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

呂惠卿站在半人高的穿衣鏡前,年近六旬的形容正映照在清澈的銀鏡中。

價值千金的大幅玻璃銀鏡,即使是呂惠卿家裡,也只有兩年前給二女兒置辦嫁妝時,纔買了兩面。

一面放進了二女兒的嫁妝中,一面則補給了早一步出嫁的長女。之後儘管幾名寵妾曾經鬧了兩次,呂惠卿也沒捨得再買——商家只收了進貨本錢還要千貫出頭的單價,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在呂惠卿看來,沒必要如此招搖。

想不到在城南驛中倒是隨便擺着。即使這裡是宰輔入京才能入住的院落,也未免太過奢侈了。

還是說這樣的穿衣鏡又降了價?

眼鏡的價格降得飛快,每年就要打個對摺。呂惠卿在長安,曾不經意地發現,連衙中的小吏都帶着一隻單片眼鏡。現如今,水晶眼鏡依然存在,可更多的還是玻璃製品。

只是玻璃這一門產業,朝廷每年的收益便是數以十萬計。

從眼鏡到鏡子,從器皿到窗戶,玻璃越來越常見,從天家和高門顯第,到富貴人家,再到尋常百姓家,一步步地走進千家萬戶。現在城市裡面,有幾戶人家沒有一個小鏡子?

呂惠卿至今也沒想明白,韓岡爲什麼要將絲織的技術擴散出去。爲了收買人心,爲了網羅人衆,這的確能說得過去,可怎麼看,也覺得韓岡做得太大方了一點,那可不是鐵路。

但是如果韓岡要公開其他賺錢的技術,或是提議改進已有的技術,呂惠卿是肯定要支持的。絕不會因爲門戶之見,而不讓氣學的成員去做他們最擅長的事。

對着鏡子那個蒼老熟悉的面孔,呂惠卿忽的一哼——外儒內匠,耶律乙辛的說法其實沒那麼荒謬。

沒有人服侍穿戴,呂惠卿的手顯得有些笨拙,扯了下襟口,腰帶又給帶歪了。

耐下性子將朝服的衣襟一點點整理好,鏡中之人,眼圈青黑,一臉倦容,那是半夜沒睡的結果。

雙手捧着長腳襆頭,端端正正地戴到了頭上。再對着鏡子,薄薄的雙脣微微抿着,就算昨夜驚聞噩耗,也沒能動搖到他的心志。

昨夜連夜進入城南驛拜訪呂惠卿的官員,總共有三人。

相比起新黨在京城的實力,依然站在呂惠卿一方的人數,已是微乎其微。只是有三個人,已經足夠讓呂惠卿瞭解到這段時間朝堂上的變化,甚至昨日宰輔們和太后的一番言談。

探手拿起桌上的笏板,呂惠卿隨即踏出門去。不論要面對什麼樣的局面,他都有了足夠的準備。

輕車簡從前往皇城,呂惠卿區區數人的隊伍,撐不起宣徽使的凜凜之威。無人知曉,這區區數人的隊伍,便是堂堂宣徽使的儀仗。

抵達皇城時,城下已經聚滿了文武朝臣。大臣們三五成羣,人羣中議論紛紛。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昨天發生了什麼,也不是所有人都已經下定了決心。

朱太妃回到了聖瑞宮之後,便再無消息傳出。天子那邊的反應也是毫無消息。太后的想法更是難以捉摸。

這些未知,已經讓人覺得此刻安靜的皇城,山雨欲來,狂風滿樓。

而宰輔們議論的內容,同樣掀起了軒然之波。似乎是刻意宣揚,兩府輔弼在密室中的議論,變成了拿着鐵皮話筒對全城在說話。

請求太后繼續垂簾聽政,宰輔們其實根本不必多此一舉。

對絕大多數朝臣們來說,反對也好,贊成也好,都不如什麼都不說。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只要沒人不識趣地提起天子親政,垂簾聽政將會順理成章地延續下去。

這本是應該是朝臣們心照不宣的一件事,可章惇、韓岡卻帶着兩府一起上請太后繼續垂簾。

不但讓太妃的心跡昭彰於世,同時也曝光天子之過,最重要的,這就逼得朝臣必須選邊站了。

如果是爲日後計,當然不宜開罪天子,以年紀來看,太后總歸活不過皇帝。

太后在世時有多麼春風得意,皇帝親政後,就有多麼傷心失意。

眼下霸佔兩府多年的宰執們,皇帝一旦親政,怕是一個都不會留下來。

可是韓岡爲什麼不擔心天子親政後的報復?

難道他會愚蠢到認爲自己有定策救亡之功,可以讓天子不敢動他分毫?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熟讀史書的臣子們,都知道桀驁不馴的功臣是皇帝最優先的處置對象。

那麼問題來了——

皇帝還能活多久?

“官家近況如何?”

