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和尚契嵩

樑蒨拱手謝過,與徐平分賓主坐了,一起相對飲酒。

同年的情誼自然是要講的,不過兩人現在地位相差太遠,樑蒨顯得有些拘謹。徐平並不在意,這種時候相處,最重要的是表達自己的態度。

剛飲了幾杯,突然驛丞來報,說是外面來了一個雲遊的和尚,聽說新任的秦鳳路邊帥住在這裡,執意要進來拜見。

雖然有些掃興,徐平還是讓驛丞把人請進來。蕃羌之人重佛教,和尚在那一帶活動有諸多便利,徐平正要藉助他們的力量。來之前,他就曾經以朝廷的名義,向幾處佛教昌盛的地方徵辟和尚前來,幫着帥府撫綏治下的蕃羌之民。不過那些和尚是在後面,隨着田況和柳三變那一隊人馬前來,不在徐平的身邊。

要不了多少時候,就見一個三四十歲的僧人,滿面風霜之色,身上一襲破僧衣,背上背了一座觀音像,隨着驛丞走了進來。看這和尚的樣子,倒是個苦行僧。

那僧人見了徐平,上前施禮,口宣佛號:“貧僧契嵩,見過經略相公。”

見這僧人一進來直接就認出了自己,而且一副不陌生的樣子,哪怕就是能從服色上認出誰官高官低,這也有些不合常理。徐平不由好奇,問他:“法師莫非以前見過我?”

契僧雙掌合十,道:“貧僧俗家是藤州人,壯年離境出遊,曾經到過邕州,人羣裡見過經略。雖然已經過去十年,依稀還是記得相公的樣子。”

“哦——”徐平恍然,原來是個來自廣西的和尚,怪不得會認得自己。藤州離着邕州不遠,看這和尚的年紀,自己在邕州的時候,他正當青壯年,游到邕州去也不奇怪。不過想來那個時候他也是剛剛出家沒多久,並沒有什麼名氣,自己沒有印象也不奇怪。

樑蒨問道:“大師遠來,不知何故來拜訪經略?”

“因貧僧在京西路的時候見到秦鳳路帥府招募僧人助軍的文字,又有帥府田況官人來書,是以前來。在下是廣南西路人,一向敬慕經略相公在邕州的時候惠民之極多,離開之後鄉民畫像立祠,聽到相公在此處,特來拜見。”

樑蒨看了看徐平,又對契嵩道:“此處已近蕃地,蕃羌僧人向無禁忌,不知道法師戒不戒葷腥酒水?若是不戒,坐下來同飲一杯如何?”

契僧口宣佛號,告了一聲罪,道:“貧僧七歲皈依釋門,持戒謹嚴,官人好意心領而已。”

突然,徐平輕輕拍了一下桌子:“我想起來了!田況曾經跟我說過,是有你這麼一位高僧。說你學問精深,不只是佛經無所不通,儒家典籍也多有研讀。卻不想你來了這裡!”

田況的交遊比較廣闊,雖然是進士,正牌的士人,但對佛家典籍也有涉獵。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這位契嵩,談起來分外投機,結爲至交。此次西北用兵,徐平要招內地僧人助軍,田況就把他招了來。這位是契嵩和尚是真正的有道高僧,對佛教在宋朝的發展影響極爲深遠,主張儒、釋道本相同,只是行不同,促進了儒家和佛家思想的交流貫通。

隨着天聖進士開始登上政治的舞臺,在思想領域也嶄露頭角。跟隨徐平搞新政的是一派,還有另一派,石介、歐陽修等人爲代表。徐平這一派主要搞實務,新的思想也是跟政治舉措相結合,聲勢浩大,但真比起來嗓門來還是比不過歐陽修和石介一派。

石介是韓愈的道統一派,思想與歐陽修相近,他們藉着古文運動的興起,開始在士林發出自己的聲音。韓愈正處儒家衰亡的時代,從而提出了“務本”的主張,加強儒家自己的理論建設,同時排斥邪魔外道,集中表現就是流傳後世的《原道》一文。所謂的邪魔外道,在韓愈那個年代主要是指佛教,石介和歐陽修推崇韓愈,一樣接過了排佛的大旗。

石介與歐陽修一樣,同是天聖八年的進士,這個時候官做得不大,但他於儒家理論鑽研極深,在讀書人中的影響非常大。這兩年他做了《怪說》三篇,力主排佛,甚至提出誅盡天下僧人,焚盡天下佛書。歐陽修緊隨其後,在士林中掀起一股排佛聲浪。

李覯雖然不尊孟不尊韓,但對儒家來說,排佛是共同利益,在排佛上附和了石介和歐陽修掀起的這一股排佛浪潮。現在李覯主持國子監,影響更大,佛教一下子變得處境艱難。

對於這股排佛浪潮徐平沒有參與,也沒有阻止,袖手旁觀。新的意識形態要建立,對其他思想的打壓本就不可避免,矛頭對準佛教也好,對準儒家其他派別也好,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麼分別。打壓別人,總好過被別人打壓。

想明白了這些,徐平便就明白了這位契嵩法師,並不僅僅是因爲與自己有在邕州的善緣,不遠萬里來到西部邊陲助軍。更重要的,只怕還是想着從自己這裡打開突破口,改善佛教的處境。在朝裡面對幾位宰執徐平處於下風,但一出了朝廷,作爲新政的提出和推行者,新的思想的領路人,少年有爲的節度使經略相公,掌一路軍政,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更不要說在契嵩這些人眼裡,主搞意識形態的李覯分量也很重,而李覯與徐平的關係衆所周知。讀書人大多在思想上對立嚴重,那麼從徐平這位做官的身上做文章就容易多了。

和尚面前吃肉喝酒未免對佛祖太不恭敬,徐平只好讓人把酒菜撤了下去,重新上了茶來,邀請契嵩落座用茶。

喝過茶,契嵩便開始向徐平講儒釋之道其實一貫的道理。佛家講“十善”、“五戒”,儒家講“五常”、“仁義”,名雖異而實同。佛家的聖人也好,儒家的聖人也好,總而言之導人向善之心總是一樣的。針對石介和歐陽修等人攻擊佛教是夷教,又舉舜是東夷之人,文王是西夷之人的例子,儒家並不排斥他們,那爲什麼要排斥佛教呢?道行之天下,並無差異。

和尚的口上功夫那是無人能及,一起了頭,契嵩便滔滔不絕,向徐平講着自己道理。

即使是出於禮貌,徐平也不好表現出不耐煩的意思,更何況現在正要藉助佛家弟子的力量,只好裝作很感興趣地聽下去,就當是閒來無事聽故事好了。

第57章 千里西來第38章 出仕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21章過門不入第43章 熊二焦五第24章 賭鬥第70章 蜀兵入隴第236章 狂徒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10章 巡視河道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9章 白沙鎮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3章 糉子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7章 雜談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34章 期集第11章 酒精燈第61章 按戶配炭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99章 搞事情第89章 定論第6章 手段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3章 護衛鐵騎第40章 冬雨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97章 雪中論兵第90章 發酒發肉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93章 新格局第26章 餘波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6章 還錢第14章 故人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199章 外任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23章 誥命第155章 接風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31章 端午(下)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92章 鑿齒蠻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16章 對衝第11章 德政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73章 佈置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32章 東華門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31章 購物券第56章 城狐社鼠第217章 追獵第27章 牧草換豆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38章 青苗貸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83章 炸城門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6章 知州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59章 掃雪第193章 拔牙第33章 家信第206章 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