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一個好漢三個幫

一、路遇貴人

趙雲正飲酒間,忽見人馬動(見微知著,睹始知終),席上不見了劉備。

聽得蔡瑁引軍望西趕去了,雲引着原帶來三百軍,奔出西門,正迎着蔡瑁,瑁謊稱:劉備逃席而去,不知何往。

趙雲是謹細之人,不肯造次(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即策馬前行。

遙望大溪,別無去路,乃復回馬,喝問蔡瑁,瑁言明:聞劉備匹馬出西門,到此卻又不見。

雲令三百軍四散觀望,並不見蹤跡,再回馬時,蔡瑁已入城去了。

雲拿守門軍士追問,皆言:劉備飛馬出西門而去。

雲再欲入城,又恐有埋伏,遂急引軍歸新野(虎歸深山龍得水,終知是人還是鬼!)。

劉備躍馬過溪,望南漳策馬而行,見一牧童,牧童停牛罷笛,認出劉備。

劉備因此想見牧童的師父司馬徽,向牧童打聽其師的朋友襄陽龐德公、龐統。

童子便引劉備到司馬徽家中,忽聞琴聲甚美,劉備教童子且休通報(打斷他人是很不禮貌的行爲,忌之),側耳聽之。

琴聲忽住而不彈,一人笑而出言:琴韻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調,必有英雄竊聽(傳言有人偷聽,琴絃會斷,不知真假!)。

童子向劉備介紹:此即其師水鏡先生也。

劉備慌忙進前施禮,衣襟尚溼,水鏡言明:劉備今日倖免大難!

щшш ▲тt kan ▲¢ ○

劉備驚訝不已(對方觀察細微而已,何必驚訝!)。

小童再介紹:此劉備也。(介紹人的順序:先介紹主人,再介紹客人)水鏡請入草堂,分賓主坐定。

水鏡問劉備何來?

劉備謊稱:偶爾經由此地,因小童相指,得拜尊顏,不勝萬幸!

水鏡笑言:劉備不必隱諱,劉備今必逃難至此。劉備遂以襄陽一事告之。

水鏡稱:觀劉備氣色,已知之矣。

水鏡問劉備:何故至今猶落魄不偶(古代一種迷信觀念,認爲偶數好,奇數不好。)耶?

劉備稱: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鏡則認爲:因劉備左右不得其人耳。

劉備列舉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張、趙雲之流,竭忠相輔,頗賴其力。

水鏡認爲:關、張、趙雲,皆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之人。孫乾、糜竺輩,乃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

劉備表示:嘗側身以求山谷之遺賢,奈何未遇其人!

水鏡言: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劉備向水鏡請教,水鏡介紹:荊襄諸郡小兒謠言(凡謠言均爲居心叵測之人的精心編制,絕非所謂的“民心”。欲破謠言,分析其利弊即可)。

謠曰: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到頭天命有所歸,泥中蟠龍向天飛。

此謠始於建安初,建安八年,劉表喪卻前妻,便生家亂,此所謂始欲衰也;無孑遺者,不久則表將逝,文武零落無孑遺矣;天命有歸,龍向天飛,蓋應在劉備也。

劉備聞言驚謝表示:不敢當!(滿招損,謙受益!)

水鏡指出: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問:臥龍、鳳雛何人也?水鏡藉口天色已晚,讓劉備於此暫宿一宵,明日當言之。

劉備因思水鏡之言,寢不成寐,約至更深,忽聽一人叩門而入,劉備起牀密聽之。

聞其人言:久聞劉表善善惡惡,特往謁之。及至相見,徒有虛名,蓋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者也(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有時親眼所見也未必是真,重大事項更應深入調查後方可行動)。故遺書別之,而來至此。

水鏡言其不識明主,其人表示贊同。

劉備暗忖此人必是臥龍、鳳雛,即欲出見,又恐造次(沉心靜氣,方易做出正確判斷。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君子不會在任何時候違背仁,就是在緊迫之下也是這樣,在逆境中也是這樣。>)。

候至天曉,劉備見水鏡,求與昨夜之人相見。

水鏡稱:其人慾往投明主,已到他處去了。

劉備請問其姓名,水鏡只稱:好!好!

劉備再問:臥龍、鳳雛,果系何人?水鏡亦只笑稱:好!好!

劉備拜請水鏡出山相助,同扶漢室,水鏡謙言:其爲山野閒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勝其十倍者來助劉備,劉備宜訪之。

二、脫險善後

正談論間,趙雲領軍前來,劉備大喜,雲下馬入見言:劉備可速回縣,恐有人來縣中廝殺。

劉備辭了水鏡,與趙雲上馬,投新野來,備訴說躍馬檀溪之事,到縣中,與孫乾等商議。

乾獻計:先致書於表,訴告此事。

劉備從乾言,即令孫乾齎書至荊州,孫乾向劉表呈上書札,具言蔡瑁設謀相害,賴躍馬檀溪得脫。

表大怒,欲斬蔡瑁,蔡夫人出,哭求免死,表怒猶未息。

孫乾言:若殺蔡瑁,恐備不能安居於此矣(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表乃責而釋之,使長子劉琦同孫乾至劉備處請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琦奉命赴新野,劉備接着,設宴相待。

