仇還不輕呢。但對大順來講,沒仇。

大順和誰有仇?或者說,大順支持開戰的那些新興階層們,和誰有仇?

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仇、和英國非洲公司有仇、和英國航海條例海上緝私船有仇。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殺父母之大仇。

如今,大順的仇敵死了嗎?

顯然,已經死了。

所以,即便戰爭還未結束,理論上還在打,還沒有坐下來籤和約。

但是,對大順來說,戰爭已經勝利了。

現在英國內部的諸多問題,就是戰爭結束後英國要面臨的問題。

利物浦和曼徹斯特的混亂,就是戰爭結束後亂局的預演。

對大順來說,把通商口岸放在鬆蘇,直接導致了二三十萬人的五嶺商路大失業,這問題不大。

二三十萬人而已。

對大順來說,廢棄運河漕運走海運,直接導致了百萬漕工的大問題,這問題也不是大到不可解決。

百十萬人而已。

相對於大順的體量,還是弱了點。

但對英國來說……二三十萬、百十萬人……這就是非常恐怖的數字了。

自由貿易、無形之手、絕對優勢理論……對不對?

可以說對。

但是,始終還是那個問題——人民的“覺悟”過低,不肯做轉型和無形之手調節週期的安安餓殍,那咋辦嘛?

而且,伴隨着大順入局,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都沒考慮的一個問題出現了:如果,某個國家的勞動人口、生產效率、生產成本,使得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具備優勢呢?

這裡不提大順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的萌芽階段。

而是說,即便大順完全沒有工業革命,因爲美洲白銀、物價革命、白銀購買力等一系列簡單的“匯率”問題,也使得大順的商品,擁有歐洲根本無法抵擋的優勢。

歷史上英國的農業革命,已經開始用智利硝石和鳥糞石做化肥的時候,穀物法規定的進口限價還是2英鎊12便士每450斤玉米。也即8兩銀子450斤苞米。

就算兩邊的生產效率一樣,兩邊搓布一樣快,甚至大順的瓷器絲綢等技術優勢一夜之間都消失了。那這怎麼和已經開始開發東北用大豆肥田、開發南洋稻米的大順競爭嘛。

更別提大順內部還有個非常蛋疼的“小老百姓用銅錢、大商人用白銀,但交稅得用白銀”的內部銅銀匯率問題。

英國的統治階級可能不知道這些東西,當然他們也不太可能知道。

但是,大順運來的上品的價格、質量,在那擺着。

真正的統治階層,心裡多半知道,一旦戰敗,但凡之前大順貨船或者東印度公司帶過的商品,英國的產業全要完。

而那些大順因爲利潤不足不帶的商品,能有多少?

又能容納多少非農業人口?

利物浦的事,只是個開始。類似的事,日後還會源源不斷。

英國的情況,用後世的一個詞講,就是“後發優勢”。

如果,承認英國的農業革命,是工業革命的基礎。

那麼,英國這個世紀的崛起,就是基於“後發優勢”的。

因爲之前種地水平太次,所有養不活那麼多人口。

因爲中國的種地技術傳入英國,其後發的優勢使他的農業革命和人口問題用一種非常低烈度鬥爭的方式解決了。

英國的農業革命是啥?

四大樣:

輪作制。

高爐鐵。

中國犁。

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英國人那套冗長的說法,叫“確定了土地的排他性所有權”。公地變成私人所有。圈地運動就是英國確定土地私有制的過程,或者說,就是英國“開阡陌、破井田”的過程,使得原本的公共土地,歸於個人,這就叫土地的排他性所有權——這塊地是我的,那就不是你的;而不像以前一樣,這塊地的是公共的,你能放牛,我也能放牛。

荷蘭人傳來的中國犁……【荷蘭人從中國人那學來的犁,擁有犁尖、刮土板、曲轅,它的優勢在於能夠被一頭或兩頭牛拉動,而非之前的重型輪式北歐犁所需的六頭或八頭牛。中國犁是由荷蘭承包商帶到英國,他們受僱排幹東盎格魯沼澤和薩默塞特沼澤,犁在潮溼的沼澤土壤上非常成功,但很快就在普通土地上使用……】

簡單來說,英國的農業畝產、曲轅犁水平、高爐鐵、輪作制等,終於達到了漢唐的水平。

之前的低水平農業所維繫的少量人口,在技術交流下,獲得了後發優勢,人均土地多,因爲之前養不活那麼多人嘛,而技術爆炸之後產生了大量的剩餘的、可以面向市場的農產品,同時也獲得了轉型的低烈度鬥爭——大順這人口數量,圈個地試試?

後發優勢怕啥?

