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順帝之後,又五傳皆殺,傳至坤帖木兒,爲第六代,亦爲部屬鬼力赤所篡弒。乃去帝號稱可汗,去國號稱韃靼,時爲永樂元年,韃靼西邊的帖木兒汗國正躍躍欲東侵,鬼力赤遂通好明廷,永樂皇帝冊以銀印誥命。永樂乃篡弒得國,得位前劫寧王,起兀良哈三衛,餌之以利,盡爲己用,遂轉戰得大位。得位後恐強藩在邊,兵力難制,便盡遷邊王於內,邊防盡失,雖多設衛所,但終不能制。韃靼因數年的修養生息,逐漸強盛,而西邊的帖木兒汗國也因國王帖木兒的逝世而分裂殺伐,終成數個弱小的部落。永樂六年,韃靼樞密知院阿魯臺以鬼力赤非元裔,殺之,迎元后裔坤帖木兒弟本雅失裡立爲可汗,拒通明廷,縱掠寇邊。永樂皇帝敕書諭本雅失裡。曰:
……夫元運既訖,自順帝后傳愛猷識理達臘,至坤帖木兒凡六代,瞬息之間,未聞一人善終者。我皇考太祖高皇帝於元氏子孫,加意存恤保全,有來歸者輒令北還,如遣脫古思帖木兒還,嗣爲可汗,統率其衆,繼承宗祀,此南北人所共知也。朕之心即皇考與前古帝王之心。茲元氏宗祧不絕如線,去就之機,禍福由分,爾宜審處之。……
不從,掠如故。
永樂七年,明邊將獲本雅失裡部曲完者帖木兒等二十二人,永樂皇帝趁機遣給事中郭驥爲使,齎敕送完者帖木兒等人還,書曰:
可汗誠能上順天心,下察人事,使命往來,相與和好。朕主中國,可汗主漠北,彼此永遠相安無事,豈不美哉!今遣給事中驥齎敕以往,並賜彩幣六表裡,用致朕意!完者帖木兒等人有父母妻子,均給賜齎,送歸可汗。
然本雅失裡並不買賬,竟毀敕殺驥,永樂皇帝大怒,遂命淇國公邱福爲徵虜大將軍,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爲徵虜副將軍,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爲左、右參將,帥精兵十萬出漠北征討本雅失裡。臨行,永樂皇帝諭衆將士曰:“兵事須慎重。自開平以北,即不見寇,宜時時如對敵,相機進止,不可執一。毋失機,毋輕犯敵,一舉未捷,俟再舉。”大軍出塞之後,邱福嫌行軍太慢,便對副將軍王聰、火真道:“舉目望去,莽莽蒼蒼,敵窺之遁。我且領一千輕騎深入大漠,以尋敵蹤,二位將軍催軍跟進,遣騎聯絡。”邱福遂引一千輕騎,很快消失在了大軍的視野。邱福軍進至臚朐河,見數百蒙古士兵正在北渡,縱兵擊之,蒙古兵散走,搶得渡船順利渡過了臚朐河。徵虜副將軍王聰、火真一邊驅兵追趕,一邊派傳令兵催左、右參將王忠、李遠快速進兵,兩位參將交各自副將催兵,單騎上前,不見了邱福,王聰說引一千騎先行追敵去了,四人舉目望去,蒼蒼茫茫,哪有人馬蹤跡?正在擔心,有邱福的傳令兵來,說邱將軍追上一隊敵兵,已擊敗之。四將怕邱福有失,遂撇下大隊人馬,各帶一千輕騎猛追至臚朐河,邱福軍已過河,並抓了蒙古尚書一人,正在拷問,那尚書全身發抖,口不利索,邱福命賜酒壓驚,問道:“本雅失裡今安在?”尚書道:“本雅失裡聞王師來,北遁,去此未遠,可三十里。”