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5章 分歧(一)

第1435章 分歧(一)

雖然皇帝的浪漫幻想,最多也就是個洋務運動、太空歌劇的水平。但至少,這裡面的幻想元素,包含着技術的進步,這比之那些三代之治的幻想,總歸還是要強一些的。

至少,這也算是講物質,認清了大順現在人地矛盾、畝產水平、以及經過簡單計算可知的再繼續下去糧食根本不夠吃的物質現實。

比起只靠三皇五帝、文武之制、大道既行這些虛的、抽象的東西,最起碼距離現實更近一些。

固然說,皇帝不可能把那些心思全說出來,尤其是政治上的一些想法。但劉鈺大致還是可以猜個差不多的,或者說這是封建統治者的“最終”思路。

如果關於平衡之後、借力均田、改革科舉再反過來以小農官僚科舉壓制新勢力的思路都達不到,那劉鈺就更不必擔心太多了。

皇帝倒是沒有和劉鈺直接說,也沒打什麼暗語,直接就沒提將來怎麼辦。

人地矛盾,在鐵器牛耕時代,似乎確實是個無解的難題。

即便說,將來工商業發展,足以容納極多的非農業人口。

但不管怎麼容納……能產多少糧食,這還是個根本問題。工商業人口又不是不吃飯,只是用一種工商業的方式,完成對糧食的重新分配而已。

工商業不能製造糧食。

工商業只是通過流通和交換,將糧食在農業和非農業人口之中分配。

皇帝對於未來“肥料和抽水機”的幻想,並不是什麼封閉愚昧、什麼大陸文明的農田視野。

相反,這恰恰是真正明白大順現在的現實情況。

而這種現實情況,伴隨着大順在西南改土歸流,使得皇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玉米、土豆。

這些東西,在平原區,尤其是華北平原,這些美洲作物的效果並不太顯著。

但在西南,尤其是幾乎沒有平原的雲貴等地。

伴隨着改土歸流的深入,山頂上一片小地種點玉米土豆什麼的,直接引發了人口爆炸式增長。

玉米、土豆,與平原地區和山地地區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

如今又取消了丁稅,人口統計不再需要弄虛作假,反而一般會作爲政績。

終究,大順的政治正確,源於夫子之論語。

而夫子的弟子記錄夫子那些話的時候,其經濟基礎物質基礎,是天下人口尚且不足、耕地尚且許多的時候。

於是,理所當然的,人口加增,也成爲政績的一部分。春秋亂世,人口加增,確實是政績。春秋時候物質基礎技術條件時候的正確,未必是現在這種物質基礎技術條件的正確。

皇帝還不至於被這種正確所迷惑,尤其是經歷了西南改土歸流後的人口爆炸,對於人口、耕地、糧食、畝產的理解,更加深了一層,

於是,皇帝問道:“卿於威海練兵,行鯨海遷民事;於鬆蘇改革鹽政、漕運、出口、通商事,行南洋遷民事;于山東治黃河水道,又行扶桑遷民事。”

“你亦知本朝大儒顏李之輩,言均田事,其言均田,名雖復古,然終究未必全行古法。”

“至顏習齋、李剛主輩,始終繞不過去的問題,還是‘人口’。即便李剛主亦重視工商,但他所見,士、工、商等,終究容不下天下許多人口。”

“因爲李剛主等輩,認定非農行業,容不下許多人,於是於均田法上,亦有許多糾結處。”

“我聞愛卿於顏李之學,時而親近、時而反駁。這農,與士工商人口事……你們之間雖有分歧,但這分歧的根源,依朕所見,究其根源,亦不過是將來畝產多少的分歧。是否相信將來畝產五六百斤的分歧。”

“但愛卿於威海練兵,則行鯨海移民事;於鬆蘇變法,則行南洋開發事;于山東治河,又行扶桑移民事……說到底,還是愛卿即便認爲將來畝產五六百斤,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士、工、商等職,依舊無法容納太多人口。還是要靠移民來解決這些事。”

“那麼愛卿於復古儒生的想法,到底是什麼態度呢?”

“農、工、商,這等問題,愛卿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態度呢?”

