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露布報捷

bookmark

劍州在利州路和益州路的交界處,是西川門戶。元昊叛宋,西北兵起,徐平駐兵於秦州,錢糧多依賴於川峽四路。從成都平原來的錢糧,大多從這裡北上。

宋朝落第舉子張源和吳久俠改名張元、吳昊,投奔党項,受到元昊重要,引得宋朝境內不少落落魄不得志的文人起了心思。前年益州便就有一個落第舉子,作詩投書知州,內中有一句“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鼓動知州舉兵造反。直嚇得知州張逸渾身發抖,魂飛天外,急急忙忙把這舉子抓起來送往京師。這個時候,有張、吳二人的教訓在那裡,趙禎爲安撫讀書人之心,批了一句“老秀才佯狂求官而已,不必窮治,可以邊遠小郡幕職官與他”。這人便到邕諒路橫州做了個司戶參軍。

在後人看來,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舉動,還能夠得官,實在不可思議。其實想通了邊遠小郡的幕職官是個什麼概念,便就明白了趙禎這樣做其實很有意思。邊遠小郡,如果沒有了政治前途,幕職官就是個做死做活、勉強養家餬口的工作,還時不時要背黑鍋。這人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來,能力不好說,最少是讀書識字的,這工作足夠勝任了。

邕州州格是節度州,在廣南西路地位僅次於桂州,徐平一出仕便做那裡的通判。全州他的同僚只有曹克明一人,其他幕職令錄俱是下屬,就可以想見旁邊橫州這種小州的幕職官是個什麼地位了。審官院把這闕額揭榜出來,十年八年都有可能沒人指射,硬要把人派過去,大多數人是寧可把官身不要了回家種地,都不去做這種地方的小官。

非常時期不好治這人的罪,讓他做這樣一個小官,趙禎這樣做其實挺幽默的。這件事確實是說明了此時的政治氛圍比較寬鬆,但也不是要造反朝廷不罰還賞你個官做。

這個舉子說的把斷劍門,就是指劍州境內的劍門關,是西川鎖匙。這件事被當地人傳爲笑談,每每走到劍門關這裡,便指着互相說道“斷了此處,西川便就是一乾坤”。

劍門關是出川門戶,每日裡來來往往的行人衆多,關前熱鬧非常,形成一市集。

年節剛過,這一日天氣晴好,來往商賈聚於關前,熙熙攘攘等着通關。突然幾騎快馬從北來,每個騎士身後揭一根幡,上面一個大大的“捷”字,甚是招搖。

這幾個人來得甚是突兀,惹得關前衆人紛紛側目。等到幾人離去,纔有人忍不住問關前的小校:“節級,這幾個人插一杆旗,在路上招搖過市,是個什麼作派?”

小校撇了撇嘴道:“你們沒有見識,這可不是什麼插旗。有一個名目,叫露布報捷。”

衆人一頭霧水:“報捷?什麼是報捷?報的什麼捷?”

小校不由仰起了頭,胸膛也挺了起來:“年前天都山下一場大戰,党項番賊首領隻身逃竄,一戰滅了數十萬番賊!此番戰罷,番賊氣數已盡,現在正忙着向本朝求和呢。這些番賊叛服不常,一百個信不過,聖天子卻是不理他們,正忙着驅大軍清剿了這些撮鳥!這些人來報的,就是天都山大捷!教你們知曉,他們背上插的,就是露布!”

露布報捷這些百姓沒有見過,不過露布傳檄大多有些印象。日常聽的說三分裡,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便就有露布傳檄這回事,說話人說得活靈活現的。以前不知道露布是個什麼布,今天見了,才知道是插在身上的那麼一塊布。

旁邊還是有人不解,問那小校:“本朝立國,也不知道打了多少勝仗,以前怎麼沒有見過這麼一回事?番賊終究是成不了什麼氣候,怎麼這回就要露布來報捷?”

小校道:“你這人好不曉事!此次天都山一戰,立下大功的是隴右都護轄下諸軍,那幾軍裡全是我川蜀子弟!他們在陣前殺敵立功,加官晉爵,自然要報家鄉人知曉!”

