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問鼎中原·東南無戰事(一)

八月初,暴熱的天氣沒能擋住辰國的攻勢,在樊璃虎跨過宛陵的進入江北廬州境內時,仲柔蘭悍然發起對熙州的戰鬥。

徵西府五面開戰,一路是蒙琰亮出征西大都督旗號出兵蒲圻、君山,一路是葉伯懷、餘賡攻佔益陽,北上嶽州,一路是回過氣來的卓白陵北上武陵,一路是靳騫襲擾醴陵、長沙,最後一路則是陳之慶不到萬餘人搶佔黔東玉屏關,把鶴州曹隸牽着鼻子走,鶴州背後的零陵薛震也沒閒着不停的攻擊靖州,一時間整個星潭十二州遍地開花,好不熱鬧。

八月十九日,靳騫部率先拿下醴陵,威逼長沙。

八月二十一日,玉屏關外陳之慶設計偷襲曹隸,致使曹隸損兵近萬人,而後在芷江截擊鶴州援兵馮幽部,曹隸與馮幽殘部會和後直奔銅仁郡,八月二十四日,鶴州留守官吏向陳之慶獻城,八月二十七日,陳之慶依舊率領不足萬人出玉屏關連續衝城,至九月底思州五郡全境陷落,陳之慶一時間名聲大噪,三個月的時間,連取兩州十一郡,便是遠在辰城的蕭胡利都誇讚陳之慶勇猛無比,而剛剛將徵北都督府遷至豫章的蕭彧聽聞後酸道:“如此猛將,怎奈何不能爲我所用!”

與此同時葉伯懷於八月二十三日破羅城,完成了對星州和長沙的圍困,九月六日,餘賡北上與石英會師君山,形成了對嶽州的圍困。

卓白陵也不甘於人後九月十一日破武陵城,顧希風再次逃脫,顧希風率殘部逃往東川向陵朝效忠,知道顧希風再次逃脫的時候卓白陵仰天懊惱道:“顧希風是一生之敵!”

十月初嶽州、長沙、靖州相繼投降,陳之慶率部返回邵陵修整,整個星潭戰事趨於結束,自徵西府七月十七出徵,到徹底圍困星州一共歷時三個月的大戰,徵西府的兵馬雖是疲憊不堪,但個個精神亢奮,因爲他們都知道勝利就在眼前。

十月七日,歷時兩個月的熙州之戰以仲柔蘭慘勝而結束了,仲柔蘭對熙州防務進行了安排,以廬山縣侯卓天涯爲熙州刺史,而後直接返回新安郡,宣佈辰陽郡主府以及青鸞軍節度使府遷至徽州,蕭胡利以徽州、熙州、丹陽、宛陵、縉州、處州六州之地設安東都督府,由辰陽郡主領之。

十月十五日,仲柔蘭退出九江,隨後蕭彧進駐,只是仲柔蘭強行將鄣郡併入徽州,蕭彧上表後蕭胡利爲穩定局勢而不了了之。

十月十六日,第一股秋風吹來的時候,星州百姓將顧氏族人綁縛後送到蒙琰帳前,星州陷落,蒙琰以民情監審判,判顧氏族人幽禁終身,佔據星潭十二州近千年的顧氏灰飛煙滅,於十月二十日將徵西都督府遷往長沙,隨後塗山氏退出蘄州、江夏,蒙琰以蒙燼爲蘄州刺史,餘賡爲江夏刺史,徵西府實力暴增 已與徵北府不想上下,至此東南無戰事。

一時間東南平安,辰朝四大都督府在外,蕭胡利在內,一派祥和安定,不過辰朝內部卻開始了暗潮涌動。

臨近新年,長沙新建的徵西大都督府中後堂。

“師兄,恭喜你啊!陛下以鶴陽侯酬謝你的功勞,厲害啊!”蒙琰抱着孩子調侃着品茶的陳之慶。

“滾開,你這是拿我尋開心!你兒子現在都是寶慶侯了,怎麼着皮癢了?”陳之慶笑呵呵的罵道。

“怎麼?今天沒和酒鬼在一起,跑我這來做什麼?”蒙琰對陳之慶到來有些疑惑,按理說這個時候他應該正與葉伯懷把酒暢歡。

“辰城來報,陛下對你生疑了。”陳之慶淡淡的說道。

“然後呢?”蒙琰逗弄着孩子毫不在乎的說道,自從寶慶整軍後辰城那邊對自己就是處處詆譭,謠言四起,尤其是滅了顧氏後,整個徵西府掌十五州近百郡,主力兵馬三十萬各地駐防兵馬近二十萬共計五十萬,僅次於徵北府六十萬人。

