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

中書門下前,三位宰臣停下了腳步。

三人騎馬進皇城,進大內時,方纔下馬步行。

離開大內後,三人去沒騎馬,而是一路走到最是熟悉的政事堂。

堂中有人值守,早聽到動靜,匆匆忙忙地出來。

領頭的幾名官員都聽到了大內的消息,各自面帶憂色。

章惇安撫衆人,“太后無大礙,只是勞累過度,要休息一陣。”

章惇幾句話就把人打發了,安撫人心,說得越多越有問題,他轉頭對蘇頌和韓岡道:“太后有恙,不至於要宿衛禁中,但值守是免不了的。”

“子容兄年紀大了,值守的時間放在後面如何?”見蘇頌無可無不可地點點頭,韓岡繼續道,“那今夜就由韓岡值守,明日換子厚兄來替。”

“明日是令郎大喜的日子,玉昆你今夜值守後,明天可還能有精神接着新人奉酒?”章惇笑道。

韓岡也笑了一下,“所以要守着今夜,明晚也能睡個好覺。”

帶着調侃的幾句對話後,人心稍稍安定下來,蘇頌提議道:“先進去說話。”

熟悉的公廳中,三人依次落座,堂吏奉上了茶湯。

三人端茶喝水,水汽嫋嫋,遮掩了每個人臉上的表情。

沒人討論太后的病情,在這政事堂中,就連牆上面都長着耳朵。

放下茶盞,韓岡起頭,“太后既然要養病,這幾日應當輟朝了。”

輟朝?!

即使皇帝或太后因病不能上朝,常朝也當由宰相押班,羣臣向空椅子行禮。

輟朝則必須要有天子或太后下詔,沒有由朝臣們自己說朝會不舉行了的道理。

“幾天?”章惇卻毫不在意韓岡的犯忌。

“先定五日吧。”

“就是五天。”章惇點了點頭,又問蘇頌,“平章,你看呢?”

蘇頌沒有即刻回答,沉吟着,過了片刻,纔在韓岡和章惇的注視中點頭,“可以,早上應該都可得閒了。”

“是啊。”章惇放鬆下來,笑道,“好歹可多睡一陣了。”

說着,三人就招了值守的中書舍人林希來,草擬了輟朝的公文。

當值的林希是章惇所薦,看起來心中忐忑,卻沒有多言,依照章惇的吩咐,寫好了公文。

兩名宰相先後簽字畫押,然後蘇頌也簽上了自己的姓名。蓋上了中書門下的官印,這封第一次由宰相簽發的輟朝堂札,便宣告出籠。

將這份新鮮熱辣的堂札遣人遞送出去,蘇頌再開口時,語氣就沉了兩分:“這幾日得多勞子厚和玉昆了。”

“子容兄放心。”章惇和韓岡同時說道。

“若有什麼事,儘管使喚老頭子。”蘇頌口氣中帶着一絲決斷。

原本朝臣們大半是打算看着太后熬死這位自幼體弱的兒子,蘇頌也不例外,這樣也免得母子相爭,又失國體。

誰成想現在倒變成了兒子熬病了老孃,如果給趙煦親了政,必然要清洗朝堂。一邊是自幼便屢屢讓人失望的皇帝,一邊是大多數朝臣和故友,蘇頌面臨選邊站的時候,毫不猶豫地站在章惇與韓岡一邊。

“不敢。”章惇謙虛了一下,又道,“軍國重事,還是需要平章來主持。”

蘇頌點點頭,“既然如此,我這就先回去了。年紀大了,精神上就熬不住了。”

既然太后只是勞累過度,那就不需要三位宰臣憂心忡忡地在政事堂商討一夜,蘇頌自然得早些回去。

韓岡和章惇送了蘇頌到門口,並肩站在門檻前。章惇用近乎於耳語地低聲問道,“我看最多半年,你看還有多久?”

韓岡沒有回答章惇,反而問道,“子厚兄,這些日子疏於問候,不知尊大人可還安好?”

韓岡跟章惇的交情,最早就來自於章惇的父親章俞。韓岡對章俞是救命之恩,問一下平安,倒不算過分。

章惇想起自己的老父,就有幾分頭疼、八十歲了,性子還是那般輕佻,張先比他都不如。

“家嚴身體倒還康健。近幾年不用擔心。”他知道韓岡想要問什麼,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人就在京裡,怎麼都能打聽得到,“要不是富弼壞事,也不用擔心這些事。”

富弼之前,宰相親喪,朝廷慣例是要奪情的。但輪到富弼,他做宰相時逢母喪,便辭官回去守孝。有他首開先河,接下來的宰相們,遇上父母之喪,都得丁憂了。

如果章惇在這個節骨眼去丁憂,韓岡怕是要吐口血了。眼下章俞無事,接下來章俞也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照料,短期內,至少是不用擔心章惇會掉鏈子。

心情放鬆了點,韓岡微微笑了笑,“也不是他的事,多少人盯着他。安陽不容他,介休又虎視眈眈,不想退又能如何?”