所謂儒家的復古派,其實就是儒家文化圈的改革派。這一點,全世界都一個鳥樣。

新教是基督教的原教旨派,是改革派。

哇哈比派,在這個時代,其實也是綠教中的改革派。

乃至於儒家文化圈,不管是大順的古儒派、日本的復古派、還是朝鮮國的實學派,歷史上,他們都是改革派。

託古改制,和歐洲啓蒙運動中的“東學西漸”、“借東諷西”,其實都是一樣的玩意兒——包括文藝復興,其實也算是一種託古改制。

無非就是先創造出一個理想國,然後把一切好的東西,加在這個理想國裡。

至於說託古改制,還是外面的月亮圓,其實是一回事。

反正,三代之古、與大洋彼岸,在這個時代,其實一樣遙遠,編就是了。

大順喜歡託古改制,和中世界晚期搞文藝復興這種託古改制,本質上差毬不多——即生產力沒有飛速發展,而人的壽命有限、考古學不夠發達、歷史記載的單薄,使得改革派可以將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放於古代。

而啓蒙運動中的東學西漸,則是因着這百餘年歐洲生產力的飛速發展——英國農業畝產從90斤飆升到120斤,增產達30%,這是肉眼可見的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意識到的生產力在不斷進步。

由於意識到了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從而使得“託古”的說辭,有些忽悠不動人了,於是改爲在本國的外面,製造一個理想國。

簡言之。

託古改制,是源於生產力的停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即便發展,但緩慢到一個活六七十歲的人無法感知到生產力在進步的狀態下,自然會把改革寄託在根本無法考證的古代——在考古學等不足、生產力停滯的狀態下,人們會認爲古代的生產力和現在一致,從而可以託古,而達“假設生產力和現在一樣,但國人的生活水平遠高於此時”的三代之治。

當然,實際上,一個漢唐宋元明的人,假若真回到三代之治,那生活水平,哭都沒地方哭。託古改制的前提,就是假設三千年前的三代之治時代的生產力,和此時沒有任何區別,於是得出了“三代之治爲啥那麼好、現在爲啥那麼差”的疑惑。

而東學西漸、西學東漸,源於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以至於活着的人都能感覺到生產力的變化,於是不能託古,只能寄託於“現實時間線裡的、一個看不見、摸不着、但聽說過的外國”。

不要說大順這邊,其實歐洲也一個鳥樣。荷蘭的巴達維亞神話,不也破滅了嗎?

因爲人們生活在一個生產力的提升肉眼可見的時代,不免會想,他媽的現在我小時候和我長大後都不一樣,古代怎麼可能比現在更好?

託古神話破滅,要麼寄託於理性的推論,推出一個理想國。

要麼寄託於在現實世界的時代的遙遠地方,在本國之外的遙遠地方,搞出一個理想國。比如伏爾泰幻想出來的中國。

由是,大順的古儒一派,是不是改革派?這就顯而易見了。

顯然,他們是。

他們在用此時的社會存在,去重新解讀過去的經書。即便說,考據學、樸學的發展,使得《周禮》的真僞都成了個問題,他們依舊會重新按照此時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存在,解讀《周禮》的社會意識。

而最終,又不得不卡在了“生產力”的問題上。

顏元、李塨、乃至其後學的程廷祚、王昆繩等,其實,都卡在了“工商業怎麼可能容得下許多人口”這個生產力的現實問題上。

不要看那麼多的表象。

不要看那麼多的解釋。

這件事,本質上就是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問題。

什麼是社會存在?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它包括地理環境、種羣數量因素、生產力、生產關係等等。

在這種社會存在之下,難道可以指望他們能夠產生超脫這個時代社會存在的社會意識?

現在和那些名爲復古、實則改革派的士大夫,說將來非農業人口,可以超越農業人口;可以解決李剛主一直無法自圓其說的均田後人口加增的農業人口不夠分地的問題……等等,除非是有先知,否則在此時這個社會存在下,誰會相信?

在這等社會存在下,誰能產生將來非農業人口會超越農業人口的社會意識?

皇帝其實很清楚,劉鈺在實學派中鼓吹的“未來”。

這種“未來”,其實是超脫現有生產力水平的“未來”,也即中國的問題,要靠工業化和工商業發展來解決,最終非農業人口完全可以超越農業人口。

劉鈺鼓吹的這種“未來”,在此時,是可以自圓其說的。

這種自圓其說,在這個生產力條件下,最大的漏洞,是可以用一句抽象的“繼續發展”來掩飾的。

或者說,爲什麼劉鈺所鼓吹的這種“未來”這時候有人相信?

他們相信的基礎是什麼?

難道實學派的人,都是傻子,聽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嗎?他們爲什麼會相信劉鈺鼓吹的這種未來?在此時的生產力水平下,這種鼓吹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

(本章完)

第215章 海軍部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991章 煙幕第933章 覺醒(五)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23章 扎心的話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452章 有福了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52章 模棱兩可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56章 新思維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047章 大改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636章 雞肋第1025章 割裂(三)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954章 釣魚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034章 修補者的絕望(中)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411章 出奇第685章 試試看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328章 問罪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936章 綁定(下)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682章 打印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933章 覺醒(五)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704章 海戰(二)第1394章 優勢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343章 絕戶計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156章 新思維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96章 未雨綢繆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