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

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

定下此番謀劃後,宗義如知道,這一切已經基本穩妥了。

雨森芳洲是儒生,心中既有忠君之大義,又說要效三閭大夫,其整理完藏書後,必死。

藏匿白銀的,是自己的心腹,只要把那些做苦力運輸的人都殺掉,便無人知曉。

幕府這邊的人知道自己藏銀,因爲現在這批白銀必須要幕府這邊人的許可才能搬運。

但只要把這個人扔回日本,他一走,自己再把那知情的心腹除掉,大順對這邊的情況也不熟,並不會立刻知道他私藏白銀的事。

將來幕府要是問他要銀子,自己到時候卻是大順的爵,真有本事便去要。

如今他剛剛結婚不久,娶的是熊本藩藩主細川家的女兒,剛結婚不久,加之對馬藩和蝦夷那邊一樣,參覲三年一次,且無嫡子,所以也不需要去江戶做人質。

他爹死的時候,他還沒成年,所以他認了叔叔做義父,由叔叔做藩主。現在叔叔讓位後,還活着。

自己就還一個弟弟,雖然自己還沒有兒子,但年紀還不大,還不用現在就把弟弟認爲義子,親弟弟現在也在對馬。名爲氏江如苗。

他知道要謀劃這樣的事,不能太多人,要先搞定身邊的親近人。

於是在一片混亂中,他先將自己的叔叔和弟弟叫來,密談。

…………

一日後。

雨森芳洲以爲此番日本必要受大挫,他所相信的東西兩華論,怕是再無可能。整理了自己最後的書稿後,將其所慮“日本唯有割裂華之一字做日本國,方有未來”一事寫作五千字文稿,作絕筆。

如屈大夫事,投水而死。

同時,宗義如的其弟弟,氏江如苗,一個人來到了大順的軍艦上。

沒有帶翻譯,他相信大順這邊會有翻譯。

即便大順這邊沒有翻譯,靠紙筆用漢字溝通也毫無問題。

小艇帶着他靠近了軍艦,船上的人放下了繩索將他拉了上去。

米高與幾名軍官一起,知道他是對馬藩藩主宗義如的親弟弟、且宗義如還沒有兒子後,便真心實意地談了起來。

氏江如苗也是開門見山,直接問道:“不知道君官居何職?可能做得了主?”

一衆軍官包括饅頭在內,心道我們算是官居何職?

算起來,海軍尚未制度化,只有軍銜,少有官職。

這裡面的主將饅頭,在名義上也不過是一艘軍艦的艦長,只是暫領分艦隊之事。

雖說這些人完全可以做決定,但對方既然這麼問了,還是需要給一個讓對方安心的回答。

這時候說什麼“周鄭交質”之類的誠信典故,毫無意義,對方不可能信。

“天朝的禮政府郎中,正在朝鮮國。如果對馬藩藩主真有心朝貢天朝,正可與禮政府溝通。兩國開戰,若要望風而降,必以誠信爲本。你可放心。只是不知道對馬藩藩主是什麼意思?”

氏江如苗和朝鮮那邊打過交道,知道朝鮮的禮曹,大概也就相當於天朝的禮政府,這些人主管辭令、制度、儀式。

不管怎麼說,禮政府的人總是比這羣當兵的可信。

聽到禮政府有人在朝鮮的東萊府,這件事就真的可以談了。

宗義如和他商量過,條件其實很簡單。

對馬藩可以把八萬兩白銀給大順海軍,但要有個足夠分量的人,做保證。

如果大順軍要佔領對馬藩,不能夠攻佔棧原城。在等到天子的詔書之後,宗氏纔可以離開棧原城。

如果不能答應這些條件,宗氏是不會投降的。

當然,如果大順能夠答應他的這些條件,對馬藩可以將對馬島上的一些武士送走,免得大順駐紮佔領的時候襲擾。

也希望大順能夠以誠信爲本,對馬藩給出白銀之後,允許對馬藩的一些商人撤離。

亦或者,大順可以保證秋毫無犯,那麼對馬藩的商人願意出白銀贖買“劫掠之災”。

條件說出,軍官們湊到一起,躲開氏江如苗,小聲地商量了一下。

饅頭覺得這個條件完全答應。

“我們雖然終究是要被對馬藩的商人忌恨的,畢竟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但就現在而言,如果我們真能允許他們離開,倒是可以讓這消息傳回日本,也便於日後我們讓他們繳贖城的錢,別處商人以爲我們守信。”

“武士嘛……也可以讓他們走。甚至家人都帶上也沒有問題。對馬藩一共也沒幾個武士,跑回日本,多他們一個不多、少他們一個不少。”

“相反,想要收服對馬藩民衆之心,必要從最低賤的農、工入手。趕走武士,也便於我們在對馬效土佐故事,‘約法三章’,一如天朝田畝稅、焚燒高利貸借據,盡收民心。”

“否則,那些武士就算暫時投降了,聽到我們居然要分地歸民,他們必要反叛。”

“既如此,真不如都把他們扔回日本。將來在軍中,殺起來也容易,免得留在本地做地頭蛇,藏起來的話,抓也不好抓。”

“你們覺得呢?”

