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

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

法扎克萊進入澳門的時候,正趕上大順這邊的官員前來清查人口,造冊定籍,以確保對天主教徒的管轄。

日後,除了貿易,華人基督徒許進不許出。

要麼,退出天主教。

要麼,去澳門。

這是大順除了諸如威海軍港附近外,唯一一處允許天主教堂開放的地方。

傳教士的手都不乾淨,禁教之後也會陪人悄悄前往內地傳教,發展秘密教徒。

這一點日本有經驗,偷偷潛入日本傳教的傳教士層出不窮,光是日本傳教者,被幕府火刑後,被教會封聖的都得有一個連隊了。

伴隨着日本戰敗朝貢,在禁教問題上也向大順提出了意見,要嚴防本土傳教士。

清查人口,控制澳門的華人,嚴防他們離開澳門去傳教。西洋麪孔在內地很容易被懷疑,很難展開傳教活動,而本地的天主教華人就難防範。

大順官員前來,澳門這邊教堂鳴鐘、叩拜官員,一切都是按照中式的禮儀。

這一點,法扎克萊已經見慣不驚了。

二十多年前,澳門就因爲跪還是不跪的問題,發生過一次衝突。當時大順的地方官來要租金,順帶索賄。

澳門評議會的全部人員,按照“下屬拜見上官”的態度,跪拜了官員,最終省下了1000兩銀子的特殊租金。

新來的第三十三任總督馬玉,大爲不解,怒斥這羣人沒有骨頭,爲了區區1000兩銀子就下跪。基督徒只跪上帝,不跪異教徒。況且,國家的尊嚴呢?

但評議會那羣人心想老子是來賺錢的,不是來傳教的。巴西發現了金礦,葡萄牙王室現在肥的一批,但一分錢也不給澳門,還得讓澳門養着派來的總督和士兵,老子倒是不想跪,問題是這1000兩銀子你給嗎?

於是就跟馬玉說:總督先生說的太有道理了,那麼,這1000兩銀子你出吧。然後……

澳門不花葡萄牙王室的錢,這個總督理論上根本沒權。

從果阿空降過來,只是個兵頭而已。而且,兵花的錢,也是澳門評議會出的,總督就是個屁。

大順開關貿易,澳門無法壟斷貿易了,地位一落千丈,本就艱難。再說了,這跪一下,能省1000兩銀子,要是不跪,當地縣令就能讓你放出一萬兩銀子的血。

歷史上,1747年,第四十四任總督梅內澤斯,就給評議會寫信,控訴澳門這邊的海關掛的是滿清的旗,應該抱有不惜流血、與尊嚴共存亡的覺悟,砍掉滿清的旗,掛上葡萄牙的國旗,宣示主權,展現國家尊嚴。但評議會對此呵呵一笑,直接給果阿那邊去信,讓這個“愛國者”趕緊滾蛋。

在下跪事件的四年前,第三十任總督戴冰玉,想要多點軍餉,評議會不發。戴冰玉覺得這事兒簡單,我再組織一個評議會,宣佈前一個評議會不合法不就是了?

於是趁着舊評議會開會的時機,帶兵往評議會大廳扔了兩枚手雷,當場炸死倆議員。隨後讓軍隊帶着大炮,包圍了評議會,拿槍摁着評議會議員的頭,要求他們承認他們自己是非法議會。

