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國富論(一)

第1358章 國富論(一)

當然英國也是有一些有識之士的,對於貿易的思考並不會那麼簡單的認爲東印度公司的商品在印度和中國賣不出去,是因爲中國和印度閉關鎖國提高關稅等等。

實際上,哪怕是到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很多人也是清醒的,包括東印度公司的一些股東也是清醒的。

只不過,蠢和壞是有區別的。

真的傻呵呵地信了這些東西的,是蠢。

而明知道這些東西存在,卻隱藏這些東西,那是壞。

一般來說,壞是比蠢高級的。

之前英國已經爆發了嚴重的重商主義和自由貿易之爭。

一開始,自由貿易一派,已經節節敗退了。

因爲,自由貿易理論,也是一步步發展出來的。

亞當·斯密,首先是一個熱愛祖國的英國人。

然後纔是一個提出了自由貿易理論的經濟學家。

而自由貿易走到這一步,有個很大的理論漏洞。

或者說,也不算是理論漏洞,只能算是“理論和現實”、“真理和國家利益”的一點“小”衝突。

早期的自由貿易學說,是講“絕對優勢”的。

比如說,英國和大順。

瓷器、絲綢、棉布,這些都是大順具有絕對優勢。

好比說,英國能不能種東方桑樹?

能。

早期詹姆斯二世引進過桑樹,但是種不了中國的桑種,只能種適合歐洲環境的紅桑。

而蠶寶寶啃紅桑,吐出來的絲,質量很差。

那麼,英國就一定沒辦法種中國桑嗎?

也不是沒有辦法。

比如,用高昂的成本,用玻璃蓋暖棚,這就可以種出來中國桑了。

只不過,成本嘛,肯定是中國桑的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這時候,無非兩個選擇。

要麼,通過極高的關稅、極爲變態的緝私制度,就是讓英國用玻璃棚子種桑。

要麼,反正是競爭不過的,不如徹底放開關稅。

歷史上,亞當·斯密用的是“蘇格蘭的葡萄酒和葡萄牙的葡萄酒”舉得例子,放在這也差不多。

而按照自由貿易早期的“絕對優勢”理論,那英國還搞個錘子的貿易啊,退回種地時代得了,做一個原材料出口國,賣賣糧食、賣賣羊毛……其餘全靠進口。

這就是問題所在。

首先,亞當·斯密首先是個英國人,而且是個熱愛祖國的英國人。所以他提出的自由貿易理論的基礎,是英國當時相對歐洲有很多的“絕對優勢”產業。

其次,歐洲是破碎的,單獨一個國家和中國一個省差毬不多。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做到全產業鏈自給自足,也缺乏一個大順這樣的基本上相對破碎歐洲統一的多的國內市場。

亞當·斯密,考慮了歐洲的狀況後,認爲他的“絕對優勢”理論絕對站得住——除了荷蘭,其餘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產業。

但是!

但是,伴隨着大順整合了南洋、日本、朝鮮、印度的經濟區之後,那就出大事了。

整體上,此時大部分的商品,東方的生產效率全面高於歐洲,再加上物價革命的傳導性。

使得東方商品,幾乎具有全部的“絕對優勢”。

而根據“絕對優勢”理論,如果一國的產品處於“絕對劣勢”,那麼這個國家就直接等着死就行了,他是無法在國際分工中獲得好處的。

這,也是亞當·斯密的理論,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

【假如,一個國家在各方面都處於絕對的優勢,而另一個國家在各方面則都處於劣勢,那麼,它們應該怎麼辦呢?這個全面劣勢的國家,爲什麼要擁抱自由貿易呢?】

同樣的,此時此刻,大順鼓吹的自由貿易,在英國就恰恰存在這個問題。

自由貿易,不是聖經、也不是可蘭經。

不可能是“因爲經樹上這樣說,所以我們必須這麼做”。

自由貿易,得是“參與者都能得到好處”,所以大家猜支持自由貿易。如果參與者明顯沒好處,在“絕對優勢”理論下,全面處在劣勢,那爲啥要擁抱這個自由貿易呢?

這時候,“辯經”、“解經”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亞當·斯密沒法解決的這個疑惑,也即是現在大順和英國貿易的現實,能否在自由貿易的理論框架下解決?

能。

誰的學說?

李嘉圖。

【相對優勢】理論。

舉個非常粗淺簡陋的例子。

假設,英國和大順,都生產棉布和火槍。

大順的棉布5塊錢,英國的棉布10塊錢。

大順的火槍8塊錢,英國的火槍10塊錢。

按照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學說,英國既不用生產棉布了、也不要生產火槍了,找自己的絕對優勢產品吧。

但是,按照李嘉圖的相對優勢學說,是還有救的。

英國應該徹底放棄生產棉布。

而英國製造火槍的人,也是的穿棉布的;冶鐵卷槍管的人,也是要穿棉布的;挖礦搓鉛的人,也是要穿棉布的。原先穿的棉布,都是英國產的10塊錢的,所以火槍的成本也就提升了。

由是,只要徹底放棄生產棉布,全面進口棉布,一點關稅都不收。原本搓棉布的人,都去搓火槍。

那麼,英國原本10塊錢的火槍,就可以降到7塊錢,甚至六塊五。這不是就比大順的8塊錢的火槍便宜了嗎?

