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幕後文章

奉旨而來?楊致重又躺回暖榻,戲謔的道:“難怪我先前還跟二哥說很快就會有人主動找上門來,莫非是與皇帝心有靈犀?我說你今日怎麼這麼早就散朝了呢皇帝有事怎不召我進宮?倒讓你這個大忙人前來傳旨?快說來聽聽,皇帝老頭對我有何吩咐?”

不管是正兒八經的聖旨或皇帝口諭,如非確有走過場應付的必要,楊致向來不怎麼當成一回事,徐文瀚也不以爲意。

奉茶落座後,徐文瀚道:“今日早朝,皇上聽罷衆臣奏事之後,毫不避諱的直言問我太子謀逆一案進展如何了,限我務必在三日內結案。爾後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大讚你忠勇可嘉、識見卓越,聲言我若有難處,隨時可徵詢於你。就在我出宮的這一會兒功夫,恐怕整個長安城都知道我是奉旨前來與你商議了。”

秦空雲訕笑道:“三弟如今聖眷正隆,皇上對你十分信任,恩寵無以復加。我是上午被你吊足了胃口,心中委實焦躁。呆在府中左右是坐立不安,乾脆便往宮門外專一等大哥散朝,好邀他徑直一同來你府上,不想只等了不到一個時辰便等到大哥了。”

“信任?恩寵?”楊致不屑的道:“只怕未必。誰不知道我們兄弟一體義氣深重?連皇帝都不得不承認我們各有所長,即便是頭豬也能想到,我們遇事必會碰頭商議。皇帝心知他想攔也攔不住,公然命大哥前來徵詢,那既是有意噁心我們,也不乏警告意味。你以爲他安了什麼好心了?”

徐文瀚點頭認同道:“三弟言之有理,恐怕還不僅如此。如今朝局微妙,皇帝凸顯我們兄弟間的密切關係以及三弟之能,顯然是有意做給別人看的。在外人看來,我們兄弟與老太尉陳文遠、首輔大學士王雨農、禁軍大將軍周挺一樣,都是對皇上忠心不二的心腹之臣。然而皇帝心中很清楚,我們與那些嫡系老臣是有分別的。皇帝這麼做的真意,還是旨在藉助我們的力量以震懾其餘諸方勢力,在這個節骨眼上確保皇權穩固。”

楊致惑然道:“我們現在除了幫自己,幫皇帝,沒跟其他任何人眉來眼去的勾勾搭搭啊?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着的事嗎?太子集團垮臺之後,李氏與衛氏兩代外戚、關中士族豪強勢力均受重創,幾位手握重兵的大將軍都是皇帝的鐵桿嫡系,皇帝何須擔心什麼皇權穩固?那豈不是杞人憂天?至於如何處置太子謀逆一案,替罪羊都是現成的,死的有趙天養,活的有裴顯中,不會有那麼棘手吧?”

略一思索,皺起眉頭目光如刀的望向秦空雲:“二哥,皇帝知曉飛揚送來那無字信箋的事,或許比我更早吧?不然今日何須神經兮兮的驟然來上這麼一手?你們父子倆這麼快就把飛揚賣了,還在我面前隻字不提瞞得死死的,我看皇帝未必就會領你秦氏這個情”

秦空雲滿臉通袖的辯解道:“三弟這話實在難聽之極我秦某縱然賠上性命不要,也絕不做那出賣自己兄弟的無恥之事家父明言事關重大,皇上乃是當事人,何況你也說過無字信箋斷無授人以柄之憂,無論是爲我秦氏、還是爲了皇上、爲了飛揚,於情於理都應該將此事及時密稟皇上以便早作定奪,不至事態失控。你沒問起,我就沒說,並非對你有心欺瞞。”

