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

耶律懷慶沉默地走在同樣沉默的軍營中。

兩隊巡防營中的騎兵相互交匯,沒有人交流兩句。

幾名士兵同行,沒有人開口。

幾千人聚集在一座營地內,沒有一點喧譁。

就算在禁令森嚴的軍營中,也從來不會這般沉寂。

就像烏雲沉甸甸壓在頭頂。

耶律懷慶不去觀察每一個人的表情,營地裡的空氣中都寫着士氣低落四個大字。

沒能深入宋境,沒能擊敗宋軍,甚至沒能攻下天門寨,御營在南下的這段時間裡,一次像樣點的勝利都沒有贏得過。

南面不遠處就是天雄城的城牆,大遼皇帝的御帳僅僅向北挪動了不到四里,卻給士氣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耶律懷慶能感覺到,在他巡營的過程中,總有人冷冷地在遠處看着自己,指指點點。並非是他的錯覺,只要耶律懷慶突然迎上那些視線,都能看見猝然扭頭轉身的動作。

這樣的視線很多,都是一般無二的冰冷。

耶律懷慶覺得很冤枉,他很清楚爲什麼會得到這些飽含憎厭的冰冷視線。

這幾天的戰鬥,出現在將士們眼前不是他的祖父,而是他。在他的祖父傷重的情況下,不得已才由他這位最爲得寵的皇孫出面坐鎮。但指揮、調度、謀劃、決斷,其實都跟他無關。

可既然是他站在人前,失敗的責任,只會被全軍數萬將士歸咎到他頭上,總不能說是皇帝的責任。

耶律懷慶覺得十分冤枉,只是他不敢公然喊一聲冤。

幫祖父擔罪責,還能期待日後有所補償,要是連這點事都不肯擔待一下,日後有什麼結果可就難說了。

若是被祖父厭棄,大遼萬里疆域,他耶律懷慶連立足之地都找不到。

帳落的陰暗處,能隱約看見有人在竊竊私語。

肯定是在批評自己。耶律懷慶對此毫不懷疑。

方纔巡繞營中的一段時間裡,耶律懷慶就在不經意間聽到了幾句。

也知道自己頭上多了個略嫌“雅緻”的別號。

用煙霧遮蔽視野,掩護御帳撤離的計劃,是他親自執行的。一輛輛滿載火藥的大車,一匹匹背馱火藥的牲畜,也是他親自督促的。在煙火中添加硫磺,更是他的靈光一閃。他還是最後一個離開中軍大營,直到宋軍發現,王厚手下的騎兵殺奔而來,他纔在一干親兵的護衛下,匆匆撤離。

正是因爲有他一直坐鎮在中軍大營處,御帳和三萬多御營兵馬,才得以十分成功地在王厚、秦琬兩人的眼皮底下,潛渡返國,圍繞着天雄城,脫離被夾擊的危險,與宋軍繼續對峙。

可這樣的撤離方法,卻像極了一種膽小卻常見的動物,而且還挺愛偷雞。

年輕好名的耶律懷慶,就這樣毫無準備地有了一個足以被人嘲笑百年的綽號,耶律懷慶都不願去想他日後會有什麼一個評價,他甚至連憤怒的力氣都沒有了。

發現王厚率領主力北上之後,耶律懷慶還想拼一拼,他的祖父也有堅持一下的想法,可是御營中的將領們,都沒有繼續打下去的信心。要不然怎麼會對天門寨進攻,在接下里幾個時辰裡會始終毫無進展?即使他和祖父都迫切地想要拿下天門寨,可下面的人暗地裡拖延,使得最後勞而無功。

把所有打造好的攻城器械都用上了,將俘虜和渤海等外族士卒也都派上了用場,庫存的火藥只留下了必要的數量,事後觀察,天門寨的南門都被炸燬了,可惜那一個用了上百萬貫才砸出來的機會,硬生生地被丟掉了。

現如今,營中將無必勝之心,兵無奮身之念,如果宋軍繼續攻來,大遼御營說不定會在一瞬間就徹底崩潰。

僅僅轉移到了天雄城下,還準備憑藉天雄城的防備,讓宋軍重蹈御營頓兵天門寨下的覆轍,祖父這個一廂情願的想法,現在看來卻是錯了。

最好的辦法還是早點北返,回析津府,整頓兵馬,再去迎擊北上的宋人。如果宋軍當真準備拿下析津府,那麼他們一路上暴露出來的破綻,將會使他們的致命傷。

只是耶律懷慶正猶豫着,到底要不要勸諫他的皇祖父。

結束了營中巡視,回到了御帳中,耶律懷慶發現他的祖父竟不顧身體情況坐了起來,帳中還有十幾位重臣、大將,不知什麼時候進了御帳。

耶律懷慶看到這些人,看到他們臉上的表情,心中登時咯噔了一下,莫不是逼宮?他忙上前走到耶律乙辛的身邊,轉身與這些人對視。

耶律乙辛拍了拍耶律懷慶緊張得青筋畢露的手,笑道,“佛保回來了。營中情況怎麼樣?”

