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

大公鼎低頭看着剛剛從城下拖回來的傷兵。

臉上血肉模糊,讓人看了就心中發怵。石子、鐵屑一粒粒地嵌在血肉中,如同胡麻餅一般,還能看到燒焦的痕跡,是烤過頭的胡麻餅——這一點,在他的衣甲上更爲明顯——但叫痛聲卻是中氣十足,顯然只是皮肉傷。

直起腰,大公鼎給隨軍醫院的醫工們讓開了位置,讓他們將這位新到的傷兵送進病房中。

“又是宋人那種能噴火的竹槍?”

“看他臉上的傷不就知道了。”

大公鼎的兩個兒子大昌齡和大昌嗣在他的背後小聲議論着。

“傷而不死,論威力遠不如神臂弓,怎麼南人還用?”大昌齡低聲說着。

“就是傷而不死才麻煩。”大昌嗣比他的兄長多了份見識,“劈面捱了神臂弓一箭,一死百了,埋了燒了都方便。給竹槍燒一下,雖說死不了,卻別想再上陣。南人的心腸可是歹毒得緊!”

大公鼎在前面不覺皺了下眉。長子沒見識,次子雖有見識,就是愛賣弄,說話不看場合,都是不省心。

只不過二兒子說得也沒錯,士卒只傷不死的確是很麻煩。儘管不會像大昌嗣那樣明說出來,但大公鼎同樣覺得傷兵們還是一死百了比較好。人死了,拖到營地外遠遠地埋了就是。但換成是受傷,卻要好生照料。

一聲來自身後病房的淒厲慘叫否定了大公鼎的想法——軍中的傷病,並沒有得到所謂的“好生照料”,甚至不能叫做照料。

不是大公鼎他們這些高層將領忽視,而是實在缺乏合格的醫療人才,使得病房不遠處,總能燃起焚燒屍體的火堆——幸好党項人死了之後就地埋了就可以,需要將骨灰帶回家去的,只有大遼子民。

一聲聲嘶啞的叫聲如同殺豬一般悽慘,大概是因爲清洗傷口時的疼痛,大公鼎看看身邊,連親兵們都是一副不忍卒聽的表情。

“應該將那些巫醫丟進火堆燒掉纔對。”大昌齡憤怒着,“士氣全完了。”

一聲聲的慘叫彷彿是在印證大昌齡的正確性,幸而病房內的醫工們做了些補救,慘叫聲戛然而止,一下就變得安靜了起來。

大公鼎父子自然是知道醫工們是怎麼做的,大昌齡冷哼着:“早用柳樹皮塞住嘴不就沒這麼鬧了!”

“塞嘴的是柳樹枝,”大昌嗣更正道,“裹傷口才用柳樹皮。”

大昌齡悻然道,“還不都一樣。”

由於宋人種痘法的流行,宋軍中的醫療制度,如今也被遼人仿效了起來,學着宋人設了隨軍醫院和療養院,連裡面的章程,都是跟宋人一模一樣。

但跟宋人軍中的那些翰林醫官不同,溥樂城外的隨軍醫院中充斥着舊日的巫醫。當一名傷員被擡進醫院的病房後,巫醫們會先用柳樹根燒成的灰來止血,再抹上柳樹葉煉出的藥汁,然後用柳樹皮裹好傷口,最後再往傷兵們嘴裡塞一截柳樹枝好讓他們閉嘴。如果不管用,他們還會繞着火堆跳一段大神。

這就是全套的醫治流程和醫療手段。

並不是說巫醫們在國中時都是用柳樹來醫人,他們也會用其他藥草,只是到了興靈後,一時間還能找到的藥材好像就剩柳樹了。

而且在這麼做之前,他們會先確認傷兵到底有救沒救,以免浪費經過精心炮製的柳樹皮。所有看起來快不行的士卒,不論是真的沒救,還是看起來救不了,都會被幹脆利落地放棄,除非這些傷兵有個奢遮的好後臺。

這樣的醫工,當真是丟進火堆裡燒了最好。

已經是入夜,不遠處的溥樂城頭上,燈火將城牆的輪廓在沉黑的夜色中勾勒了出來。

而圍城的營地內,一堆堆柴堆也在熊熊燃燒着,熱浪驅散了寒流。士兵們圍在火堆邊小聲說着些什麼。只看他們時不時回頭望着充作病房的營帳,就知道多半是又在議論宋人這幾天所用的新兵器。

大公鼎知道,由於八牛弩、神臂弓、板甲和飛船的關係,大遼軍中其實十分忌憚宋人的各色新式兵器。從上到下,莫不如此。三個南人士兵才能抵得上一員遼兵,南朝之所以能跟大遼分庭抗禮,一個是每年按時送到的歲幣,另一個,就是仗着手藝精巧,打造出來的各色兵器。

