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

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些建議很合理吧?

接下來的十幾天時間,對於常浩南來說屬於一段難得的輕鬆日子。

除了正式獲得973項目專家組成員和精工計劃總顧問這兩個帶編制且有待遇的帽子以外,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那本他和劉洪波合作編著的教材已經完成校對,交付出版社印刷了。

不過這倒也不需要常浩南做什麼,因此他這段時間除了每天安撫因爲臨近高考而焦慮不安的妹妹常佳瑤之外,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撰寫有關下半年項目的建議報告——

沒錯,90年代這會,高考是在7月初進行的,一直到2003年才改到後來人們熟悉的6月初。

至於下半年建議報告中的主要內容有兩個。

一是與十號工程和十一號工程同步,正式開始對渦扇10“太行”發動機開展總體設計。

儘管第三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立項幾乎和渦噴14差不多,但後者還可以依託一些參考而磕磕絆絆地推進下去,前者就完全屬於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了。

總之到現在差不多十年過去,雖然也做過幾版設計,但都屬於在紙面上看着就不太靠譜的程度。

航空工業和606所自然也知道自家的水平,所以此前一直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難度更低的渦噴14上面,少數撲在渦扇10上面的成員也是以進行技術預研和跟蹤前沿研究爲主。

好在也沒花出去多少錢,不算虧。

而如今,606所的工程師們在過去一年對於渦噴14的改進完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和數據,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相比十年前也有了長足進步,再加上常浩南自己的能力相比一年之前也不可同日而語,已經可以說具備了正式開始對渦扇10發動機進行研製的基礎。

另一方面,我國一輕一重兩種第三代戰鬥機的進度都超過預期,殲10已經完成地面發動機啓動測試,下半年基本確定能夠首飛,兩架由112廠進行總裝的殲11戰鬥機原本預計年末完工下線,但從目前的進度來看,大概可以提前三到四個月。

雖然目前看來AL31F/FN並沒有遭到斷供的可能,但留裡卡-禮炮方面也一直拒絕轉讓發動機技術,國產三代機的核心動力長期依賴國外總不是個辦法。

因此無論從條件上還是需求上,搞新一代渦扇發動機,勢在必行!

在第一份報告的最後,他還列出了一些相關的關鍵技術。

比如全三維數字化協同設計和數值仿真、新一代主動冷卻技術、單晶材料開發和鑄造、高溫合金……

嗯……

不列不知道,一列全是問題。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關關難過關關過吧。

好在這些東西並不全都需要常浩南親力親爲來解決。

寫到這裡,常浩南突然想起了今天上午看到的那封徵求意見函。

“以軍用和民用分一集團和二集團雖然比上輩子的情況合理了一點,但是合理的不多……”

他停住筆,開始思考跟航空產業改革有關的問題。

如果要把航發真正重視起來,倒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把華夏航空發動機集團提前拆分出來,專門負責航空動力的研發和製造。

這也是常浩南重生以前的航空系統,也是國外主流航空工業強國所採用的辦法。

畢竟飛機設計和航發設計本來就有不小區別,常浩南能無縫切換是因爲他開了掛,不代表其它從業人員也需要這麼幹。

“後面還是可以完善一下這個思路……” 常浩南從桌邊扯過一張便箋紙,把這個想法寫在了上面,然後繼續寫第二封建議書。

內容則是常浩南從過年那時候就開始考慮的重型模鍛壓機。

與之相關的基礎研究課題可以直接放在973計劃的框架之中,再把成果對接到精工計劃裡面。

正好他一個人在兩邊都能說上話。

實際上,在十號工程1001號原型機的機體生產過程中,132廠就已經把過去華夏航空工業常用的自由鍛壓工藝改爲了模鍛壓工藝。

殲11的機體隔框目前還是由俄方提供,不過之前在三座門的慶功會上,601所就已經表示,他們和蘇霍伊方面確定了將原來的拼焊法換成模鍛壓的改進思路,這樣可以縮短不少生產工時,還可以給原本超重的機體減輕一些重量。

但殲10這個最大起飛重量20噸的身板對於國內現有三萬噸模鍛壓機來說基本就是極限,無論是殲11,還是未來的國產客機,亦或是火車上那位金桂提到的700MW水電機組,顯然都需要更大體量的型號。

