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她便嗚嗚大哭了起來,弄得光緒皇帝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親爸爸,孩兒如有衝撞之處,還請親爸爸原諒。”
西太后抹了一把眼淚,爲自己掩飾:“人老了,總怕冷清,原想趁大壽慶典好好熱鬧,熱鬧,也好多年沒辦喜事了。既然戰事失利,大家心裡都不好受,慶典就不再頤和園舉行了,不過,宮中的慶典不能少。”
西太后做出了初步才讓步,光緒二十年八月二十二日,她諭令:‘著由宮中節省項下發出銀子三百萬兩,交由戶部陸續撥用,以收士飽馬騰之效。”
四天後,又諭令:“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
九月二十日,海戰戰況惡化,光緒皇帝向西太后稟告了這一情況。不曾想,西太后尚未聽完奏摺,她馬上就不耐煩的打斷了皇上的話,她的聲音低沉的很:“戰不過日寇,那就求和吧。皇上,親爸爸壽辰典禮之前,不要再報告戰況了,親爸爸老了,想高高興興的過大壽。從明日起,各王、公、大臣及外省地方進貢物品陸續進宮,呈進時一律進福華門。”
光緒皇帝猶豫地說:“國家正值多事之秋,能不能取消進貢。”
“不能”
西太后的態度很堅決,連一點兒迴旋的餘地都沒有。丹墀下,大臣們議論紛紛:“太后六十大壽,慶典不可減弱。”
“太后三十年支撐着大清的江山,如今過六十大壽,壽辰慶典不算過分。”
“國家正值多事之秋,不應大肆鋪張”
“打仗沒有銀子怎麼行,省下些銀子擴充軍隊,以後再補辦慶典也行啊!
“……”
這些話很快傳到了西太后的耳朵裡,她一句話也聽不進去,她只是笑了笑說:“任他們說去吧,該進貢的進貢,該祝賀的還得祝賀。”
九月二十八日,西太后寫了一副副‘福’或‘壽’字賞給每個進貢者。十月初六,西太后召見了幾位軍機大臣,對他們說:“從明日起,衆愛卿都不用上朝了,在宮中聽戲三日,賞早點一份、午膳一份、晚點一份、另賞糖果一碟、奶餅一碟、水果一碟、錦緞一批。”
受制於西太后的這幾位敷衍趨勢者聽罷,個個磕頭謝恩,西太后滿面春風,說:“衆愛卿不要爲戰事所影響,應該開心一點,好多年宮中沒有這麼熱鬧了,難道你們不高興嗎?”
“高興,高興。”
朝廷文武百官個個被西太后牽着鼻子走,他們除了叩頭與讚頌,幾乎沒有人去關心一下前方的戰事,光緒皇帝無力扭轉這個局面,他只好機械的帶領羣臣向西太后行三跪九叩之禮,祝福老佛爺:“福如東海、萬壽無疆。”
西太后再衆人的簇擁下,在皇極殿完成了她的六十大壽。
朝拜之後,西太后賞衆人皆去聽戲,許多人談笑風生,臉上掛着笑容,隨西太后而去。大清的皇帝載湉面帶愁雲,他的師父翁同龢最瞭解他的心,翁同龢低聲說:“慶典熱浪很快就過去了,皇上這些日子也不容易,國事家事事事煩心,臣能理解皇上的苦衷。”
“師父,太后的威力如此強大,朕能幹出一番事業嗎?”
“皇上,千萬不要灰心喪氣,自古以來成大業者多艱難,皇上是一國之君,只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臣相信皇上早晚有一天成大業。”
翁同龢注視着這位年輕的天子,他屢着鬍鬚,露出了一絲笑容,他十幾年的心血沒有白費,他親手教導了一代君王,當然希望這個君王能有一番作爲。
戰敗了的西太后一味的求和。她對外國人有種恐懼心理,在衆王臣的呼籲下,西太后決定重新啓用恭親王奕。圍繞在西太后身邊的一羣主和派還有許多掌握實權的人物,首先是北洋大臣李鴻章,他手中掌有重兵,然後是孫毓汶、徐桐等人。這兩個人奸詐、狡猾,幫助西太后打擊以光緒皇帝爲後臺的主戰派。一時間,前線海面上炮聲不斷,後方皇宮裡脣槍舌戰,圍繞‘戰’與‘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鬥爭。
過完六十大壽,西太后便坐不住了,她從頤和園搬回皇宮,在儲秀宮西暖閣召見了帝師翁同龢。她深知翁同龢堅決和光緒皇帝站在一邊,積極主戰,歲哦與,這一次她想利用一個事件挑撥皇上與翁同龢的關係。如果挑撥成功,光緒皇帝將失去有力的支持,他的‘主戰’很快便偃旗息鼓。
“翁師傅,不必拘禮。哀家有事兒相商,特請翁師傅前來議一議”
翁同龢對西太后很反感,這次,西太后召見他,老謀深算的他一下在就猜出了八九分,想到這裡,翁同龢恭恭敬敬的說:“太后賜教,臣洗耳恭聽。”
西太后大量了一下翁同龢,她的聲音很溫和:“愛卿教導皇上這麼多年,哀家十分感激。愛卿對大清的衷心,先帝在天之靈爲之感動。”
翁同龢下跪,感謝西太后的讚譽。西太后停頓了一下,她清了清嗓子,接着說:“目前日本挑釁我大清,大清臣民奮力抵抗,其英勇故事可歌可泣。可是,我大清軍械裝備不及小日本,加之國內連年發生災害,國庫早已空虛,這個仗不能再打下去了!”
