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壽王退兵

“多多益善……”

聽着軍師麻樑的回覆,壽王桓羽順着自己的鬚髯捋下去,思慮狀,許久纔是看向了軍師麻樑,問道:“軍師的意思是說,秦國……這公子嬴琰交易奴隸所圖非小?!”

麻樑重重地點了點頭,隨即解釋道:“原本某也試探過秦公子嬴琰的口風,其雖託詞秦國乃是修繕都邑宛地……但某看得出來,這僅僅是其託詞而已……壽王,秦公子需要大量人口,難免不是在招兵買馬啊!”

“此事,某也是考慮到過,不過……”壽王桓羽頓了一會,說道:“難不成軍師還有什麼其他的妥善之法?”

壽王桓羽本身就極有主見,這一句反問讓軍師麻樑也是無言可對。

壽王桓羽這才說道:“秦人在沔水之泮設置了沔北縣,這點時間沔水以南的戰火已經是驅使數千人渡過沔水,百姓是有腦袋和腿腳的,何處能夠活命,他們自然是知曉的……”

對於壽王桓羽此話,軍師麻樑也是深爲贊同,他言及秦公子嬴琰所圖非小,實際上也是在提醒壽王桓羽要提防養虎爲患。

壽王桓羽隨即又是朝着軍師麻樑說出來了近日才接收到的消息,:“軍師,昨日的消息,近來郢都要舉行一場歸天儀典,……”

“歸天儀典……”軍師麻樑暗自唸叨了兩句,隨即一副驚詫的語氣驚問道:“難不成是祝融天公?!”

壽王桓羽點了點頭,道:“內方山大敗的公子羋雲已經是率領紀山軍返回郢都,且鎮守衡陽的東柱國羋負等羋姓諸王已經是蠢蠢欲動……”

對此則消息,麻樑也是惋惜一聲,說道:“奈何壽王前往郢都,還擋着柘王屈衍!”

“柘王屈衍……”壽王桓羽眼中閃過一絲忌憚,且不說柘王屈衍那往日的輝煌戰績,經歷大小百餘戰未逢一敗,單單是柘王屈衍對祝融天公的死忠,便是讓壽王桓羽頭疼不已。

不過壽王桓羽也是不願意滅了自己的威風,長了他人的志氣:“如今某已經是佔據了沔水之陰,地盤不知大了柘王幾倍,豈會懼他?!”

麻樑搖了搖頭說道:“壽王莫不是忘了柘王屈衍爲何甘守柘縣幾座城池?!”

麻樑輕言微語的一句,卻是驚醒了壽王桓羽。

“柘王……柘城……柘縣……”

柘王屈衍的封號、封邑且是有一個“柘”字,此“柘”並非是桑柘之柘,而是其封邑內一種味爲甘甜的綠植,爲荊國的貴族所喜愛。

柘王並非是荊國最爲兵多將廣的諸侯王,但是毫無疑問定然是荊國最爲富有的諸侯王。

其封邑又是在荊國人口最爲稠密的長沙郡內,憑藉柘王屈衍如今掌握的財力,旦夕之間可聚兵十萬!

“是某孟浪了……”想到了這一點,壽王桓羽也是性格直率,因此向軍師麻樑認錯道。

軍師麻樑也是趁機向壽王桓羽諫言道:“如今已經是攻佔下來了竟陵,北王羋權也是逃竄不知何方,壽王,如今的當務之急乃是安置沔南百姓,秦國終究是外國,豈能將壽王軍的根本託付給秦人?!”

聞言,壽王桓羽也是點了點頭,也是認爲此事的確是這樣,故此說道:“這江夏荒僻,竟陵經此一役,也是難以恢復元氣,既然秦公子嬴琰認爲這竟陵乃是交易之地,某也不想落他一個人情,便是將竟陵丟給他吧!”

“壽王不可!”麻樑也是立即制止道:“某隨秦公子嬴琰交談之時也是說到了此事,不過……秦公子嬴琰並不在意竟陵,甚至是有些抗拒,原因無二,若是壽王以竟陵交易秦國,豈不是溝通外敵,北王羋權很有可能以此爲端口……”

麻樑言猶未盡,不過壽王桓羽卻是明白了意思。

隨即麻樑也是拋出來了一個兩相有利的條件,即是將烏林劃給秦國,算是應下了秦公子此番送糧的恩情。

烏林位置尷尬,與竟陵有烏林道相連接,但是實際上與北岸不過只有一條隔着數丈寬的沔水支流而已。

江夏對於壽王桓羽來說可有可無,經歷過北王羋權的搜刮,江夏根本是無利可圖,若不是此地靠近秦國的江夏郡府,乃是約定了的聯繫之地,壽王桓羽根本不會在意此處,甚至有可能攻破此城拿下了北王羋權之後,壽王桓羽甚至是直接率師返回南郡荊門。

壽王桓羽略作思考便道:“那便留下佔累和焦化兩位率領人馬留守江夏,防備北王羋權捲土重來,軍師你便返回荊門,好好經營,某已經快要預料到了,這荊國……要塌了!”

聞言,麻樑點了點頭應道:“喏!”

一日後,在竟陵流民的痛苦呻吟中,到處顯得乃是饑荒,如今真正的冬季還沒有到來,如果突如其來一場大雪,不難預見,又會死很多人在飢寒交迫的冬日裡。

壽王桓羽皺起眉頭,心中雖然是有些悲憫,但終是沒有決定開倉放糧,畢竟壽王軍的士卒數量不在少數,糧食,還不夠軍中將士吃的。

因此,壽王桓羽也就是準備在這日內率軍返回南郡,麻粟也是返回了竟陵,並帶回來了大量的糧食。

壽王桓羽見到了真真切切的糧食,終於是安心下來,也不得不正視起這與秦國的“荊奴貿易”。

臨走前,壽王桓羽留下了麻粟,還有一些糧食,說道:“既然秦國婦孺皆要,便給竟陵之民留下一些糧食,給他們指明一條明路,是選擇在竟陵留下等死,還是讓他們前往秦國爲奴,皆由他們自己做主。”

麻粟自然是一一答應下來。

壽王桓羽便是率軍返回南郡荊門,只留下了壽王軍中的兩位大將佔累和焦化,各自率領兩千革甲軍、五千布衣軍鎮守江夏兩處要地。

至於竟陵倒是並沒有留下多少兵馬布防,原因此處乃是和大秦江夏只有沔水之隔,此處秦人不在意已經是明瞭之事。

故此留守竟陵的只有麻粟率領數千布衣軍,而這些人馬只是爲了和秦國方便進行交易罷了。

第八百一十七章 長平慘勝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七百二十章 迅猛反擊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慶功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七十八章 決戰過後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韓對比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五百六十五章 藍田大營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後各態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六百三十九章 乾柴烈火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四百零六章 圍三闕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晉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八十六章 若縣前夕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十四章 百石臺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秦宮藍圖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六百零九章 張宜歸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爭奪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七十九章 震動大秦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來至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馳援第六百九十六章 入秋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二百零九章 羋雲離去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三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範離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三百一十五章 賞賜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宜第五百二十九章 察覺詭異第三百八十五章 盧縣首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藍田各部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來至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二百六十四章 詐兵之謀(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八百零五章 洛陽出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隴西密事(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三百四十章 到達武關第七十八章 決戰過後第二百五十四章 隴西密事(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見公君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江水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又是戰起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賓之禮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應對第七百二十章 迅猛反擊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