衆人一起點頭稱是,俱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兩年多來陸續招兵,隴右五軍裡來自川蜀的人已過十萬,關前的人羣裡便有許多人有親戚近鄰在隴右軍中。只不過都說當兵吃糧,這打了勝仗還專門來報家鄉人,倒還是第一回見到。

總有人不解風情,小校的話音剛落,便有人小聲嘀咕:“這報捷有什麼用處?又當不了飯吃,又當不了衣穿。媽媽身上掉下一塊肉,父母多少年辛辛苦苦拉扯得大了,不知哪裡一個招兵使來,把去當兵。自此音訊全無,便如無了這個兒子一般。現在扯個旗,讓幾個騎馬的在各州里走一遭,便當報過捷了,於家裡的爹爹媽媽、渾家兒子有何相關?”

這話說得刺耳,旁邊就有人拉扯,小聲道:“哥哥慎言!小心官府抓了你去,一頓板子!”

那個小校卻指着那人,不屑地道:“偏你小肚雞腸,只會算計家裡幾兩油鹽!豈不聞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朝廷敗了,我們一樣要跟着受苦!——再說與你知曉,這些露布報捷的自然不會給你帶來什麼好處,不過他們走過的州軍,凡是有子弟參軍的人家,都可以到各州銀行裡去支賞錢了!你以爲前線打了勝陣,朝廷沒有賞賜嗎?以前這錢送不到家裡,現在可是不同了,全都按着名字,由銀行轉到家裡來!”

小校的這一番話說完,立即在關前引起一陣騷亂,許多人紛紛擠向前,問發下來的賞錢是怎麼一回事。十萬人說多不多,說少也真是不少,一州民戶纔有多少?人口最多的益州也不過是十萬戶而已,其他州軍人口就更少了。這十萬人平攤下來,幾乎每一戶牽着連着就有熟人蔘軍。說到一個錢字,都熱心起來,不管是爲自己還是爲親朋,都要問個清楚。

人聲紛雜,小校提高聲音道:“你們也不用東問西問,等到露布報捷的人過去,州里就會行下文去,自有里正書手知會可以領錢的人家。各州怎樣發錢,自有州里官長去定!”

裡面有家人蔘軍的人,聽了便就覺得心熱,當時也不出關了,轉身回家,託人打聽一番到底賞錢怎麼回事。川蜀是富裕地方,對錢的熱情非其他地方可比。

本來西川就通用交子,交子是分界的,錢監紙幣發行後,交子到界便不再發新,直接用紙幣兌換。經濟上相對獨立的川峽四路,紙幣代替以前的錢的速度反而最快,新錢的通用程度與東西兩京不相上下。這裡市面上通用的錢,兩大來源,一是兌換舊交子從銀行發出去的,再一個就是來自隴右都護府籌集糧草物資,很大一部分是花錢買的。

這裡的百姓已經習慣與軍事有關的貨幣來源,隴右軍匯兌回來的賞賜,不用問,肯定全部都是錢。商品經濟不發達的年代,對於底層百姓來說,特別是鄉村,貨幣是非常稀缺的。物價再低,農村地區也缺少換取貨幣的手段,這是城鄉的巨大差別。

隴右招兵要良家子,不要城中閒漢,大多是數來自農村。對於這些家庭來說,官方直接發下來的貨幣愈加寶貴,跟城中人說起錢來完全不是一回事。

露布報捷,賞賜匯回家鄉,徐平用盡一切辦法,正在把軍隊與社會的聯繫重新接起來。

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0章 治術(一)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318章 解甲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11章 根源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00章 鑄錢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28章 唐大姐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203章 換相(中)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84章 告罪使第98章 東南茶法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31章 能否鑄錢?第39章 按律當斬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22章 三司集議第279章 破城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36章 組織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17章 僵持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67章 猜測第26章 慶祝第97章 流年第74章 埋伏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48章 軟着陸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40章 從前第294章 養起來第15章 理政(一)第179章 宣傳戰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28章 殿中議事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31章 探花郎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53章 萬民雲集第71章 意外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6章 龍門酒家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8章 春忙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39章 黃師宓第238章 做事難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52章 渡河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45章 京城故事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34章 雜事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6章 召對第123章 出書第128章 優遷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20章 早朝第67章 找盟友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153章 攻城(上)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54章 將要離去第75章 弒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