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

bookmark

章惇和韓岡言笑晏晏地並肩而來。

衆人紛紛起身,自廳中魚貫而出,迎接兩位宰相的到來。

這一次會議,也就等他們了。

章惇一向是最後到,而韓岡,則是去了宮裡面,跟太后說話。

如果是章惇等其他宰輔入宮,向來是兩句請安,太后就告乏了,倒是韓岡入宮,能多說上兩句話。

議政行禮問候,有的恭謹,有的平和,也有愛戲謔的,問,“兩位相公今日心情這般好,可是有什麼喜事?”

韓岡收起了笑容,還在喪中,喜笑顏開的確不合適,他肅容回道:“太后身體康健,當然值得欣喜。”

立刻一片應和聲。

聽到皇帝、太后身體好,立刻頌聖祺祥,這是大臣們的條件反射。何況話還是出自宰相之口。

當然,從大臣們的角度來看,太后能夠長命百歲就是最好了。

太后如今都不管政事,平日只管拿着省下來的內帑做好事。最多的是資助各地收養孤兒的養濟院,還有埋葬無主屍體的漏澤園。

這樣的主君,哪個手握大權的臣子不喜歡?比起總是在折騰的小皇帝,討喜太多了。

說了幾句閒話,章惇和韓岡踱着步子在巨大的圓桌邊落座。蘇頌告老之後,他們就成爲議政會議上最尊貴的兩人,當他們先後落座,原本還有些輕聲細語,陡然間就安靜了下來。輕鬆的氛圍,也隨即緊繃起來。

章惇的視線橫掃圓桌一週,“看來都是到齊了。”衝遊師雄點了一下頭,“景叔也回來了,這幾個月在渝州可是勞苦了。”

“勞而無功。”遊師雄搖了搖頭,“渝州地勢,要修鐵路成本太高,穿越三峽的軌道,現在還做不到,白跑了一趟。”

“景叔莫自謙,確認一時做不到,避免朝廷錢糧白白丟進無底洞裡,這也是功了。”

章惇與剛剛回來的遊師雄說了幾句,低頭翻了一下桌上的公文夾,擡頭望着廳中一衆重臣:“今天事情不多,主要就兩件,一個是選舉法的草案。另一個,就是工業上的事了。”

都是早已經得到了通知,所有人都做了功課。

“第一,第四次預備會就在眼前,這選舉法,議了三次,三次不過,第四次還不過,大議會也別弄了,選不出人!”章惇深吸一口氣,“前三次,連在座的各位都沒能齊心,預備會上更是羣魔亂舞,這一回,我等必須先統一思想。”

他看了看韓岡,統一思想四個字還是出自韓岡之口,韓岡衝他微笑着一點頭。

“第二,”章惇繼續道,“大議會也是在明年,屆時國是之議,要在會上議論了。這幾年的總結,還有接下來的發展,我們要事前做好功課。”章惇聲音清和了些,“不過這件事就不急了,一個月也好,兩個月也好,都有時間討論。”

他又把視線轉向韓岡,“玉昆。”

韓岡會意地點了點頭,接下章惇的話頭,輪到他發表意見了。

“子厚相公方纔說的兩條,一急一緩。大議會的預備會開到現在,半個月後就是最後一次了。大憲章定下來了,這選舉法雖比不上大憲章,但重要度一點不差,事情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了。這一次預備會必須將法度定下來,日後纔好依從。”

韓岡說得就比章惇更細一點,“三次預備會,接受請帖上京的人數一次比一次多。這一回,應該會是最多的。人多口雜,想要通過一條議案就更難。所以這一回拿出來的草案,必須得到大多數人認同。諸位回去,都考慮一下,究竟要怎麼做纔好。”

“相公,有沒有一個章程。”有人發問。

“章程就一個,新。”韓岡舉起右手食指,強調道,“之前的幾個方案,議也議了,辯也辯了,終究都不合適。就算在上面進行改動,最後肯定有不少反對的。所以我跟子厚相公商量過了,乾脆重起爐竈,與之前相同的、類似的意見,都不必再提。我們集思廣益,找出一條合適的新路來。”

韓岡說完,就看到了一雙雙眉頭皺在了一起。這本來就是一個讓人困擾的問題,而現在就更麻煩了。

第一次預備會議,選舉法的草案上,大議會議員的名額是平均分配。一州兩名,理所當然的沒通過。各路人口天差地遠,但軍州數目反而差別不大。三十七萬戶的開封府,怎麼可能願意跟只有兩千戶口的火山軍平起平坐?那一回,真正可以算是議定的,就是要開大議會。

肯定要開,沒有多少人反對,韓岡的提議,讓人歡迎到了骨子裡。致君堯舜上,讓天子垂拱而治,這是儒生的夙願,至於皇帝的心情——管他那麼多。議員的人數,也是越多越好,罰不責衆,就是皇帝日後掌權,看他敢不敢得罪天下士大夫。

第二次預備會議的幾份草案中,又是這選舉法被否決了。

議定的是新法度的名稱,草案上寫的是憲誥,而論述時,韓岡又說成是憲法。這就造成一點思想上的混亂。

誥,是天子之諭,而大議會偏偏要拋掉皇帝的影響,議員們的權力來自於天下士大夫,而不是皇帝,大議會不是出自天子之意,更不想名不正言不順,只爲這一點,憲誥上的誥字就不能用。而憲法這個詞說來也不對,法術勢也好,變法也好,法之一字,不是日後法律的意思。

所以這一輪討論來討論去,最後還是隻有一件事定了下來——就是之前的憲誥之名被否決,日後變法後的根本大法,被韓岡拍板定爲大憲章。

第三輪,倒是好些了,有了經驗,地方上又討論了兩年,一個月的會期之後,絕大多數的議題都決定了,可是在選舉法上,還是無功而返。

現在,已經是第四輪了。

“相公,能不能再說明白一點。”

還是有人想再明確一點,畢竟這一次次的否決,給議政們帶來的回憶也並不好。

“其實府州軍監本有高下,強求一致並不可行。但如果一個代表也沒有,那朝廷怎麼聽到這一軍州的聲音?”韓岡道,“無論府州軍監,都有資格在擁有自己的一張選票——當然,羈縻州肯定是不算的——而一張之外,其餘的選票,該怎麼分派,就是要議定的,也是到現在爲止,最該議定而沒有議定的。”

“不過大議會千百議員中,開封府肯定是要分去一大份。”章惇忽然插話道,“官多人多,大戶也多,名額少了,與東京城也不相配。”

韓岡沒有因爲說話被打斷而怏怏不快,配合章惇,“子厚相公說得沒錯。整個大宋,可以分成兩部分,一個叫做開封府,另一個,叫做其他。”

一羣中老年的男子呵呵笑了起來。

這是不消多說的。不論是從政治地位,還是從戶口人丁,開封府都是全國頂尖的。即是日後議員名額分配看着不公平,也是讓人說不出話來的不公平。

以天下奉一城。開封府的富麗繁華,豈是其他地區可比?

開封就是建立在天下財賦盡輸送於京師的基礎上的。

一條汴水,只是單純的維護,自開國以來,就是朝廷在營造方面最大的一份開支。如今鐵路總局的開支中,編列在開封鐵路局下面支出,也是七大一級鐵路局中最多的一份。

因爲開封是大宋的中心,是大宋的臉面,在鐵路幹線幾乎貫通全國各路的時候,更是大宋最爲重要的戰略樞紐。

朝廷需要維護開封的地位,必須有所偏向。

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八)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八)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六)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二)第一十三章 廟堂(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下)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