邱福大喜道:“當疾馳擒之。”未等四將過河,便揮兵先行,王聰等四將渡過臚朐河,見邱福軍走,無奈只得跟隨前進。第一天追上一支蒙古騎兵,一擊即潰,第二天又追上一支蒙古騎兵,再擊亦潰。李遠見事不妙,諫邱福曰:“將軍輕信敵間,懸軍轉鬥,敵示弱誘我深入,進必不利,退則懼爲所乘,獨可結營自固。晝揚旗伐鼓,出奇兵與挑戰;夜則多燃炬鳴炮,張軍勢,使彼莫測。俟我軍畢至,併力攻之,必捷。否,亦可全師而還。”王聰亦諫曰:“臨行陛下言‘毋輕犯敵’,將軍忘之乎?”邱福拔劍怒曰:“臨行陛下囑‘毋失機’,汝等忘之乎?若有再言亂我軍心,貽誤戰機者,必斬!”言罷縱馬先馳。諸將無奈,只得與之俱行。李遠徐策於後,秘遣身邊二十騎,泣曰:“爾等速回,叫大軍結營自固,聞前軍勝,便派兵接應,聞前軍敗,則先進後退。而後爾等往邊關報備,並協助守關,待大軍確切消息,若勝,隨班師回,若敗,回報陛下其中詳情。”俄頃,蒙古數萬騎兵驟至,將邱福等人團團圍住。王聰、李遠帶所領騎兵奮力突陣,王聰連斬百餘胡虜,終因力不能支,被蒙古大將脫火赤挑落馬下,口鼻噴血而死。李遠在殺死十餘蒙古參將,眼看就要突出重圍之際,卻因馬失前蹄跌落於地,遭蒙古騎將哈失帖木兒用套馬杆縛住被擒。邱福、火真、王忠也因寡不敵衆,力戰不能突圍出,亦紛紛被擒。本雅失裡親來勸降,邱福、李遠等人罵不絕口,不屈而死。瞬息之間五將俱歿。所引前軍除李遠秘遣二十騎倖免於難外,其餘的全都血灑疆場,無一人降。
後軍渡過臚朐河不久,得李遠秘遣二十騎回報,正擇一坡地結營,蒙古大軍鋪天蓋地的涌來,計三十餘萬,將十萬中原精兵圍的鐵桶一般。雖然北征大軍領兵的是幾位副將,但他們立即組織了一支精銳騎兵去對抗蒙古軍的進攻,催促步兵加快結營速度。就在結營快成之時,韃靼樞密知院阿魯臺從蒙古兀良哈部落借得的五萬精銳鐵騎及時趕到,又有蒙古瓦刺部落的二萬援軍到達。阿魯臺知道中原精兵的厲害,若讓結成營壘,待援而走,再想要殲滅之,那將比登天還難。於是他立即組織鐵騎衝陣。中原雖全是精兵,且達十萬之衆,然數天的急行軍,已是人馬俱疲;而蒙古大軍以逸待勞,又是才斬中原五位大將的得勝之師;加之還有本雅失裡、阿魯臺、馬兒哈咱、也孫臺、脫火赤、哈失帖木兒等蒙古高級將領們的不輕言放棄。可惜中原十萬精甲,最終未能頂住蒙古鐵騎持續不斷的衝擊,潰散開來,被蒙古大軍分割包圍,逐個殲滅。除數百精騎成功突圍,其餘的全都覆沒。
消息傳回南京,永樂皇帝震怒,從李遠秘遣二十騎口中得知乃邱福輕敵深入,不聽勸諫之所致。惜失李遠、王聰兩位熟知兵法,懂得運籌的名將。追敗之責,遂削去邱福、火真、王忠三人的爵位;徙邱福家人去海南瘴癘之地居住;封李遠莒國公,諡忠壯;封王聰漳國公,諡武毅。以書諭皇太子,曰:
“比遣邱福北征,以其久在兵間,必能任事,何意福違棄朕言,孤軍輕進,安平侯等泣諫不從,遂皆陷沒。胡虜之辱太甚,若不再舉殄滅之,邊患未已,今選將練兵,來春,朕決意親征。”
又令武安侯鄭亨率師巡邊,令成安侯郭亮備禦開平,爲其御駕親征作準備。
