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身爲當朝王爺,臣想你是清楚的。如今陛下被太子一方勢力牽制,江山社稷岌岌可危。”
皇帝的情況本就不容樂觀,加上煞星出現,桐藺國的江山可謂處於生死存亡之秋,風雨飄搖,隨時都有傾塌之可能。
提到煞星一說,王大人越發在心裡鑑定睿王就是東南方向上空的煞星。太子現今在朝堂上的所作所爲,目的主要針對睿王。
太子的心裡越是不安,就把睿王盯的越緊,心裡又怕皇帝廢太子,讓大將軍壓制皇帝,這纔有了後來那麼多事。
太子的言行固然可惡,卻是因睿王而起。“身爲臣子,我們肩負輔佐君主,興盛國家之重任,豈能被私人情感左右。”
常話說伴君如伴虎,其實不然。只要你爲官恪守爲官之道,忠心於皇帝,皇帝好端端的怎會治你的罪。
更多時候皇帝下令誅殺大臣,除非是那人本身作惡多端,皇帝容不得他。其實大多時候忠臣的死多與身邊的奸逆小人有關。
位高權重之人可以左右他人生死,臣服於他的人無數,正因如此,身邊的人多了,自然會出現些不懷好意之人。
爲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在皇帝耳邊吹耳邊風,無中生有古惑皇帝的事情常有,試問有多少皇帝能擦亮眼睛辨別忠奸。
高處不勝寒,他站的高了,日夜擔心有人會害他。人一旦心生疑慮,就一發不可收拾。
疑慮不過是種子,在心裡種下後難以拔出。此時左右的人隨便兩句話,就相當於雨露,懷疑得到露珠的滋養,就會瘋長。
多少大臣死的冤枉,因奸逆小人導致到死後冤情都無法平反,一生揹負着叛賊的罪名,爲子孫後代蒙羞,何其無辜。
好在當今皇帝雖然被壓制,卻是一代不折不扣的明君。
當年皇帝登基時正值天下大亂之際,各國戰火四起,身爲強國的桐藺國同樣難以做到不受戰火影響。
戰爭一起,最終受苦受難的還不是無辜的老百姓。多國大戰,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流民紛紛涌入周邊沒有被戰火蔓延的城鎮。
如此問題來了,災民如何安置,不處理極有可能引發瘟疫,不進行安排極有可能引起暴*動。
一系列問題,無不讓代代君王爲此頭疼。
先皇子嗣不多,駕崩後毫無疑問由當今皇帝登基坐上了皇位。
俗話說好事多磨,剛當上皇帝,最麻煩的不是沒來得及除去的舊勢力。,而是他登基不久,戰火就蔓延到了桐藺國。
幾位皇子對皇位虎視眈眈,爲了鼓舞士氣,同時更是爲了增加自己在百姓與大臣們心中的威信,皇帝決定御駕親征。
這件事在當年朝堂上掀起軒然大波,衆人皆說皇帝好大喜功,爲了奪取功名,貿然前往邊關。
在如此關鍵關頭,他御駕親征,與把皇位拱手讓人有何區別。
唯有皇帝清楚,如今到處政局動盪,百姓幾乎是心驚膽戰度日,惶惶不安。
身
爲皇帝,御駕親征是爲了他的子民,更是爲了穩定軍心。
走前皇帝乾脆把治國事務分爲幾項,交給幾位皇子打理。再由幾位大臣在旁監督幫襯,思前想後,他覺得這個法子最爲妥當。
他是用自己的皇位在賭,勝了他的前途將一片光明,贏得百姓的擁戴,不服他的皇子也不得不退主而求其次,放棄奪取皇位的念頭。
誰都沒想到,皇帝這一戰打了十年之久,擊退外敵的同時不斷擴大桐藺國的版圖。
經過長年戰爭,人民不堪重負,再此戰下去,非但沒能保住自己的國土,而是是把國家往滅亡的道路上推。
最後在協調下,各國簽訂停戰協議。桐藺國沒有任何損失,反而是周邊小國每年要向桐藺國進貢物品。
他終是贏了,他用自己得實力捍衛了桐藺國的國土。他把所有戰爭得來的金銀財寶,分給邊關人民。
大赦天下,廣善佈施,他的善舉令無家可歸的黎民百姓有飯可吃,有衣可穿。
十年大戰,替桐藺國得來了三十多年的安穩。現今周邊國家再次蠢蠢欲動,他已年老,無法再重振當年雄風。
說來好笑,他捍衛了一輩子的桐藺國,如今居然要被自己的兒子奪去。跟隨他南征北戰的大將軍忠於太子,他這個皇帝算什麼?
