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

韓岡給向太后推薦了去黔州的將領人選,這件事只要樞密院那邊不反對,基本上就成了定局。

但樞密院那邊肯定還要爭上一爭,這跟交情無關,章惇也好、蘇頌也好,在他們的那個位置上是不能不爭。

不過現在這件事算是可以放下了,向太后也在說,“這件事就先這麼辦吧,等明日跟章、蘇二樞密說一下。”跳過了依然在任的曾孝寬,太后又道,“不過明天此事傳開,御史臺恐會說黃裳生事了。”

“西南夷雖爲蠻夷,亦是宋臣,其治下百姓,自然是皇宋子民。若其流離他鄉,罪在本鄉父母,豈在收留他們的州縣官身上。若御史臺以此爲由彈劾黃裳,臣不知是何道理?”

“都能像參政這麼有見識就好了,朝中糊塗得太多。”太后嘆了一聲,又問韓岡,“參政,運去關西的虎蹲炮沒問題吧?”

“已經如數發出。連同配發的藥包與炮彈,自入秋後,已經發去了十批,共計三百五十門,樞密院前日也說,皆已配發各部,目前正在日夜教練之中。”

“其他火炮呢?”

“都按照預定的計劃在生產,年前的生產數量足以讓神機營再增加兩個指揮,陛下可以放心。”

“軍器監有參政看着,就讓人放心多了。”

太后讚了一句,韓岡欠身一禮,緊接着就等來了老問題,“那萬斤的重炮還是不行嗎?”

“還是隻能做禮炮。”韓岡回覆道,“現在能做禮炮,因爲不要發射炮彈,填充的火藥減了許多,真要上了戰場,太容易炸膛了。看起來得等局中的工匠再歷練一陣,技術再上一層樓才行。”

不需要發射炮彈的火炮,炮管壁就不需要太厚,只要口徑夠大就可以了。想要鑄造出能將百斤炮彈發射出兩三裡外的重炮,現在暫時還做不到。可僅僅是樣子貨,這就很簡單了。又不像鑄鐘一樣,還要在模具上刻上經文、紋上圖樣,外表的裝飾一切從簡,連結構也簡單到一根圓筒。以青銅的韌性,加上減少發射藥的裝藥量,兩門專用的禮炮,代替了之前的小口徑火炮,成爲重要的禮器。儘管沒有造出個實際能用在戰場上的重型榴彈炮,能弄出個禮器來,也不算是浪費朝廷的錢糧。

向太后嘆了一口氣,她對火炮十分看重,對於威力更加強大的新型火炮,實在是迫不及待了。但韓岡都說要等,那就的確是沒辦法。

“對了。今天沈括過來說了,各路州縣的磚石雖然還沒有運到,不過京西那邊的青條石已經開始向京城運送,應該可以開始先動工了,這個冬天能修一點是一點,沒必要浪費時間。”

“要說修築之事,臣不如沈括。既然沈括說可以先修起來,當可以先開工了。”韓岡道,“等這一次修補完成,增加了炮臺,還有包牆的磚石,東京城當可不懼任何外敵。”

“還要兩年時間,真是夠久的。”太后又是一聲嘆。

“是陛下仁心,不願擾民,否則徵用百姓,就會快上許多。”

由於要在外城增添四十五處大小炮臺,整條外城城牆都要大改,京師的護城河也同樣要進行開挖和增補,沈括身上的任務很重。不過沈括想要修築的環城軌道,則是給否決了,技術上的難度可以克服,但運行上的問題實在太麻煩,也就是因爲少了這一樁工程,才能夠在兩年內完工,否則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

“加築城牆並非急務,遼人也攻不過來,只是爲日後考慮才加築的。還是不要徵發太多民夫。”

“陛下仁心。”韓岡行了一禮,衷心地稱讚着。

受了韓岡的讚許,等韓岡回到座位上,太后說道,“其實還有一件事想要徵求一下參政的意見。”

太后的話聲有些吞吐,似乎是還在猶豫。

韓岡道:“請陛下訓示。”

“今年就算了,都已經過了冬至。但明年春天,開春之後,該怎麼辦?今日有人上書要重開經筵了,不知參政如何看。”

韓岡聽得出太后聲音中的爲難,而他聽到此事後,也同樣陷入了爲難之中。

自從出了那次意外,加上之後的宮變,沒有人再關心這位小皇帝的教育問題。所以這一年就這麼拖了下來。可是從道理上,又不得不給趙煦安排一個甚至幾個老師,既然有人上書要重開經筵,太后也好,宰輔也好,都不方便將之否決。

王安石、韓岡與程顥都因爲天子弒父的公案而辭職。現在王安石、韓岡官復原職,是因爲之後宮變中的功勞——儘管韓岡還多了一重手續。

而程顥授了崇文院校書一職,仍舊留在京城講學。這是韓岡推薦,倒不是爲了讓新黨多一個靶子,而是看在過去的情分上,也是因爲有足夠的自信。

如果要重開經筵,到底是韓岡三人重歸原職,還是另選賢能,這都是需要考慮的。

但最關鍵的一點,還是皇帝本人身上的問題不能避開。

太后萬一不豫,又有誰能阻止趙煦出面聽政?

