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

bookmark

從派出去的一支支騎兵那裡,耶律乙辛聽說了宋國平民面對大遼鐵蹄是如何的無力。

可是與此同時,耶律乙辛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到了宋國軍隊的實力以更快的速度急劇上升。

在火器技術上,兩國的差距越來越大。火炮的威力、槍械的水平,完全是一面倒的局面,即使耶律乙辛不惜一切代價去培養工火監的匠師,也還是趕不上軍器監的製造水平。

平日裡雖然能夠感覺到這一點,但遠遠比不上戰場上那麼直觀、那麼明晰。

天門寨的炮兵和神槍手,清清楚楚地將現實拍在了他這個大遼天子的臉上。

耶律乙辛是真心要拿下天門寨,只不過率領十萬大軍的他,卻對這一座邊境小城束手無策。親自上前線也是想要在更近的距離上,瞭解宋軍如何守城,以及見證對應的新式攻城法,而不僅僅是想見識一下坑道挖掘的進度。

當耶律乙辛在坑道中,聽到宋人來襲時,他甚至不禁暗暗讚歎,宋將抓住時機的能力和膽量,當真是出色,比他過去見識過的一干宋將,要出色許多。

不過這讚歎的餘裕,到了宋人向坑道中丟下炸彈,便不得不戛然而止。耶律乙辛完全沒想到,前來夜襲的宋軍,竟然能突破他手下這批萬里挑一的御帳宿衛,在援軍趕來救援之前,將炸彈丟進坑道之中。

在那次突襲中,耶律乙辛損失了御帳宿衛中的一半,自身也在爆炸中傷到了內腑,按照醫官所說,目下只能靜養,不能繼續再操勞了。

醫師是不會對病人原原本本說出壞消息的,當病人是皇帝時更是如此。耶律乙辛很清楚這一點,而他本人,對自己的身體情況也很清楚。

原本預計還要幾年的交替,現在已經迫在眉睫,想要穩定的交接,卻變得更不穩定。

現在即使想要收手,也已經來不及了。怎麼才能付出儘可能少的代價,體面地結束這一場戰爭,耶律乙辛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章惇和韓岡絕非諄諄君子,遇到能大咬一口的機會,他們絕不會放過。

“陛下!”

“皇祖父!”

一前一後兩個聲音將耶律乙辛從沉思中驚醒,睜開雙眼,只見本應還在外面巡視的耶律懷慶和蕭金剛都出現在御帳中。

“你們倆……”

剛剛出去怎麼就回來了?耶律乙辛剛想這麼問,一陣心悸就抓住了他的心臟,難道已經出事了?

“皇祖父。”耶律懷慶興奮地舉着一支長杆,長度如同長槍,頂端卻不是槍頭,而是紙糊的圓筒,溼淋淋地還滴着髒水,將鋪在地上的純白的羊皮氈染上了一點點的黑斑,但一貫注重個人清潔的皇孫,卻顧不了那麼多了,“這是宋人拿來運送揭帖的東西,從天門寨一直飛到前營,竟然不是用火炮打的。”

“裡面有火藥?”耶律乙辛看見孫子滿手的水,敏銳地問道。

火器的威力,越是瞭解就越是需要警惕。火器等器物,沒有說誰能拿在手上走近御帳。這等來歷不明的危險火器,送到他面前時,都要先過一過水。

耶律懷慶興奮得紅着臉,點頭說道,“天門寨的宋人發射了不少這東西,幾乎都是到了營地就爆炸了,炸了有幾萬份揭帖到營中,現在就只有這一具沒有爆炸。”

耶律乙辛稍稍想了一下,準確地把握住了孫子的意思,“你是說就這根杆子,能飛過三裡以上,到了目標還能爆炸開來?”

耶律懷慶猛點頭,要不是發現了這一點,他怎麼會放下祖父交託的差事,趕着往回跑?

“佛保,做得好!”耶律乙辛不吝誇獎。

能一眼發現這飛天長杆的重要性,可見耶律懷慶還是有眼力的,儘管他離耶律乙辛的期待還有一段距離,但也算是不錯了,比起孫輩中的其他人,明顯地強出一頭。耶律乙辛真心希望他的太子也能看到這一點,他耶律乙辛家的大遼,想要傳承久遠,這第三代也必須挑選賢能。

不過,耶律乙辛的聲音卻沉了下來,“但你可知道,朕交給你的差事因此被耽擱了。”聲音中飽含了失望和怒意,“什麼時候朕教過你,君命可違?軍情可慢?”

耶律懷慶嚇得一個激靈,急忙說道,“是孫兒錯了,孫兒這就出去!”