徐文瀚淡然道:“秦公此舉並無錯處,三弟之言確實稍嫌過激了。飛揚的信箋妙就妙在空無一字,立場不同便視角不同,解讀出來的信息自然也不同。皇上爲何默許秦氏將價值數百萬兩的糧行拱手相送給三弟?皇上對你楊致那般賞識,爲何一直不讓你統兵征戰?比較而言,皇帝視飛揚爲近期的明患,視你們爲長期的暗憂,既要用,也要防。信箋空無一字是一回事,秦氏隱匿不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須知日後皇帝僅憑這個藉口,就能滅了秦氏何況往深處想,或許這信箋根本就是飛揚有意借秦氏之手轉達給皇上的。如若我們兄弟無端生隙相爭,最爲高興的人恐怕莫過於皇帝了。二位賢弟,切請稍安勿躁。”

秦公與皇帝根本就是一路貨色,說到底還是爲了秦氏的利益。徐文瀚打的這個圓場頗具說服力,楊致對秦空雲抱拳一揖,沒皮沒臉的笑道:“算我錯了還不行嗎?我給二哥賠不是了。咱們莫把話扯遠了,大哥你接着說。”

登時兄弟三人間的氣氛大爲緩和,徐文瀚接着說道:“我出宮前來侯府的路上,二弟已經將飛揚捎來書信的因由說了個大概。此事說來話長,遠沒有你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我方纔提及朝局微妙,不爲無因。皇上於正月十六日下旨宣召寧王趙當、康王趙敢交割兵權回京述職,兩道聖旨以八百里加急分別送往襄陽與幽州。太子被廢,二王心懷希翼,焉得不欣然領旨日夜兼程?昨日潼關守將葉闖密奏,二王已入潼關,就在這三四日內可進京覲見。二王只要踏進長安,便如入兕之虎,無論大夏有何變亂,皇上也絕無二王興兵作亂之憂。不管二王以後在長安如何折騰,也掀不起三尺高的浪來。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誠如三弟所言,朔方的討虜大將軍曾英明、江南的武威大將軍耿進、禁軍大將軍周挺、鎮守潼關的葉闖,以及在襄陽接替寧王趙當的楊耀,在幽州接替康王趙敢的羅輝祖,無一不是皇上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重將。”

秦空雲皺眉道:“也就是說,除飛揚在金陵統率的三萬兵馬尚存不可預知的變數,百萬夏軍之兵權盡在皇上掌握。”

“正是。”徐文瀚點頭道:“如此一來,於武備一事上,飛揚在金陵縱有變數,皇上也是穩操勝券。昨日皇上與我等四位宰輔大學士議政時,對朝中人事亦作了相應調整。原刑部尚書郭子光、吏部尚書於世傑、戶部尚書張謙升任大學士入閣爲相,原兵部尚書劉秉德升任樞密院副使。吏部、戶部尚書的空缺由原部任事侍郎補上,原濟南知府李子寬升任刑部尚書。應該就在這兩日,皇上就會下旨任命了。”

秦空雲不解的道:“這麼說,幾日之後大夏朝堂的宰相便有七位之多了?長安府尹蔣弼能纔不差且已在任三年,爲何反被那濟南知府李子寬連升兩級後來居上?”

大夏官制不設行省,只設府、州、縣,並無巡撫一職,知府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地方長官。

徐文瀚解釋道:“這就是我先前言及的皇上爲確保皇權穩固了。多設宰相既是爲了分權,更是爲了收權,以防權臣把持朝政。此後皇上大權獨攬,宰相只有辦事之權。三位新晉大學士都已過知天命之年,都是資歷極豐、久歷宦海的老到之人,足可保證政務署理通暢。長安府尹蔣弼年歲不足四十,日後還怕沒有升遷的機會?從長遠來看,皇上如此安排也是在爲後繼之君鋪路了。”

“濟南知府李子寬是皇后同族遠親,現在皇上還不能完全撇開金城、關中兩地的老牌士族豪強勢力,升調李子寬進京任其爲刑部尚書,無疑是對李氏一族稍加安撫。皇上不是許了三弟一個大夏海關總督麼?據我所知,李子寬並非無能之輩,已任濟南知府多年。此番將其調離山東,也是避免三弟將來有掣肘之憂。”

楊致與秦空雲都深以爲然。楊致插言道:“將來的大夏宰相或許還不止七個。能做能征善戰的大將軍,未必就能做一個好皇帝。兩位皇子奉調回京,皇帝少不了要培養、考究他們駕馭總攬全局的才能,總要找點事給他們做吧?”

