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

bookmark

“曾參政今天可沒法兒出門見客了。”

“是新來的曾參政?他怎麼不能見客了?”

“還有哪個曾參政?他家昨夜走了水,聽說他是鬍鬚都燒光了,頭髮也不剩多少。”

“也不止曾參政一家,去東十字大街後看看就知道。整整燒了四個半坊,舊城左軍第一廂才幾個坊?寶積坊、安業坊幾乎都沒一間好屋子了。”

“……這還真不得了!”

“出事的人倒沒聽說有多少。方纔俺才從馬行街那邊過來,東城醫院裡也沒收多少燒傷的。”

“燒了房子倒是小事,參知政事唉,朝廷還不得貼補他一座新宅。房子也是官中的,燒掉也是官家來心疼。只是曾參政家的家當全沒了,從火場逃出來的時候連件袍子都沒穿,一家老小就剩了一件小衣。現在的外套都還是借了大相國寺的屋子,寺中和尚送上的。”

“其實聽說一開始火是從景寧坊燒起來的,隔了一條街,本是燒不到寶積坊去,誰知道突然颳了一場風。原本都快滅掉的火頭一下就又燒起來了。差點就把將作監都包進去。”

“曾參政的運氣還真是不好。”

“誰讓他家將馬槽放在西北角的,草料都堆在那裡,一起火,澆水都來不及。楚國大長公主和高平郡公兩家同樣都在寶積坊,他們兩家可是將箱籠都搬出來了,搬出來的細軟佔了整整半條街。”

一場火後,半真半假的流言一如既往地在京城中傳播。

寶積坊中,一個直學士、一個開國郡公、一個大長公主,再有一個參知政事,這是宅院全都被燒光的。至於燒了一半的住戶,燒了三四成的人家,更是遍佈了舊城左軍第一廂貼近皇城城牆的那一個角落。

當事人可謂是哀鴻遍野,可聚在街頭巷尾的人們一說起事不關己的八卦來,空氣中就充滿了快活的氣氛,人人眼中閃着幸災樂禍的光芒。甚至一時間都忘了去討論皇帝的病情好轉的消息——畢竟只是幾根手指。

並不是說曾布等人的人緣很糟,京城的百姓有幾個能記得熙寧六年七年時的翰林學士究竟做了什麼?一個普通的官員在外面渡過三五年,對京城來說,就是一個陌生人了。大長公主、開國郡公也同樣離得很遠。只是任何一名高官顯宦落得灰頭土臉,人們都會津津有味的咀嚼再三。

韓岡估計自己或許能例外……也只是或許。

夜裡曾布等人的家宅剛剛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今天一早皇后就已經一股腦地派出十幾人出來慰問,並探查災情。不過韓岡覺得,曾布他們現在更需要的是一間新宅子,還有如何彌補被毀損的家當。

宅子還好說,基本上都是官產,可家當就難辦了。這個時代可沒有保險業,燒光了家產,朝廷給點補助和賞賜已經是天恩浩蕩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如今在南方的海運中,貨主爲上船的貨物額外向船行支付一筆保金,可以說是保險業的雛形——不過這件事跟曾布扯不上關係。

何矩是代表順豐行上門來拜年的,又在韓岡面前說起了這樁新聞。作爲順豐行在京城的第一交椅,在蹴鞠、賽馬兩大總社中擁有投票權的代表,能進出大多數權貴家門的豪商,他帶來的消息就沒有多少謠言的成分了,而是更近於真實。

“曾參政家實在是運氣不好,隔了怕不有二十丈,一陣風就把火頭給捲過來了。根本是天降橫禍,連家當都沒收拾。也幸好曾參政剛剛回家,家中也無人入睡,否則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葬身火海。”

“現在曾子宣借住大相國寺?”

“就是當年狄武襄借住的那間院子。”何矩神秘兮兮地壓低聲線。

韓岡愣了一下。狄青當年可就是因爲藉助大相國寺時犯了火禁,京師水災時又爬到大雄寶殿的頂上觀水情,被御史們抓到了把柄。

“他還真不怕忌諱!”

何矩滿不在意:“反正朝廷肯定會賜個新宅的。學士也不必爲此擔心。”

誰擔心了?韓岡可沒多餘的同情心。他端起茶盞喝了一口,很是舒坦地眯起眼睛:“你們打算怎麼做?”何矩說得這麼詳細,總不會是因爲八卦心作祟。

何矩正看着韓岡茶盞中那汪黃綠色的茶水。韓岡喜歡喝炒制的山茶,而不是貴重的龍鳳團茶,這一點在京城中很有名。而且現在也已經有很多人家學着他去和炒青山茶了。誰讓韓岡擔了個藥王弟子的名頭?連韓家的飲食習慣都成爲外界模仿的對象。要是能出個韓家食譜,肯定能大賣特賣。