這個問題,很早就困擾着韓岡。

不管怎麼說,趙煦的皇位是他保下來的。可指望皇帝這種生物會感恩,那就是太過愚蠢了。韓岡從來不相信身居高位者的人品,他們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做他們想做的事。

向太后的身體情況要重點關注。萬一太后身體不豫,她手上的權柄自然會旁落。但韓岡不可能容許天子的生母朱太妃聽政,而趙煦出面聽政,更是危機重重。

等到趙煦再大一點,向太后的身體不再如今日這般安穩。王舜臣和李信兩人裡面,至少得有一人留在京城中——就是王厚和趙隆,韓岡都不是那麼有把握。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害怕趙煦親政的人,宮裡宮外都有一大批,不獨韓岡一個。而認爲趙煦沒有資格做皇帝的,世間更是多。

趙煦的情況早就向天下公開,趙煦之所以不被廢掉,還是看在被他誤殺的先帝的面子上。要不是他是先帝趙頊唯一的血脈,早就廢掉了。到時候他若是……韓岡手上有了大義的名分,有些事還是能做一做。

所以現在,還是做圓滿了再說,讓小皇帝學一學儒家經典,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在內東門小殿中,一問一答,被留了近一個時辰,韓岡出來時擡頭看了看天色,都已經是黃昏了。

他嘆了一口氣,這還算是休沐嗎?

當然不能算是休沐,等到他回到家中,看到一封急件,立刻就憤怒了起來。

親自過來喚韓岡吃飯的王旖,看到丈夫臉上的表情,就暗暗地嘆了一聲,合上書房的門扉,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只留下了韓岡,臉色鐵青地盯着六路發運司送來的奏報。

——今年年前最後一批綱運,損耗量超過了一成。有鑑於此,六路發運司請求朝廷明年在南方六路加徵,以保證綱運輸送足額抵達京師。

在薛向倒臺之前,六路發運司的工作一向做得很好,綱糧損失率已經很多年保持在百分之三到五的水平,但從今年三月開始,綱運的損失率一路上漲,直至今天的百分之十一。

韓岡其實從一開始,就不是很看好今年六路發運司的工作。

就算正常的升遷都無法避免“人亡政息”,而薛向更是因爲叛亂而得罪,他在六服發運司中留下的種種制度,如何能保留的下來。

韓岡可是聽說,薛向曾經留下的碑文、匾額都給清除了——這不是一處傳來的消息,關西、河北等薛向任職過的地方都有。

而前些日子,韓岡在做白馬知縣和開封府界提點時的幕僚魏平真,三年揚州軍事判官任滿回京,路上借道汴水,坐上了官船。因爲年紀大了,又不擔心走慢了沒有好缺,一路便是走兩日,歇一日,順道看看風景。

據他所說,泗州的六路發運司衙門如今正張羅着要搬家,只因爲裡面薛向留下的痕跡實在太深了——這是魏平真從當地驛館裡聽說的消息。

而新任六路發運使請求將衙門從泗州遷至揚州的章疏,前幾天還在韓岡的案頭上放過,上面列出的種種理由,倒是說得頭頭是道。不過韓岡、韓絳、張璪三人商議了一下,然後駁了回去。勞民傷財不說,泗州在汴水綱運中的地位也不是揚州能比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指望他們能維持薛向留下的善政?

當年因爲船工與押運的士兵聯手乾沒綱運物資,綱船時常報損,就是在只有六尺深的汴水中,都能屢屢上報大風傾覆船隻,薛向便受命主持汴河水運。在他的主持下,將官船和民船同時編爲一綱,進行發解輸送,抵達京城後,會對比官船和民船的損失率,如果多於民船,押送綱糧的官兵與船伕就要受責。

由於綱船在汴水中有着航行優先權,不論是載人還是載貨的商船都願意被編入進來。這就讓那些奸猾賊子不敢有所動作,使得綱糧的損失率大幅下跌。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六路發運司中的老鼠一個比一個滑溜,只有薛向那等深悉情弊的老人,才能一眼看破他們的伎倆,並時常都在京中盯着他們的一舉一動。

現在沒了薛向,一切就都回到了十幾年前。

韓岡搖搖頭,拍了拍奏章。

明天,他要就此事與韓絳、張璪好好地商量一下。

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四)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下)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一)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九)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下)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四)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八)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十)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長風(八)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五)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