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仙家聽見郭岱這話都吃了一驚,關尹子最先問道:“是不是那個球尚作別論,你是怎麼知曉此世間所在的?”
郭岱答道:“娑羅門法王的日月輪中,其中似有一道仙家神念心印,我若能參透其中玄理,或許就能去往那個地球的人世間。”
關尹子沉默良久,另外兩位仙家聞言對視,似乎是以仙家妙語暗自密談。
“這種手段,倒讓我想起一事。”關尹子說道:“世間曾有修士終其一世修行未出崑崙仙境,飛昇超脫之後,也不知人世間何在,去往東遊谷仙府拜問神君,請教下界之路。”
敖青笑道:“這位仙家應是蠻荒妖王,崑崙仙境的瑤池門戶只需脫胎換骨知常,便能出入無礙。他在世修行時都沒出過崑崙仙境,居然能夠飛昇超脫,也算福緣深厚了。”
關尹子笑道:“這在世間俗話說來,不就是宅嘛?不過神君見過這位妖仙之後,並沒有讓他回返崑崙仙境、走瑤池門戶,而是讓他煉製一件法器,留下自己的仙家神念心印。神君將此器投往人世間,那位妖仙便可察覺人世間所在,借法器感應而下界臨凡。”
道陵天師言道:“神君煉器之道已證身心至極,此法玄妙,但是跟郭岱所說的情況有所不同。”
關尹子說道:“娑羅門法王能取代波旬成爲自在天世界之主,也確實驚才絕豔。兩座若要對比,神君所傳之法,乃將法器視爲穿行輪迴內外的接引門戶,而娑羅門法王的仙家神念,則是指路道標,能不能去往人世間,還是要看郭岱自己的修行境界。” wωω☢TTkan☢℃o
郭岱問道:“也就是說現在的我不能下界?”
關尹子答道:“你自玄黃仙界而來,但並不瞭解別的世間是怎樣一副光景。你我如今所在天庭仙界,乃是玉皇大天尊於無邊玄妙方廣中開闢造化而成,本就是輪迴之外。有多高的境界成就,便有多大的神通法力。
可輪迴中的世間卻未必然,世間法總有盡頭,許多仙家妙法到了輪迴世間,未必能夠施展得出,更別說業力糾纏,這一點素女元君開闢的世界也是沒有的。”
“業力糾纏?”郭岱皺眉道:“這聽上去像是佛門之語。”
“姑妄言之並無不可,但在玄黃仙界並完全沒有。”關尹子解釋道:“所謂天命軌跡,其實就是那個世界的業力,但最終在修士飛昇超脫之際,並沒有化爲天刑雷劫。”
關尹子話中解釋了何爲天刑雷劫。其實就是修士自世間飛昇超脫之際,一世修行種種行止作爲於天地間回返自身。且天刑雷劫中蘊含傷形與傷神兩股力量,傷形之力乃修士對一切有靈衆生所造成的傷害,傷神之力則爲一切有靈衆生對修士的所有意念。
天刑雷劫乃是飛昇超脫之際,了卻輪迴因果的最終劫數。但天刑雷劫只有一瞬一擊,傷形與傷神之力會在同時爆發,世間修士若承受不住,輕則打落凡塵、再入輪迴,重則形神俱滅。
同時關尹子也跟郭岱講明,哪怕是已經飛昇超脫的仙家,若下界臨凡後再度飛昇,也是會面臨天刑雷劫,但看仙家在世間積業如何。若業力太重,哪怕是仙家亦會被天刑所斬。
“我自方纔就有疑惑。”郭岱聽完這些後說道:“你們說我未受封天之戒,可又說不準我下界,難道封天之後還能准許仙家下界嗎?”