“你不做點什麼?”陳之慶有點意外。

“兄長,我能做什麼,徵西府就在那,所有人都看的到,他們不是對我生疑,他們是害怕整個徵西府,他們怕百姓萬民參與到統治中來,我不是顧氏,徵西府十五州不是我一個人的。”蒙琰有點苦惱的說道。

陳之慶一時語塞,蒙琰說的不錯,挑不來一點毛病,但聽起來卻很滲人,是來自心底的恐懼、

陳之慶也沒想到自己憑藉三千右衛接連擊潰曹隸、馮幽兩員大將,更沒想到自己三個月拿下兩州十一郡,他有時候都在懷疑曹隸是故意敗的,可事實是自己已經毫無爭論的是徵西府的核心人物,更是僅次於卓白陵的存在,在徵西府中能被將士們尊稱爲“帥”的人只有三個,葉帥、卓帥,再就是自己這個新晉的慶帥,這是將士們的擡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善意的捧殺,放到大處來說自己的處境與蒙琰在辰國中何其相似。

“就這麼放任着嗎?”陳之慶還是沒忍住。

“年前我要攜妻女回辰城參加大朝拜,這次回去要拜託二位師兄隨從了,徵西府交給卓帥暫代。”蒙琰語氣清淡,但陳之慶聽出了其中的兇險。

“你覺得會有危險?”陳之慶問道。

蒙琰搖搖頭,說道:“應該不會,還沒一統中原,陛下是不會動我的,但是朝堂詰責不會少,不過安全起見我希望二位師兄能隨我前去,白澤衛要一起回去,石英的左衛和蘇青的內衛還有五哥隨我進城,右衛隨你在城外駐紮。”

“你這是在示威還是要做什麼?”陳之慶緊張起來,白澤衛共計兩萬七千人,左右衛各一萬人,內衛七千人,一萬七千人入城這就是在找事情。

“誰說我要帶那麼人了?內衛五百,右衛三千,只有您的左衛駐紮在城外,我不是去找事我是去找賞的。”蒙琰一臉尷尬。

陳之慶這才舒了一口氣,“我以爲你要去跟朝廷談判!”近三萬人的白澤衛攻城都夠了,還以爲蒙琰腦袋不清醒了。

大朝拜的事情安排好了,對徵西府的一些人事調整也要提上日程了,十一月初,除了鎮東府,安東府和徵北府都進行了人員調整和封賞,估摸着封賞的文書都已經到了,只有徵西府動靜不大。

“徵西府的人員安排軍議司和政務司都議定了,就差你點頭了,大家都辛苦一場你總不能寒了大家的心。”陳之慶有些責怪的說道。

“安東府六州除徽州青鸞軍外,又增設處州軍、熙州軍和丹陽軍,處州軍節度使平陽郡侯棠遠兼領處州刺史,熙州軍節度使廬山郡侯卓天涯兼領熙州刺史,丹陽軍節度使定陵縣侯仲謙兼領丹陽刺史,寧海縣伯韓寇領大都督府司馬兼領縉州刺史,績溪縣伯宋儉領大都督府長史兼領徽州刺史,這便是安東府的核心成員,仲謙與宋儉的情況我們知道多少?”蒙琰明顯答非所問,有意避開這個話題。

“我在跟你聊徵西府!”陳之慶看不慣蒙琰這種不想說就答非所問的個性。

蒙琰笑呵呵的說道:“三哥你急什麼,我說完了你再想想唄。”