那夜程濟、薛通、宋和陪建文帝去常妃墳前一翻祭奠,正待要離開,洞外突然一聲異響,嚇的大家不敢出聲,薛通洞口處仔細察看,見不遠處一窩竹子邊上有雙綠眼睛滴溜溜的亂轉,拾石扔之,‘喵……’的一聲一隻野貓跑開了。原來是建文帝他們燒紙焚香引來了一隻好奇的野貓。大家放下心來,頂了月光下山,坐小船回了舒家場。
程濟、薛通、宋和已得合法身份示人,且所開商號漸有起色。爲讓建文帝、葉希賢、楊應能將來也能有個合法的身份,程濟便安排他們作了三家商號的夥計,因夥計身份低微,無人問其出處。三人也只是夥計名冊上有,實際不往店裡做事,但薪資到是每月照開。若遇官府盤查,隨便街市上抓一個挑貨的充數。在舒家場西南大約十里處,有霍良家的一個糧倉,建在一個小山頭上,那小山頭四面皆是峭壁,在東面鑿梯而上。山上四圍用石頭修成一寨,因那山頭天賜一般,故叫山頭上的寨爲天堡寨。中間修房爲倉。霍良家每年秋收之後,有一半的糧食要運天堡寨裡的糧倉裡貯藏。等來春之後再銷往各地市場。東面鑿梯下有一排房,是爲守寨人修的,寨裡貯滿糧食的時候,排房裡住了十幾個守寨人,一旦糧空,便只留一個守梯人。今秋貯藏寨裡的糧食,初冬時節便已搬空。舒家場前年深秋時開建,去秋便開埠設起了市。有一黔北糧商來此設號,該糧商姓莫名圍,字坤谷,原世代都在蜀郡播州府經營糧食。沐晟平安南有功,封黔國公,永樂皇帝更播州爲遵義,和升衛爲府的畢節共劃入黔,作爲黔國公沐晟的食邑。因黔地缺糧,遵義府衙便禁止了莫圍在遵義府轄區內的糧食經營,莫圍播州府時和蜀郡各地的糧商頻繁交道,今商號被禁,有道上的朋友告訴他蜀郡重慶府有地方正新開埠設市,他便來此設立了商號。秋糧收後送了一批糧食入黔,很賺了一把,想在冬雪封路前再送一批糧食入黔。因遠來新立商號,一時之間也沒有建立起多的進糧渠道,遂用高於市場價一成的價額將霍良家天堡寨內倉裡的糧食給購了一空。霍良放了守寨人,依舊還留一個守梯人住山腳下的排房。以需寨上守倉人爲由,從‘龐記’、‘杜記’、‘彭記’三個商號各聘了一個夥計上寨守倉。於是建文帝、葉希賢、楊應能三人又以霍良家守倉人的身份,活動在人們的視野中。建文帝酷愛讀書,霍良便弄了數千冊書上去,又秘遣身邊的一個貼身丫鬟去服侍建文帝的生活起居,還另派一個廚藝不錯的老媽子上去主廚兼寨上的灑掃。日子在安閒中越過寒冬,迎來了這年的除夕。建文帝等人一早便吃過早飯,下寨去趕舒家場。霍良爲了繁榮舒家場,決定今年的燈會從除夕開始,至元宵方止。告示早已張貼於太洪江和西河沿途各個鄉場的顯要處。燈會昨天連夜便已佈置好了,沿街掛滿燈謎,在霍家客棧前面的廣場上設有兌獎處。霍家客棧是霍良新開的,在霍家碼頭這邊,面河而建,客棧前寬闊的廣場讓客棧增色不少。霍家碼頭和舒家碼頭霍良規劃用橋來連通,現橋未修好,便臨時搭了一座浮橋來方便人們的通行。建文帝攜丫鬟走過浮橋,後面葉希賢、楊應能跟隨暗中保護。街上熙來攘往很多人。建文帝幫丫鬟猜了幾個燈謎,準備回去時拿去霍家客棧前的廣場兌獎。一商人模樣的中年人走近建文帝,拱手躬身道:“先生可識線陽道姑否?”