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談十一號工程的時候,華夏這邊就已經在那一攬子協議裡面,購買了一批Kh31系列超音速空對面導彈進行試用。
既有反艦型號,也有反輻射型號。
不出意外的話,很快也會跟上一世一樣,進一步引進技術資料,以鷹擊91的名義進行國產化,成爲華夏空軍最主要的防區外打擊武器之一。
實際上,就對付地面雷達和海軍艦艇而言,這種大約650公斤重、僅僅彈頭都有100多公斤的武器已經完全夠用了。
哪怕目標撤收及時,在導彈命中的時候已經跑路,也有可能被巨大戰鬥部的衝擊波或者破片影響到。
雷達畢竟是一種相對脆弱的設備,尤其是碩大的天線部分哪怕受到比較微小的損壞,也往往會導致整個系統無法工作,需要經過維修之後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但有得必有失。
Kh31的設計用途決定了它並不需要太好的機動性,只要能以足夠的速度砸到目標頭上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Kh31還有個隱患。
1995年的時候,美國麥道公司獲得了一筆訂單,要求研發一種模擬Kh31的靶彈。
然後他們直接找星星設計局低價採購了一大批沒有戰鬥部和導引頭的Kh31,換了個塗裝並改名爲MA31,轉手就賺了一大筆……
從這個角度上說,麥道被波音併購,也絕對屬於自找的……
但總之,雖然缺少最要命的導引頭數據,但Kh31的彈道特性和雷達目標特性肯定是已經被摸透了。
而R33雖然在空空導彈中算是比較笨拙的,但再怎麼說也比一般的飛機,尤其是大型飛機要強。
還是一種幾乎未曾露面過的“新”武器。
如果換上一個反輻射天線……
要知道,常浩南之前改出來的殲轟電7,在搭配空幹100吊艙的情況下,本來就有沿雷達信號進行被動搜索的能力。
堪稱先天反輻射聖體。
而未來,這個電子戰型號的平臺肯定會遷移到殲11上面,也就有了高空超音速拋射空空導彈的能力。
這二者搭配起來的話,對方的預警機……
應該會非常快樂。
況且,就算不以預警機爲目標,R33的射程和速度也並不比Kh31差。
唯一的劣勢在於威力。
不過後者要那麼大個彈頭主要還是因爲考慮到反艦需求。
只是打打普通地面或者空中目標的話,40公斤也差不多夠用了……
聽到常浩南的想法,何明低頭沉思片刻,也點了點頭:
“你這麼一說,我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我去洛邑考察霹靂12空空導彈的時候,那邊的董秉印總師好像也提到過,說R77原來的導引頭上,就集成了被動雷達導引功能進行測試。”
“不過後來發現,中距彈的實際有效攻擊距離一般也就30-40公里,基本不可能摸到對面的預警機,沒什麼實戰價值,所以後來R77-1,當然也是PL12的導引頭就乾脆去掉了這個功能,把電能和空間集中到主動導引頭上去了。”
空空彈的標定射程,都是在高空、載機和目標超音速對飛的情況下打出來的理想指標。
但實際作戰中很少有這樣頭鐵的敵人,所以基本要打個對摺,甚至三分之一。
“嗯,R77的思路是好的,但是不應該放在箇中距彈上面。”
常浩南繞着兩發R33走了一圈:
“俄國人那邊目前還處在混亂階段,不然估計也早就想到把主被動複合導引頭集成到像是R33和R37這樣的彈上面了。”
而旁邊的何明此時已經開始考慮如何執行了。
他知道常浩南手頭已經有兩個重磅項目,還要負責火炬集團的運營,再加上裝備工業司這個略顯奇葩的部門實際上也有不少事情是對方在管,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爲。
那想來想去,也就只有剛剛把霹靂12扶上正軌的洛邑空空導彈研究院比較靠譜了。
於是他停住腳步,對正在圍着導彈繞圈的常浩南問道:
“這樣的話,那我再聯繫一下洛邑014中心那邊,讓他們想想辦法?”
