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

bookmark

臘月的太原州衙,工作並不算很多。每年最重要的徵收稅賦的工作,都集中在夏秋二季,而往往在冬天興起的工役,今年也因爲有了黑山党項的關係,並沒有受到戰事的影響。

太皇太后喪期雖已過三七,但依然屬於國喪之期,儘管民間燃放鞭炮不犯禁令,但由官府主持的一系列年終的儀式,還是不得不宣告暫停。

儒門重禮樂,在韓岡看來十分無謂的儀式,卻一向繞不過去。少了這些繁文縟節,他樂得輕鬆。而且各項祭祀典禮之後,少不了宴會這一環。韓岡本來就不是喜歡飲宴作樂的性子,寇準那般日以繼夜的飲酒宴客,實在是學不來。

只是韓岡除了太原知府的責任外,還有河東經略帶來的工作。

國界劃界的談判地點已經確定設在在勝州和遼國東勝州之間,位於柳發川大營——最近被天子賜名做靖邊寨——以北十里的一處小盆地中,正好是雙方控制區重疊的地方。這是韓岡必須要關心的一樁大事。

在勝州之役結束後,邊界大體的位置已經確定了下來。但每日巡檢的探馬之間,大大小小的衝突依然連日不斷,也就終於確定了在勝州進行國界談判之後,這樣的紛爭才告休止。

韓岡前兩天才遣人去了一趟勝州,爲韓縝領銜的劃界使團的到來提前做好安排。

韓縝也算是倒黴,劃界談判的差事總是要落到他的頭上,而且還是在過年的時候。上一次已經是爲了天子擔了罪名,這一次不論最後的結果如何,清流中肯定照樣有人要說怪話。

韓岡將保衛劃界使團的工作交給了第一任勝州知州。這位知州並不是從朝中派來,而是自河東軍中挑選的一名老將。是韓岡很熟悉的人,也就是日前在代州擔任知州的劉舜卿。

劉舜卿是宿將,不需要韓岡多叮囑什麼,自然會將事情辦好——儘管他這一年來,一直都是鎮守河東北疆,在勝州之役中,並沒有出場的餘地。

不過據韓岡推測,劉舜卿之所以能領到這個差事,也正是因爲他沒有參與勝州之役的緣故——勝州之役中,斬首最多的那些個將校,雖然封賞都不缺,但最後他們的差遣,許多都是調到了晉南諸州,而且趕在新年到來前將他們調走。而晉北,代州、勝州、火山軍諸軍州,都是換成了老成持重的將領,也就折家的老巢府州不方便更動。

當然,朝廷眼中的所謂老成持重,不過是顢頇遲鈍的另一種說法。韓岡作爲經略使,河東帥臣,在接見這羣平均年齡接近六十歲的將領的時候,很是爲未來幾年的河東防務擔心了好一陣。

朝廷這種擔心邊臣貪功興兵的心思,韓岡勉強能夠理解,但爲此換上一羣熬資歷熬上來的老糊塗,那就完全不知所謂。還不知道守衛河東北疆的官軍,會被他們糟踐成什麼樣,當真是以爲可以馬放南山?

只是韓岡也沒打算說什麼,一方面,他現在不方便說,另一方面,至少幾年內,的確不用擔心會有什麼大問題。近幾年,遼人不可能在邊境上有什麼大動作,也就是鬧些小摩擦罷了。但邊境上的小摩擦若是無法堅決的給予回擊,到時候,可就是要做好被得寸進尺的準備。韓岡可以很確定的說,天子趙頊肯定沒有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到時候,有的樂子看了。

抱着等着日後看熱鬧的心思,韓岡將邊境軍州的人事安排放到了腦後,而在太原做好了迎接劃界使團的準備,再過幾天,韓縝就該到了。但讓韓岡感到驚訝的是,馮從義竟然就在這個時候,從東京到了太原這裡,比韓縝早了一步。

“都快過年了,怎麼不趕着回鞏州。”韓岡很是意外,“年底不是關賬的時候?不打算回家過年了?”

“三哥放心,小弟明天就回去。”馮從義道,“從太原向西過河,從葭蘆川往銀夏走,半個月不到就能回鞏州了。至於關賬,來得及趕上。”

“銀夏剛剛收復,路上還不是很平靖,沒事冒什麼風險?”

馮從義哈哈大笑,“有三哥在,小弟還用擔心道路上的安危不成?”