搖頭揮去心中的雜念,他回話道:“南豐曾家在江西親朋故舊無數,會中有不少家想跟他結個善緣的。”

“順豐行呢?”韓岡悠然問道。

何矩老老實實地回答:“學士和東翁都曾吩咐過,行中只要抓住西、南、中三條線就夠了。”

韓岡是雍秦商會的總後臺,連帶着順豐行也成了商會中的頭面角色。韓岡和馮從義並不打算將順豐行的商業網絡擴張得太厲害,鞏州、交州、襄陽、京城,有這四個點也就足夠撐起天下頂級大商號的架子了。按韓岡常說的話,錢是賺不完的。但其他商會的成員卻有不少想將手伸入南方。何矩這位大掌櫃行事時也不免要爲整個商會的利益去考慮。

“要不要我寫幾個帖子。”

“學士親筆寫的帖子,可沒人會送出去呢。”何矩開了個玩笑,卻是婉拒了韓岡的提議。

韓岡點了點頭。他也明白,商業上的事,他去插手其間,政治意味就會顯得太濃了一點。不過這個何矩,心性倒是很讓人欣賞。

“這一回將作監倒是沒事。”何矩其實也有些緊張,急急地換了話題,“換做是一個月前,圍牆沒有增築,那可就說不準了。”

“可惜嗎?”

何矩也不瞞韓岡,舔了舔嘴脣:“像燒製玻璃那樣的技藝,能再流出多一點就好了。將作監總是遮着掩着。”

韓岡微微一笑,又低頭喝了一口茶。

將作監的幾十個工坊運氣很好,逃過了一劫,這是讓韓岡……怎麼說呢,十分遺憾的一件事。

百萬人口的京師,對火災的應對在這個世界上應該是能穩坐第一的。雖然是燒了四座坊,但要不是有專業的消防力量,燒掉整個舊城左軍第一廂都不是不可能。

京城就這麼大,偏偏皇帝家還要將各色作坊都壓在京城中。要知道,將作監在很大程度上是專門爲皇家服務的,所謂的宮粉、宮花,各色上用的器皿都是將作監轄下的工坊來製造。更甚者,醬菜、醬油、酒水之類的日常消耗,也都有專門的作坊來爲皇家制作。而最重要的是打造玻璃、車輛的工坊,同樣有專門爲皇家設立。

要是一把火燒了兩三個作坊,不說京城中還能省下一片地來,韓岡還可以建議將大部分工坊都遷出京城——如今就只有官窯等作坊是在京外——一旦遷出之後,他也就能更方便伸手進去了。

韓岡希望工匠們的才智也能發光發熱。以皇家工匠們的技術水平,不應該在技術進步上輸給韓家的草臺班子。可鞏州那邊連半尺見方的平板玻璃都出來了,已經都能用在溫室修建上,而將作監的玻璃工坊卻還在繼續製造魚缸和花瓶。

許多秘藏在將作監中的技術應該更加公開,就像金屬絲拉制的技術,將作監用來製造金銀首飾,韓岡卻覺得可以用在更實用的地方——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在銅鐵這類平價的金屬上。

當然了,將作監韓岡是不在乎、甚至盼望過一遍火。但軍器監可就一點火星韓岡都不想看到,他不敢想象要是軍器監被燒了,會對大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若當真發生了,可以說是災難性的後果。

只是這些話韓岡只會藏在心底,不會吐露出來。

“學士。”何矩與韓岡又說了兩句閒話,神色一肅,低聲問道:“這一回錢大府能不能逃過一劫?”

錢藻嗎?

韓岡沉吟了一下,反問道:“外面怎麼說?”

“外面都說青城行宮的那一樁事還沒處置,現在又貼着皇城燒了四座坊,錢大府過不了這一關了。”

火災沒有造成太大的人員傷亡,這的確是萬幸。不過起火的位置是皇城外。達官貴人受災嚴重。按照官僚系統的老習慣,在收拾殘局之前,往往會有更爲重要的一樁事要去做——推卸責任。

在官僚們的心目中,將過錯推諉於他人,這比起爭取功勞都要重要。

在郊祀之後,錢藻就因爲橋道頓遞使的差事沒有辦好,受到了御史的彈劾,甚至有人指責營房損壞致使多人傷亡,纔是造成天子暴病不起的主因。不過之後緊接着朝堂動盪,御史臺大換血,讓他躲過了一劫。可現在終於是躲不過去了。

大年夜的這一場火一燒,錢藻就算再戀棧不去,也不得不上表請辭。何況開封府這個苦差事,基本上任何人做上一兩年就想要活動着離開了。錢藻他也不例外。

接下來誰做開封知府?

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五)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下)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一百四十一章 梳理(十一)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三)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八)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十)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三)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四)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六)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