建文帝搖頭擺手道:“不識。”那人一臉惋惜的道:“吾認錯人矣。”轉身便走,葉希賢上前輕聲的道:“先生可否借步說話?”帶了那人去到‘龐記’。今日除夕,人們都街上湊熱鬧,店裡人少,程濟遂關了店門,帶了大家去到二樓的一間密室,那人道:“吾乃餘十舍,線陽道姑出家前的相公,岳父沈萬三發配雲南,吾不捨江浙之富庶,未能隨往。今往相尋,才知岳父萬三先生死於交困,夫人線陽出爲道姑,且已自焚。”說吧伏案悲泣,衆相勸住。葉希賢道:“聞寶姬言太極宗師張三丰薦線陽拜於張玄素門下,何以就自焚了呢?”餘十舍道:“說是胡濙追兵至,圍寺緝建文,衆僧不屈,紛紛自焚而死。”聞言衆皆悲慼,建文帝哽咽的道:“衆僧何罪?竟然焚身,今爲除夕,何不設壇祭之!”於是程濟設了一罈,衆皆焚香相悼。
王芝臣帶無依道人和段寶姬去到荊州城外的紫竹禪院,說動達國和尚和他座下的兩位弟子塵願和塵緣,假扮成應文和尚、應賢和尚和應能和尚,與無依道人和段寶姬在荊州城外故露蹤跡,被胡濙所遣暗探發現,告知胡濙,胡濙不敢荊州調兵,怕嚴震心腹壞事,遣快馬從鄂州遂安伯陳志那裡調了五百精兵過來,一路追蹤至雲南的點蒼山,將蘭若寺圍了個嚴嚴實實。蘭若寺住持張玄素欲帶衆僧往見胡濙,自證並無建文皇帝。達果和尚道:“不可,我等喬裝引胡濙,是要隱建文帝蹤跡,若證無建文皇帝,那胡濙必繼續全國各地察訪,建文蹤跡隨時可能暴露,莫若我就以建文身份,寺前一焚,世間再無建文皇帝了矣。以此永樂安心,撤全國察建文蹤跡者,建文亦可生命無虞了矣。豈不美哉!”達果抱薪寺前,坐於柴火之上,焚起熊熊大火,達果的兩位弟子塵願與塵緣,亦抱薪加入。無依道人、張玄素、段寶姬、沈線陽見狀,亦將寺裡柴禾悉數抱來,置身火中。胡濙見寺前火起,揮兵衝開阻攔的僧衆,來到寺前,只見熊熊大火中七人安之泰然,想要救火,無奈火勢太大,又寺裡所有盛水工具盡毀,只得眼睜睜的看着七人焚身成灰。胡濙怕建文帝故技重施。遂令放火燒山,將點蒼山燒爲了焦土,蘭若寺亦在山火中化爲了灰燼。胡濙正往鄂州交兵,好回京覆命,得家書母喪,遂上奏欲往奔母喪,奏曰:
建文現身武當,遂往搜捕,兵未至而彼已逃。幸所遣暗探勤於職份,不使逃脫,追圍雲南點蒼山蘭若寺中。彼窮途末路,自焚身死。不使其再行奸計得脫,吾令已將整座點蒼山燒爲焦土,蘭若寺也於大火中化爲灰燼了矣。山中寺內,鳥獸不得有幸,何況一建文君乎?世間已再無建文,陛下亦可安心了矣!今得家書母喪,臣已盡忠職守,正可回家盡孝!臣跪求陛下準臣回奔母喪。臣再泣拜叩首!
永樂皇帝得奏,覺得中有漏洞,於是詔令胡濙。曰:
建文及其身邊數罪,乃巨猾之徒。既現身武當,何以知搜捕而逃走者也?襄陽武當至雲南點蒼,相隔千餘里,途中有機得逃亦未可知也?焚身者是否建文,亦無可驗察。數多漏洞,當爲不知建文之確蹤。着令濙等繼續察訪。所奏回奔母喪,不準。
胡濙得詔,不敢回奔母喪,只得加派人手,繼續察訪,胡濙等人將往何處察訪?又能否察訪到建文帝確蹤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