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城二虎

bookmark

“伯庸,你來了就好,來了就好了!”轉運使司衙門的小花廳裡,徐平扶着王堯臣的肩膀,連說幾遍,才一起落座。

王堯臣作爲天聖五年的狀元,本來官職遠在徐平之上。但在他任滿一年回京述職,留京直集賢院在館閣時,因爲叔父王衝得罪了當權的內侍而受牽連,仕途受了影響。再加上爲父守喪,耽擱了時間,此時已經遠遠落在徐平的後面,官職甚至比韓琦還低一點。任河南府通判對他來說不算高職低配,還是一個很好的踏板,任滿就可以做大州知州了,甚至入三司爲判官都有可能。甚至更好一點,可以像錢惟演的通判謝絳一樣進入諫院。徐平把他舉薦來河南府,王堯臣心裡是很感激的。

說了幾句閒話,問過了王堯臣這幾年的近況,對他父親的逝世表示了哀悼,兩人才說到正事上來。

請過了茶,徐平問王堯臣:“去見過李知府了嗎?他有沒有說什麼?”

王堯臣搖頭:“都是客套話,也沒有說別的。只說自今以後河南府的事務便就全部委託給我了,除非朝廷大事,都不必向他稟報,可以自己作主。不過,現在河南府的事務也都是留守司通判孫沔在處置,我接下來的兩天要去見他。”

“這個孫沔,心着實大了些,李若谷年邁,他都快成知府兼管留守司了。我聽人說他貪財好色,只是一直沒有實據,再者留守司不在我的管下,不好參他。你以後跟他管共西京城,可要小心一些,不要到了最後做成個提舉河南府界纔好。”

開封府城內是由府衙直轄的,城外郊縣則屬開封府界提舉司。徐平這話的意思,是提醒王堯臣,自己職責內的權力一定要掌控住,不要到了最後,成了孫沔管西京城內,王堯臣只能管各個郊縣的局面。

河南府的郊縣,除去洛陽城周圍,不是皇陵附近就是白波發運使司,剩下的全都是大山連綿。到了那個地步,王堯臣這官當得就沒有意思了。

王堯臣點頭:“我出京之前,也有不少同僚說起,這河南府的通判不好當。謝希深資歷深厚,任通判時幕曹官又多是他的文友,纔有當年局面,現在只怕是不行了。”

“當然是不行了,伯庸雖然是狀元,卻遠不如謝希深在文壇上的名頭。當然幕曹官如歐陽修、尹師魯等人,都與他亦師亦友,一切和諧無事。現在,李知府如果不管事,孫沔天禧三年進士,在地方歷練多年,怎麼會服你?”

王堯臣喝了口茶,沉默了一會,對徐平道:“雲行何以教我?”

“我們同年,自家兄弟,不需要說這種客套話。不瞞伯庸,這次在京西路轉運使的任上,我要做出幾件大事來。現在河南府一年歲月,只是開封府的幾十分之一,本路內還在襄州之下。等到我任滿離開,希望河南府的歲入不敢說是與開封府比肩,但最少也要達到一半吧。到了那個時節,京西路一路財賦,可當江浙江南二路的三路之和。這其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西京洛陽城。伯庸任通判,如果能玉成此事,前途不可限量。”

王堯臣嘆了口氣:“我閒居兩年,朝廷裡的事情都生疏了。回到京城,人人都說雲行是當世理財第一把好手,一年之間府庫充盈,沒有第二個人能夠做到。我出京的時候,都還在說你帶兵打交趾呢。等到回來,轉眼間就又成了理財能臣了,我都有點頭暈。不管怎麼說,我在河南府,雲行要做什麼事情儘管吩咐,總是不會拖了後腿就是。”

“不是吩咐,是要我們一起做。真正的事情,還是要伯庸去做。生疏不要緊,做上一段時間自然就清楚了。以後副使楊告會大部分時間在洛陽城裡,你們有事儘管商量。”

楊告是個理財能吏,爲人也謙和,對上司尊敬,對下司和藹。若說缺點,就是有點喜歡攀附權貴,總想着彎道超車。再就是一個獨子,當作心尖肉一般,得了機會就想着讓大臣把兒子薦入館閣,或者試學士院想辦法搞個進士出身。這對徐平倒沒有什麼,自己本身在別人眼裡就是權貴,又前途無量,楊告就顯得特別聽話。

王堯臣道:“我新近上任,不知漕司有什麼事情要河南府去做?”

“首先就是修河。眼看着就到了冬天,正是修河的時候,不需要河南府出人出糧,只要不拖後腿,行些方便就好。伯庸你不知道,你來之前修河的事情根本就做不下去。我這裡有一個準備差遣種世衡,是隱士种放之後,現在專管修河的事。他這些沒做別的,就是帶人勘查西京城內城外的河道,按說沒礙着河南府的事吧?可每當他一出去,就總有幾個府縣的公吏跟在後邊,像看犯人一般。這還不算,時不時還要找些麻煩,這如何了得?”

王堯臣搖頭:“孫通判仗着漕司管不到留守司,這樣做太過分了些。”

“可不是嗎!若不是留守司事體重大,漕司又無權彈糾,我豈能容他!現在我也是新官上任,不好管職責範圍之外的事情,且由孫沔胡鬧。如果你不來,他再這樣下去,我也容不了他多少日子了。現在有你,留守司的事情我就不插手了,只是不要讓他騎到你的頭上來就好。如果必要,需要我幫忙的時候,儘管開口。”

王堯臣苦笑:“原來我這通判,還要先與留守司的通判較量一番才行。”

徐平哈哈大笑:“正是如此!我們一起攜手,讓留守司的通判老老實實地管西北皇城裡面就是,皇城外面,不是他該插手的!”

看看天時不早,徐平站起身來,口中道:“我在後衙爲你備了個接風筵,在座的就是轉運使司裡的幾個人,還有一個汜水縣的張大有,是你人同年,天黑之前也會趕到。”

“雲行費心了。”

王堯一邊着,一邊站起身來,與徐平一起出了小花廳,到了轉運使司的後衙。

早已等在這裡的楊告和種世衡上來相見,敘禮罷了,紛紛落座。

楊告的資格頗老,雖然不是進士出身,卻是從最底層一步一步升上來的,在每一任上都有治績。這種人物不管到了哪裡,都不會被人小看了。

種世衡則是沾了种放的光,到底是終南神仙之後,不管是信與不信,都要高看一眼。

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26章 慶祝第67章 海外琉璃第80章 按規矩來第60章 騷亂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99章 前奏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75章 僵局第23章 流民第58章 怪人知縣第48章 私鹽販子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30章 端午(中)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238章 做事難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65章 試探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93章 新鐵錢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33章 迷惑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31章 探花郎第63章 瞎氈來歸第99章 刻書準備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134章 鬧事第7章 實際演示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45章 孟州李迪第88章 紙醉金迷第26章 前奏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51章 綠影亭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71章 意外第114章 盛宴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89章 定論第140章 先聲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51章 大典(下)第71章 北巡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35章 活字第295章 強兵策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75章 人質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270章 震懾第78章 要知恥第117章 僵持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9章 匪訊(上)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4章 治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