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

宰輔們的竊竊私語,監察御史們看得很清楚。只是都聰明地視而不見。

快要到朝會時間了,東西閣門使和御史都已經出來整頓官員隊列。

強淵明低聲對蔡京道:“恐怕又是爲了河東的事吧。”

“還能有別的?”

“其實放寬心一點,讓他們回來又如何?”

“回來又如何?”

蔡京輕笑了一聲。他覺得自己若是處在宰輔們的位置上,怕是很難底氣十足地說上這麼一句。一旦呂惠卿回來,兩府諸公恐怕誰都鬥不過他,他可不像王安石,主持大政之後,還能輕易放手。

若只比個人才能,蔡京不覺得大部分宰輔在朝堂政務上會輸呂惠卿多少,可要是比起勢力,卻肯定跟呂惠卿沒得比了。

“王平章的性子執拗歸執拗,可看他現如今的樣子,怕早就是無心朝政,心裡只在乎新學存續。一旦呂吉甫回來,他多半就會把大權交託過去,然後安心下來去教太子讀書。王平章年過六旬,韓玉昆才交三十……他也只能靠呂吉甫。”

強淵明點了點頭,“的確如此。”

無論從學術上,還是在朝堂上,呂惠卿都是王安石認定的繼承人,這也是新黨內部公認的唯一人選。

王安石一旦放棄現在主導朝堂的權柄,將呂惠卿推上來。新黨人心必然歸附。當年呂惠卿就已經代替罷相的王安石久任朝堂,維繫新法、新學、新黨,到時候只是恢復正常而已。

幸而讓呂惠卿頂替王安石執掌朝綱,韓絳、蔡確都不會甘心,下面的兩位參知政事——曾布、張繰也都不想有如此強勢的同僚。否則,他們這些繩糾百官的監察御史都要被呂惠卿壓在頭上。

呂惠卿也不是沒在政事堂待過,他的爲人和行事作風,親身感受過的人不少。否則這一回,也不至於被那麼多人願意爲了讓他久留陝西而出上一把力。阻擊韓岡的是王安石,而趁機攔下呂惠卿的,可就是他歷年來開罪過的一羣人了。

“不過河東那邊朝廷到底是怎麼想的?總不能裝沒聽到,至少總得說句話吧。”在強淵明看來,以韓岡的身份在張孝傑面前說的那番話,至少一個“非所宜言”的評語,朝廷最輕也該給個罰銅的處分。

“下詔斥責?”蔡京搖搖頭,據他所知這個方案兩府早就考慮過了,“且不說能不能說動皇后,一旦當真爲此下詔,韓岡多半會趁勢辭官,誰來收場?”

如果換做天子身體還好的話,韓岡這麼做就是自尋苦吃。可現如今的情況,兩府只會陷入被動,皇后那邊就更不方便說話了。

召回京來質詢更不可能。那正好讓韓岡如願以償。

只能放一邊。

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宰輔們的想法,下面的官吏們可不一定要配合。之前朝堂如一潭死水,給在京宰輔們牢牢鎮住,那是沒辦法,可現在既然韓岡已經掀起了軒然大波,豈會少得了興風作浪的人?

蔡京輕輕地捏了捏笏板,他其實也不介意趁風破浪一回啊!

機會快要來了。

……

文德殿後,向皇后已經是全副穿戴,鳳冠朝服,翻着永遠也看不完的奏章,只等着上朝的時間。

趙傭乖乖地坐在她的旁邊,一聲不吭。六歲的皇太子,完全不見同齡孩子的好動,穩重得像是成年人。大清早起來,可也看不出貪睡的睏倦。

放下了一份來自江州的奏章,向皇后看兒子坐着一動不動,關心地問道:“六哥,要不要吃點果子。”

“娘娘,孩兒不餓。”趙傭先站起身,然後端端正正地行禮回話,“娘娘可是累了?”

“娘娘不累。”向皇后笑了,“坐着吧。”

趙傭又是行了禮,然後才坐了下來。

開蒙就學纔不過半年,就有了很大的長進。說話、舉止更加穩重。宮裡宮外見了,都覺得有這樣的一個好學守禮又聰慧的太子,大宋的未來是不用擔心太多了。

小學生的學業不求他能作詩作賦,跟白居易那樣六個月能識“之、無”的天才比,最重要的是禮節的學習。但凡儒者,禮這一項都是必修的科目。

東宮的師傅保的數量不少,資善堂內的老師更多,不過最主要的還是王、韓、程三人。其中韓岡遠在河東,王安石多忙於政務,其實還是程顥給趙傭更多的教導。向皇后一向對程顥看不順眼,但也不得不承認程顥在教書育人上的確是水平很高。

想起趙傭的老師,向皇后就不免聯想起東宮名義上的師傅們。

之前因爲冬至日的劇變,東宮三師給王安石、司馬光和呂公著佔去了,但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這東宮三少並沒有任命。這一回,倒是要封出去了。雖說是東宮,可是此番跟趙傭沒半點關係,只是酬獎功臣,給予呂惠卿、韓岡和郭逵三位主帥的獎勵。

