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只道今日開倉放糧、佈施救人的,乃是某些大善人,只道御林軍乃是商賈富人家中的護院。
哪裡會想到六皇子親臨,而且,還如此平易近人地親自爲大家佈施。
當下,百姓們便紛紛跪地,高呼道:“六皇子萬福,六皇子是大好人、活菩薩,六皇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沈福臨雖出身於皇家,但年紀尚小,哪裡經歷過這樣的場面。
今日如此投入地在城門口救濟災民,乃是被青靈姐姐逼的。
青靈姐姐說,他若不參加,若還想擺皇子的架子坐在一邊觀看,那就直接送他去智親王那邊。
雖然青靈姐姐安排的工作很辛苦,還要在大太陽底下暴曬,但沈福臨還是想要留下來。
他們是一起來的,就是一個整體,臨陣脫逃,乃是叛徒。
那樣的事情,他沈福臨豈能做?
更何況師父和青靈姐姐都在這裡,他不過是拎拎勺子維持一下秩序。
師父卻要忙得腳後跟打頭,跑前跑後不怕髒不怕累地救治病患。
青靈姐姐更甚,那大木桶便是空的也足有一斤重。
裝上藥水,一桶足有十七八斤。
青靈姐姐不過比他大幾歲,又是個弱不禁風的小姑娘,什麼多餘的話都沒有,背起大木桶便投入到工作中。
一天下來,青靈姐姐連口水都沒有顧上喝,累得嘴脣上都是水泡。
青靈姐姐都沒有叫一聲苦,喊一聲累,他堂堂男子漢,哪有臉面臨陣退縮?
原本是咬着牙堅持下來的,可是此時,成千上萬的老百姓跪在腳下說他是好人,祝他萬福,沈福臨突然覺得這輩子都沒有這麼幸福這麼快樂過。
但是,要讓他當着這麼多百姓的面兒說那些話,他還是有點膽怯。
侷促地看向紀青靈,沈福臨底氣不足道:“青靈姐姐?還是你來說吧,我有點怕!”
雙手按住他的肩膀,紀青靈含笑看着沈福臨:“福臨?你很棒。
你是我見過的最堅強,最有耐力,最勇敢,最有愛心的皇子,青靈姐姐很爲你驕傲。
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加油!”
沈福臨的眼睛一亮,青靈姐姐叫他福臨?
青靈姐姐說他是最堅強,最有耐力,最勇敢,最有愛心的皇子?
這世上還有什麼是比青靈姐姐的讚美更加令人心醉的?
如此,他還害怕什麼?
下意識地向遠處望去,正對上師父期待的笑眼,沈福臨更覺勇氣大增。
點點頭,他往前走了兩步,挺起小小的胸膛朗聲道:“父老鄉親們,大家請快快起來。
我是沈福臨,當今聖上第六子。
今日,我們在這裡開倉放糧、治病救人,開展衛生大清掃,爲的乃是給我們自己開創一條活路,爲的是讓所有的人都活下去。
你們大家都知道了,我此番乃是奉命前來治水的。
然,我們並沒有帶多少兵士來,我手中的人手不足。
故,今日沈福臨在此懇請大家相助。
明日一早,願意隨我前往大堤治水的人,我們管吃管住,每日還發給大家一錢銀子。
不願意來的,我也不強求。
你們可以照舊在這裡領取救濟糧,照舊在這裡求醫治病。
但,我希望,咱們每個人都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用我們自己的雙手打敗水患。”
沈福臨言語誠懇,態度溫和,不以權壓人,卻又大氣凜然。
原本如此振臂一呼,勢必引來前呼後擁。
然而,他說的這番話雖簡單易懂,但着實匪夷所思,竟讓在場的人都愣住了。
自古以來,朝廷要麼強制性徵兵,強制性納稅,強制性派老百姓做事。
要麼,朝廷便會像打發叫花子一樣,在災年開倉放點糧意思意思,待賺夠好善樂施的名聲便沒了下文,讓一干災民吃不飽,卻也不至於大批量地餓死便了事了。
誰聽說過像今日這般救濟賑災的?
吃了救濟糧就要出力幹活,這是挾恩圖報嗎?
說是,感覺有點不像,唯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可若說不是,怎麼聽着又那麼彆扭呢?
所以六皇子的話說完,沒有一個人敢冒冒失失應聲的。
現場足足有近萬人,卻悄無聲息,一片死寂。
正當所有人都大眼瞪小眼疑惑不解時,人羣中突然走出一名老者。
這位老者身體佝僂,看不出多少歲數,面色蠟黃不堪,只一雙眼睛奕奕有神。
老者畢恭畢敬地衝高臺上的沈福臨行了一禮,道:“六皇子,小老兒不知道什麼治國治水的大道理。
小老兒只知道,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今日,六皇子給小老兒一口飯吃,一個地兒睡覺,還讓小老兒多年頑疾得以救治,六皇子便是小老兒的再生父母。
如此,別說跟着六皇子去大堤上治水。
便是六皇子讓小老兒此時撞死在城門上,小老兒也不會多問一句。
六皇子!您明日要去治水便去吧,小老兒跟您去便是!”
說完這話,老者撲通跪倒在地,異常虔誠地衝沈福臨磕了三個頭。
磕完頭,他也不多說什麼,轉身往回走,瞬間便淹沒在人羣中再難尋覓。
人羣沉默了十幾秒,突然撲通撲通一個個跪下去,有人大聲喊道:“修築大堤,盡心治水爲的是大家,又不是六皇子一個人的事兒。
六皇子是咱們的再生父母,他來河口治水本就是造福於民。
難道咱們剛吃完六皇子的救濟糧,便要翻臉不認人嗎?
那般不要顏面地活着,還不如一條狗。
明日,我隨六皇子前往大堤治水!”
“我也去!”
“算我一個!”
“還有我……”
隱在人羣中的老者脣角帶笑漸漸遠離,誰也沒有留意到他離開後便直奔河口府衙。
而在高臺上的紀青靈,眸中卻隱過一絲狡詐。
沒錯,那個老者是如風假扮的,她讓如風扮演了一次托兒。
怎麼說呢?這種情況早在意料之中。
畢竟,這是皇權時代。
指望老百姓的自覺性能夠跟二十一世紀的老百姓一樣,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老百姓雖然善良,老百姓雖然樸實,但在皇權之下,他們亦很迂腐固執。
朝廷若強迫他們去治水,他們便是心中抱怨,也不敢有任何怨言。
但指望他們在腦子裡形成按勞分配,按勞取酬的概念,那是癡人說夢。
打鐵要趁熱,開倉放糧的第一天是最容易感化人心的。
若是日日開倉放糧,這麼持續幾個月,老百姓會養成慣性,變得理所應當地依賴救濟糧。
所以,時機稍縱即逝,她必須把握時機,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