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節 轉變

事實上,雲翔與無支祁能帶着金蟬子一同來到戰場之上,自然絕非偶然之事,若要說起這緣由,卻要從七天前說起了。

當日,容老祖來到雙叉寨,便將謝曉蓉欲救孔雀明王,準備聯合獅駝國、火焰山共同討伐靈山城一事講了出來,雲翔聽說了此事之後,幾乎便要驚掉了下巴,滿臉都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若說這一世他聽過的聳人聽聞之事,此事當屬第一。

佛緣香榭、火焰山、獅駝國、在加上他的雙叉寨,這可幾乎是三界中最強大的幾隻妖族勢力了,若是真的到齊了,實力簡直超乎想象,這可幾乎就是要和西天死磕的態度了。

要知道,西天雖強,但也不是真正的天下無敵,當年在火焰山之時,就曾敗於火焰山與天庭妖族聯軍之手,就算他們的真正實力還要強上一些,面對這樣一支強大的妖族聯軍,覆滅也是大概率事件。

不過,他心思一轉,很快便也清醒了過來,知道這應該是不可能的。

迄今爲止,他遇到的所有事情,雖然總有些各種各樣的內情,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沒有過與西遊記小說相違背的,換句話說,他的出現,其實並沒有改變多少歷史。

那麼,在西天這件事情上,歷史可能發生改變嗎?當然是不可能的,書名叫西遊記,唐僧取經乃是此書的核心內容,現在連大乘真經都已經在編纂之中了,如果西天沒了,唐僧又去哪取經?

既然西天一定會存在,那麼就可以推斷出,這次討伐肯定是沒有成功。想想倒也正常,謝曉蓉求援這三家裡,獅駝國因爲孔雀明王的緣故,那是肯定會參加的,但是火焰山呢?

他可是清楚地記得,平天大聖牛魔王實際上是聽命於三清聖人的。

三清聖人並不喜歡西天,但這不喜歡的原因是,之前玉帝想引西天入天庭,觸動了他們的根本利益。

可是,自打火焰山一戰後,玉帝早已漸漸疏遠了西天,轉而拉攏東天,這樣說來,其實三清聖人與西天的恩怨早已不存在了,反倒應該更希望留着西天來牽制東天才對,當然便沒有理由讓平天大聖參與這樣的行動。

所以,火焰山一方就應該是沒有參加此次討伐的,真正動手的,其實也只有佛緣香榭和獅駝國,這樣的實力,應該並不足以覆滅佛門,至於自己這雙叉寨,原本就是四方勢力中最弱的一個,錦上添花還行,扭轉乾坤卻沒這本事。

這麼看來,這次討伐,其實是一次註定失敗的軍事行動,雙叉寨實在是沒有任何參與的價值。

然而,很快地,雲翔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佛緣香榭和獅駝國的結局。

如果討伐失敗,西天沒有任何饒過他們的理由,衆妖族或死或降,幾乎不可能有第三種選擇,又爲何會在幾十年後的取經路上阻攔唐僧師徒呢?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佛緣香榭和獅駝國最終安然無恙,他雙叉寨又該如何自處?

拋開他與佛緣香榭的淵源暫且不提,只要拒絕了參加此次討伐行動,雙叉寨可就將這兩方妖族勢力得罪死了,以後若是有事,誰又會來幫他?這詭譎多變的三界之中,只有敵人,沒有朋友,滋味可絕對不好受啊。

兩難之境,真正的兩難之境,怎麼辦?

正當雲翔彷徨無措之時,一個念頭忽然閃過了他的腦海,不對,有問題。

他考慮所有問題的根本,就是西遊記的歷史無法改變,然而,這歷史真的是無法改變的嗎?未必!

事實上,就在去年的時候,他才改變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從五行山下救出了孫悟空,而衆所周知,悟空應該是在幾十年後才被取經路上的唐僧放出來的。

這件事情,其實他考慮了很久,但最終還是毅然地去做了,其實就是因爲上一世的一個願望。

孫悟空是他兒時心目中的大英雄,是他曾夢想成爲的人,所以,他絕不願悟空繼續在五行山下再受那幾十年的刑罰。

人,就算可以背棄一切,卻也決不能背叛自己的本心,否則的話,又與行屍走肉何異?

不過,就是因爲怕影響到歷史的發展,所以他求得悟空答應,只是返回花果山修煉,百年內不會出現在三界。

現在想來,他這擔心着實是有些可笑,做了就是做了,難道孫悟空不出現,歷史就沒有改變嗎?他到底在害怕什麼?