其餘軍官也都點頭,認爲沒什麼問題。

海軍內部,這一次是想要幹出一番大事的,最好能讓陸軍沒有出力的機會,就把日本的事解決了。

海軍內部是有自己想法的,如今劉鈺並未失勢,掌軍的還是一位皇子,正是可以幹一票大的時候。

當然,大略上還是要遵循樞密院的命令。

但樞密院遠在京城,海軍這邊的動作又可以反過來影響樞密院的決定。

再者說,想着劉鈺如今正在京城,相知多年。海軍的意圖,想來劉鈺定是看得懂,到時候也會順水推舟,助他們在“遵守樞密院之令”的情況下,成就大事。

要錢,這是海軍的整體利益。

有錢才能造艦,艦多了,才能讓那麼多頂着實習艦長名頭許多年的同窗兄弟有自己的戰艦、才能讓海軍有更多的實力去穩固自身的地位。

但要錢,也不能竭澤而漁。

這一次爲了錢,想着反正對馬藩的商人早晚要得罪,直接來一波劫掠,或可多拿個十幾萬兩。

可那樣的話,後續的諸多圍城騷擾,問城中要錢的計劃,怕就難辦了。

而且天朝還是打着“禮法大義”的名義開戰的,真幹出來殺人越貨的事,估計皇帝面上也不好看。

開戰之初,先讓日本的一個大名投降,皇帝面上也好看,也覺得海軍識大體。

一羣人略微商議了一下,也有人試探着說道:“咱們要八萬兩,他們直接就給了,連談都不談……是不是,要的有點少了?”

這個數是海軍內部商量出來的,覺得算是一個行情價,也不好一棍子把人敲死。

只是現在看來,判斷要價的人,實在有些保守。

饅頭最後拍板道:“八萬兩就八萬兩,翻來覆去的沒什麼意思。多要個三萬五萬的,也就那麼回事。我看,就這麼定了?這就派人回釜山,請禮政府的趙大人出面?”

“嗯,好,就這樣。”其餘人也覺得數額的事,爲長遠打算,也確實沒必要漫天要價。

這錢肯定是不能自己私留,不然將來朝中麻煩太多,肯定會有人彈劾。

可交還給李欗,由李欗處置,名義上是資軍之用。

朝廷那邊知道了,至少會獎勵士卒一部分,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也是阻止這時候的軍隊私自屠戮搶劫的唯一辦法。

朝廷只要腦子還夠用,就不會連這個都不懂。

又討論了一下,確定沒有什麼問題後,饅頭便和氏江如苗做出了保證。

氏江如苗現在就可以返回對馬,讓對馬藩藩主現在就籌錢,五天之內,這件事必須解決。

五天之後,海軍會允許對馬島上的船隻離開,反正不用怕宗義如跑了:跑了就是死,擅自離藩,大罪。

到時候,宗義如可以讓這些武士以“退卻是爲了將來的勝利”爲名,帶着家屬離開。

商人們也可以攜帶家產離開。

大順的海軍保證不會炮擊,並且會去釜山請大順禮政府的人前來,做保。

一旦這些人撤離,宗氏可以繼續留在棧原城,但是城上如果有大炮必須拆掉。

大順軍保證不會騷擾棧原城,至少對宗氏,秋毫無犯。

到時候會快船報知朝廷,朝廷想必也會很快派人來封賞。朝廷的聖旨一到,這件事就算是徹底解決了。

氏江如苗也沒想到談判會如此順利,雙方几乎沒有什麼廢話,直入主題。

至於這種保證,是否可信,氏江如苗覺得談的過於順利,心裡反而有些虛。

“古人云,兵不厭詐。莫非你們海軍爲盛,欺騙我們,卻讓我們登船準備離開的時候,半路截殺?”

軍官們呵呵一笑,各自從身上拿出一些在高知城拿到的戰利品,還有幾張高知城的山城圖。

“我等雖爲海軍,實則陸戰最強。莫說對馬萬石之小藩,便是二十萬石高之土佐高知,也不過數日而下。不過我等既是仁義之師,這總不好做出不仁義的事。”

“你又不曾掌過軍,焉知軍中事?聖天子固然仁義,我等軍官也許仁義,可真要是打起來,殺紅了眼,事後屠戮,又豈是可以控制得住的?”

“商賈富庶,若是他們不走,難保不會出現劫掠之事。我們是爲了保仁義之名,這還有什麼可不信的?”

“想要仁義不劫掠商賈,最好的辦法不是約束士兵,而是讓這裡無什麼可搶的商賈。此治標治本之別也。”

“這便叫,不得不仁義。沒錢可搶,不仁義也不行,對吧?只剩下農民,天天啃蘿蔔,有啥可搶的?”

一番歪理,反倒把氏江如苗說服了,心道大約還真的如此。

他雖不曾掌軍,但也知道兵災之事,真殺紅了眼,主將也確實難約束。天朝又向來號稱仁義,以儒治國,這話應當可信。

再者能攻下土佐的能力,攻下一個對馬實在是綽綽有餘。

一則土佐的石高本就比對馬高,二則土佐可比對馬遠得多。

石高不足以驚駭,這距離卻足夠驚駭。對馬藩常年貿易,雖然只是跨越個狹窄的海峽,卻也知道百里、萬里之別。

心中選擇相信,便先作別,希望大順這邊儘快把禮政府的人帶來。

相對於這些軍人,他們還是更相信儒生的信譽。

畢竟,對馬藩的儒生如陶山鈍翁、雨森芳洲等,都是真誠君子,足以拉高儒生的可信度。

而軍人……哪怕說的天花爛墜,也實在不可信。氏江如苗太清楚武士打起仗來燒傷搶掠的模樣了。

(本章完)

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1170章 備戰(九)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993章 直鉤第974章 照舊第586章 中轉港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885章 縣令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6章 邀請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783章 作死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932章 覺醒(四)第249章 暫借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224章 開戰(三)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441章 瘋了第708章 海戰(六)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249章 暫借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001章 缺陷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256章 優劣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1054章 站臺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965章 扣帽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67章 論跡第64章 笑與悲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565章 制禮第1439章 分歧(五)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13章 小人哉第183章 變陣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613章 兩封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