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作死

第783章 作死

此時做商人,既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身份。

身份等級制,是封建社會的重要標誌。

林允文打定了繼續保持商人身份的主意,難免就會覺得商人的財富和社會的政治地位有些嚴重不符。

只是這些“大逆不道”的心思,只能隱藏在心裡,即便是再熟悉的人面前也不會輕易表露,更不要說寫日記這種沒事找事的行爲。

如今來到他宅裡商談日後西洋貿易事的,都是前幾年鄉賢祠事件之後決定繼續當商人的一羣人。

既是都篤定了繼續做商人,而不是轉型去當鄉紳,這西洋貿易也就至關重要了。

“林兄就沒從鯨侯那裡得到什麼消息?”

林允文正色道:“這話日後再也休說。鯨侯也說過這內幕交易的事,如今朝廷又遣鯨侯來松江府,正是爲了處理貿易事宜。我過去雖是運氣好,鯨侯不以我粗鄙,不恥下問,討論了一下關於倭語的事。可我是什麼身份?鯨侯何等身份?即便有心攀附,又哪有機會?”

否定之後,問話的商人忙道:“林兄勿慮,我等也有分寸,不是問這個。而是說,關於這西洋貿易、南洋貿易的事。鯨侯只說此事約有七八成把握能做成,這剩下的二三成,到底是什麼意思?之前酒宴上,我等也不敢多問……”

林允文依舊搖頭。

“此事我也不知。”

“或在廟堂之高、或在九天之外。”

“皆非我等力所能及之處。鯨侯既不說,哪個敢問?鯨侯若想說,又何必打此啞謎?況於既有七八成把握,也定下來了股息事,我看還是準備銀子爲正事。”

旁邊的商人忙道:“銀子定是要準備的。只是,這幾年朝廷雖然對我等商人也算是寬容,可有些事,終究還是得留個心眼啊。”

“林兄在倭國開國之前,在鯨侯拿到倭國貿易許可證之前,就常跑倭國。想來也知道,這跑倭國的,以前也有爲朝廷做事的。雲南的銅礦開起來之前,朝廷缺銅,都要去倭國買銅。”

“凡領了事的,一旦不賺錢了,想要退,那就難了。這西洋貿易公司,怕就怕將來朝廷不允許退股,或者就按照咱們定下來的股息發錢。”

林允文笑道:“這幾年不也搞了不少的募股的有限責任的公司嗎?這股票不要了,賣與別人便是。之前確實是有你說的情況,但這幾年也不曾有類似的事,西洋人也都如此做,朝廷如今也在師夷長技。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非賢不及老聃、萇弘之徒,西夷亦有所長之處可以學。鯨侯這些年一直如此說,我看這西洋貿易,沒什麼可擔心的。”

那商人嘆了口氣道:“西洋人金山銀山多得是。錢利一多,難免不會叫人眼熱心饞。”

“這不像是對倭國的貿易,幾百萬兩的貨物。若真的是全然控制了對西洋的貿易,怕是一年千萬兩的貨利。可不是小數目。”

“便是鯨侯支持,也難保朝中沒有眼熱之輩。到時候,開拓的事,我們做了;但取利的時候,卻將我們推開……”

“林兄且想想,前幾年的鄉賢祠之事。我等哪有什麼說話的權利?不過是一羣最賤之民。到時候朝廷一紙文令,我等能怎麼辦?”

“今日鯨侯得勢,一切都好說。將來朝堂之爭,或是鯨侯壞了事,你說得準?”

林允文聽這話,感覺這裡面話裡有話,便問道:“這到奇了。你若是怕,便不投錢就是,鯨侯也沒說非逼着你投錢。若要投錢,又何必前怕狼後怕虎,這可不是做大生意的心態。”

那幾個商人彼此看了看,終於說道:“林兄,我們的意思,是說林兄和鯨侯這邊能搭上關係,鯨侯的爲人我們也是知曉的。是不是……是不是我們這些商人也悄悄結社,藉着鯨侯這條線……這就算是廟堂之高,朝中爭鬥,也得用錢不是?我們雖不懂,但若缺錢、或者需要用錢的時候,便牽個線,我們給一筆錢,使得朝中的政策向着我們?”

“朝中有反對的,肯定也有支持的。若有對我們有利的,這錢,我們也該捨得花纔是。”

“朝中若無人,我們不就是一羣待宰的肥羊?”

林允文被這幾人的想法嚇了一跳,忙道:“休說!休說!你們這不是作死嗎?我等使錢給州牧、最多到府尹,這都沒事。可若是朝中的事我們竟要參與,甚至還要給錢,這不是給人把柄嗎?”

“本來支持還是反對,都是公事,各有大義。若是我們使錢,這就是結黨了。到時候,朝廷怎麼看此事?天子如何看此事?”

“我聽鯨侯說,當年宮中洋人頗多,就太子之事,西洋人便在禁教還是興教的事上,物色人選,竟有染指宮闈繼承之心,終究出了大事,乃至於禁教大風起。”

“你們這麼想,可真是作大死啊。這是你我該碰的東西?

