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

“五萬?”

王韶下馬後的第一句話,便是反嘲式的疑問,配着隨後而來的冷笑,顯而易見的表明了他心中的懷疑和不屑。

臉色突變的高遵裕被王韶的冷笑,笑得心情平復下來。他側頭看看韓岡,還不到二十歲的青年,竟然也是一副不爲所動、冷靜從容的模樣。

高遵裕心頭突然一陣火大,自己的定力竟然還不如一個黃口孺子,不過轉而他又釋然,這還是他尚未熟悉當地情況的關係。

“傳說是五萬,實際上能有多少?”高遵裕其實也不是不通兵事,方纔只是猝不及防被嚇了一跳,現在冷靜下來,卻也看出了傳言的無稽。

王韶將馬交給寨中迎上來的士卒,自己與高遵裕向寨中走,邊走邊道:“我是不知道今次木徵、董裕招來的兵到底有多少,但當初董裕帶了四百精銳,加上託碩部的兩千多兵,可就是敢號稱一萬大軍的。”

高遵裕算了算宣揚誇大的數字和實際兵力的比例,臉色又是一變,“那木徵既然號稱五萬的話,今次來攻古渭的怕是也有一萬多兵。”

這個數目讓高遵裕心提了起來,要知道古渭寨如今的兵力,在劉昌祚帶了兩千去,可就只剩千人。

王韶的聲音一如往日的平靜:“但當時在青渭流傳的謠言,卻是傳說董裕帶了一萬河州精銳來助戰,連同託碩部的兵力,加起來總共兩萬人,而古渭寨派出去的探子有一多半回來後就跟我說,董裕託碩聯軍的數目超過三萬。”

“這……”高遵裕終於知道傳言有多麼不靠譜了,“那到底會有多少。”

“不會超過一萬,大概七八千上下。再多了,木徵家的糧食也會支撐不住——而且木徵還要留兵在家,防着他的叔叔。”王韶對自己的判斷很有自信,他回頭問韓岡:“玉昆,你說呢?”

“下官決計不信木徵會有膽子來攻打古渭。”韓岡不正面回答王韶的問題,老是附和,卻也顯不出自己的能耐。

“怎麼說?”王韶爲之停步,就在古渭寨的正門處,等着韓岡的回答。

“木徵的性格,其實應該跟俞龍珂差不多,都是小富即安,割據一地便心滿意足。要不然他也不會容忍他的叔叔董氈做着贊普——再怎麼說,木徵都是唃廝羅的長孫,雖然其父瞎徵與唃廝羅反目,但他承繼吐蕃贊普的資格卻還是在的。可木徵其人雖然有野心,過去也做了不少小動作,但他卻始終不敢跨出最後一步,自立爲王。”

高遵裕點頭贊着韓岡,“玉昆果然對蕃人知之甚深,這勾當公事一職倒真的沒給錯人。”

“多些提舉誇讚。”韓岡謙聲謝過高遵裕的誇獎,他站在寨門前說話,一行人就將古渭寨正門堵上,內外爲之阻隔,但韓岡卻不管這麼多,猶定住腳繼續說着:“既然木徵是這樣的性格,他又怎麼會敢明目張膽地過來攻擊古渭?!就算他勝了,也得不到什麼好處,若是他敗了,周邊蕃部想把他取而代之的不知有多少,更何況人在南方青唐王城的其叔董氈,也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大部分人的性格其實都是如此。但凡有了一點成就,心中所想的就是保全眼下的一切,就算他還有更進一步的野心,但他也不會願意去爲了遙不可及的目標,而去冒不可測的風險。俗語說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便是這個道理。

“那今次來攻的究竟是誰?”高遵裕追問着,凡事總得有個領頭的吧,韓岡說木徵不會來,那今次領着近萬人來報復的,又會是誰?

“董裕!”韓岡回答着他的問題。

“只是董裕?!”

“木徵和董裕早早就分了家,上次被打得落荒而逃的也是董裕。木徵根本就沒吃虧,損失又不是他的,木徵又何必爲了董裕的事而火中取栗?蕃部不似漢人,即便是親兄弟之間也不會有多少生死相系、榮辱與共的想法。木徵父祖之間的爭鬥,還有其父與董氈兄弟相爭,都是明證。”

韓岡的一番話說得高遵裕連連點頭。“子純,你看玉昆說得有沒有道理?”這下輪到高遵裕徵求王韶的意見。

韓岡的推斷,王韶其實也在一直在想着,也覺得有道理,“應該是董裕。木徵的確不會來,他沒必要冒險。不過董裕哪兒來的這麼大的膽子?而以他的身份,又怎麼可能召集到其他蕃部來幫他出兵復仇?——他可不是木徵。”