“呵呵,這個嘛,還是你自己親自去看最好,我們就不多做解釋了。”關尹子說道:“正好順路,去把另一件法器還了。”
“去哪裡?”郭岱問道。
“凌霄寶殿,封天台。”
……
從函谷關去往凌霄寶殿,少數也有幾千裡。但仙界的方位距離不可以尋常世間常理衡量,一切行進其實都是看仙家靈臺如何化轉感應,而仙家法力往往就是靈臺化轉之功,也可以說法力越高,在仙界中穿行速度越快。
但快慢也是相對而言,郭岱幾人甚至不是靠起身飛騰,而是就在山河交錯間神行,足不沾塵。
這一路上俱是前所未見的仙家景象,其中一處是萬丈飛瀑如銀練垂掛,隨轟雷之聲落入九重湖階,湖階片片層層,俯瞰下去就像大片魚鱗漫展而開,湖水中映照出七彩九色,斑斕瑰麗。
而在這九重湖階旁,能夠看見一些仙娥在湖上飄然飛舞,手中提着雲霞般的織繡,輕盈得幾乎通透。仙娥將織繡放入彩湖之中,再提起時,織繡已經染上霓虹之色。仙娥們將織繡朝天一揚,居然化作萬丈飛瀑間的道道虹光。
仙娥們看見飛瀑掛虹之後,好似非常歡樂,有的祭出樂器,有的在水面上輕盈起舞,祥和歡欣的氛圍四面展開,若主動去聽,能夠讓仙家靈臺同感共情。
“她們……並不是超脫仙家吧?”郭岱忘了那些仙娥一眼,覺得有些看不明白。
關尹子答道:“仙家靈臺照見輪迴衆生,造化之中當然會有仙娥。她們或是感念化生,或是世間精微妙氣結成,但在仙界,她們就是真如實在,並不會覺得自己置身夢幻。”
郭岱眯起雙眼,問道:“她們難不成一直都在這裡?就這樣耍耍鬧鬧、不務正業?”
敖青聽見這話,笑了一聲沒有多言,關尹子拍了拍郭岱肩膀,說道:“郭岱,你倒是說說,什麼是正業?此處是輪迴之外,她們的心境已然離憂離恨、適志自處,有什麼不好呢?難不成非要爲了什麼大功業、大成就,奔碌勞神?”
郭岱沒有答話,轉身離開。道陵天師以仙家妙語跟關尹子暗道:“郭岱心中煩惱未除,確實不宜讓他下界。”
關尹子迴應道:“他也不急着下界,先讓他將法寶一件件還完,瞭然仙家修行再說。”
凌霄寶殿並不是單獨一座宮殿,根據關尹子介紹,此處乃是天庭仙界之主、玉皇大天尊所開闢,圍繞凌霄寶殿的外圍道場,是最多仙家往來之地,風景秀麗、氣象萬千,祥雲瑞靄無邊無際。更妙在於一切造化景物,全無重複,移步換景,一草一木、一石一羽都有玄妙。
除卻方纔所見仙娥,凌霄寶殿附近也有靈禽瑞獸棲息,並不是世間禽獸奔逐獵殺的場景,而是彼此間相安而處。白鹿銜芝草贈予黑虎,丹鶴採玉露點潤綠龜,也有一些仙人邀集靈禽瑞獸,向他們講經談玄。
在前往凌霄寶殿路上,郭岱等人都見到不少仙家往來,其中道陵天師顯然緣法交情最廣,幾乎每一位路過的仙家都會停步行禮。雖沒有冗言廢話,但顯然都發現郭岱是新來仙家,不免多打量幾眼。
“我有什麼東西讓他們這麼看來看去的?”遠遠可以望見凌霄寶殿那一片明黃樓閣、紫氣雲階,郭岱問道。
關尹子笑道:“大概是因爲你法力高深吧。”
此話顯然避重就輕,敖青補充道:“你身上有那麼多仙家法寶,靈臺化轉間法力張揚,你自己無所察覺,但在其他仙家看來,你就跟盲人攜重寶行街過市一般。要不是有道陵天師護着,估計那班天兵天將就要來拿你了。”
“天兵天將?”郭岱問道。
道陵天師以仙家妙語解釋了一番,所謂天兵天將,其實是指天庭仙界的巡行護法,一般由各家金仙道統派門人蔘與。負責巡行天庭各處,主要處理協調仙家之間糾紛,類似於世間巡捕。
但天庭畢竟是仙家駐足之所,而超脫之仙家也不是慣於糾纏無度的凡夫俗子,凡事一念即明。巡行護法其實也很清閒,甚至是讓晚輩仙家弟子彼此結交緣法的良機。