這個皇帝他做的足夠好,可憐得不到老天爺的垂憐。皇帝自大勝歸來那日起,便是他心中的英雄。
他熟讀四書五經,經過多次科考後如願見到皇帝皇帝十分賞賜他的才學,封他爲太傅,負責教導皇子。
太傅位列三公之職,地位無比尊貴。入宮後他平步青雲,秉着爲皇帝教導出優秀一代而努力着。
他所教的兩個皇子到了離開國子監的年齡,太子卻成了他人。皇帝把他調遣去占星閣,自那以後他極少有機會見到皇帝。
身爲他的臣子,他每一日無不在想着如何才能幫到皇帝。時隔多年,他總算派上用場,卻是以君臣反目的場面相見。
“先生所說學生並不反對,煞星是歷屆朝代忌諱所在。您這一句話,就是給三哥下了死刑先生可清楚?”
人們對煞星的恐懼與巫蠱之術相差無幾,或者更甚。尤其是皇帝,對這些最是忌諱。
得知煞星所在,便會毫不猶豫的讓下人除去煞星,以免威脅到江山。
不過短短兩字,可以掀起一場腥風血雨。見過兩百年前那場雷暴的人,對這句話深有體會。
煞星是不被衆人所接受的存在,與過街老鼠無異,人人喊打。被冠上煞星之名,就等於被判了死刑。
再怎麼說睿王都是王大人的學生,這麼做他真的想好了?
“那又如何,臣不過是來做自己所覺得正確的事,煞星一事,臣只是如實想向下稟告,不曾覺得有半點不妥。”
一邊的寧雪飛聽他們之間的談話,從一開始的一頭霧水到後面的瞭然,原來面前的老者就是琉王提過的王大人。
作爲睿王未來的
王妃,她該感到氣憤,就憑夜觀天象就斷定睿王是煞星,此等說法讓人無法信服。
聽說王大人時,寧雪飛一度認爲他是與太子串通一氣來陷害睿王,如今看來並非如此。
他持有自己的觀點,固執於他心中所忠心的王,倔強到讓人有些無奈,怎麼都討厭不起來。
爲了黎民百姓,寧可把睿王除去,也決不能留着一個不安定的因素在身邊是嗎?
從他說話的語氣和態度,可以看出他是個十分理性的人。
做事趨利避害,處變不驚,就是發生天大的事,他亦能用理性的目光看待一件事。
依琉王所講,王大人與睿王的關係是不錯的,他即狠的下心來對待睿王。哪天碰到不得已拋妻棄子的事,相信他同樣做的出來。
而他所做的解釋,無非一句話,爲了國家大事,個人私情算的了什麼。
“在個人情感與國家面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後者嗎?不愧是先生的作風,令學生佩服。”
琉王嘴角勾起知道嘲諷的弧度,做人爲何就不能偶爾糊塗一回。永遠把事情看的那麼透徹,有時會因此失去很多東西。
他在皇宮中裝傻充愣不是一會兩回,有時候有些事情裝作不明白,看不見不是可以活的更輕鬆嗎?自己何苦爲難自己。
“我深愛着我的學生,但是我更愛我所在的國土。作爲陛下的臣民,就該爲他排憂解難,肝腦塗地,此乃臣子理應所做之事。”
王大人心中的價值觀與他人有天差地別的不同,什麼事情在國家面前,對他來說不值一提。
皇帝和國家是他心中所佔份量最重,他的家人排在第二。對王大人的看法,琉王心中有些無力。
他的大道理琉王不是第一次聽他說,可這樣的話從他人口中說出,聽幾次都會覺得震驚。
他已經把話裡的意思說的如此明顯,王大人怎麼就不開竅?
“話已至此,先生執意這麼說,學生無可奈何,希望先生不要爲自己的選擇後悔纔好。”
人道無情卻有情,用來形容王大人最合適不過。
他在政治面前始終保持他的理性,只要你沒有謀朝篡位的心思,他就能坐下來與你好好暢談人事無常。
相反,你倘若生出這樣的心思,他會毫不猶豫的把這件事情向皇帝啓奏,他的處事方法向來令人有諸多不解。
“臣向來不後悔自己的選擇,等事情到無法挽回時,臣纔會痛心疾首當初沒有把這件事情啓奏陛下。”
但凡能爲皇帝做的事,他會毫不猶豫的去幫皇帝執行。就是他不願意,爲了他好,他不介意用過激手段強迫皇帝做出抉擇。
琉王無奈的搖了搖頭,以王大人的態度,他就是口吐蓮花,把話說的天花亂墜王大人都不會爲之所動。
“好一個痛心疾首,有學生在,就不會讓先生動三哥分毫。今日你我二人,就此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