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

將編纂成功不過三十年的《武經總要》進行修訂,這是韓岡爲了《本草綱目》日後的修訂工作,而事先打下的埋伏。既然韓岡打算將《本草綱目》,擴充成一部自然百科全書,那麼註定不可能圓圓滿滿。

但當年主編者曾公亮的兒子就在西府之中,爲兩府和睦着想,韓岡不打算在曾孝寬的心中留下芥蒂。

現如今,自從韓岡當初的五年國是出臺之後,施政有了一個稍微具體一點的目標。政府之中,也就能相應地協調政策。兩府同心協力,以增強國力爲共同的目標。幾年來,朝廷中雖偶有風波,但還是以和平安定的局面居多。都快要趕上仁宗前期,那段太平無事的日子。

如今的和睦局面難能可貴,韓岡沒有打算再鬧什麼政治鬥爭來。而且再有兩日便是廷推,兩府的位置人人想要,爲了重申與章惇、曾孝寬的默契,韓岡不免要多費些手段。以其過去的行事作風,今天的一番商討,相信章惇和曾孝寬也不會懷疑他的誠意。

而且軍器、將作兩監,與樞密院中千絲萬縷,大事小事都脫不開干係。將作監轄下還有三千兵,軍器監下面的兵數量更多。韓岡雖然在兩監之中有着絕對的影響力,但但凡有大舉措,也會先知會西府。當着章惇、曾孝寬的面,吩咐趙子幾、王居卿,同樣是爲了避免兩人心生芥蒂。

韓岡的一番話後,儘管章、曾兩位樞密使臉上的表情上沒有太多的變化,可已經能感覺到氣氛比他們進來時,要好了很多。

交情也好、信任也好,人際關係是要用心去維護,若是疏忽大意,很有可能在某個時候,就會出現讓人意料不到的變亂。

市井中,時有賢相拿着金瓜骨朵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段子。但作爲一國宰輔,拿起武器赤膊上陣,其實已經很丟人了。那一次的宮變已經過去了很久,韓岡這些年,還是經常在反省,如果他當初能夠多與蔡確、薛向溝通一下,或許變亂能夠消弭於無形。

“玉昆,熊本今早送來的消息收到了吧?”章惇喝了一口涼湯,問韓岡。

“收到了。羅氏的兵力看起來不弱。”韓岡點點頭,說道。

前幾天是石門關一戰的捷報,之後連着幾日的戰報都是在說官軍在五尺道上高歌猛進,但今天早上的一封軍情,卻是在說作爲全軍前鋒的水西蠻,已經殺到了大理邊界,與大理國的軍隊打了一場,然後是摧枯拉朽一般的大捷。

“黃裳在夔州路手太軟了。”章惇道。

韓岡苦笑道:“沒辦法,他們投降得太快。”

水西的羅氏鬼國過去一直叛服不定,但自朝廷定下了平定西南的戰略之後,從熊本開始,十幾年一直壓着西南夷打。黃裳去了西南之後,下手更加狠厲,以夷制夷的手段也越來越圓熟,最後在樞密院決定消滅羅氏鬼國之前,他們先一步就降了,質子也送了,族長也親自到京中覲見,也不好再下狠手了。

章惇道:“只盼着大理國能多消耗一點了。”

依靠戰功出身的兩位宰輔,一個比一個黑心腸。儘管政見、派系都有不合的地方,但對外的立場還是一致的,非我族類,死得多一點比較好。

曾孝寬道:“熊本這裡十分順利,再有兩場大一點的會戰,多半就能拿下大理城了。李信、李憲那邊,希望也能順利一些。要是年底前,一邊佔了洱海,一邊佔了滇池,那是最好不過。”

“時近八月,天氣漸漸轉涼,疾疫也少了。官軍攻入大理境內之後,正好是秋時。不僅僅糧食不用操心,連氣候也最適宜行軍作戰。再有兩三月,或許就是高氏二賊授首的時候了。”

韓岡道:“就怕他們太急。”

廣西的偏師,以李憲爲主,由李信領軍。兩人帶了一隊神機營,又帶了六門新式輕便火炮,過了方城山後便順水而下。當年兩人都參加過南征之役,現在統領廣西溪洞蠻兵,以及當地的一部禁軍,再有一個指揮的神機營配合,莫說牽制大理軍,直接攻下高氏老巢的善闡府,飲馬滇池畔,也不是什麼讓人驚訝的事。

但戰爭這件事,從來沒有說百分百的勝算。兔子急了都能蹬鷹,何況人呢?

