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

近兩個月的時間,黑山河間地終於差不多都清理乾淨了。

大規模地動用西京道的皮室軍等精銳掃蕩黑山下的河間地,那些以爲投降大遼,放開通往興慶府的道路就能自保的蠢貨,全都被驅逐了。

本來蕭十三還打算拿西阻卜的地盤交換,但沒一家願意,也只能下殺手了。這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典型,草場差點又如何,總比滅族要好吧。

聽着傳遞來的報告,蕭十三算是鬆了一口氣。東邊對此催促得很急。耶律乙辛應該是正急着將他的斡魯朵給確定下來,遷移人口是件很麻煩的事,逐水草而行跟種地類似,耽擱一時,說不定就會耽擱一年。

作爲親信,若是不能及時完成恩主的吩咐,那個後果是蕭十三絕不願意承擔的。

“幸好是解決了。”

正經事完成之後,剩下的就是臉面上的問題。豐州被宋人搶先一步佔據,雖然蕭十三心中不忿,但畢竟相比起黑山河間地來,不算什麼大地方。過去曾經屬於宋人,後來又被西夏佔據,如今又被宋人拿回去,對大遼來說完全是事不關己。只是想到被撿個便宜,讓人不痛快而已。

但堂堂大遼北院樞密使的心情不痛快,難道就這麼算了不成?他當然是不甘心的。

“文美今天有沒有消息傳回來?”蕭十三問着整理一切往來公函的幕僚。表字文美的耶律世良究竟能不能安然抵達目的地,同時完成預定的計劃,蕭十三對此很是關切。

“耶律團練還沒有,他就只有前兩天遣人送回來的一切平安的回覆。不過,蕭、高兩位巡檢報平安的文書今天都有傳回,他們都已經走了一半的路程,再有三日就能抵達舊豐州了。”

蕭十三點點頭:“算起來,文美差不多也該到舊豐州了。希望他一切平安。”

“肯定的。宋人正缺人口充實豐州,而且招降納叛,那可是大功勞,而且韓岡是藥王弟子,仁心仁術,不可能一殺數萬來解決問題。”

南下的黑山党項差不多有四五萬之衆,這個數目就算打個折扣也遠比豐州的戶口爲多,只要宋人接收了他們,那麼接下來,舊豐州是否安定,可就着落在這羣黑山党項身上了。

宋人要想佔據舊豐州,手上正缺乏戶口和兵員。而且對於歸附的逃人,宋人一向十分寬厚。對於邊臣,能收服更多的降人,也是一樁功績。

而且手上有了黑山的土著,日後宋遼開戰,便可以驅動他們上陣。以復仇、回家爲名,這可是能得到上萬死士的。蕭十三相信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的韓岡,肯定跟他的皇帝一樣,都打着收復燕雲的念頭。既然如此,如何能放過這數萬人丁?

至於仁心仁術就不必去幻想了,能做到高官顯宦,不論是在北朝,還是在南朝,心肝縱然不是黑的,也不會紅得太鮮豔。

耶律世良等人僅爲三部人馬,人數一千出頭。人多了很容易露出破綻,一千人分作三部,不但安全,也有足夠的實力在宋境內部引發騷亂。到時候縱然韓岡及時穩定局面,但殺戮可是免不了的,在東京的政敵如何會放過這個機會,韓岡才智雖爲一時之選,但身在南朝,又怎麼可能不束手束腳?

不過還要加一層保險。蕭十三想着。正好黑山河間地的問題已經解決,可以將人調回來了。

“去查查羅漢奴他們什麼時候到,讓他們到東勝州來駐紮,還想要拖多久?”

屯兵東勝,緊貼舊豐州,逼韓岡將主力放在邊境上,無暇分心他處。這樣一來,豐州後方空虛,而且爲了保證前線軍糧不至匱乏,必然進行大批的囤積,不可能再大筆地將糧草支給黑山党項。如此一來,黑山党項反亂的機率就更大了幾分。

“呃,耶律總管派來的人就在外面候着,說是糧草不夠,馬力不濟,想回大同暫歇。”

蕭十三頓時瞪起了眼睛,怒道:“別給我睜眼說瞎話,黑山河間地有多富,我一清二楚。什麼糧草不夠,馬力不濟?幾倍的虧空都能填滿了!把人給我趕回去,讓羅漢奴立刻將他的兵給我帶來東勝!遲了一步,莫怪我軍法無情。”

……

“殺得是不是多了一點?”

黃裳看着下面報上來的數字,只覺得輕飄飄的幾張紙片上的小字,完全是鮮紅的。

才十天的工夫,河東、麟府兩軍,就已經有七八千的斬首。而與此同時,被收留的歸附蕃人,則不到三千。

一開始的十幾個部族,不論是在麟府軍的防線處,還是在河東軍那裡,只要對徵調修城有所推搪,甚至一句話應答不對,就被斬殺殆盡。

本來黃裳還覺得殺人立威不是壞事,但看到這個數字,就覺得做得過頭了。

“沒什麼大不了的。”韓岡完全不以爲意,笑道:“勉仲,你是延平人啊,貴鄉的風俗難道忘了?”