高遵裕這時發現他們把城門的道路給堵起來了,忙向裡走了幾步,把城門口讓了出來。他和王韶又重新向寨中走,高遵裕也揣測着董裕爲何能找來這麼多幫手。董裕不是他的叔叔董氈,手上也沒多少部衆,能擠出兩三千三四千就不錯了,而今次來攻古渭的兵力數目,就算沒有一萬,也有七八千之多,這麼多人,光憑董裕的威望,不是短時間就能召集得到的。

“該不會董裕把是隆博部給賣了吧?”隆博部是當日的罪魁禍首之一,與託碩部的戰爭也是從他們手上開始的,董裕如有機會,當然願意把隆博部的所有權分給他人做禮物。

“隆博部早就給託碩部吞吃的一乾二淨。”韓岡搖着頭,他不知不覺地就把說話的主動權拿到了手中,“當初機宜領着七部合攻託碩,就是因爲他們攻打隆博部時做得太過分,殺人、劫掠,把隆博部洗劫得一乾二淨,甚至還動到了運去古渭的軍糧。”

當日王韶領軍攻打託碩,是從渭源掩殺過來。而在此之前,隆博部早就被有着董裕支援的託碩部給打殘了,丁口、牲畜和財物都被搶走。而王韶擊敗託碩部後,所有的戰利品則是給納芝臨佔部爲首的七家部落分掉,在這其中隆博部一點便宜都沒佔到,沒有挽回任何損失,相反的,還被七部強要他們出兵的費用。如今隆博部是窮困潦倒,每況愈下,眼見着就要分崩離析了。

“西北的蕃部都是無利不起早,殺一頭骨瘦如柴的羊,骨頭有得啃,肉可沒處吃。董裕可沒本事就靠着窮困潦倒的隆博部把人騙來。”

“那董裕用的是哪裡的財物來勾引人?”高遵裕問着。

“納芝臨佔部,以及所有跟從機宜掃蕩託碩部的各個部族。董裕肯定是把主意打到了他們的身上。”韓岡說完,瞅了瞅王韶。而王韶則是鼓勵性地點了點頭,顯然他也抱着同樣的看法。

“爲什麼不是古渭寨?”高遵裕刨根問底的追問道。

他環視寨中,寨內的街市空空蕩蕩,別提車隊,就連行人都難見一個。而城頭上的守兵也是站得稀稀落落,劉昌祚將寨中兵力帶走了三分之二的後果,就是使得古渭寨只能做到最基本的守禦,勉強守穩城頭。比起董裕手上的兵力,城中守軍可能就只有他們的十分之一多一點。

以董裕手上的蕃人的兵力,高遵裕覺得他們已經足以打下古渭寨。而古渭寨中的錢糧、軍器,可是很大一筆財富,不是滅了七部的繳獲能比得上的。

韓岡向高遵裕詳細解釋他的理由:“因爲兩件事難易程度不同。要挽回顏面和前次的損失,董裕從納芝臨佔部爲首的七家蕃部身上就能做到。而攻打古渭寨,打不打得下來姑且兩說。即便打下來了,他可就是捅了馬蜂窩,必惹得天子震怒,立刻就要面對全力反擊的西軍。董裕區區一個蕃人首領,怎麼可能有能力當得起了天子的憤怒?!”

高遵裕還在想着韓岡的話。這時候,留守寨中的副城主已經聞聲相迎。比起雄闊豪勇而又心思縝密的劉昌祚來,他的這個副手在氣象上就差了許多。點頭哈腰地把王韶、高遵裕請進了衙門中。服侍着幾人在寨中官廳裡坐下,他又在噓寒問暖地前後跑着。

有些不耐煩地讓他在一邊坐下,高遵裕問起了最爲關鍵的一個問題,他同時問着王韶和韓岡,“那我們該怎麼做?”

“我們該怎麼做?”這個問題問得好,不管對手是怎麼樣的人物,也不管他們有什麼盤算和計劃,最後的關鍵還是在自己身上。

可不論王韶、韓岡再怎麼信心十足,眼光再如何銳利,都不能改變古渭寨中只剩一千兵的事實。他們想要援救以納芝臨佔爲首的親宋七部加起來也只有四千多。而他們需要面對的將是至少七千以上的吐蕃蕃兵。

最關鍵的,是今次王韶再也不可能重複前次對付託碩部時的奇兵突出,從後方偷襲董裕。吃過一次虧的董裕只會小心再小心,根本不可能再給王韶得意的機會。

可王韶和韓岡還有底氣,畢竟在青渭一帶並不是只有他們一家,另一個主人卻也不是任人欺凌的主兒。

“俞龍珂會眼睜睜地看着董裕掃蕩青渭嗎?”

青唐部的實力也許不及木徵,但光憑董裕和他引誘來的烏合之衆,卻也不可能嚇到青唐部的大首領。

“得去找俞龍珂說說話了。”王韶輕快的語氣說得就像是要去串門。

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七)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議(十九)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中)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二)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九)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遷(一)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九)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四)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九)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變故(十三)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上)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變故(十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