多路進軍有多路進軍的好處,如果擠在一條路上,兵力就會受到運力的限制;但分成幾路出發,又會因爲距離上的差距,無法設立一個指揮中樞來統括全軍;可若是因此而讓各路自行其是,齊頭並進,卻又有可能因爲相互爭功急進,最後造成當年伐夏之役初期的那一場慘敗。

“蘇子元在邕州多年,有他主持糧秣事,玉昆你還需要擔心?而且李信、李憲都是打老了仗,前車之鑑不會不清楚。”章惇笑道:“玉昆你在他們出發前,應當也沒有少耳提面命纔是。”

稍稍議論了一下西南的戰事,章惇、曾孝寬便告辭離開。

送了章惇、曾孝寬出門,韓岡正準備處理一下手中的公事,太后那邊又派人來請。

韓岡看了一下堆在桌上的公文,揉了揉額頭,然後便應詔入內覲見太后。

抵達內東門小殿的時候,正好看見沈括從殿中出來。

看到韓岡,沈括先是嚇了一跳,然後才知道行禮。

沈博毅、沈清直,沈括的兩個兒子,一個是上舍及第的進士,另一個則是在橫渠書院學習多年之後,於上一科考中了進士,位列三甲。現在兩人都在外做官,剛中進士的沈清直還是縣尉,而沈博毅,已經是烏程知縣了。

在韓岡出手相助前,沈括的兩個兒子都給他家的悍婦給趕出了家門。沈括髮妻的孃家勢力太弱,不然也能幫沈博毅、沈清直撐撐腰。可惜,他們沒有一個能與張芻一較高下的外家。

現在兩個兒子在韓岡的護庇下,先後中了進士,韓岡於沈括的恩德,可謂恩澤兩代,他在韓岡面前也越發的謙恭。

見得多了,韓岡一下便發現沈括有些不對勁,神思不屬,失魂落魄。

韓岡皺了皺眉,隨着廷推一日近過一日,沈括也是越來越緊張,患得患失的表情,甚至連藏都藏不住。但再怎麼樣,也不能行諸於外,沉穩的二字評語,對宰執來說必不可少。

“存中,出了何事?”韓岡問道。

“沒有什麼大事,只是又有些彈章。”

沈括故作輕鬆地說着,只是笑容難看得很。

“又是那些,都幾次了,該習慣了纔是。放心,放心。”韓岡笑着安慰了兩句。

沈括這兩年,雖然在有了晉身兩府的前景後,越發得清貞廉潔起來,做事也是鞠躬盡瘁。不論是御史,還是地方上的監司官,想要在他的賬簿上找麻煩,都無功而返。但只要是在朝堂上做官,就沒有不出錯的時候。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南公附和新黨,不嫁同產妹這等私人家事,便被舊黨御史拿出來敲打——雖然這件事在如今的確挺嚴重——御史找不到李南公貪贓枉法事,便去刻意翻他家裡的老底。沈括比李南公問題更大,一個是過去沒節操的事做得太渾了,舊賬一次次地被人翻,另外一個,就是治家無方,連家都不齊,還如何治國平天下?

每一次沈括想要晉身兩府,都會被一堆彈章砸到頭上,這一次,他晉身的希望大增,頭上的炮火也更加猛烈。

沈括故而也苦笑得更厲害。韓岡要他放心,但如何能放心。

之前韓岡也勸過,說是“不招人嫉是庸才,存中你既然得太后看重,自是不免議論。朝廷設御史,也是催人勤謹。章疏中所論過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必憂慮重重。”但要是這麼簡單就好了。

韓岡也只是勸慰,既然是沈括本人犯下的事,他自己當然要爲這些事負責。

太后正在殿中相候,匆匆兩句話,韓岡別過沈括,便來到殿前。

通傳之後,被招入殿內,正好看見一個硃紅色的背影沒入後門之中。

天子的常服是硃色,瘦削的背影韓岡更不會看錯。

知道韓岡看見了小皇帝,待韓岡坐下,向太后便解釋了一下,“官家有些累了,先讓他回去休息。”

太后雖是如此說,卻也不知趙煦究竟是主動離開,還是被太后請出去的。這小皇帝年紀越來越大了,自幼聰慧,卻因一個意外,長年累月之下,性格不免扭曲。但韓岡也沒太在意,小皇帝想要親政還早得很,而太后的身體也十分康健。

“相公方纔進來時,看見沈括了吧?”向太后問道。

“是,臣看到了。”

“以相公來看,沈括當真適合入兩府?吾這幾日收到的彈劾上百封,全是說的他不是。如果是爲了酬獎沈括修鐵路軌道的功勞,也不必給他一張清涼傘,金銀什麼的朝廷也不會吝嗇。”

“陛下明鑑。功高易賞,即便不賞賜,沈括也不敢有怨言。但日後沈括要負責鐵路軌道的一應事務,他若沒有足夠的權柄,便難以使動地方上來配合。”

“但還有說他不能治家,繼室逐子而不能制。沈張氏看起來也不是悍妒的樣子。若沈括日後以宰輔之尊,還要受辱家中,豈不是朝廷之恥?”

“房玄齡亦有悍妻,但唐太宗用其爲相,遂有貞觀之治。沈括雖私德有虧,家中不靖,可其才足以治國。”韓岡起身,“沈括人才難得,臣願陛下盡用其才。”

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五)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一)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上)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八)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三)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一)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五十七章 南北(十七)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十)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二)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七)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五十七章 南北(十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