“反正我看三角旗那邊,也不太拿R33當回事,這個型號雖然制導方式落後了點,但是彈本身還是不錯的,射程足夠遠,到時候咱們給換個導引頭就行。”
眼下這會,雖然大毛的情況比原來那條時間線上確實要好一些,至少核心工業部門算是已經開始重新運轉起來。
然而國家的大環境總體上是那麼個德行,能夠獲得的資源依舊很有限。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所以現在主要工作仍然是把解體前夕就開始,但還沒來得及出成果的項目給收個尾。
只不過,或許是因爲受到華夏(或者說是受到常浩南)這邊的刺激比較嚴重,所以相比於上輩子的遮遮掩掩,現如今他們的思路都已經跟最早想通的蘇霍伊集團看齊了—— 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技術攥在手裡只會越來越不值錢,而葉酒神那邊不拖後腿就已經萬幸,肯定是指望不上,不如趕緊脫手回籠資金,投入企業重建或者新的項目上面。
如今這個情況,誰能早一步從亂局中恢復,就有摁死競爭對手舔包回血的可能。
時代變了,大家已經是獨立的集團公司了,也就不用講過去的武德了。
說到底,其實跟歐洲那邊對華夏的態度類似。
自己有了實力和底氣,纔有跟別人對等交易的資本。
導彈架另外一邊的常浩南想了想,覺得何明所說確實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對於這些難度不高的項目來說,由他提出想法和技術路線,再由其他人負責落實,確實是效率最高的辦法。
也是他從一開始就定下來的目標。
於是點點頭:
“也好,就交給洛……”
但是話說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何明有些好奇地擡頭看向常浩南。
後者稍作停頓,臉上的表情走馬燈似的變了變,隨即話鋒一轉:
“算了,現在014中心手頭上的項目已經有點太多了,單位編制又不好隨便動,就那麼些人,再臨時加擔子上去的話……我怕他們壓力太大。”
實際上,在剛剛那一瞬間,常浩南想到的是去年在蓉飛參與殲10測試時候有過一面之緣的楊寶樹。
由於積勞成疾,他那個時候就已經身患絕症,但仍然在一線堅持了幾個月,直到1001號原型機面臨的水災威脅消退,才把任務交給副手羅海榮,更是又等到首飛之後,纔去職住院修養。
不過,病情實在太重,要想救回來,實在有些太晚了……
這也成了常浩南的一個遺憾。
而如果他沒記錯的話,如今014中心的總設計師,也是霹靂12導彈總設計師董秉印,同樣在幾年後,因爲過度勞累倒在工作崗位上。
萬幸的是,董總師的毛病好像是心臟不太好。
如今還有挽救的機會。
常浩南這突如其來的變卦讓何明有點沒反應過來,愣了好一會纔開口:
“那……常總您的意思是……”
前者在剛纔就有了替代方案:
“機電二局,哦,現在改組之後應該叫航天技術研究院了,那邊在霹靂11定型之後應該沒有新的導彈型號在研,你可以聯繫一下他們。”
何明雖然還是想不通常浩南這麼做的目的何在,但最終決定放棄思考——
既然是常總的決定,那想必一定有他的深意吧……
“我聯繫倒是可以。”
他又猶豫了一下:
“但是常總,他們畢竟是重組之後航天科技集團下屬的單位,我一個航空工業系統的人,就這樣空口白牙去幹涉人家的業務,是不是……”
“嗯……”
常浩南也知道何明說的有道理。
平時其實無所謂,但眼下這功夫,正是五大軍工總公司打散重組,內部最爲敏感的時候。
貿然插手別人的事情,操作不好的話確實可能影響團結。
不過問題不大。
他有人脈。
“這樣,你把三角旗設計局和R33的情況整理一下,直接發函給那邊一個叫郭立強的,他之前是霹靂11導彈的副總設計師,跟我算是有過一些交集。”
何明這才放心下來,順便也暗自感慨了一番。
不愧是常總,從最開始參加八三工程到現在滿打滿算兩年功夫,人脈就已經遍佈整個國防科工委系統了。
再想想自己,幹了二十年,都沒攢下這麼有力的關係。
頓時有點emo。
不過這種情緒倒也沒持續太長時間,就被常浩南的聲音打斷了:
“走吧,去那邊看看十一號工程的情況。”
“要是真有使用超遠程空空彈的想法,那載機層面也得相應動一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