韓岡搖搖頭,拿他沒辦法。不過從葭蘆川走,轉入無定河,然後再進入黃河谷地,一路雖是剛剛得到的新土地,但由於要跟遼人劃界,已經控制得十分嚴密,走起來還是很方便。以馮從義的身份,加上他身邊由廣銳軍後人和吐蕃人所組成的護衛,也的確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這麼急着來太原是爲了什麼事?”韓岡問道,他不信馮從義沒事會趕在過年前往太原這邊跑。

比韓岡還小一點的馮從義,如今乃是關西商界舉足輕重的豪商。以順豐行等幾個大商社爲核心的雍商集團,不僅控制了國內八成的棉布市場,關西的諸多特產,也全數掌握在他們的手中。雍商比起浙閩的商人更爲抱團,在商事上同進共退,就是在京城中,也是好大的聲勢。馮從義已經不是可以沒事亂跑的身份了。

“有件東西想讓三哥看上一看。”

馮從義神神秘秘地從袖口中掏出一個小布包,紮紮實實地裹了好幾層,打開來,卻是一片晶瑩透明的鏡片。

韓岡拈起鏡片,從透鏡中看着表弟變得誇張的臉,是凸透鏡。從側面看過去,透明的鏡片便現出了墨綠色。

“這是玻璃?”韓岡問道。

玻璃過去俗稱藥玉、琉璃、頗黎,不過因爲韓岡的緣故,玻璃之名已經漸漸成了世人認同的名稱。

“三哥眼光如炬。”馮從義表情誇張地讚道。

韓岡沒理會表弟的表演,拿着鏡片對着桌上的書,測試着放大的效果,一邊又問着:“是鞏州的工坊產的?”

“怎麼可能?!”馮從義搖頭嘆氣,“在鞏州的玻璃工坊想要造出透明的玻璃還早得很,只見錢砸下去,就沒聽個響。是京中的官坊終於造出了透明的玻璃,小弟設法買到了配料的方子,等回鞏州,讓那羣只會造些廢料的工匠們好好學一學。”

自從白水晶因爲需要製作透鏡而價格飛漲之後,能替代白水晶的透明玻璃,便成了研究的重點。眼下千里鏡也被髮明出來,對透明鏡片的需要,更是上了一個臺階。要造出適合打磨而且沒有氣孔的玻璃鏡片並不容易,但原料比起白水晶的比起來可是要便宜上百倍。

韓岡當初主管軍器監,曾安排下對這個項目加以研究,投下的經費不在少數。之後幾任接手韓岡工作的判軍器監,由於種種原因,都選擇了將這個項目給延續下去,研究經費也沒有削減。累積起來已經有幾萬貫的投入,並不比修建高爐少到哪裡。如今終於有了成績,也不是多令人驚訝。畢竟透明玻璃在大食商人那裡有現成的例子,而官營的藥玉作坊也一直都有透明玻璃的出產,只是一直沒有弄清楚其中的原理,無法大量生產而已。

從馮從義手上又接過一張紙片,韓岡粗粗一看,就看到上面寫着白砂、硼砂、鉛等名詞,後面還跟着數量。

韓岡舉着這張紙片:“買這份配方花了多少錢?”

馮從義比出兩根手指,“兩百貫。”

“朝廷在白玻璃上投進去的錢,兩萬貫也不止了。”韓岡搖頭感嘆着,“兩百貫收買一個工匠,就拿到了兩萬貫的配方。這個生意,做得可真是值。”

馮從義卻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等玻璃生產出來後,還不是要依律交稅?朝廷一年拿到的稅錢,只會比投入的錢要多。”

韓岡將配方還給馮從義:“光靠一個這麼粗糙的配料秘方就想造出透明玻璃,哪有那麼簡單的事?”

“小弟也知道不容易。光是原料,就很麻煩了,雍地的土性和中原截然不同,就是煉出來的鐵都有差別,玻璃豈能例外。但有了方向,相應的改起來也方便。再用個幾年、再砸個幾萬貫,終究能出來的。”馮從義笑道:“而且小弟也沒打算我們一家掏錢,好幾家都想跟這個風了。”

“一家賺錢太惹人忌憚,的確是該跟棉布一樣,不要拿在一人的手中。”韓岡點頭表示贊同,接着又道“不過我也希望到時候不要想着一本萬利的心思,我還想着什麼時候將窗戶紙換成透明的玻璃就好了。”

馮從義扭頭看看廳中的窗戶,咋舌道:“那還不知要多少年了。”

韓岡不心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都有耐心等,一步步來就是了。”

馮從義又笑道:“有了玻璃之後,三哥過去所說的水銀鏡子也可以去造了。這可比玻璃更好賺。”

“說得也是。”

韓岡還記得當初造顯微鏡的反光鏡,上面的錫汞合金接觸空氣後很快就霧化了。所以他一直想要用玻璃給蒙上表面。也曾拿着水銀鏡的好處來說服馮從義爲此投入資金,這是可以看得見的好處。

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二百一十六章 變故(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一)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九)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下)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四)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中)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上)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一)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上)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下)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下)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三十六章 驟風(三)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九)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八)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