他害怕改變西遊記的歷史,害怕這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讓他無法再去推斷事情的走向,從而陷入被動之中。

可事實是,如今的他,早已不是當年那般孱弱了。不論是那半步尊聖的修爲,還是雙叉寨中這無數忠心耿耿的兄弟,都讓他在三界中站穩了腳跟。若是什麼都不去改變,那他這一世豈不是成了個可有可無的存在?活這一遭又有何意義?

不錯,他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甘於平凡的人,所以,如今的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做事,就算曆史被改變,又與他何干?西遊記只是一部小說,若是將其當做人生信條,那纔是真正的可悲。

想及此處,他終於做出了最後的決定,出兵!

既然拿定了主意,自然便要好好謀劃一番,他不想做一個悲壯的英雄,只想成爲最後的勝利者。

西天絕對不好惹,如果沒有火焰山,他們這一方的勝算其實極低,所以,他現在必須爲自己拉來更多的助力。

齊天大聖孫悟空,這當然是不二的選擇,而且幾乎沒有任何難度。

從五行山出來以後,那猴子便已經吵着要去靈山城找本去佛祖算賬了,若非自己極力勸阻,只怕他早就將西天鬧得雞犬不寧了,所以,只要自己一句話,他一定會興高采烈地趕過去,把四百多年的怨氣盡數發泄在那些神佛的身上。

不過,即便是加上孫悟空,這一仗也並非十拿九穩,若要穩妥起見,他還是要留下一條後路,至少保證在最不利的情況下,也能夠全身而退才行。

思慮了半日之後,他才終於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

既然決定了改變,那就改變得徹底點吧。

孫悟空都請來了,不如便將唐長老也請出來吧,也算讓他們師徒提前見個面。只不過,經過了這一役,他實在是想不出,悟空到底還有什麼可能會去保唐僧取佛祖的真經。

有趣,實在是太有趣了。

第九十節 塵埃落定第三十五節 吳剛的提醒第七十九節 交鋒第九十三節奪陣第七十六節?威脅第一百七十六節金髓毒第四十節?火攻第十九節 混元第一百六十節情報第一百四十八節 心悅誠服第二百零七節 趁人之危第三十六節 闖入第六節 隔牆有耳第四十四節 隕落第一百六十六節 逝去的回憶第八十八節?重整山寨第一百一十九節 你是誰第二十七節 危機第一百二十節 出手相助第一百零五節?後手第一百一十一節地府的回信第一百四十六節 琵琶洞第六十節驚聞第九十六節 功虧一簣第一百六十七節 佛爺上門第四十三節鬥寶第四十九節夢魚第十二節 陰差陽錯第三十六節上古傳說(上)第一百零七節 分別第四節?邀請第一百七十六節 出關第九十五節?會面第二十九節?領賞第六十一節?齊聚第一百八十五節 請強援第一百零六節 潛入第一百三十六 反目第七十三節 壽宴第六十一節 怒火第一百一十一節 危機第四節 生擒活捉第六十四節 誘敵第四十三節?禁制第六節?驚天一躍第一百一十八節?春宵第六十四節?文竹菩薩第三十六節 赴約第一百三十六節不破防第三十二節 被擒第一百八十一節 活命第二十六節 援軍第九十八節約鬥第一百五十七節 圖窮匕見第三十五節 歲祭第四十二節 覆滅第五十五節母子相逢第十八節 望海禪院第七節?入夥第八十節王母的男人第一百五十七節 謀戰(三)第九十三節奪陣第一百九十八節 阻止第二百五十六節 女媧殘魂第一百零七節 落跑第一百三十九節下地獄第一百四十二節 疑兵之計第一百三十二節 故人第二百七十二節 阻礙第二十九節?領賞第一百一十五節 倒戈第八十一節暴露第十六節 現身第二十九節?辭別第七節 切磋第一百二十節 毀寶第六十四節?躍門第一百零四節泄密第五十五節母子相逢第一百六十八節 出迎第四十節?偷油第四十五節 歸還第二節?渡劫第一百五十六節水毒第四十七節 興師問罪第一百一十五節 嚴父第三十八節 定風珠第二十九節?故人第一百八十三節 貪念第一百九十二節風雷變第九十八節 畜生道第六十二節 求援第一百二十七節 救援第二百六十五節 復活第一百三十八節 萬全之策第一百零六節 屈死二百一十一節 勸諫第一百七十一節逼供第二百一十二節 迎娶第八十節 胡寧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