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

bookmark

《武經總要》中出現過的各色兵器數以百計,但要找出遼軍最畏懼的一種,就只有澶州之戰中一擊擊殺蕭達凜的牀子弩。就算這幾年纔出現的神臂弓、霹靂砲,也沒有牀子弩在遼國國中的威風——能夠擊殺一名讓遼國爲之輟朝五日的名將,百多年來,就只有這一個例子,楊業楊無敵也是被蕭達凜生擒。

“嗯?”韓岡沒反應過來章楶想要說什麼。

章楶低聲:“代州的弓弩院被擄走的工匠有三十多人,如果算上院中的鐵匠的話,更是有半百之多。”

邊地大州都設有弓弩院,普通的弓弩箭矢都可以打造,同時還負責修理神臂弓、牀子弩這樣只由京城製造,卻很難運回去維修的武器裝備。

越是地位重要的邊州,弓弩院的規模和水準就越高。代州弓弩院的工匠數量在全國的邊州中能排進前十,而技術水準也不差,州城中的幾十架牀子弩一直都是由其負責保養和維護。

以代州工匠的人數和質量,要仿造神臂弓、破甲弩,配合遼國本身就擁有的工匠,也就是轉眼的事。打造牀子弩,也不是太難。 Wшw⊙тtkan⊙c○

韓岡略一思索,頓時全都明白了:“質夫是想讓遼軍仿造?!”

這種能一擊擊破板甲的利器,也許在遼人的眼中,會比任何更加精良的武器出現在大宋的軍器監中更讓人心動。

“樞密不是說過嗎,養狗咬兔子。”章楶雙眼晶亮,“方今宋遼攻守易勢,耶律乙辛當會更注重堅守城池的手段。看到手射牀子弩,定然會心動。”

養狗咬兔子,這句話韓岡記不清了,好像說過類似的話,又好像沒說過。不過他對軍中各色新式武器的態度則是始終如一,十分確定。他一向是不怕仿製,甚至是期盼敵人仿造。

因爲那將會是國力的對抗。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與大宋拼消耗。甚至可以這麼說,除大宋以外的所有國家加起來,都不一定在工業製造上有壓倒大宋的實力。

差距就有這麼大!

單價一百貫以上的新式重弩,韓岡一張口就是一千張,因爲國家的軍費支撐得起這點消耗,不上萬就沒問題。但遼國若是要學着打造,可就是要當褲子了。

可耶律乙辛能忍得住嗎?

韓岡與章楶對視一眼,一起搖了搖頭。

不可能忍住的。手射牀子弩能造了,真正的牀子弩也就能造了。同時弩弓的技術也會有一個大的飛躍,這是相輔相成的。

若是能將遼人拖上軍備競賽的道路,那將是一個無可比擬的大勝利。

今天是手射牀子弩,過幾年,或許還有滑輪弓等着遼國的模仿。

滑輪的原理,韓岡早就在書中說過了。木製或鐵製的滑輪組更是普及到全國各地,工坊、礦山、港口等處都能看得見,很多地方就連木工都用上了,修房上樑時正好可以用到。

只是滑輪弓在工藝上的要求不低,而且偏心輪也沒有被髮明。韓岡並不清楚以現在的水平能不能將滑輪弓造出來。而且僅僅是製作,幾個能工巧匠精心打造就能成功。如果工業化生產,就像如今的神臂弓、板甲和斬馬刀這樣的規模,恐怕更要多少年後了。

可只要有幾個樣本出來,遼國說不定就會照例設法仿造,那樣的話,浪費的金錢、時間和人力將是遼國難以承受的打擊。

“不過在這裡胡猜沒有什麼意義,那都是以後的事了。反正那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不強求的。”

“樞密說的是,就等着看好了。”章楶陪着韓岡坐了下來,聽着窗外的聲音:“張孝傑走了,現在寨中就只剩下大宋子民,城裡的感覺就是不一樣了。”

“是熱鬧了。”韓岡微笑點頭。

窗外有着與其他地方一樣的喧鬧,雖然寨中的百姓還沒有回來,可到了吃飯時間,數以千計的士兵還是讓這裡熱鬧得像是集市。

這樣的喧鬧是讓他喜歡的,征戰在外,枕戈待旦,不正是爲了現在的喧鬧?

只是章楶看起來卻難以接受的樣子:“不僅僅是熱鬧,人心一時也鬆散了。”

“太平日子到了,哪能不鬆散?”

“看似太平,但實際則一點也不太平。”章楶親自給韓岡斟茶遞水,“樞密方纔與張孝傑一席談,不就是這個意思嗎?隱患早就埋下了,若置之不理,太平日子也沒多少時候了。”

韓岡端起茶盞,啜飲了一口,“質夫還記得?”