琦向劉備請教免禍之計,劉備勸以小心盡孝,自然無禍。

次日,琦泣別。

三、迎敵小勝

劉備見市上一人,長歌而來,劉備聞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鏡所言臥龍、鳳雛乎?遂下馬相見,邀入縣衙。

問其姓名,答:乃潁上人也,姓單,名福。久聞劉備納士招賢,欲來投托,未敢輒造;故行歌於市,以動尊聽耳(是金子總會發光,但只有發出光,人們才能發現金子)。

劉備大喜,待爲上賓。

福教劉備將的盧馬送予與劉備有仇怨之人,進而免禍,劉備聞言變色,言明不敢聞教。

福笑言:以此言相試耳(言語最易作假!觀其言行,共同處事,方見其真心)。

劉備改容起謝,拜單福爲軍師,調練本部人馬。

曹操自冀州回許都,常有取荊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並降將呂曠、呂翔等領兵屯樊城,虎視荊襄,探看虛實。

呂曠、呂翔主動向曹仁請精兵五千,取劉備之頭,以獻曹操( 吹牛不帶繳稅;拍馬花費銀錢)。

曹仁大喜,與二呂兵五千,前往新野廝殺。

劉備得知,請單福商議,福獻迎敵之計,劉備從福計。

趙雲一槍刺呂曠於馬下,翔措手不及,被張飛一矛刺中,翻身落馬而死,餘衆四散奔走,劉備合軍追趕,大半多被擒獲。

劉備班師回縣,重待單富,稿賞三軍。

四、意氣報仇

敗軍回見曹仁,報知:二呂被殺,軍士多被活捉。

曹仁大驚,與李典商議。

典建議:按兵不動,申報曹操,起大兵來征剿。

仁則堅持領本部人馬報仇,不通知曹操。

典勸諫:劉備人傑也,不可輕視。仁認爲:典膽怯。

典解釋:典非怯戰,但恐不能必勝耳。仁怒,懷疑典有二心,表示必欲生擒劉備!

典則建議曹仁去,典守樊城,仁表示:典若不同去,真懷二心矣(意氣用事,人和必失,如能慎始,必可昌隆)!

典不得已,只得與曹仁點起二萬五千軍馬,渡河投新野而來。

預知勝負何如,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一回 人心難得 戰神無敵第三十四回 隨心所欲不逾矩第一百十一回 諸葛亮轉世 諸葛誕忠勇第三十八回 孔明出山 江東人傑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八十一回 仇上加仇 後生可畏第一百一回 五出師只賺大將第五十四回 要賬不易 錦囊妙計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二十九回 孫策身死 孫權初成第一百三回 人謀事 天不成第十七回 衆志成城 勝之則易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一百十七回 兩帥不和 亮後難救國第八十一回 仇上加仇 後生可畏第三十九回 江東暫安 孔明建功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五十八回 後生可畏第六十四回 人品不及命運第一百回 將帥不和 鬥法回師第一百回 將帥不和 鬥法回師第三十回 此消彼長 以弱勝強第九回 亂世見人性第六十回 送蛋糕 誠對賊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八十五回 偷雞不成 協天子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八十六回 不負使命 失把米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八十四回 火燒連營 智退追兵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興師初勝第一百九回 前方不分勝負 後院霸氣易主第五十回 三笑一哭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三十一回 再而衰 滅後院之火第三十三回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二十三回 敵友轉換 因小失大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二十四回 天意難測 第二十五回 降漢 高光第一百十三回 做大事需大智慧 人心齊泰山移第一回 天下大亂 英雄出山第七十四回 膿包毀敵手 關公巔峰刻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三十九回 江東暫安 孔明建功第三十三回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六十回 送蛋糕 誠對賊第五十八回 後生可畏第七十六回 徐晃神威 關公末路第一百六回 功成身退 大權獨攬第九十五回 棋逢對手 風水輪流轉第八十六回 不負使命 失把米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二十一回 義士脫困 人死物移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五回 打狼艱難 負隅頑抗 第六回 豬一樣的隊友第二十二回 英雄較量 小丑顯眼第三十三回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二十七回 情義無價 目無王法第九十二回 上兵伐謀第十八回 虛實相生 人無完人第八十五回 偷雞不成 協天子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第五十七回 此消彼長第七十四回 膿包毀敵手 關公巔峰刻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第七十九回 內部清理第九十九回 計勝兵未勝 四次出師第一回 天下大亂 英雄出山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七十九回 內部清理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三十回 此消彼長 以弱勝強第二十八回 離營脫身 人才齊聚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八十一回 仇上加仇 後生可畏第一百五回 日久見人心第八十三回 大仇得報 新帥出山第一百二回 六出師 敗少勝多第八十七回 定大局 智計降敵第一百十八回 扶不起的阿斗 大勝後的禍患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九十五回 棋逢對手 風水輪流轉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八十三回 大仇得報 新帥出山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第六十八回 勇猛將士 稱王反被戲第四十一回 人心難得 戰神無敵第四十七回 準備就緒第六十二回 撕破臉皮 人心難測第五十二回 得人取地第八十回 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