對宋人神兵利器的畏懼,澶淵之盟後,便有了八牛弩。宣宗駕崩後,多了飛船。到了興靈,親眼見證了板甲和神臂弓的作用。今天則又加上了火器。

宋軍的火器絕不止竹火槍——這是前幾日從城下回來的士兵起的名字——前些天党項人攻城的時候,大公鼎已經看見過城中守軍使用了不少。

毒煙火球燒起的毒煙逼退了兩次進攻,而猛火油櫃更是給党項人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只是在大公鼎看來,都不算實用,遠比不上神臂弓的威力。只是將漢人的手藝又表現了一番而已。

就如現在將人噴得滿臉開花的竹槍,其實說起來也沒多少用,隨便拿面盾牌就能擋住了,隔得遠了更不用擔心。而神臂弓在近處的射擊,不是厚重的櫓盾根本防不住。

說起管用,還是前兩日從城頭上飛起來的火箭。這兩天那種刺耳的尖嘯聲好歹是沒了,順帶的,飄在天上的飛船也沒了。兩天前,綁着火藥的長箭不停地從城頭上飛起,一個勁地瞄準飛船的氣囊,一日之內連射了三五十次,終於是給宋人射中了。

由絲麻織物縫製的飛船在火箭射穿之後,如果只是破個口子,還能修補一下,只是燒起來後就真的沒辦法了。雖說這飛船爲了不間斷地監視城中,本就是兩具輪流上天,可燒了一具後,剩下的一具也不敢用了。這自然也讓士兵們更加畏懼宋軍的兵器。

這裡的冬天冷得很啊。

大公鼎深深地吐了一口氣,淡淡的白霧彌散開來。望着磐石一般屹立在靈州川和瀚海之間的溥樂城,清晰地感受到了夜色中那深重的寒意。比起遼東和大定府,也差不太多了。

大公鼎。大姓,名公鼎,是渤海國王大祚榮傳下來的血裔,世代居於遼陽。大遼定鼎,渤海國滅,他這一支依然在遼國做着高官顯宦。到了統和年間,其祖以充實中京道的名義,被遷移至中京大定府。如今因爲之前支持耶律乙辛,又被賞賜了興靈的土地,一族上千口,一同移居到党項人的故土上。

如今大公鼎是安化州懷遠軍節度使——這個安化州,就是興慶府。西夏滅亡,不再是國都,自然不方便保持興慶府的名號。本來改回原名興州也不差,可惜東京道那邊已經有了一個興州,所以便成了安化州——西夏舊都的軍政之事皆由其掌握。也因此,他纔會率部隨大軍南下。

雖說大公鼎執掌一州軍政,且是西夏舊都,不過在他的頭上,還有一個統掌西平府【靈州】、安化州、懷州、順州、靜州、定州等六州府軍政之事的西平六州都管——耶律餘里。

這個西平六州都管司管轄的範圍正是賀蘭山下的興靈地區。

由於大漠阻隔,興靈其實可以算是孤懸在外的飛地,能發來援軍的只有黑山下尚父的斡魯朵。而兩地之間的距離,沿着黃河走,差不多有一千多裡。說起來草原上的阻卜人其實離得還更近一點,但無論如何,奚族、渤海、契丹,甚至漢人,都不會去信任他們。

大公鼎心中隱隱憂慮着,這幾日來感覺越來越不妙,但都管耶律餘里一直都是有恃無恐,一門心思圍着溥樂城。儘管耶律餘里說是尊奉尚父之命,打壓一下南人的氣焰,順便將興靈的党項人清理乾淨,但誰都知道,耶律乙辛不過是爲了給出使南朝的蕭禧一壯行色。

“也許尚父並不在乎興靈的得失,勝也好,敗也好,都能逼宋人拿出好處來。”

大公鼎的低聲自語,卻被大昌嗣給聽到了。

“父親!區區南人,若不是據守堅城,我大遼精兵早就將他們踏平了!哪裡會敗?沒看爲了溥樂城這麼多天,韋州沒來援救,連銀夏的種諤也沒敢來!溥樂城裡的可是他的親生兒子!”

大公鼎聞言,臉色更加陰沉了幾分。

如果是宮分軍或是皮室軍的詳穩來說這番話倒也罷了,頭下軍說什麼必勝?

大公鼎精通漢人之學,甚至能作漢詩。他清楚,耶律乙辛將西平六州分割授受,其實就是分封建制。能被分派到此處得到一片領地的,全是在宣宗皇帝出事之後,選擇支持耶律乙辛的部族。但他們並不能算是耶律乙辛的嫡系,所以纔會被遷移到興靈來。這裡是個田土肥沃,水草豐茂的好地方,只是跟宋人靠得太近,離本土太遠。

“你要小瞧種諤,先掙下跟他差不多的功勞再說!”大公鼎厲聲呵斥着兒子。

大昌嗣聞言不敢再辯,只是還小聲地咕噥着:“不過是對党項人有些功勞,算得了什麼?”

“奴瓜你第一次與人見面的時候,是先用鼻孔看人的嗎?!”大公鼎叫着兒子的小名,顯然已是怒極。

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八十二章 塵囂(十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梳理(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一)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下)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變故(三十)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四)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五)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一)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九)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四)第五十八章 南北(十八)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六)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