“……什麼風俗?”黃裳皺眉想了片刻,卻想不出他家鄉里的風俗跟這個話題有什麼關係。

“就是溺嬰啊,建州可是有名。”

黃裳聞言立刻叫起屈來,“龍圖,鄙鄉延平在南劍。溺嬰之風,乃是建州惡俗。建州溺嬰的確慘不忍聞,泰半人家因爲養不起,只留三子一女,或兩子一女,甚至有的到了爲防分家,只留一個兒子的地步。但閩地十里不同風,南劍與建州可是差得遠了。”

黃裳噼噼啪啪地叫了一通冤。韓岡歉然笑了,“是我誤會了,勉仲勿怪。”

不過他心裡可是在搖頭。建安、甌寧、劍浦同在一條建陽溪邊,只隔了數十里,有河水溝通往來,哪來的十里不同風?一座龍焙監,可是管着建陽溪邊所有的茶場,上下聯繫可是緊密得很。

“也只是打個比方。”韓岡說道,“溺女嬰的事不用說了,天下各地難免。若是家中貧寒,不能養活;或是怕後生下的兒子爭產,鬧得毀了家業,連男嬰都會拋到水裡。自家的兒女養不活丟到了河裡都不心疼,殺些外族的流民又算得了什麼?既然養不活,與其等他們鬧得州中生亂,還不如先行解決。”

黃裳無奈地苦笑起來。韓岡在關西生長,與西夏又有血仇,肯定是從來不覺得殺些党項有什麼大不了的。

韓岡笑了笑,也沉默了下去。這算是有點強辯了,其實他也覺得殺得有些過頭,讓修城的人手變得太少。但他並不打算爲此下令,朝令夕改對他的聲望沒有好處。

而且還是有變通的辦法,在放過大批歸附的黑山党項的基礎上,斬首再多個一萬兩萬也不是不可能,但韓岡很疑惑,怎麼到現在還沒有動靜。放在西軍那邊,早就是蜂擁而上,爭搶起來了。

冒功、謊報,可不是王舜臣一個人的喜好。過去在陝西的時候,韓岡見得多了。難道河東這邊,當真這麼純潔?

……

殺得太多了。

李憲也在嘬着牙花。實在多過頭了,收留下來的三千歸附蕃人,麟府軍和河東軍各佔一半,但近八千斬首,卻是河東軍佔了三分之二以上。

從兩邊的差別來看,折克行那裡,比起多少斬首,對節省民力一事更爲在意一點。作爲府州知州,以及折家家主,加上之前也有了功勞,這麼做是必然的選擇。不過兩邊的數據如此之大,還是很讓人頭疼。

但李憲也沒辦法,下面的將校可是對斬首功心熱得很,要不是李憲這兩天三番幾次地強調要留些人下來充門面,早就下手殺光了,連一千多歸附蕃人都不會留下來。

爲了不把斬首功都嚇跑,子河汊大營那邊甚至還不惜人手,將屍首都拖回來。免得給那些南下的部族看見了,都不敢再過來。

下面的部將絞盡腦汁都想多殺一點,恨不得所有的黑山党項換成斬首,李憲又沒有一言九鼎的能耐。尋常的時候,能讓他們聽命,遇上功勞在前,根本阻止不了。

斬首多了,並不一定是好事。沒有相應的傷亡,就代表不是經過戰鬥得到的收穫,而是純粹的屠殺。或許有人打着趁機將過去吃的空額給銷賬,編造出傷亡,順便還能得到大批的撫卹。可這些事哪裡是那麼好遮掩的?河東人多眼雜,不可能將所有人的耳目都瞞過去,最終肯定會報上給朝廷。

而且韓岡本身都不會將這些斬首的真相隱瞞天子,李憲也不會。不過以天子的爲人,只要能見功,當不會在意將領們的一些私心。可是一旦做得太過分了,尤其是將大量歸附蕃人屠殺,讓天子在心中記上一筆,怎麼都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

思來想去,李憲還是沒想到一個解決的辦法。

“經制,折府州遣人送信來了。”

“什麼?”李憲聞言愣了。

有韓岡在,折克行繞過經略司私下裡聯絡自己其實挺犯忌諱,就算以韓岡的爲人不會在意,但李憲不覺得自己需要冒這個忌諱。

李憲考慮了片刻,方道:“……讓他進來。”

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四)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七)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二百六十八章 長風(五)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中)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二)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議(二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九)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中)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中)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八)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五)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三)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下)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