由於這些東西都已經在常浩南腦子裡面轉了無數個來回,因此他的思路倒是一直如同泉涌,一直到參照上面一封的格式準備寫關鍵技術的時候,才終於卡住了。

重型模鍛壓機直接涉及到的第一個需求,就是那個多物理場仿真建模軟件。

不過這倒是還好,只要把投資拉到,弄個初版出來用不了太長時間。

關鍵是常浩南手邊的資料不夠。

根據之前金桂的說法,青華大學在大約十年前曾經研發過一款6.8萬噸的重型模鍛壓機。

如果要從儘快完成項目的角度來看,那麼以此爲基礎顯然要比從零開始快得多。

6.8萬噸雖然還算不上全球最大,但是就目前來看也絕對夠用。

能早幾年投產,這個誘惑顯然比一個頭銜要大得多。

再說前世那個8萬噸的也早晚會被造出來。

只是常浩南不清楚,那款模鍛壓機的設計完成度到底如何,又是採用了什麼樣的技術路線。

青華大學並不是國防科工委系統內的高校,常浩南目前和那邊唯一的交集就是之前有過一面之緣的魏永明,不過後者現在只是個碩士生,而且人應該還在盛京出差,恐怕幫不上什麼忙。

以他如今的頭銜,走官方途徑發函詢問倒是可以,只是速度太慢。

想到這裡,常浩南擰上手中鋼筆的蓋子,給杜義山打去了一個電話。

後者作爲資深院士,在青華總歸應該是有熟人的。

我在書評區開了個參與發帖贏起點幣的活動,雖然是蚊子腿但大家還是可以參與一下,目前看來沒幾個人,幾乎是點擊就送……

(本章完)

第1064章 三個人,能掀起什麼浪花?329.第329章 國企負責人提名,三百萬的項目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97章 柳暗花明第124章 最好的蘇27在華夏(爲月票金主flan第800章 震撼法雞一整年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838章 我改變了學術規則第997章 大幹一場!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第736章 挑戰NS方程的第15步第727章 真就買不如租了?第533章 女士,你也不希望214.第214章 華夏飛機,走向世界!241.第241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下)第1193章 反隱身的新要求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180章 絕地求生的430廠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第10章 殲8大戰F22?第1115章 涉核課題?第182章 殲轟7的未來第58章 項目進展第723章 不講武德,偷襲幻影2000385.第385章 “息壤”戰洪魔第1218章 這次,是我們帶頭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1097章 準備返回第1060章 遄達900,出大事了337.第337章 突破攔截,飛越航母上方!第927章 幕後臺前第692章 雙向奔赴第818章 佩雷爾曼的到訪266.第266章 伊爾114?你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第7章 方案敲定第1082章 一字型天線237.第237章 一等“獵蝠行動”紀念章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407.第407章 我超,鴨翼!第622章 今日天晴碧波高,領艦桅上D旗飄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第481章 無所適從的英國人第1235章 最強之矛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625章 375代航發的測試準備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第449章 材料突破,滿盤皆活第1107章 我有三種方法,三種!333.第333章 人民海軍,向前進第1054章 劃時代的產品第917章 “小修小補”第1048章 這就想要A射B導了?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245.第245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66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準備主動出擊!第899章 投稿華夏期刊?第1209章 摸着美國人過河第1069章 軍用產品線?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1127章 遄達900,首飛!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第1117章 大佬雲集!第989章 恐怖如斯jpg第5章 殲7的改造方案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218.第218章 已經有思路了第1209章 摸着美國人過河第1181章 縮比風洞第1182章 爆轟破膜試驗第1107章 我有三種方法,三種!第48章第45章 降維打擊的風扇設計第105章 高空臺模擬第44章 富士電機的小動作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第112章 我們自己的標準!第1170章 華夏人要砸鍋?第849章 被動技能的超神發揮327.第327章 本科畢業就被欽定是不是搞錯了第1219章 奇怪的壓氣機和奇怪的數據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第1119章 來自狗大戶的招標(算昨天的)第9章 學霸之間,亦有差距!第526章 佈局工業控制領域第418章 全國首個壓氣機研究中心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1038章 國際數學家大會335.第335章 海鷂起飛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