而且也不是什麼仙人都能加入巡行護法的,像道陵天師這樣,位居四大天師之首,則是長久擔當其中護法要職。天兵天將其實算是俗稱,如果真有狂悖仙家攪鬧天庭,便是這些巡行護法來應對。
郭岱現在的情形,其實就有些類似異教仙家,不過天庭仙界一向清靜無爲,倒沒有直接鎖拿郭岱。
四人來到凌霄寶殿之外,此地靈臺化轉之功玄妙非常,無論從哪個方位靠近凌霄寶殿,都肯定會去到正面門戶。那高聳白玉門坊上所書是封天台三字,或許說根本不是字,凡所見者自然明悟,哪怕不認字也能看懂,可見開闢凌霄寶殿的那位仙家,靈臺化轉之功是何等高深。
而在白玉門坊後,是一片百丈方圓的平臺,另一頭是紫氣雲階,雲階盡頭一座巨碑,巨碑上書寫着三行字——
不可妄擬天心爲己心
不可在世顯聖自稱神
不可欺奪他人之信
“這便是封天之戒?”郭岱望着巨碑上的三行字,問完卻沒聽見關尹子等人的答話,正想回頭,發現自己身形被一股靈臺化轉之功移轉到了封天台內中,而他與關尹子三人的距離彷彿也變得無窮遠,任何仙家妙語聲聞都無法傳達。
郭岱下意識以爲自己被算計了,此等靈臺化轉之功簡直毫無痕跡可循,自己無論如何運轉靈臺造化牢固仙身,依舊會被挪移至封天台內中,並且被玄之又玄的力量所孤立在內中。
如果真的是殺陣,那麼郭岱自覺不是對手,因爲他連對方身處何方都感應不到,好似對方不在又無處不在,任憑自己傾盡全力都難損對方分毫。
可當郭岱凝定神念,自己的靈臺造化好似隨着封天台中一起化轉,郭岱感受到一股無比浩瀚的造化玄理涌入靈臺。
與之一同的,還有滋養仙家爐鼎的仙靈之氣,環護靈臺不受外魔所擾。
只見郭岱全身發出萬道金光,一枚玉質方印從他靈臺之中化轉呈現,隨之融入巨碑之後的金殿玉闕,出現另一片廣大世界。
這一切只發生在彈指之間,郭岱靈臺霎時清明,身形也退回到封天台之外,要不是能夠看見另一片廣大世界與金殿玉闕交相輝映,郭岱甚至懷疑只是自己某種錯覺。
而當他左右環顧,發現關尹子三位仙家都朝着封天台方向揖拜行禮,他沒有動作,內觀靈臺察覺金闕雲宮不知何時忽然消失,顯然就是在方纔被收走的。
金闕雲宮融入郭岱靈臺造化之中,按說沒有人能夠強奪。甚至是關尹子這樣的金仙,也做不到。而如今的郭岱,要將金闕雲宮化現而出,恐怕要大耗法力,沒想到這下直接是被對方收回。
“剛纔是你們所說的玉皇大天尊嗎?金闕雲宮就是他的法器?我怎麼沒看見他?”郭岱一連問了三個問題。
關尹子揖拜完後才說道:“是,不算是,我哪裡知道?”
嘴上算是答了話,仙家妙語中的解釋更爲繁複——
天庭仙界之主誠然是玉皇大天尊不錯,可是在封天之前,玉皇大天尊便已證入玄之又玄的不可見之境界,天庭仙界不致崩毀多賴於此。
玉皇大天尊不可見,但並非不能見,雖不在卻又無處不在。當初素女元君便是曾來凌霄寶殿拜會,在封天台前感念有悟,金闕雲宮自行出現。
關尹子說不準金闕雲宮到底是誰的法器,因爲這件法器據傳前所未有,但其中妙用或與當初神君邀集諸天共聚封天台有關。
至於郭岱自己有沒有看見玉皇大天尊,關尹子當然不清楚。方纔郭岱一來到封天台,就被玄妙靈臺法力化轉而入,另外三人想攔也攔不住。
他們自然料到是玉皇大天尊所爲,可等揖拜完後,凌霄寶殿上空便出現另一片廣大世界,好似倒映山河,誰也說不清大天尊此舉何意。
既然郭岱說自己沒看見玉皇大天尊,那就當沒看見。就算真的看見,可能也不是真想看見的名相,又或者見而不明,總之玄之又玄,不必強求,強求也求不來。
“實際上你應該慶幸,金闕雲宮有可能是你最難煉製重現的一件法器,玉皇大天尊親自出手收回,也算讓你省了許多功夫。”關尹子在一旁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