他將長杆交給一名內侍,跪下行了一禮,慌慌張張就出去了。

發現只剩下自己,蕭金剛立刻就感覺日子難捱了,尤其是皇帝只把皇孫給發落了,卻完全不理會他。

耶律乙辛讓內侍把長杆拿過來,就着燈火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還用小刀親手拆開了杆頭的外包紙殼,拆出了上百張揭帖,從裡面露出了作爲核心的竹筒來,方滿足了好奇心,轉過頭來問蕭金剛道,“佛奴,你說,這是不是南朝軍器監的新玩意兒?”

蕭金剛搖了搖頭,之前他跟耶律懷慶已就同樣的問題推斷過,“不是軍器監,軍器監的手藝沒這麼糙,而且還沒看到記號。”

這個判斷的意義,蕭金剛早已明白。也就是說,這一新兵器,是城中的工匠自己打造出來的。換句話說,御營的工匠同樣能夠製作得出來——他們比不過南朝軍器監中的數以百計名匠,但要壓倒區區一座城寨中的工匠,卻不是什麼難事。

耶律乙辛微微點了一下頭,對蕭金剛的判斷表示認可。

若是軍器監的產品,編號不用說,以他們的性格,肯定是用模鑄鐵殼做頭部,這樣才能保證整齊劃一,武器性能不至有所參差。決然不可能用竹筒來造,何況還如此粗糙。

“還有呢?”耶律乙辛一邊問,一邊用小刀挑着竹筒裡面的東西,竹筒後端已經被燒黑,但前段,卻還有一包東西,挑出來,切開一看,果然是火藥,不過全都溼透了。

弄了半天,沒等到回答,他擡起頭,“還有呢?”

蕭金剛一直都在想,一下被催促,忙忙地答道,“不過也有可能還沒有列裝,是仿製的,俘虜不是供訴說天門寨裡有個走馬承受,是京裡的武學畢業,極得寨主信重。開封武學據說人才頗多,說不定就是他帶來的。”

耶律乙辛眉頭不經意地皺了一下,這個猜測他不喜歡。

蕭金剛一直都在察言觀色,見了,連忙道,“還有可能……還有可能是被軍器監忽視掉了!”

“的確。”耶律乙辛笑了一聲。

軍器監再有能耐,也是一個官府衙門,其中的官員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德性,做老了臣子的耶律乙辛一切門清。

“幸好他們糊塗。”耶律乙辛不信這飛天長杆的發明者沒有將其送到軍器監過。

只看現在這外形,還有效果,就知道必然是經過多次試驗得來的成果,可是卻沒有出現在軍器監製造的名錄上,這定然是被軍器監裡面顢頇的官吏給忽視掉了。

“這是個好東西。”老皇帝眼中透出驚人的神采,甚至精神都比之前旺盛了幾分,他撫摸着長長的尾杆,顫聲道,“說不定比火炮更強。”

蕭金剛猛點頭,他不敢亂說,但他也是這麼想的。

火炮只能發射實心彈、鏈彈和霰彈,沒有可以爆炸的炮彈,據說宋人有,但誰也沒見到。而這飛天長杆,卻能遠射,能爆炸,做得越大,威力肯定就越大。要是能一口氣裝進幾十斤的火藥,儘管還是炸不塌城牆,可飛到城中,一炸可就是一片,屋舍、人畜全都完蛋。有此利器,什麼樣的城池攻不破?

“大遼這一回,說不定真能有超過宋人的火器了。”耶律乙辛顫聲說着。

蕭金剛忽然驚覺,他在皇帝的眼角上竟然發現了閃閃淚光。

耶律乙辛真的是激動了,胸口的痛楚都讓他丟到了九霄雲外。

就像是佃農,辛苦了幾十年,都沒能吃飽穿暖,可突然有一天,那佃農發現一門賺錢的買賣,如果成功,甚至能勝過他爲之耕作的地主。那當然是要歡暢痛飲半個月的大喜事,激動流淚也是正常。

之前大遼的火器研究都是緊隨南朝的步伐,卻總是比南朝慢上一步,差上一級。

雖說已經足以鎮壓四方蠻部,覆滅千里之國,甚至能在萬里之外,打得萬乘大國丟盔棄甲,可是與正主比起來,還是遠遠不夠。

就像那線膛槍,大遼工火監所造,只能給他一人當玩具,而軍器監造,卻已經在戰場上屠戮大遼健兒。

不過現在,帳中的大遼君臣全都看到了一點超越老對手的希望。

這樣的長杆不爲南朝軍器監所重,可是在大遼手中,卻很有可能發揮出更加超越火炮的威力。

“佛奴,你知道嗎。”自從南下之後,蕭金剛從來沒有在耶律乙辛的臉上看到如此欣慰輕鬆的笑容,“看到這杆子,朕都覺得那一炸捱得真是值了。”

蕭金剛唯唯諾諾不敢接口,御帳之中,只聽見大遼皇帝一人開懷的笑聲,“哈哈,哈哈,真的是值了。”

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變故(二十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九)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七)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三)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六)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三)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六)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二)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八)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三)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