章惇皺起了眉,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了,韓岡若是拿着打機鋒,他可沒興趣作陪。

韓岡也體諒他的心情,揭開了謎底,“家舅不比尊大人老而彌堅。”

驚異之色自章惇的眼底一閃而過,他立刻道:“京中少不得李信!”

章惇手底下的確有不少可用的武將,但能如李信一般的可以全然相信的將領,章惇找不到,只能依靠韓岡。韓岡手邊,眼下也就只有一個李信。

但李信的父親趕在這時候重病——甚至有可能已經過世,遣人告哀的訃聞都到了韓岡手中,否則韓岡不會這麼篤定——實在是太不湊巧了。

“在京中沒辦法奪情。”韓岡道。

他可不會讓李信去廬墓三年,儘管這麼做對不起舅父和母親,但他必須要借重李信。即使舅父身故,韓岡也會設法爲李信弄到一份奪情詔書。

而武將奪情,遠比文臣簡單。如果是鎮守邊郡或重鎮的帥臣、武將,爲了保證軍事上穩定,一直都有奪情的慣例。所以李信必須要先離開京師,這樣才方便他回來。

“玉昆你打算怎麼做?”

章惇就在門前,低聲問着韓岡。

韓岡道:“家舅在鳳翔府,如果轉任寧夏路,順道就回去了。”

章惇算了一下時間,這麼一番折騰,終究還是要出去一趟再回來,等回到京師,那至少得兩三個月了。

“這還不夠。”章惇搖頭。

光一個李信,縱使手握神機營,也不是那麼穩拿穩的。朝臣們也會看風色,僅僅是一個李信,不足以讓他們投下重注。

“那就把王舜臣調回來。”

韓岡很乾脆地說道。

章惇有點猶豫:“這都多少年了,沒問題?”

王舜臣這個名字,章惇聽得太多,十幾年在西域,都沒怎麼回京過,韓岡相信他,但其他人會不會相信。

“都快成西北王了。這些年,多少摺子彈劾他?”

“說得也是。”章惇點點頭,王舜臣收到那麼多彈劾,不是韓岡力保,他早幾年就完蛋大吉。

王舜臣一直都是肆無忌憚的性子,謊報軍功的事也做過,又在西北放養了那麼久,越發地桀驁不馴起來。

這樣的人,除了聽韓岡的話,怕是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

有了王舜臣,再等李信回來,只要將兩人安排到合適的位置上,京師可就任韓岡擺佈了。

儘管看起來韓岡很快就能通過軍隊控制住朝堂,章惇卻一點都不擔心,反而問韓岡道:“令尊令堂可還安好?”

“有四弟照顧,還算康健。”

韓岡一直在京城做官,做到了宰相,也沒有將父母請來京師奉養。說起來,這就是明明白白的不孝。

但如果去翻韓家的宗譜就會發現,就在韓岡的姓名之後,還有一個弟弟,名喚韓從義。

當然,這個韓家老四是誰,朝堂上的沒幾個不知道。

韓岡自從久居京師之後,就讓父母將馮從義過繼了過來。馮家還有幾個哥哥承宗祧,馮從義過繼過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一家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在外做官,一個兒子在鄉里侍奉父母,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就是讓程頤程顥這等恪守禮法的大儒來講,都挑不出什麼毛病。

其實這麼做,日後或許還有爭產的風波。但比起韓岡失去相位的風險,那就是算不得什麼了。

主要是韓岡不肯將父母請來京師奉養。

但爲一個表面上的孝順,折騰得父母少活二十年,這可不是孝順的做法。

萬一父母到了京師之後水土不服,有個三長兩短,這一耽擱就至少三年,運氣不好五年六年都有可能,他哪裡有那個時間?還不如讓父母留在家鄉,在熟悉的山水中安享清福。

“那就好。”

如果韓岡突然說要丁憂,章惇跳黃河的心都有了。得到韓岡的保證,章惇終於可以鬆上一口氣。

既然兩人不虞家中生變,也就沒了更多要擔心的地方。

雖然說必有人會投效天子——韓岡和章惇的宰相坐得夠久了,多得是有人想取而代之。

可各自做了近十年的宰相,朝堂上被兩人牢牢控制在手中,即使太后有恙,不得不讓皇帝親政,兩人控制下的朝堂,也不是區區黃口孺子能夠在短時間內掀翻。

章惇對自己有這份信心。對韓岡,同樣也有信心。

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變故(二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七)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四)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六)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五)第一百九十九章 火箭(七)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九)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六)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一)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三)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二)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議(八)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一)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三)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