陳之慶沒好氣一擡手,只聽蒙琰接着說道:“徵北府佔據的江右六州和閩海五州,現在已經劃分成江右九州和閩海七州,十六州中除豫章刺史永豐郡侯端木陽掌部分軍權以外,其餘十五州刺史不兼任軍務,而是除麒麟軍以外置六軍,黎城郡侯顧曲風爲黎城軍節度使執掌黎州、興州軍務;改象湖爲贛州,贛州軍節度使爲南康郡侯王宗卿執掌贛州軍務;清源縣公蕭叢爲廬陵軍節度使,執掌廬陵軍務;永新縣侯於慶武爲撫州軍節度使,執掌撫州、饒州軍務,駐兵饒州,興國縣侯滕寒爲九江軍節度使,執掌九江軍務,駐兵柴桑口;蕭彧自領麒麟軍,以端木陽爲麒麟軍節度使,掌豫章、臨江政務軍務;而閩海七州由閩海軍節度使海平縣侯鄭昕執掌軍務;徵北府副帥代侯張瑾、同侯應宗嶽;徵北府司馬兼麒麟衛指揮使黎川縣侯甘銘,這些人是徵北府的班底,鄭昕你們又知道多少?”

這一大串的名字和職務蒙琰竟能記得絲毫不錯,看起來用心了,而這麼一大串人名不是隨便說說的。

陳之慶聽完後思索了一下,說道:“你是覺得顧言風應當離開衡陽?”

“不止是顧言風,還有江夏餘賡,這兩人的位置換一換如何?”蒙琰正色說道,剛好蘇青走進來見二人在談事,很識趣的將孩子抱走。

陳之慶託着下巴說道:“你這麼一動,調整起來很麻煩,且不論顧言風怎麼想的,便是餘賡的脾氣你覺得與顧曲風能和平相處?”

“爲什麼要徵北府和平相處,不管豫章王對我徵西府什麼態度,我們兩府之間不能友好。”蒙琰說的絕對。

“熙州刺史事卓天涯,九江軍節度使是我們的老朋友滕寒,江夏和嶽州的軍務尤爲重要,蘄州一分爲二咸寧以北歸江夏,咸寧以南歸嶽州,餘賡並不能統籌全局,而顧言風有這個本事,你想要的是這個。”陳之慶想了一會兒,算是明白蒙琰遲遲拖着的原因了。

“三哥明白就好,徵西府現在在長沙,星州現在已經是長沙的附屬,我想讓石英在年後出任長沙節度使,執掌長沙、醴陵、益州軍務,五哥和卓白陵任副都督,由你出任武陵節度使,執掌武陵、沅陵軍務。”

“那思州呢?那裡可是未來最容易發生戰事的地方。”

“我打算讓靳騫爲鶴州節度使,執掌鶴州、思州、靖州軍務。”蒙琰早就心中有打算了。

陳之慶手一攤,不滿的說道:“你既然有了決定,直接說就是了,何必這樣?”

“衡陽節度使由余賡接掌,轄衡陽、林城;但這個最難辦的就是寶慶節度使怎麼辦?我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寶慶節度使掌邵陵、零陵、昭陵,北靠長沙,南接關內,西鄰容桂,既是戰略要地,又是我們的糧倉和商脈要道,鄧崗、薛震長於政務,聶桓長於謀劃,其他人很難鎮住軍中,實在頭疼。”蒙琰向陳之慶詳盡的解釋。

“不然先讓卓帥兼領寶慶節度使,讓蒙煥、蒙燼爲節度使府司馬、長史,一是鍛鍊,二是卓帥不用長期待在寶慶,三是蒙氏子弟駐守大家也會心安,待日後有合適人選再赴任就是了。”陳之慶給蒙琰出着主意,這麼安排很牽強,但目前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

“既如此,三哥你我各挑一擔如何,我和餘賡談,你找言風聊如何?”蒙琰突然笑了。

“小子,你這是在給我下套,怪不得我讓老五陪我來,死活都不願意,我當他是懶得理會,原來是知道你小子沒憋着什麼好屁,感情在這等我。”陳之慶恍然大悟。

“嘿嘿,言風與你更聊得來嘛,這江夏節度使可是不好做,言風是世家出身,與塗山氏也好,與仲氏也罷,而且與北邊的那幾位交流起來更得心應手。”蒙琰笑的不知道有多開心,終於把師兄裝進了袋子裡,難得啊!