呂惠卿就聽到身邊有人在問。

身處人羣之中,披着防寒斗篷,將朝服罩住的呂惠卿顯得並不起眼。

不過當他看過去的時候,三人視線交錯,那邊的兩人齊齊臉色一變,匆匆散開。

呂惠卿倒不覺得他們認出了自己——看不見朝服,又是多年未上京,哪可能認出自己就是當年意氣風發的呂惠卿——而是怕自己認出他們。

匆匆一瞥,若非熟識,怎麼都不可能將人分辨,可呂惠卿卻是當真認得其中一位。

那一人是位京師聞人,地位雖不算高,卻人脈靠山都不缺,名聲也不差。厚生司一坐多年,從判官做到判司,韓岡舊年的舉主,判厚生司吳衍。

厚生司與太醫局本是一體,如果是他,皇帝和太后的近況,的確是瞞不過的。

但要是皇帝身體不好,大婚是爲了沖喜,消息早就會傳遍天下了,又何須多問?

既然什麼消息都沒傳出來,皇帝還有精神去看他未來的皇后嬪妃,那麼擔心皇帝壽數不永,眼下依然是多餘。

呂惠卿並不覺得韓岡有本事去算太后和皇帝的命,不過是世人以訛傳訛。

儒門子弟,原本就該是敬鬼神而遠之。這一點上,呂惠卿與韓岡有着共同的語言。

但呂惠卿,終究是不可能跟韓岡走在一起的。

眼下最重要的,是告訴天子外面還有忠臣。

是鬱鬱而終,還是決不放棄,端得看是否看得到希望。

呂惠卿知道自己現在能給小皇帝的,也只有希望了。

……

垂拱殿中。

重臣們向太后拜禮已畢,各自歸班。

這是常起居。

原本是宰臣樞密使以下要近職事者並武班,每日朝會的地點,號爲常起居,又號內朝。相對於由不釐實務的朝臣參加、連太后、皇帝都不極少露面的外朝,內朝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

而如今,內朝基本上已經變成了議政重臣共論朝政的場所,武班成員成了擺設。

韓岡曾經向章惇提議把三衙管軍也歸入議政之列,不過給章惇拒絕了,樞密院有發兵之權,而無統兵之重,而三衙有統兵之重,無發兵之權,將三衙管軍納入議政之列,樞密院將如何自處?

如何自處?

韓岡還想着將樞密院歸入政事堂的掌握中,宰相兼任樞密使是有先例的。而將一干掌兵的太尉拉入夥,實際上等於是將這些武將納入到政事堂的管轄範圍之中。

三司使的任命,如今已經需要經過廷推,實質上已經操縱在政事堂。除了內庫之外,大部分的財權都掌握在了政事堂手中。等到軍權也同樣在握,相權便可以與皇權抗衡了。

這個道理章惇當然明白,就是因爲太明白了,所以才反對韓岡的提議,他缺乏韓岡的肆無忌憚,覺得應該再穩妥一點。

可惜,如果有着三衙管軍的支持,韓岡可以更加輕鬆地面對皇帝,還有想要攪風攪雨的那一班人。

韓岡看着對面,那一班人中,現在還敢跳出來的,也就是一個呂惠卿了。

呂惠卿老了。

這是今天看到呂惠卿之後,竄過韓岡腦海中的第一個印象。

的確老了,相比起當年初見時的意氣風發,幾經沉浮,又在邊疆蹉跎十年之久的呂惠卿,完全是一幅六旬老人應有的模樣。

鬚髮花白,面容甚至有些枯瘦,只是黯淡昏黃的雙眼掃過來的時候,還是讓韓岡的肌膚一陣發緊。

“老而彌堅啊。”

一旁章惇帶着調笑的低語,卻不是誇獎。

只差三歲的章惇,看起來比呂惠卿小了幾近十歲。身爲首相的辛勞,卻沒有帶來多少風霜,相貌反而愈發溫潤起來。

或許是遺傳,章惇的老父,耄耋之年鶴髮童顏,前些日子還學了張三影一把,來了個一樹梨花壓海棠。被韓岡幾位宰輔拿着開玩笑的時候,章惇的臉色可是有趣得緊。

現在看章呂二人的相貌,可沒人能說他們是一輩人。

“呂卿在京兆數載,可是辛苦了。”

就在韓岡在想章惇他家那位真正老而彌堅的老夫的時候,呂惠卿已經上前陛見。

向太后照常例慰勞了他幾句。但不提功勞,只說辛苦,太后對呂惠卿的成見當真深到了骨頭裡。

“關西一向難治,事務繁劇,臣以駑鈍之才,只得勉強應付。每每想疏怠一些,一想到先帝和二聖的恩德,不知如何報償,只能加倍用心。今日上殿,又得睹聖顏,實在……實在是……”

呂惠卿的話,說着說着忽地就哽咽起來。

韓岡頓覺不對,只聽見呂惠卿帶着哭腔:“前次見陛下,陛下還是孩童模樣,時隔數載,今日再見,不意已是英俊少年。先帝若還在,看見陛下如此英姿煥發,可不知會有多歡喜!”

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二百一十章 變故(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一)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三百一十四章 權相(下)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八)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二)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三)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五)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議(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九)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三百章 不悖(四)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八)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