“萬不可這麼想!萬不可這麼想啊。今日你們把這話說出來,可就到此爲止了。”

“若還想保住腦袋、保住家業,此事以後便是半個字都不要提。爛在肚子裡!”

林允文心道這幾個人是瘋了,怎麼敢想這種事?

他們這些人雖是豪紳,也能接觸到一些官員,最起碼當地府尹還是常見的。

但是,真正捅到天上的朝堂裡的事,他們哪裡能明白?

林允文也不懂,可好說也跟着劉鈺混了幾年,耳濡目染之下,再加之上次鄉賢祠事件之後有人提點,多少還能明白一點。

朝堂之上,誰最大?

最大的那個人,最怕的是什麼?

本來這種事,朝堂上有爭論,實屬正常。

有支持工商的、有不支持工商過度發展的,各執一詞,即便暗地裡也有利益輸送,那也還能維持個體面,假裝是公事公辦、出於道義社稷。

可要是真的大張旗鼓地搞什麼結社、搞資金支持、利益輸送之類,這可就不是小事了。

朝廷想要辦他們,實在是太容易了。隨隨便便就能找到理由。

關鍵在於朝廷想不想辦、皇帝想不想辦。

本來沒事呢,真要是搞出個明面的商人集團、在搞出一羣在朝中的代言人,那不是純粹找抄家呢嗎?

皇帝真想要找毛病,誰身上乾淨?就林允文自己來說,當年破產前搞長崎貿易的時候,走私過、運過違禁品,真想要查,哪能缺了罪名?

要說起來,今天出現這種情況,也算是前幾年鄉賢祠事件的延續。

那件事爆發之後,松江府聚集的豪商階層先來了一次分化。

一部分走傳統路線,化商爲地主。

另一部分選擇繼續做商人的,也認識到自己的政治地位嚴重不足。既然如此,何不琢磨着在朝中和那些支持工商業的人聯合起來?

朝廷也是個藏污納垢之地,亦不是天庭之上,哪裡不需要錢?

若能在朝堂上與一些支持工商業的官員合作,結黨成勢,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類似於鄉賢祠事件的事情再度發生?

加之他們在松江府常常接觸那些西洋人,一些西洋國家的商人地位,也確實讓他們眼饞不已。

潛移默化中,他們也受到了諸多影響。

一部分人,如現在和林允文暗自商量的這些人,琢磨着官商勾結,結黨成一方勢力。

另一部分人,則開始花錢資助一些反傳統儒學的儒生,鼓吹四民一體、工商亦是國本。

甚至有人藉着宋代葉適的一些文章,大肆發揮,只說什麼“《書》言‘懋遷有無化居’;周‘譏而不徵’;春秋‘通商惠工’;皆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故子產拒韓宣子一環不與,今其詞尚存也。漢高祖始行困辱商人之策;至武帝乃有算船告緡之令、鹽鐵榷酤之入,極於平準,取天下百貨自居之。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後治化興。抑末厚本,非正論也。使其果出於厚本而抑末,雖偏尚有義,若後世但奪之以自利,則何名爲抑?”

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這都屬於是在作死的邊緣試探。

且不說官商結黨,尤其是在工商業上綁定頗多的一部分勳貴階層,很大可能就是商人勾結的目標。

只說後者那番話,簡直就是指着皇帝或者朝廷的鼻子在罵了:真要是重本輕末,也還算有點道理;但是帶着重本輕末的名頭,卻用來‘自利’,自己發財,這咋能叫抑商?分明是打着抑商的旗號,自己去獲得商人應得的利益……

再要是在歐洲,算不上作死,這可能叫文藝復興和啓蒙運動。

從北意大利開始,一堆屁大點的小國,商人勢力稍微強點,幹趴本國的封建階級還是有可能的。亦或者商人勢力很大,本國的統治者不得不妥協。

但在大順,這就是作死。

這些豪商放到歐洲也算是有錢的大商人,但不管是荷蘭還是北意大利還是英國的體量、小農階層的數量、士紳階層的能量、中央的集權程度,能和大順一樣嗎?

這點小火苗,隨隨便便上面來場玉露恩澤,就全撲滅了。

距離他們能掀翻舊勢力,還差得遠呢,這時候就琢磨着搞事,不是作死又是什麼呢?

(本章完)

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4章 江湖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440章 分歧(六)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950章 夢魘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883章 無用功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617章 許願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59章 四兄弟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169章 備戰(八)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586章 中轉港第704章 海戰(二)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55章 說服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642章 逃避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525章 不敢殺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171章 備戰(十)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140章 錯路第883章 無用功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782章 身份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239章 教改第1453章 “帝”(五)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046章 破綻第706章 海戰(四)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974章 照舊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862章 好事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883章 無用功第35章 府兵第349章 死國矣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5章 說服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48章 不可抗力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