徐文瀚附和道:“正是如此。太子署理瑣碎民政十餘年,已十分熟稔,兩位皇子卻從未涉足。對皇上來說,武備與文事俱可確保無憂之後,大可騰出手來從容對付飛揚。所以將太子謀逆一案蓋棺定論,已是迫在眉睫了。——三弟,方纔在路上說你胸有成竹已有辦法,不知有何高見?”

楊致苦笑道:“我哪兒有什麼高見?審時度勢,唯一可行的辦法只能勸皇帝不要逼飛揚翻臉,勸飛揚投降。飛揚只能徹底投降,或者變相投降。我最擔心的,就是怕飛揚擋不住皇帝這個名頭的誘惑”

徐文瀚臉色沉重的道:“只要徹底翻臉就絕無退路,擁兵自立定會多幾分勝算,這個道理並不難懂。皇上老謀深算又佔據主動,雙方實力懸殊顯然易見。飛揚自小受衛肅忠君愛民的教誨,我相信他骨子裡是極不情願走到起兵叛夏這一步。飛揚也不會不明白,一旦南唐故地戰亂再起,便是兩敗俱傷的死局。而大夏乃是前朝金城藩鎮歷經數十年殺伐征戰而來,皇上斷然不會做出容忍任何人名爲大夏臣屬、實則裂土割據的蠢事。在這一點上,我們無須懷疑皇上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和勇氣。飛揚徹底投降的話,或可保得衛氏一族無虞。變相投降則絕不可行,即便能令皇上暫時妥協,也必將爲日後埋下殺機。”

“然而,有一個關鍵的癥結使飛揚很難下定決心徹底投降:皇上與飛揚之間業已喪失信任,飛揚對皇上尤甚。”

“站在飛揚的立場上來看,即使皇上暫且從權對衛肅從輕處置,對衛氏一族與飛揚本人仍是個沉重的打擊。這且不論,此事過後皇上該如何安置衛氏父子?衛氏父子又該如何自處?誰敢擔保皇上不會秋後算賬?誰敢擔保衛氏一族就此安枕無虞?萬一有變,衛氏一族有何倚仗自保?就算皇上能強嚥下這口氣,在有生之年能容得下衛氏父子,誰敢保證後繼之君也能?”

楊致冷笑道:“不錯。古往今來,過橋抽板這種缺德破事做得最多、最利索、最有名的人,十個當中起碼有九個是皇帝”

徐文瀚憂心忡忡的道:“所以愚兄以爲,如今之計只有由三弟出面,做個爲雙方具保的中間人了。”

楊致應道:“我考慮良久,也是這個意思。不過這對皇帝暗含威脅意味,不知他是否會買我的賬,更不知飛揚是否信得過我。”

徐文瀚嘆道:“一邊是君臣翁婿,一邊是金蘭兄弟,小而言之爲保衛氏一族安然無虞,大而言之爲保大夏不陷入動盪,江浙萬千黎民免遭兵禍塗炭,我們必須竭力而爲。事不宜遲,你明日便進宮面聖。三弟,此事大拂皇上臉面,你言辭向來犀利,今晚務必好生思量怎麼個說法,切忌不可惹得皇上惱羞成怒,令他下不來臺。我今晚回府亦以我們兄弟三人的名義給飛揚寫一封信,挑明其中利害,但願他能聽所勸。明日若你得到皇上的保證,便立刻遣人快馬將信送往金陵。”

秦空雲接口道:“若是辛苦三弟親往金陵當面勸說飛揚,豈不把握更大?”