“各營都安撫得力,就是有點沉悶。”耶律懷慶用最含糊的語氣將事情敷衍過去。

“嚇破了膽,說話的都少了?”耶律乙辛一眼洞穿,很輕鬆地說,“沒事,若是贏上一場,願意說話的就會多了。”

沒有人附和湊趣,甚至耶律懷慶都不敢,只聽見耶律乙辛的呵呵聲飄到御帳的穹頂上。

耶律乙辛笑了兩聲,忽然就收起了笑容,正容問道,“爾等可知,朕爲何要與南朝決裂?”

蕭金剛低頭默然,耶律述古默然低頭,幾位大王、樞密、宰相都沉默低頭,後面的重臣也都不敢開口。

沒人敢回答。官面上的原因是宋商爲奸作祟,耶律乙辛跟不同的人又說過不同的理由,但他心中如何做想,沒人清楚。到現在爲止,究竟是誰首倡此事,向皇帝提出諫言,都沒有曝光出來。在戰敗之後,皇帝態度越發詭譎,誰敢貿然發話?

耶律懷慶神色微動,今天早一點的時候,他的祖父剛剛跟他說過一番話,正是關於這件事。

他立刻明白了祖父與他談話的用意,正要開口,卻聽站在人羣最後的一人說道,“因爲人心。”

“胡魯?”耶律乙辛揚了揚白眉,“你說說看。”

來自國舅房的耶律仲康,字胡魯,在人羣中地位最低,年紀卻排在前面,跟耶律乙辛差不多。

他走出人羣,向皇帝行了一禮,“以臣愚見,陛下與南朝決裂,乃是見我大遼今日,人人不張弓,不拿刀,卻跟南人一般,整天拿着算盤,斤斤計較。這些年來,大遼國中,見面就說如何賺錢,有錢的高人一等,沒錢的都沒臉見人。穿了綢緞衣服,就想要白玉腰帶。拿着青瓷碗,就想要琉璃盞。南朝的物事是好,可都是要錢買的。還不是從頭下孩兒、奴口身上掏錢。人心都敗壞了,過去我契丹男兒哪個不識刀劍,月月都要修手上的繭,現在如今把手伸出來,一個個細皮嫩肉。”

老傢伙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卻完全不合時宜。

耶律懷慶看他身上的裝束,都是過去的契丹,並沒有如今時新的白玉帶鉤,翡翠扳指,寶石鈕釦之類的小物件,甲冑下面的袍子,一看紋路就知是平州的粗麻,其他人身上,幾乎都是南朝的機制細布。

大遼這些年的確是與宋人一起賺錢成了風潮,發家致富的一個個趾高氣揚,沒能賺到錢的,理所當然,都是怨氣深重。

看耶律仲康他身上的穿戴,自然是沒有賺到錢的那一部分中的一員。現在跳出來,不由得不讓人猜測,他是不是耶律乙辛安排的人?

要是再有一個人出來就好了,那樣祖父的心意可就一清二楚。

耶律懷慶正想着,卻發現他祖父的眼睛轉過來了……第二人是誰就不必多說。

耶律懷慶深吸一口氣,走出來,“都詳穩所言甚是。”

看見耶律懷慶出來,人人都鬆了一口氣。皇帝的心思陰晴莫測,做臣子的若跟不上皇帝的想法,可就是會被拋下的。太孫親自出馬,皇帝的意思就明確了。

莫名的被傳喚到御帳中,每一位大臣心裡都打着小鼓。尤其是在天門寨敗退之後,更是人人自危。誰知道皇帝要拿誰出來做替罪羊,殺給全軍將士瀉火?

有了確定話題,暫時也與敗仗無關,終於是可以把心臟放回到胸口裡了。接下來,自然就是皇帝的意志,就是他們的行動,緊緊向皇帝靠攏。

“大遼與宋國的往來不能不斷。”重臣們凝神細聽着耶律懷慶的發言,“這些年來,國中看似太平,實則危機四伏。國中貴胄這些年來,驕奢淫逸者日多,不論功績高下,卻在比家財多寡。以肉乾爲柴,以絲綢爲帳,絲毫不顧頭下男女貧病。爲了賺錢,什麼都敢賣,甚至販賣生口來牟利。”

在耶律懷慶漸次提高的聲音中,好幾位大臣身子抖了起來。皇孫代皇帝發聲,所言種種,他們或多或少可都沾了點邊。

周圍開始變得蒼白的臉色下,耶律懷慶一邊將之前祖父的話重新組織,一邊斟酌着語氣說着,“被賣到宋國的生口,都是正當年的壯丁壯婦,賣掉他們,那是把正懷孕的母鹿殺了取皮,把正生蛋的母雞殺了取卵……”

“蠢得不能再蠢!”

