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六)

bookmark

“既然如此,那各位卿家就先回去吧,以安人心。”

向太后沒多考慮就同意了韓岡的提議。

“陛下。”韓絳上前奏稟,“變亂餘波未息,今夜兩府當宿直宮掖,以防萬一。”

屏風後面的聲音冷了下來:“昨夜宿衛的是那兩個逆賊,今天該誰了?!”

東西兩班的宰輔們面面相覷。

太后這個心結留得夠重的,聽口氣就不對。

但宰輔們要宿衛宮掖,在宮中生變的夜晚,誰也不可能當作無事一般打道回府。萬一出了亂子,他們也能在第一時間來處理。

“……以臣之見。”章惇說道,“兩府還是全都留在宮中爲是。”

“那諸位卿家就都留下來好了,其餘卿家,都回去吧。”

向太后說着就起身,只聽得屏風後一陣環佩急響,羣臣連忙恭送太后退朝,待他們擡起頭時,太后一行已經消失在通向後殿的小門中。

大臣們相互交換着眼色,太后走得如此之急,甚至沒有多留下一句。

要知道,雖然殘存的兩府宰執都留下來了,但“其餘卿家”中,還有兩位不是宰輔,地位卻能平起平坐,功勞也更高的人。

太后沒提到留下韓岡,王安石也沒有被留下來。

韓岡今日立下如此殊勳,最後卻被太后給忘了。

不論是真的忘了,還是故意沒理會,從這件事中來看,她對韓岡的信任還剩下多少?

數十道視線窺探着王安石和韓岡,猜測他們兩位會不會主動留下。

“……都回去吧。”王安石停了一下說道,他面向韓絳:“子華,今天宮裡面就拜託你了。”

韓絳點點頭,“介甫放心。”

王安石轉又對其他人道:“翰林學士照常宿直玉堂,其餘都不要在宮裡面留了。”

下面的一應重臣,除了翰林學士要在玉堂中輪值,其餘人等,都不需要、同時也沒資格留宿於宮禁之中。不過韓岡雖站在他們之中,但明顯的不屬於他們的行列,王安石自己主動出宮之餘,還一併要將自家的女婿也帶出宮去。

王安石如此做,韓岡臉色如常。一言不發。隨着同列,一起退出了崇政殿。

呂嘉問與身邊的同僚交換了幾個眼色,又望着韓岡在前的背影。

十幾只眯起的眼睛中,都在疑惑不解之餘,也有幾分幸災樂禍的神色。

王安石和韓岡現在都不能隨意入朝,只有重新回到朝堂上就任實職,纔有那個資格。所以不論是明天、後天,只要太后不提起他們,他們都不能主動入宮。只要他們兩位的實職差遣一日不定下來,一日就不得隨意入宮,必須等待着太后傳喚。

但看方纔太后的言行,她的想法就可以明瞭了。

今日的宮變,全都是天子致禍。

沒有韓岡堅持要保住小皇帝,蔡確、石得一、宋用臣叛不了,也不敢叛——根本就沒有理由。

太后不可能想不明白,先致禍,再解除,在這之間,韓岡他有什麼功勞可以稱道?

而且韓岡在明面上立功太高,其餘宰輔看起來已經聯手王安石要壓制他了……說反了,是王安石主動聯手其餘宰輔,要將自家女婿給壓下去。

從這邊看來,韓岡最後就算能回到兩府,也難以施展手腳。

不過幸災樂禍的時間並不長,呂嘉問心中的念頭又轉到了上面的幾個空下來的位置上。

不知太后什麼時候會招內翰,御內東頭小殿,拜除宰執?

呂嘉問心中火燒火燎。

功勞雖不及宰輔,但忠心可不會輸給任何人。

只要太后能提拔自己入兩府,他呂嘉問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官人怎麼還不出來?”

周南在燈下焦急地說着。

嚴素心坐立不安,就站在門口向外望:“是啊。都什麼時候了,再忙也該派人送個信回來。”

雲娘緊緊咬着下脣,手上的針線活早就沒有按着樣子來繡了,手上紮了一個個血點,都沒覺得痛。

“別急,再等等。”

王旖說着冷靜,但緊緊皺起的雙眉,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她心中的憂慮。

韓家內外燈火通明。

後堂中,韓岡妻妾都聚在一起,等着家中的主人回來。

就算是李信和王厚先後報了平安,黃裳等一衆門人也都來問安,但韓岡本人卻始終沒有任何口信傳回,這讓她們一個個都放心不下。

王旖寬慰着幾位姐妹:“今天官人多半會留在宮中。多半稍晚一點就會派人出來傳信的。”

“可是……”周南欲言又止。

王旖明白,搖頭道:“沒事的。”

可她也是一樣難以安心。只要還沒看見韓岡回來,終究是放心不下。

“京城雖好,還不如在外面過得安心。”

王旖聞言苦笑了一下,嚴素心的抱怨說到了她的心裡。

早上送了韓岡出門,對王旖來說,今日不過是尋常的一天。但到了快中午的時候,她就聽聞宮中有變,之後又得到了確切的消息。

二大王賊心不死,竟然聯絡了蔡確和兩名權閹發動了宮變,囚禁了太后和天子,大剌剌坐在了大慶殿上,等待羣臣參拜。逼得丈夫在殿上揮錘殺人,而且是宰相,方纔扭轉了局面。

王旖乍聽聞便驚出了一身冷汗,好半天都沒有回過神來。

黃裳等門人上門來,名爲安慰、實則沾光。誰都知道,經過這件事後,再沒有什麼事能阻止韓岡回到兩府。

可在王旖看來,這做官都做得提心吊膽,每天都要在刀尖上走路,還要與政敵相爭,又爲了道統,四面樹敵,這樣的官做得還有什麼意思?