“行,我明日啓程衡陽。”陳之慶自認倒黴。

“別的,三哥,明日午後我就要宣讀都督府令了,您只有今夜的時間了,言風怕是已經快到城門外了。”蒙琰阻攔了陳之慶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你不要告訴我你連聖旨都拿到手了。”陳之慶覺得自己把蒙琰想淺了,這麼雞賊的一個人怎麼會不提前做好準備,還是自己把他當孩子了,這傢伙可是掌控十五州五十萬大軍的大都督,不是暗夜衛的那個小師弟了。

第七章 南北對峙·於慶武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十五)第六章 七雄並立·窮途末路(二)第七章 南北對峙·蘇青的猶豫第五章 問鼎中原·顧氏之殤(一)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三)第九章 陰陽·杜衡(二)第八章 新舊·打一架第七章 南北對峙·三年休養第八章 新舊·風雲再起(二)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九)第四章 兄弟鬩牆·四分五裂第四章 兄弟鬩牆·陳之慶第七章 南北對峙·亂戰第八章 新舊·易幟(二)第六章 七雄並立·大婚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一)第六章 七雄並立·關隴突變第六章 七雄並立·關隴突變第八章 新舊·陰陽(三)第九章 陰陽·摧枯拉朽第二章 舊世界·風雲前夕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七)第九章 陰陽·朝政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一)第八章 新舊·風雲再起(二)第九章 陰陽·直搗黃龍(二)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十二)第二章 舊世界·暴雨將至第一章塵世間·蛟龍會(一)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十六)第四章 兄弟鬩牆·雙生子第五章 問鼎中原·情愫第八章 新舊·達奚謙弼第八章 新舊·陰陽(一)第五章 問鼎中原·血染沅江第六章 七雄並立·對決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三)第二章 舊世界·五羊城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二)第七章 南北對峙·重啓戰火(一)第八章 新舊·風雲再起(一)第七章 南北對峙·母女情深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八)第六章 七雄並立·東川之戰(三)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四)第三章 亂世風華·火燒谷山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十一)第九章 陰陽·直搗黃龍(一)第二章 舊世界·北邊的人第九章 陰陽·女帝(一)第九章 陰陽·直搗黃龍(一)第八章 新舊·川西剿匪記(一)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二)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七)第六章 七雄並立·北大門第二章 舊世界·鎮北王第七章 南北對峙·一門三皇后第二章 舊世界·暴雨將至第一章塵世間·蛟龍會(一)第三章 亂世風華·遇刺第八章 新舊·易幟(二)第二章 舊世界·北邊的人第二章 舊世界·大婚(二)第三章 亂世風華·蕭彧的第一次危機第三章 亂世風華·國宴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七)第四章 兄弟鬩牆·辰陽郡主第二章 舊世界·北邊的人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二)第七章 南北對峙·西域第八章 新舊·幽州的抉擇(二)第九章 陰陽·三陽鎮第六章 七雄並立·騙局(一)第九章 陰陽·諸葛之殤(一)第九章 陰陽·三陽鎮第七章 南北對峙·強強對碰第八章 新舊·軍制改革(二)第二章 舊世界·大婚(一)第九章 陰陽·諸葛之殤(一)第九章 陰陽·變(二)第九章 陰陽·三陽鎮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四)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四)第七章 南北對峙·一地雞毛第八章 新舊·達奚謙弼第七章 南北對峙·重啓戰火(二)第二章 舊世界·大婚(二)第二章 舊世界·大婚(三)第二章 舊世界·鎮北王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四)第二章 舊世界·大婚(二)第四章 兄弟鬩牆·四分五裂第七章 南北對峙·蘇青的猶豫第五章 問鼎中原·血染沅江第八章 新舊·達奚謙弼第六章 七雄並立·蒙昭之殤(一)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一)第五章 問鼎中原·東南無戰事(三)第四章 兄弟鬩牆·辰陽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