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上)

bookmark

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說法,以前朝九鬥米教老神仙馬乘幀《雲集宮府圖》最深入人心,龍虎山當時僅被列爲道教第二十六福地,更是無一洞天,比起武當山似乎要遜色太多,可自從一躍成爲道教祖庭,龍虎山趙姓天師坐鎮天師府演教布化,至今世襲道統已四十代,每位天師均可得到朝廷誥命冊封,除了加天師封號,還要官至一二品,奉召人覲,與皇帝傳授養生祛病術。

這一代趙丹霞大天師,與上陰學宮大祭酒一併成爲國師,上一代天師還只是掌管江南諸地道教事,這一代便掌天下道教教務,秩視正一品,權力重似王侯,得了羽衣卿相的美譽。

逍遙觀在龍虎山上是一座小觀,人丁稀薄,更談不上香火,大概是天師府看不下去,不想這座山上年月最悠久的道觀缺米斷炊,只能每月救濟些銀兩,逍遙觀本不屬於龍虎山道庭,前兩代才轉交到天師府名下,至此,龍虎山再無佛門寺廟,甚至連逍遙觀這樣的年老小觀都支撐不下,有別於正一教的道士都陸續搬出龍虎山,這一點跟有容乃大的武當山相差鮮明。

這會兒,逍遙觀住着個姓趙的老道士,趙希摶。若是外人初次聽見會不以爲然,當作是一個不得志才入龍虎的老傢伙,龍虎山天師府住着三位趙姓天師,但別以爲在山上姓趙就一定了不起,只有天師府上的龍虎山道士,纔是這座“道都”的領袖,這一輩龍虎掌教是丹字輩,依次往下是靜、凝、靈、景和觀。

觀裡,老道士趙希摶看着滿院子經過風吹日曬雪壓雨打的山楂,早已乾癟,哪裡還能下嘴。

枯黃少年蹲在院中,神色有些爲難。

老道士陪在一旁,今天是個爽朗暖和的好日子,最適合好漢大提當年勇,悠悠自得道:“龍象啊,爲師年輕的時候喜好娛情山水,年幼便通曉了八卦大意,無書不看,飄然出世,當年山上老祖宗對我那是喜歡得一塌糊塗,可爲師哪裡在乎這羽衣卿相的虛名,逛蕩了三十來年纔回山,嘿,在山下倒也是做了點傳經授篆治病御災的事情,只差一點就被老皇帝請進皇宮講述黃老術,別看天師府有不少人都去過京城進過大內,可那是因爲他們也姓趙,與爲師不同,爲師不靠這姓氏吃飯,名聲一樣可達天聽。”

“龍象,別看山楂了,與爲師說幾句話,嘮嗑嘮嗑,師徒兩人每天說不上幾句話,不像話嘛,外人還以爲爲師不心疼你呢。”

“徒兒,要不爲師教你老祖宗當年只傳我一人的‘大夢春秋’,這可是我那傲氣侄兒都不曾悟透的道門仙術,爲師能保住這逍遙觀,就靠這夢春秋了。這心法,比起武當那大黃庭只好不差,爲師如今能一睡三年,還是老祖宗厲害,據說一臥甲子都不難,爲師心想當年老祖宗羽化是不是……”

老道士見少年面無表情,便覺得這自說自話有些無趣了,打了個哈欠,昏昏欲睡,只見他只是左腳彎曲着地,右腳擱置在左腿上,一手托腮幫,側頭酣睡過去。老道士屁股下並無椅凳,可身形晃來晃去,偏偏不倒。

只見這位龍虎山希字輩老道士側托腮幫的那隻手如握劍訣,左手則十指如鉤,掐了那重陽子午訣,傳來老人呢喃聲:“睡春秋,睡春秋,石根高臥忘其年。不臥氈,不蓋被,天地做牀披明月。轟雷掣電泰山摧,萬丈海水空裡墜,驪龍叫喊鬼神驚,我當恁時正酣睡……”

院外,站着一個身穿一襲正黃色尊貴道袍的年輕道士,閉眼站定,默唸道:“以眼對鼻,鼻對生門,心目內觀。綿綿呼吸,默默行持,虛極靜篤。真氣浮丹池,神水環五內。呼甲丁,召百靈,吾神出乎九宮,恣遊青碧。夢中觀滄海,煙裡提陰陽,不知春秋以外已過五百年……”

徐龍象見身邊老道士要死不活在那裡打瞌睡,偏偏不肯走,便起身離開院子,逍遙觀不在山高處,只在山腳,與高高在上的天師府確是天壤之別,不過這裡出門便可看到如一根碧玉帶纏繞山巒的青龍溪,徐龍象走到溪畔,望着兩張系在岸邊的竹筏怔怔出神,少年怕水,自然不敢登上竹筏順流而下。

黃色道袍年輕人傲然站在溪畔,嗤笑道:“姓徐的傻子,虧得希天師教你睡春秋,你聽得懂?聽不懂就趁早滾回北涼,龍虎山不是你這種蠢人可以呆的地方。”