一日之間,或入雲端,或墜泥沼。其得失進退,皆是歸於天命——天子之命。

還不如退到地方軍州上去。

一旦退出朝堂,按照多年來的慣例,留在朝堂上宰輔絕不會趕盡殺絕,天子也會刻意保護。

天道好還,報應不爽。誰知道過個幾年,這一位被趕出京城的失敗者,會不會捲土重來、東山再起?皇帝也需要留一把刀子,用以威懾朝堂。

就是當年新黨對舊黨,從上到下皆視如寇仇,欲除之而後快,最後還不是一個個在地方上安享富貴?

而且做到韓岡這個地位,離開京城到地方任職,誰還敢勞動他做事?就是每天開宴飲酒,來自京城的詔書,也不會是斥責,而是問一下酒夠不夠喝,錢夠不夠花。

好生的休養幾年,讓家裡安安心,也能教導着兒女們成才。

可事情哪有那般容易。

王旖嘆着:“也要官人願意才行。”

韓岡有其目標,他要施展抱負,就必須留在京城中。可這樣一來,日後如今天這般要擔驚受怕的日子可能會更多。

正苦惱的時候,卻聽見外面一片人馬喧譁,那聲勢是她日常聽慣了。

王旖驚訝地站了起來:“是官人回來了?”

的確是韓岡回來了。

韓岡在外院沒有耽擱太久,門人如黃裳,都以爲韓岡會在宮中值守,早就告辭走了。

沒有什麼事需要吩咐,他很快便踏進了內院。

王旖已帶着周南、素心和雲娘,在門內等候,看見韓岡,便一起反覆說着:“官人回來就好。”

“都哭什麼,亂臣賊子,爲夫殺得還少了嗎?過去也不是沒有親手殺過,何必擔心。”

一想到差點,方纔韓岡,心神鬆懈,便再也難忍住了。

韓岡:“還以爲你們看到爲夫,會問怎麼這時候回來了。”

“官人今天怎麼回來了?”

韓岡微微一笑:“沒了事情,當然要回來。難道沒事留在宮中不成?”

韓岡笑了笑,便收斂起來。以王旖的聰明,應該明白自己今夜沒有留下宿直宮中的問題。不過再大的問題,也要比今天早上,太皇太后坐在屏風後時要強出百倍。

回想一下,今天的確是險。性命攸關之處,不比他當年剛剛病癒的那段時間稍遜。

幸好是過去了。

可到了這個地位這個年紀還要與人搏命,真要說起來,肯定是做錯了。

方纔太后沒有留下自己在宮中,若是往好處想,是太后神思混亂,以至於疏忽了。可事情哪可能那麼簡單?

經此一變,總會有些想法。

堅持保住小皇帝的是自己,不論此事對錯,政治上反覆多變是致命錯誤。就算錯了,韓岡現在也打算堅持到底,拖個幾年,等風波平息之後,再說也不遲,現在則是絕對不行。

……

“真是想不到。”

沉寂了不知多久,張璪突然冒出了一句。

“誰都沒想到。”章惇道。

“本人也是。”張璪說。

韓絳皺了皺眉:“想不到什麼的,用不着提了,今天想不到的事太多了,不多這一件。”

章惇道:“的確不用提,事後總不可能晾着……功勞就是功勞。”

“嗯。不錯。”蘇頌略點了點頭。

雖然全都沒有主語,不過到底在談論的是誰,宰輔們各自都是清楚的。

“算是好事,不論從哪邊來說……”章惇側臉對蘇頌道。

蘇頌也沒有否定。

回想起來,就是太后偏信韓岡一人,纔會釀成今日的大禍,差點將太后和韓岡他們自己都燒進去。要不然,亂臣賊子是不會有任何機會的。

但從今日之後,就不可能再恢復到過去了。

韓岡本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他今天在朝會重開後的作爲,可以說是苦心積慮。

宰輔以外的一衆朝臣,是韓岡出言帶進崇政殿的。但最後又是韓岡將這些人給帶出去。

他們除了唱反調,完全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不過,給太后看見他們在唱反調就已經達成目的了。

今天晚上,太后肯定會來召見衆人。

一名內侍匆匆而來,幾位宰輔看過去,是方纔跟隨在太后身邊的一人。

“終於來了。”韓絳、章惇、張璪、蘇頌都這麼想着。

“東萊郡公何在?”那名內侍問道。

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三)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五十七章 南北(十七)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悖(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中)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六)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九)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八)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八)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