“太后,前方官兵同仇敵愾,雖我方損失慘重,但士氣並不低,此時求和,還應三思!
“哀家早已經思慮了一番,求和也是爲了保住大清的江山,保障清軍主力不受損,哀家的苦心,你應該體會的出。”
“還請太后三思。”
翁同龢的臉色很難看,但他又不敢直接頂撞西太后,他只有靜靜的聽下去。只聽西太后嘆了一口氣,低聲說:“哀家派愛卿立刻赴天津,傳諭至李鴻章,讓他儘快託俄國公使出面調停、議和。”
翁同龢脫口而出:“去哀求俄國公使做和事老,這有失國體吧。”
西太后激怒,問:“李鴻章總不能直闖日本公館吧,請俄使出面調停有什麼不好?”
翁同龢無語,他正想退下去,西太后又開了口:“這件事兒暫時不要告訴皇上,皇上日理萬機,龍體欠安,不要再讓他煩心了。”
翁同龢心想:“好一個歹毒的婦人!你賣國求榮還拉我下水,你明明知道皇上是積極抗戰的,這會兒派我去疏通李鴻章,並要我隱瞞皇上,這不明擺着挑撥我們的君臣關係嗎。”
翁同龢仗着自己在朝廷上的特殊身份,他暗中尚敢違背西太后。剛離開儲秀宮,他便徑直到了養心殿,把西太后的懿旨全部告訴了光緒皇帝。光緒皇帝一聽,肺都快給氣炸了,他憤慨至極,說:“太后如此行爲,我大清國將不國!”
翁同龢安慰道:“無論發生什麼事兒,臣永遠追隨皇上。”
“謝謝師傅”
光緒皇帝非常感動,在民族危難之際,他最信賴的人堅決和他站在一起,他的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愛卿,太后令你去聯繫李鴻章,你只管去,李鴻章得到諭令後,他一定會來找朕的。那老傢伙詭計多端、無比狡猾,他比誰都清楚出賣名族利益要被舉世唾沫的。”
果然不出光緒皇帝預料,北洋大臣李鴻章得到西太后的諭令後,他立刻進宮要求覲見皇上。光緒皇帝避而不召,他又求見西太后。西太后趁機召見了衆王臣。在場的除了李鴻章之外,還有恭親王、翁同龢、李鴻藻、孫毓汶、徐桐、奕劻等重要人物,唯獨沒有大清的皇帝。
西太后問衆臣:“衆愛卿皆可暢所欲言,爲了大清的江山社稷,都談談看法吧。”
主和派孫毓汶搶先發言:“太后,不可與日再戰,我大清無力支撐戰爭。”
徐桐立刻幫腔:“孫大人所言極是,若再戰下去,將民不聊生,國將不國了。”
翁同龢豁的一下子站了起來,他的情緒有些激動:“二位大人被小日本嚇破了膽子了吧,幾聲炮響就如此退縮,我大清的國威何在!”
“對,翁大人說的對,如果此刻我們退縮,那才真的國將不國。”
主戰派李鴻藻幫腔了。西太后沉吟了一會兒,她慢慢吞吞的說:“國家連年災害不斷,恐怕無力支撐戰爭。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兒吧,衆愛卿回去好好想一想,有什麼好主意,立刻上奏朝廷。”
西太后表面了態度,她主張求和。
支走了主戰派,西太后留下了主和派的李鴻章,她無可奈何的說:“李愛卿,你在前線浴血奮戰,哀家十分感動,依你看,這仗能打下去嗎?愛卿,你是明事理的人,哀家欲派你去俄國人聯絡,讓他們出門調停中日關係,你處理了嗎?”
李鴻章是漢臣,他知道今日的榮耀都是西太后給的,只有順着老佛爺,他李鴻章今後纔有更好的出路。李鴻章道出了苦衷:“臣,臣,受制於皇上。”
西太后不屑一顧地說:“有哀家的懿旨,皇上不敢阻攔。哀家放心大膽的去幹吧,有什麼事兒哀家給你撐腰。”
“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