徐龍象置若罔聞,只是盯着溪水發呆。

面容神異的年輕道士雖然出聲嘲諷,卻離得那黃蠻兒有些距離,上次來逍遙觀探望老祖宗,不小心踩到了山楂,便被這傻子差點從山腳追到山頂,狼狽至極,這讓許多山上道姑姐姐姑姑們都笑話了好久,奇恥大辱。

不過他看出來了,那傻子怕水。

看到徐龍象終於轉頭,年輕道士飄向竹筏,腳尖輕輕一點,竹筏便緩緩滑向小溪對岸,似乎這年紀不大的道士玩了一手花樣,竹筏在溪水中間位置靜止不動。

一條竹筏站着五六位來龍虎山探僻尋仙的文人雅士,見到這玄妙一幕,俱是譁然驚歎。

道士大笑道:“黃蠻兒,有本事你來啊,聽說你有兩個姐姐,一個行事放-蕩,一個沽名釣譽。”

徐龍象無動於衷。

道士繼續嘲諷道:“你還有個哥哥?據說王妃就是因爲這個不成材的世子殿下而死的?”

徐龍象猛然擡頭。

道士嘻笑道:“來啊,我等你。”

蹲着的徐龍象並未完全站起身,如豹子一般彎腰前衝出去,瞬間便掠至溪畔,卻不是躍入溪中,而是一腳踩踏在竹筏前端,頓時將寬大結實竹筏給撬出水面,直直立起!

只見他單手如刀,將維繫竹筏的粗壯繩索給劈斷,雙手一撐,便將竹筏給撕爛。

迅速撿起竹筏一截截殘骸,被徐龍象丟了出去。

僅是聲音便刺破耳膜,如虎嘯一般。

那麼力道之大,可見一斑。

箭雨落下。

黃衣道士臉色慌張,不管他如何猿猴騰挪,都逃不過那一柄柄竹箭,他竭盡全力也只是將一些竹子給打偏,這些箭矢一入溪水便爆炸開來。

只見道士四周溪水如噴泉濺射。

當最後一杆竹子刺面而來,年輕道士幾乎已經認命。

同樣是黃衣道袍的中年道士橫空出世,飄至竹筏,左手負於腰後,右手粘住那根竹子,表面上波瀾不驚,只是竹筏卻急速倒退,等止住動靜,中年道士已經將竹子回射向膂力天下第一的徐龍象。

第109章 一張書頁第124章 爲北涼披甲,因世子卸甲第109章 斫琴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68章 高手風範第109章 勾心荒唐第103章 陰風陰雨第75章 打趴下第206章 當下又憂鬱第44章 白衣戰黑衣,白頭殺白頭第189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八)第182章 兩國之戰,兩人之戰(上)第123章 退路第42章 賣炭爺孫賣炭妞第103章 陰風陰雨第249章 新舊先後第46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中)第5章 算計來算計去第379章 天下共分徐家第77章 兄弟二人,北涼袍澤第18章 揮手和彎腰第61章 淚水第135章 拋過河第143章 亭中談心第99章 大王巡山第199章 仙人騎鶴下江南第268章 領命第192章 慢慢來第51章 數風流人物第127章 數百飛劍截紫氣第205章 上山下山第146章 太安城兩笑兩白衣第25章 呵,一夫當關第29章 故知來和去番外第二章第151章 青衣殺白衣第117章 九問第6章 最壞的最好的江湖第132章 換刀換馬第214章 兩次兩年第7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96章 英雄總要遲暮第181章 請老祖宗赴死第28章 起火得長安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136章 北上南下第45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上)第126章 雷聲第146章 太安城兩笑兩白衣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109章 勾心荒唐第39章 新武帝(上)第四五百一十五章 波瀾壯闊第135章 拋過河第55章 當下憂鬱啊第84章 霜殺百草(二)第158章 惡讖第132章 換刀換馬第31章 留下第7章 槐樹上有一隻鬼第165章 讀書人第28章 大字誓殺貼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53章 秋風秋雨第120章 雙手合十,黃河逆行第53章 秋風秋雨第15章 一個福字,三說徐鳳年第44章 讀書用心所爲何第355章 不願老此江湖第72章 無名詩番外第八章第110章 心安處即吾鄉第198章 鄧太阿彈指有六第135章 真龍第77章 貓鼠捕殺第249章 新舊先後第47章 與北涼王說北涼第418章 北莽陸地神仙何在第76章 覆甲婢女第344章 不曾下雨第122章 卸甲與獰笑第332章 滿架刀第43章 人屠第190章 等紅衣第72章 無名詩第155章 一個字第98章 去襄樊第346章 北涼北涼第121章 彈劍如彈琴番外第二章第154章 來世認酒窩第160章 天下不平事,總有拔刀郎第199章 六兩三第103章 買秘笈送黃酒第149章 春秋十三甲第132章 換刀換馬第23章 山上老道第149章 三足鼎立第41章 霧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