這事兒也不怪戴冰玉魯莽,主要是上行下效。

葡萄牙國王佩德羅二世是政變上臺的,廢兄娶嫂,一看就有雄主潛質。

果然,上臺後運氣也好,巴西發現了金礦,更是直接摁着貴族議會的頭改了繼承法,宣佈自己和嫂子的孩子有無可爭議的繼承權。

上面如此,下面自是有學有樣。但問題是戴冰玉只學了個皮毛,佩德羅二世敢摁着議會的頭,因爲佩德羅二世有巴西的黃金,不用看貴族的臉色。

可是戴冰玉只是個兵頭,沒有巴西的黃金支撐他的腰板,果阿總督區只能妥協,把他調走。

這件事之後,實際上澳門也就出現了兩個評議會。

一個是向着“中央”的、一個是向着“地方”的。

而澳門實際上是“三權”的,軍權、政權、以及教權。

三足鼎立,當年出事的時候,教權和政權站在了一邊,軍權有果阿總督區撐腰。

但此時此刻,情況再度發生了變化。

大順開始禁教了。

就從澳門評議會這羣人跪拜大順官員這件事,就能看出,評議會的這羣人根本不想招惹大順,只想着貿易、賺錢,至於是否禁教,他們根本不在乎,只要別收回澳門就行。

當年眼睛沒看清,站錯了隊,差點澳門就沒了。現在眼睛但凡不瞎,也知道該站哪邊。

這就導致澳門內部的權力鬥爭,出現了逆轉。

政權作爲地方勢力,想抱大順的大腿,只要大順保證澳門現有的狀態、自治地位,一切好說。

驅趕澳門籍的人回澳門、不準在外逗留防止傳教?好說,接受;拆除華人出錢蓋在澳門法理租地外的教堂?沒問題,支持;禁止買賣華人奴隸、尤其禁止強迫華人奴隸信教?可以,釋放;保甲制監督澳門的華人基督徒?服從,配合。

教會心說當年戴冰玉帶着大炮圍攻議會的時候,要不是我們帶着聖象去逼戴冰玉下跪,你們早沒了。

現在居然不念舊情?果然商人無情,婊子無義,當即決定和總督這邊搞好關係,希望藉助軍方的力量,平衡評議會的勢力。

當年利瑪竇來到澳門,感慨道:“這裡做買賣、賣糧食的華人,已經有一些皈依了基督。這些人遠離了異教的黑暗,觸摸到了主的光明。”

而現在,大順居然開始全面禁教,這讓此時的澳門法王不得不感嘆。

【上帝居然允許異教徒的迫害延伸到了這裡。幾位中國官員奉節度使的命令,要求禁止爲華人奴隸受洗。毫無疑問,議事會的成員沒有看到這道命令的惡毒、對信仰的褻瀆,他們居然接受了這樣的命令。】

伴隨着大順對外貿易的發展、荷蘭等國直接在松江漳州廣州等地岸上交易的穩固,澳門的經濟地位可謂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原本明朝有段時間,只有此處一地可以對外貿易,自然繁榮。但這畸形的繁榮逐漸被打破。

論海上力量,貿易能力,爭不過荷蘭。葡萄牙這時候的對華貿易能力,只能說,比法國強點有限。

論商品銷售,葡萄牙當年爲了從西班牙那獨立,和英國簽了《梅休因條約》,對英國毛呢紡織品減少一半的關稅,對其餘的英國商品也減免關稅,葡萄牙自己的手工業已經被英國貨衝擊的完犢子了。

倒是英法世仇,英國人爲了喝酒,減免了葡萄牙的葡萄酒稅,葡萄牙如今連糧食都不夠吃,很多地都改種葡萄了——英國人心說,我的紡織業打不過印度、中國,還搞不過你葡萄牙?反正我自己也不產葡萄酒,買你的總好過買法國佬的。

澳門的唯一中轉港地位一失去,澳門的支柱產業,這幾年肉眼可見地朝着一種奇葩的方向奔去。

那就是奴隸貿易,或者說人口買賣。

澳門本地就有大量的畸形人口,比如天主教徒,是一夫一妻的,不準納妾。

但是,我不給彩禮,那不就不是納妾了嗎?於是,出現了大量的“契約女傭”,不一次性給錢,而是包月,按月算錢,而起天主教也沒說不讓找女傭,於是這種畸形的“契約女傭”,成爲當地的一項重要“貿易”。

除了女傭,還有大量的“童子”,也就是華人奴隸,一般都是買來的小孩,作爲奴隸,供主家使用。除了澳門本地用,因爲華人小孩比較伶俐,順從性強,所以還大量“出口”。澳門的華人“童、奴”,很受歡迎。

以及,還有兩家“招工公司”,從澳門這裡,販賣人口去東南亞、南亞的種植園、糖廠做奴工。實際上就是奴隸貿易,東南亞那邊比較喜歡華人奴工。

這和福建的一些去巴達維亞貿易的船主差不多。

荷蘭人壟斷着巴達維亞的一些貿易品,以及荷蘭開始直接在廣東松江貿易,導致中轉貿易無甚可賣。

很多船主就開始騙人去南洋,賣給當地做奴工,以此確保去的時候不空船、回來的時候買點錫塊送去蘇州府那邊做給死人用的錫紙,以此維繫生意。

大順奉行允許西洋人上岸貿易的政策,實際上爲整個亞洲的貿易格局帶來的極大的改變。

可以說,澳門朝着奴隸貿易轉型、巴達維亞的華人奴工激增等,都是大順允許西洋人上岸貿易帶來的變化——想當年大明閉關的時候,巴達維亞對去的每一艘華人的船,都客客氣氣,給錢送禮、臨走的時候還送呢絨布、總督請客吃飯,希望下次再來。