後發優勢,不怕封鎖。因爲後發,意味着已經開始了文明和技術的交流。你把蒸汽機做出來,就算伱藏着掖着,這邊知道肯定能做出來,找準了方向,五年搓不出那就十年,肯定能搞出來。哪怕你先把核聚變搓出來了,其餘國家也會知道,原來那不是夢想,那是真的可以實現的,這纔是最關鍵的,也就意味着可以搓出來。

這就是帆船時代開始,把世界連在一起的最重要的意義:你可以不教給我,但我知道那是可以做到的,那麼大家都是人,總會做出來,因爲我知道那可以做出來。

哪怕有外星人飛來,只要不滅,那也是足以振奮的消息:星際旅行,是可以實現的,都是智慧生物,我也能搓出來。怕的就是壓根碰不到,那纔是真正的絕望。

而於此時而言,後發優勢,怕的是不封鎖,怕的是傾銷。

大順參戰,等於是打斷了英國的後發優勢——的確,英國有優勢,完成了圈地、大量的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潛在工資勞動者,但是,這些潛在優勢,不要說在大順面前,就是在印度的那一億多人的手工搓布之下,這種優勢也是毫無意義的,只能是潛在的優勢,卻無法轉化爲真正的優勢。

英國有沒有可能破解這個絕境?

不能。

因爲,理論上有個辦法,那就是拼盡所有,海外市場不要了,關上門,硬生生扶植起來幾個企業,靠着國內市場完成技術積累,拉近差距。

但對英國來說,這個理論上的方法也用不了。國土太小,連棉花都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內部市場更是小到可憐。

在理論上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之外,英國還有個非常難頂的現實問題。

那就是,許多的英國人,認爲是東印度公司阻礙了英國的發展,是英國的諸多重商主義政策,阻礙了英國的發展。

以至於,不管是北美,還是蘇格蘭、愛爾蘭,甚至英格蘭,全都認爲“走私無罪、逃稅合理”。

大量的商人,認爲自由貿易是最好的,如果放開了自由貿易,英國的經濟將會立刻欣欣向榮。而且,會帶來英國製造業的大增長,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東印度公司壟斷着對東方的貿易,嚴重妨礙了英國的發展……

這話,1850年說,一點不錯。

但現在說,只能說……

但實際上……

如果東印度公司早死了、如果真的搞自由貿易、如果真的私商可以隨便去好望角以東貿易。

那麼,英國人看到的,不會是英國的蓬勃發展。

而是,成百上千的船隻,會把東方的棉布、漆器、傢俱、瓷器等,運進英國,直接把英國那點剛起步的製造業毀滅。

理想狀態下,可以說,只要出臺法律就可以了啊、只要規定關稅就可以保護本國製造業了啊。

這話,沒錯。

錯的是,這句話這時候說,就是純粹扯犢子。

因爲現有的技術水平、行政能力,根本不可能管得過來走私。

因爲現在的技術水平還不到那個條件,還不足以做到誰走私、誰不走關稅就抓誰。

英國的行政能力,也不足以支持。

英國東印度公司,至少在此時,不是在限制英國的製造業,而是在保護英國的製造業。

畢竟,英國東印度公司有政府監管,需要報賬、需要註冊商船、需要核點貨物、需要把貨物拉到英國本土交稅且覈查。

一堆螞蟻好管?

還是一頭大象容易管?

這是個現實問題。

不是個唸經問題。

現實就是,如果沒有監管,技術水平不足以監察所有海岸線,無法做到高效緝私,那麼,所有人的商人都會看誰比誰會走私。

任何合法、依法納稅的商人,都會破產。

而會走私的、和海關關係好的商人,則會大發其財。

英國那可憐的製造業,連起步都沒機會,在1700年就會被印度商品衝死。

而東印度公司,作爲一個企業實體,龐然大物,它只能在議會講道理、花錢遊說試圖證明進口商品是對的……因爲這種龐然大物,走私代價太大,而且難度也太大。

英國的確不大。

行政效率也的確比大順高。

但是,英國不是裡維坦。

《1721年棉布禁止令》能夠實行的原因,更多的因素,是因爲東印度公司壟斷着對東方的貿易。行政命令可以直接壓在這個龐然大物上,而這個龐然大物專營着東方貿易。

如果換成私商自由貿易貿易,這個法令要是能執行下去,那就見鬼了。走私根本抓不過來,製造業連萌芽都不會萌,直接會死。

而現在的問題是,英國有多少人恨大順開戰?

又有多少人認爲,大順摧毀了東印度公司、開啓了自由貿易,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又有多少商人,或者說,利物浦的奴隸販子,根本不在乎三角貿易的棉布,到底是大順產的,還是曼徹斯特產的?只要停戰,讓我繼續買棉布、賣奴隸就行,我不在乎棉布是誰家產的。

人心所向……只怕英國內部,很多人人心所向的,恰就是英國戰敗,放開貿易。不只是利益相關,還真的有很多人相信,現在是東印度公司妨礙了英國製造業發展。這話,1850年說,絕對對,現在說,絕對不對。東印度公司此時只怕自己也覺得挺冤的——我在努力往外賣國貨,可是我在印度中國真的賣不動啊,爲什麼你們總以爲我是不想賣呢?爲什麼你們總以爲是印度和中國的關稅導致咱們英國貨賣不出呢?

(本章完)

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1028章 割裂(六)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029章 不公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第40章 野心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32章 佈置第1076章 爭功(一)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641章 前科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346章 埋雷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328章 問罪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55章 說服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82章 賣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642章 逃避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346章 埋雷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381章 臚音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68章 決心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545章 難題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74章 僭越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969章 舊怨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252章 特許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542章 惡毒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8章 罵人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