徐文瀚冷峻的道:“飛揚到底太嫩了一些。長安之變舉國震動,他豈有不知之理?他完全可以在第一時間內上呈奏章請罪,既可藉此表明立場,又可主動試探皇帝的態度。他竟是自作聰明失卻先機,從頭到尾故作不知毫無反應人心最是難測,誰知道飛揚心底到底是何想法?我敢說皇上最不放心、最惱火的就是這一點換了你是皇上,你會作何感想?原說飛揚不過在皇上有生之年受些蹉跎,如今看來,皇上駕崩之前必會暗命新君對他嚴加防範,飛揚此生恐怕再難有出頭之日”

“皇上對三弟的本事脾性瞭如指掌,萬一飛揚有心自立爲王,放三弟前往金陵是何後果?在皇上於武備文事上的鋪排沒有全部到位、穩定運轉之前,絕不會放三弟出京半步也可以這麼說,飛揚一天不回長安,三弟便一天不能離京,那海關總督便一天做不成如何處置太子謀逆一案,皇上心中早有定見,何必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命我向三弟徵詢?其實也是暗中警告三弟,從速表明立場,與飛揚劃清界限”

徐文瀚一席話將皇帝的陰鷙心思琢磨得滴水不漏,兄弟三人一時默然無語。

楊致心中又涌現出那種似曾相識的厭倦與落寞,沉默半晌後,說道:“那我們就暫且先按大哥的意思分頭行事吧皇帝命你三日內結案,你打算讓他這篇事關重大的表面文章如何個做法?嘿嘿,他這個皇帝也真夠累的”

第194章 交鋒第175章 終於來了第49章 縱火第108章 兩樣法寶第372章 有大用的賬簿第99章 不一樣的熱鬧第318章 逼供(上)第138章 赴約第99章 不一樣的熱鬧第308章 訓斥第253章 衛飛揚第343章 熊孩子第187章 席面上的交易第70章 死得不是地方第129章 激鬥第161章 家事不足慮第200章 楊半仙第158章 串門第160章 接你第92章 我說了算第36章 升官發財第50章 並非老兄第156章 對策第225章 有天賦的小舅子第18章 合作第58章 冒犯自己的下場第77章 無冕之王第31章 試箭第333章 新的一年第157章 蠻幹第101章 面子共享第9章 人禍第401章 葉闖第70章 死得不是地方第305章 馬屁之王第198章 老騙子第126章 血腥的開場鑼鼓第304章 無恥之徒第363章 插翅而來第377章 把皇帝幹掉的設想第163章 巔峰支票第13章 不安分的老丈人第13章 不安分的老丈人第372章 有大用的賬簿第395章 戰端再起第202章 君爲釣者第167章 對策第103章 暗黑大亨第222章 上上之策第309章 示警第197章 伍趣三第126章 血腥的開場鑼鼓第327章 可兒與玲瓏第368章 攤牌之前第259章 高人第192章 守株待兔第18章 合作第22章 新一代花花公子第339章 安神藥方第311章 七喜之首第332章 關心則亂第187章 席面上的交易第392章 故友之和談(上)第141章 當豺狼遇上了更狠的豺狼第210章 天家無父子第285章 煩人瑣事第97章 試菜第308章 訓斥第82章 事事皆學問第404章 誰怕誰第391章 楚使第36章 升官發財第14章 懷璧其罪第409章 賣個萌、約個會第226章 頭一個硬釘子第66章 別人家的野蠻女友第240章 演技派大師第181章 第一位貴賓第125章 喜訊第183章 溫柔一刀第132章 遇伏第293章 意外收穫第95章 從容做鬼雄第226章 頭一個硬釘子第354章 新皇的算計第383章 出戰第83章 獨家秘方第117章 最賺錢的生意第288章 敢問貴姓第325章 舉輕若重第157章 蠻幹第59章 回家第19章 不是誣告的誣告第155章 暗流洶涌第103章 暗黑大亨第25章 謠言的力量第60章 鬧出大事了第56章 翻臉第277章 賓果第101章 面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