船主們那時候雖然不太喜歡去巴達維亞,更喜歡去物價高的馬尼拉,但也沒有琢磨着“賣”人的。就算巴達維亞賺的再少,那也比賣人賺錢啊,再說這玩意兒也折陽壽。

但一旦更高利潤的行業不行了,那麼追逐利潤、還是嚴守道德底限,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

比如如今澳門的評議會很支持大順的“驅趕天主教徒來澳門”的計劃。

大量的人口,爲了信仰,來到澳門這個能觸摸到“主的光明”之地。

可是澳門也沒有這麼多工作崗位,伴隨着大順的開關政策,澳門出口壟斷地位已經消失,繁榮不再。

人總得吃飯,這麼多的人口,那豈不都是潛在的“契約女傭”、“童、奴阿弟”、“給你介紹個南洋挖金子的好工作”的人口?

做好了,如何不換個幾十萬兩銀子?

這也必然和教會發生衝突,畢竟,怎麼說,教會這邊也能有幾個真有信仰的,可能會照看一下這些“逃避異教徒迫害”的教友。

教會這邊有幾個上綱上線的,不認可奴隸、女傭、童、奴等事;而議事會很多人就指望這個賺錢呢。

教會希望不要屈服於大順的壓力,頂住壓力維繫傳教;評議會則根本不想招惹大順朝廷。

教會希望給新來的教友一些福利;評議會的人反問錢從哪出?

如此一來,評議會算是直接和教會決裂了。

今天讓教堂敲鐘歡迎大順官員、評議會以下屬之禮拜見上官的態度,既是做給大順看的,也是做給教會看的。

至於爲什麼能讓教堂敲鐘,原因也很簡單。

錢。

教堂的錢,是評議會撥款,甚至包括主教一年280兩的年薪,也是評議會出的。

甚至,教堂的敲鐘人,也是評議會發工資的。如今澳門內卷的厲害,涌入了這麼多的華人基督徒。

你不敲鐘,自有人替你。敲鐘不是好活,可也比去“給你介紹個去南洋挖金子發大財的好活”強吧?

教會雖然靠攏了軍方的總督,但大順在澳門周邊有海軍基地、也有陸戰隊駐軍。

而大順官方,是不承認澳門有“總督”的,只承認澳門有“夷人商會會長”,天朝之內的總督,只能是天子任命,而朝廷官員不記得天子曾任命過澳門總督。

再者,廣東節度使和防禦使,對“總督”這個稱呼也相當敏感——七皇子是總督海軍戎政,算是大順這邊名正言順的總督,你一歸香山縣下轄的地方,也敢叫總督?我們節度使、防禦使的面子不要的嗎?再說你一縣級下屬單位稱總督,這也逾制啊,照這個比例,縣級下屬單位稱總督,那節度使不得稱天皇?

評議會如今腰板硬的很,一腳踢開了當年和他們結盟、幫過他們的教會,堅定地站在了澳門本地人的利益這一邊。

給大順官方的公文上,直接將總督,翻譯成了“都頭”,連如今總督的名字都翻譯的很中式——高甸玉、高都頭。

法扎克萊幾乎是目睹了這一切鬧劇和混亂的全程,心裡也明白爲什麼巴達維亞的華人起義者會選擇在澳門見面。

(本章完)

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10章 找茬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5章 落後第176章 十三張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708章 海戰(六)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18章 歸化第153章 鎖國第113章 小人哉第60章 思維差異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993章 直鉤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969章 舊怨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1227章 開戰(六)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1027章 割裂(五)第1052章 定性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1026章 割裂(四)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39章 考察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702章 備戰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226章 開戰(五)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215章 海軍部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807章 閹黨(上)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314章 綁定第847章 雙贏(下)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262章 紙老虎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419章 絕望第1227章 開戰(六)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