政事堂的想法是給郭逵一個節度使加太子少保的頭銜,然後讓他養老去。除此之外,給呂惠卿一個太子少傅,算是籌獎功勞。韓岡則是太子少師。

基本上都是虛銜,無非是加官晉爵的那一套,而且還是很簡吝的那一種。

十九級的檢校官,十二轉的勳階,好聽而已,東府毫不吝嗇。可到了有點實質的封爵立刻就小氣了起來。

呂惠卿還能晉封郡公,但韓岡和郭逵爵位卻沒變。

韓岡、郭逵兩人歷年來積攢軍功,爵位都已經是開國郡公,再升就是國公。眼下朝堂上,除了王安石,就連韓絳都沒有得封國公——儘管只要擔任過宰相,終究都會得授國公,且最近有說法要給他晉封,但畢竟現在還沒有。

郭逵且不說。韓岡的軍功雖高,晉封國公則未免過早,且呂惠卿也都沒升到郡公。論功勞,兩者相當,論資歷、差遣,則呂惠卿還在韓岡之上,總不能厚此薄彼。

在向皇后看來,政事堂爲此找了一通理由實在是煞費苦心了。

而在增添食邑上,東府也表現得很吝嗇。

世間都說萬戶侯,但三人功績如此,都沒一個食邑過萬戶。

東府給出的理由是依故事食邑萬戶則封國公,三人既然不是國公,當然不能受萬戶食邑。原本韓岡是食邑四千戶,食實封一千兩百戶,現在只是加贈四千食邑,食實封一千八百戶。總計八千食邑,三千實封。

至於韓岡、呂惠卿是否回京,那是一如既往。邊關人心未定,需要兩人繼續坐鎮,倒是郭逵,則是越快調回越好。陝西種諤,也跟郭逵差不多,擢升節度留後已經定下來了,待興靈稍定,便將他召回京中就任三衙管軍。

這些天來,向皇后對在京宰輔的感觀越來越差。

這一回與遼國大戰的結果,不說要強過兩次慘敗的太宗,比起真宗皇帝也要強了不知多少。縱然歲幣依然要給,可奪回了多少土地,這都是太祖皇帝用錢買不回來的。

此番功成,實可往太廟誇耀一番。可宰輔們有志一同,怕慶賀的聲勢大了,會驚動到福寧宮中的官家,硬是不讓照常例來。

不想謊言被拆穿,向皇后也無法反對宰輔們的意見。

一場本該是太宗之後對遼國第一場揚眉吐氣的輝煌大捷,就這麼在朝堂上無聲無息地給壓了下去,弄得好像是輸了一般。

還有京營,兩府的吝嗇鬧起了多大事,要是能省下來倒也罷了,可到了最後還是給了多少錢才壓下來。

難怪官家總是要換人來管兩府,這些宰輔留在朝中久了就是禍害!

“聖人。聖人。”

宋用臣的喚聲,驚醒了沉思中的皇后。

“時候到了嗎?”

向皇后站起身,牽着趙傭的手走向前殿。面對重複又重複毫無變化的朝會,心中再無波動。

朝會一如既往的乏善可陳,有野心的官員們依然還在觀望。之後的崇政殿再坐,與會的重臣們又刻意避過了對韓岡奏疏的議論,沒有給向皇后半點開口的機會。

簾幕之後的皇后對宰輔們的行徑都麻木了。

這些人能把皇帝逼得只能躲在宮裡生氣,她一婦道人家如何是其對手?

當王安石領着衆宰輔準備離開崇政殿,去往福寧殿問安的時候,一個聲音打破了殿庭的死氣沉沉。

“臣有本奏於殿下,請留對。”曾布衝着簾幕後的身影躬身行禮。

向皇后猛地直起身,王安石臉色陡然一變,與會重臣神色各異,但都是以驚異爲多。

曾布!

幽沉的殿閣下,曾布矮小枯瘦的身影,卻彷彿平坦如水的通衢大道路面上凸起的石塊,讓人覺得分外的扎眼。

曾布竟然自請留對……

自從仁宗初年的權相丁謂,被同僚王曾用此法請去了瓊州之後,這樣的行爲已經成了宰輔中最爲忌諱的行爲。而反過來想,一名宰輔會請留獨對也絕非小事,必然是要開罪一大批同僚的動議,否則沒有必要選擇如此激烈的手段。

他要做第一個嗎?!

曾布臉上看不出有半點緊張。

當初他上表聲言市易法之弊,被王安石趕出京城,曾公亮曾以書簡一封相送——塞翁失馬,今未足悲,楚相斷蛇【注1】,後必有福。

如今正是驗證的時候。

注1:賈誼《新書·春秋》載,春秋楚相孫叔敖,幼時遇兩頭蛇,恐他人又見,埋之,懼,謂其母曰:“吾聞見兩頭蛇者死。”“母曰:‘無憂,汝不死。吾聞之,有陰德者,天報以福。’人聞之,皆諭其能仁也。及爲令尹,未治而國人信之。”

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六)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四)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三)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權相(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八)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十)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上)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三十九章 追憶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十)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一)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