而大順生產火槍的人,都去搓棉布;而英國搓棉布的人,都去搓火槍。

這樣,可能總勞動量沒變,但是總的棉布、總的火槍數量都增加了,兩國都獲得了好處。

這樣,不就解決了【假如,一個國家在各方面都處於絕對的優勢,而另一個國家在各方面則都處於劣勢,那麼,它們應該怎麼辦呢?】的問題了嗎?

雖然,這個學說其實也是圍繞着碎裂的歐洲展開的。

或者說,這個學說也是根本沒考慮一種“幾億人全面工業化”的狀況,或者說,他媽的就算一億人都去搓棉布,依舊還有兩億人沒活幹,只能有啥搓啥的情況。

但是,顯然,這套經書,解決了自由貿易早期的【絕對優勢要是全沒有,全都是絕對劣勢,老子爲啥要擁抱這個自由貿易】的現實問題。

所以,顯而易見。

大順,或者說劉鈺輸出的這套“自由貿易”理論。

上來,就不是【絕對優勢】的1.0版本。

而是,最開始鼓吹的,就是【相對優勢】的2.0版本。

甚至,是裡面還加了一些關於“貨幣問題”的2.0plus版。

這一套“注經”的出臺,有力地支持了英國國內自由貿易支持者。

在他們面臨着大順商品衝擊、英國絕對劣勢的悲慘情況下,被斥責爲“賣國”、“根本行不通”、“這是要讓英國經濟崩潰”的危急時刻。

這個“注經”,無疑給了他們一劑強心針,讓他們重燃希望,重新找到了理論支持。

這,就是“經”的重要性。

沒有這個自由貿易的2.0plus版,自由貿易這套東西,由大順提出來,在歐洲必然成爲臭狗屎,而科爾貝爾和克倫威爾將會成爲經濟學大師。

有了這個自由貿易的2.0plus版,自由貿易這套東西,由大順提出來,在歐洲還是能獲得支持者的,那麼科爾貝爾和克倫威爾就是臭狗屎。

經書,有時候,不在於是否能自圓其說、邏輯自洽。

很多時候,在於這玩意兒是否對我有利。有利則用之,無利則棄之。

畢竟,經濟學家,也是有國籍的。

於是,一本內核基於劉鈺提出的自由貿易2.0plus版的、實際上在亞洲寫成、但是流傳到英國後經過英國的自由貿易支持者們潤色的一本經濟學小冊子,出現在了喬治三世等人的面前。

小冊子的全名是《以休克的方式,清理英國經濟中的不合理成分,並在休克甦醒後尋找英國產業的正確方向》。

…………

現在這本小冊子,就擺在喬治三世、布特勳爵、哈利法克斯伯爵等“王黨”核心人員的面前。

英國不是沒有人才。

但是,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只怕不是,得需要實踐和現實狀況爲依託。

老馬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着活人的頭腦。

而在大順全面摻和歐洲貿易之前,英國的現狀是什麼樣的?

的確,大順的新學派,跟着劉鈺一起嘲諷皮特,說皮特就是個老保守,別看好像挺激進似的,腦子裡裝着的卻還是從克倫威爾時代傳承下來的英國貿易體系。皮特只是個優秀的修補匠,因爲即便他做成了,也只是把這個體系給做大了。

但實際上,如果沒有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攻城略地,無心插柳柳成蔭,最終成就了把眼珠子一直放在加勒比和北美的皮特,那麼皮特的政策簡直是災難。

加勒比,北美,西非,這纔是歷史、這纔是現實,這纔是經驗中英國富裕的根本。

而這,恰恰就是最無奈的現實,人們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歷史。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這並不錯。

可問題是,過去,有大順的貨船帶着大順的商品,要來歐洲賣,且棉布之類的商品讓歐洲全無競爭力的情況嗎?

既然沒有,那麼,現在面臨這樣的局面、這樣必然戰敗、內部經濟已經開始崩盤的局面,英國的人才,又有幾個能夠跳出過去的窠臼來解決眼下的問題呢?

過去的經驗、過去的體系,都將崩塌。

這時候,這本《以休克的方式,清理英國經濟中的不合理成分,並在休克甦醒後尋找英國產業的正確方向》,無疑就像是溺水者抓住的稻草。

至少,它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法。

一個不是面向過去的、以克倫威爾的航海法和殖民貿易體系爲基礎的方法。

而是一個面向現實和未來的、以英國必然戰敗、關稅必然放開的新體系的方法。

印度那邊的事,歷史上和皮特關係不大。

要不是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打開了局面,就皮特留下的那個爛攤子……國債、北美、加勒比奴隸起義……英國還能剩下啥?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搞出來的大新聞,皮特那時候不是“相”呢。

所以說皮特是丘吉爾推崇的“賢相”,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個丟了日不落,一個丟了北美;一個讓位給美利堅,一個造就了普魯士。早就有人警告過皮特,你別在北美打那麼狠,你把法國人趕走了,北美那羣人能老實嗎?

(本章完)

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041章 國運(上)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712章 反擊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97章 活路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585章 要忍讓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80章 開個小洞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542章 惡毒第974章 照舊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390章 清華園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64章 笑與悲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14章 江湖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251章 壓力第700章 反圍城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16章 震動第641章 前科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56章 埋伏第343章 絕戶計第1166章 備戰(五)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077章 爭功(二)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572章 藍狗子第138章 良家子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282章 放鬆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734章 咱們(上)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713章 活路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080章 爭功(五)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6章 震動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617章 許願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32章 佈置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681章 隱喻(下)第430章 權謀第712章 反擊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1230章 開戰(九)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585章 要忍讓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