“怎麼可能不記得?”章楶正色道,“回來後章楶又細細思量過,總覺得樞密的話有意猶未盡之處。”

韓岡之前沒有向章楶解釋太多,他對張孝傑的話本來就有太多的解釋。

外交嘛,基本上就是雲山霧繞的很難有一句意義明確的話。如果按後世的外交用語,對於這一次的會面,也只能說雙方進行了坦率的交流,增進了兩邊的瞭解,會談是有益的,至於成果,現在還很難說。

不知道耶律乙辛能理解多少。也不關心他會做出什麼選擇。韓岡就像是向河水裡丟下一塊石頭,等着看石頭落水後的反應。不論是什麼結果,對韓岡來說都沒有什麼區別。

一切的關鍵還是自己。

不過話說回來,他對張孝傑的一番話除了闡明心中所想,剩下的就是威脅了。

跟張孝傑的話如此,跟章楶的話也一樣。隨口一句就把章楶打發了,並沒有詳細地說明。也難怪章楶現在還要問。

“不知質夫想要問什麼?”

章楶想了一想,道:“以樞密看來,戶口是多的好,還是少的好。”

“戶口當然是越多越好。小國寡民那一套是道家,非我聖教之傳。”

統治世界的基礎是人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就像後世那個陽光永遠照耀在國土上的日不落帝國,僅僅百多年的時間就從殖民地遍及世界的巔峰,跌落到本土小島上都要鬧獨立的地步。其衰落的原因錯綜複雜,無法盡述,但從根子上來說,還是核心民族的人口實在太少了的緣故。

人才是一切。

“可若是養不活呢?”章楶追問道。

“養不活那是君臣失德。韓岡有罪,難道無法安民的天子和臣工就無罪?”

章楶皺起眉:“樞密的話豈不是有些自相矛盾。”

“要養活越來越多的百姓,就必須擴張去奪人土地,但奪人土地能算是有德嗎?”這句話章楶沒說出口,可他相信韓岡肯定明白自己的意思。

“我張子門下講究的是‘民胞物與’。‘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讓百姓安居樂業,安享太平,是天子、羣臣之責。正如應役納稅是百姓的分內事一樣。各安其分,各司其職。”

停了一下,喝了口水,他繼續說道:“所謂‘仁’,從人從二,仁者兼愛,所以從二。又有說仁者愛人。但仁德有高下,上者大同,中者小康,而最下一等的就是讓人能活下去,吃飽穿暖而已。這與戶口多寡無關,並不會因爲戶口多了,沒糧可吃,還能得一句情有可原,餓着的肚皮可是不會在意你有多少推託的理由。”

韓岡的話說新鮮也不新鮮,但用在此處,聽起來卻意有所指。

但那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怎麼才能名正言順地攻取異國的土地?

用率土之濱嗎?只要被征討的對象服軟,上表稱臣,可就沒了名分。而用韓岡的說法,爲子民奪取口分田,又太過赤裸裸,很難說是符合儒門之教。

臥榻之側更是天子的理由,而不是儒門宗師的藉口。他的觀點並不符合儒門一貫以來的主張。

只要他還想傳播氣學,這件事就必須得到一個能說服人的理由。不能用不想餓死百姓,就必須從朝貢過大宋的外藩手中搶奪土地的藉口。

章楶想了一陣,對韓岡搖了搖頭,“樞密,這麼說不行的。”

京城那裡,韓岡的敵人可不僅僅是在朝堂。

“不用擔心。”韓岡笑了,他自有成算。

章楶一聲輕嘆,韓岡既然不想多說,那他也沒有必要強求,又不是君上,要死諫殿上的。

Wшw¤ Tтkan¤ C○

起身便要告辭。

“對了,質夫。”韓岡拍拍手,他差點忘了一件事,“河外的事你要記在心上,遼人不提則罷,提了就要堅持一點,那是阻卜人和黑山党項內部的爭鬥,與折家無關,與皇宋官軍無關。”

章楶怔了一下:“……樞密,這是不是太過放縱折家了。”

韓岡對章楶的困擾不以爲意,“同樣的話我不敢對種五說,但折克行是知道分寸的人。”

章楶欲言又止,看神色就知道,他對韓岡的話並不以爲然。只是他也不想與韓岡正面硬爭,“那該如何應付遼人。聲勢一起,就瞞不過人了。”

“即便明明就是折家做的,遼人還能拿出證據,也要一口咬死黑山党項是大宋治下,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輪不到契丹人說話。”

“折家攻打阻卜人時呢?”

“迷路了,或是用了過期地圖,反正只是一個藉口罷了。”

韓岡說得毫無愧色,內外有別嘛。而且復仇本來就是春秋之義,乃是儒門正道。至於不明說,而找藉口搪塞,那是不想撕毀宋遼和議,使得兩國重陷戰亂,百姓因此而困苦,是仁德的表現。

耶律乙辛現在根本沒有餘力顧及勝州邊陲的異族,韓岡給了他一個臺階,難道他會犟着不肯下來?

就算他不肯下來,又能怎麼樣?向開封的朝廷抱怨不成?還是出兵再來打?這件事傳出來,放縱折家報仇的韓岡或許有些小麻煩,但終究是小麻煩而已。

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七)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四)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遷(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七)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議(二十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長風(十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下)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