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吹拂,魚塘旁邊的“化肥廠”頓時瓢來陣陣香氣。
忙碌了好幾日,部落人終於把魚塘的水潑得快見底了。
只見灰黑的池塘只剩下五分一左右的水,那些裸露的塘泥烏黑亮澤。
但此時,池塘裡面的水風起雲涌,常有大魚撲出水面,或有魚兒滑出水岸,接着“啪啦啪啦”地拐回水裡。
而岸邊上,一個個部落人早已磨拳擦掌,躍躍欲試。
臨近秋收,作物也不用怎麼打理,很多族人都過來幫忙幹塘。
大人們在摩拳擦掌,小孩們也挽着籃子在岸邊跑來跑去,魚塘這裡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你們說這些魚是我們養的?”有的柏皇氏人問道。
“是啊,我們養的,是太昊在外面抓魚回來養的。”有媧氏人很自信地回答。
“哦哦,原來我們還養了魚呀...,對了,裡面的魚長得不一樣,不會吃其它魚嗎?”
“不吃不吃,太昊說過,這些魚是不吃魚的,別問了,要開始了,快準備!”
隨着陳昊一聲令下,幾個男人拿着一張近二十米的長方形大漁網,小心翼翼地移動到水塘裡面的水裡,然後抓起網兩邊的木棍,讓網撐起來,開始往前行進。
隨着他們的前進,被拖着的漁網裡漸漸變鼓,網中的魚兒也不斷掙扎,試圖衝破漁網,可惜一切都是徒勞的。
片刻後,第一網魚就被收穫上來了。
“快快,都過來。”陳昊連忙指揮着岸上的族人,“將草魚、青魚、鯉魚分類好,巴掌大的魚給我稱重!”
這三種魚是陳昊之前經過大半年的觀察而確定下來的三大魚種,草魚吃草,青魚吃螺,鯉魚雜食,這三種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所以沒有競爭關係。
這是部落選育訓化的第一趟魚。
撈完一次後,部落人用漁網又撈了兩遍,這樣才撈得仔細一些,又派些大人到水塘裡的泥水坑搜索,在現代,人們還會用電魚,直接往水坑一電,大魚就無法逃出人們法眼。
“屁孩們,可以下塘了!”趁着部落人在分類和稱重,陳昊就迫不及待地對着岸邊那羣早已飢渴難耐的孩子們發號施令。
“哦哦!”
“走,我們下去了。”
屁孩們十分興奮地跑進水塘裡,有個屁孩還不小心摔倒了,不過他沒有哭,馬上爬起來,跟小夥伴下塘抓魚。
每次撿到巴掌大的魚,屁孩們都興奮得大叫大喊,有的屁孩還要比試看看誰撈得多,誰撈的魚大,岸邊的大人們被逗得咯咯笑。
這些由媧氏族和柏皇氏族組成的屁孩們實在太可愛了,玩得十分開心。
“哈哈。”看到小石頭小鴨子突然摔倒落得滿身黑泥,陳昊當場被逗得笑肚痛,“哈,每次幹塘定一個節日,叫幹塘節!”
之前柏皇氏族的孩子過來後,他們是從來不跟媧氏族孩子玩的!
陳昊也是鬱悶很久,想了很多辦法都無法讓他們一起愉快玩耍。
沒想到今年幹塘,這幫屁孩就打成一遍了,還玩得非常愉快,非常融洽,也是在一起玩了。
屁孩們分成兩派可不好,要團結一致纔好,這樣他們長大後,纔會團結一起地保護部落,忠於部落。
“你們幾個,下去把空螺殼撈上來,堆在那邊燒。”
“你們,你們負責挖塘泥,把塘泥堆在那裡。”
陳昊笑完後,又吩咐族人幹活了。
空螺殼是青魚吃出來的,空螺殼含有鈣和磷等元素,也是一種肥料。
而塘泥裡更是含有發酵好的魚糞、動物屍骸等的營養物質,所以塘泥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肥料。
部落要種田,肯定需要很多肥料,剛好魚塘旁邊就是一個堆肥的地方,正好可以將這些肥料存放在這裡,等農民有需要的時候就過來取肥就好了。
“有多少尾魚?”
看到收穫上來的漁獲被稱量好後,陳昊就迫不及待地像知道真相,上年在這個一畝多的池塘裡投放了鯉魚、青魚、草魚各五百條。
“鯉魚三百尾、草魚三百尾、青魚二百尾。”女族長說道。
清點的魚都是巴掌以上的大魚。
“才八百條?”
這個魚塘的面積也就一畝多點,陳昊仔細地回憶着過去關於魚塘的事情。
他慢慢想起了村裡那個養魚的村民說過的話。
那個漁民說,一畝魚塘一般只能養活八百尾魚,養多了也無用,因爲魚塘本身的承載力是有限的,魚多了,水中的氧氣就會不夠,就會造成魚類缺氧死亡的現象。
當初是投放了一千五百尾魚下塘的,開始時魚不大的時候,魚塘裡水的含氧量還能養活這麼多魚,可隨着魚類長大,需要的氧氣越變多多,魚塘裡水的氧氣就不夠用了,就會死掉一部分魚。
這一畝多的魚塘,最後只能收穫八百尾成魚,其實已經算合格了。
想到這裡,陳昊才明白不是魚的問題,而是自己忽略了魚塘承載能力的問題,這得把魚類長大後的情況考慮進去才行。
青魚屬於地層魚類,底層水層的含氧量是恢復得最慢的,所以青魚死得最多。
“哪些魚是最大?”回過神來,陳昊又繼續處理漁獲,藤籃中的魚還活着,有部分的魚被人用水缸裝起來。
其實幹塘的季節一般會選擇在冬季,因爲冬季氣溫低,魚不活躍好抓,最重要的是冬季撈魚,因爲氣溫低,有利於魚獲的保鮮,要是在大夏天撈魚,撈上來放一會魚全死了,還發臭,就是非常操蛋的事情了,現在在秋季撈魚還算合適。
“缸裡的魚都是大的。”女族長忙回道。
陳昊就在水缸裡撈了一些魚來看,可這些魚的外形並沒有因爲養了兩年而出現變化,需要繼續選育繁殖,魚類的選育繁殖也是馴化的手段之一,怎麼才能讓魚長得大,長得快,就需要進行漫長的選育繁殖了。
在水缸裡挑了各十條最大的魚作爲下一年的種魚。
屁孩們也撿到滿滿的收穫上來,陳昊就立刻命人把水放回去,並且把種魚放回魚塘裡。
在現代農村的養魚人,一般都擁有兩口以上的魚塘,通常是將一個魚塘的魚放到另一個魚塘養,將另一個魚塘的魚放到這個魚塘養。
這樣魚就會因爲改變了環境,爲了競爭而吃得更多食物,長得肥美一些,俗話說,魚不過塘不肥,就是說這個道理。
可惜媧氏族只有一口魚塘,沒有辦法進行換塘,也沒有辦法暫時安置魚苗,和對魚塘進行消毒,所以陳昊只能儘快把魚塘的水放滿,把魚放回去。
八百尾魚,平均一條是三斤左右,投放的時候是平均半斤重的,養了兩年才長了兩斤多的肉,看來馴化魚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八百尾魚,平均每條魚有三斤,也就是有兩千四百斤魚,大約一噸多點的漁獲。
媧氏部落加上柏皇氏族,一共有一百六十多人,也就是說,平均一人可得十五斤魚肉,這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