來自皇帝的怒斥,打斷了耶律懷慶的發言。

在耶律仲康和耶律懷慶做了引線之後,耶律乙辛就像一門大炮爆發了,可面對暴怒起來的皇帝,臣子們反而沒有之前的憂心。

蕭金剛眼珠子在耶律乙辛和耶律懷慶之間轉了兩下,然後垂下眼簾,恭聆聖訓。

“他們還能下崽,小崽子日後能種地做工。”耶律乙辛痛心疾首,“賣掉他們這些能生金蛋的金雞,買回來的,卻盡是些絲綢、棉布、瓷器、玻璃之類的無用物件。”

耶律懷慶悄然退回到他祖父的身邊,在祖父接過話題之後,他的任務總算是完成了。

“南朝的工坊賺了大錢,轉年來,東西壞了,還是要繼續跟他們買。絲綢棉花年年出新,瓷器玻璃更是土塊沙礫,可人要成人需要多少年?虧不虧?”

臣子們齊齊點頭,一上一下,彷彿在米粒前的雞。

“國中也建了工坊了,辛辛苦苦地建起來,可造出來的物件沒人買。”

“南朝的玻璃器皿晶瑩剔透,宛如水晶,說實話,朕也喜歡。而國中的玻璃,現在還有氣泡。價錢一樣,誰會買國中工坊的產品?何況南貨的價格甚至比國造的器物都要便宜。”

“但是你們想想,國人收上來的稅,是你們的俸祿,是軍餉。你們用到外面,又能落到百姓們頭上。錢到最後,都在大遼國中,沒給外人撿了好處。可要是都去買南貨了,辛辛苦苦全都爲宋人賺錢。國中的工人手藝無法長進,日後誰還學着做工?沒人做工,稅賦就會更少。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更別說你們爲了有錢買南貨,平添的殺業又有多少?”

沒人敢於回答皇帝的質問,幸好皇帝也不是要他們回答。

宋人一手將銀錢顛得叮噹作響,一手抖着金光燦燦的絲綢瓷器,把耶律乙辛手下的大臣們一家家的收買。長此以往,大遼皇帝手下的每一位臣子,說不定從南朝那邊拿到的錢帛,都要超過給他們的俸祿了。

作爲皇帝,他們能夠容忍貪腐之人,但絕不會容忍一個拿着敵國錢鈔的大臣。越來越多的貴胄被引誘得窮兇極奢,按照宋人指點的辦法,盤剝頭下軍州去與宋人交易。時間久了,人心散了,那時候,他們還會聽皇帝的話嗎?還是夥同宋人,將大遼賣上一個好價錢?

現在才下手,已經不能算是防微杜漸,而是亡羊補牢了。

不過耶律乙辛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徹底與宋國斷絕往來,甚至是在出兵之後,也沒有做出這個決定。

排除所有外在的僞飾,他真正想做的是將對宋人的貿易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由此把握住最多的利益。儘管在玻璃、鐵器上,他使人創立的工坊跟南貨形成了競爭,但在大部分領域,遼國還是需要宋國的商品。如果能夠掌握住這些商貨,那麼就能更好地控制住大遼。

但現在的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徹底切斷所有人的念想,包括自己的。

“你們知道的……”耶律乙辛的聲音陰沉了起來,“金剛奴,堂堂漆水郡王,有三個頭下軍州,遼陽、黃龍、日本,奴口二十萬,就供養他一族幾百口。朝中有幾個能比他富的?可他花得更多,最後沒辦法,日本的頭下軍州,能幹活的奴口都給他賣光了,連七八歲的小兒都給他賣到了南朝去做工。等到沒人賣了,他還搶到別人家去了。你們說,金剛奴這畜生,朕該不該抓,該不該殺?”

“當然該殺!”耶律懷慶立刻應道。

只有一個人回話,孤單得嚇了他一跳。不過立刻所有人都跟上了,紛紛附和皇帝。縱然其中還有好幾位還有漆水郡王的姻親戚裡和同黨,但誰也沒有爲那位已經冤死的郡王說上一句好話。

只要不是自己就行了。

在與宋國交易這件事上,人人身上都有屎,如果能有其中一人出來做了榜樣,其他人都很樂意幫皇帝把他的罪名釘死。

“西夏你們還記得吧。”耶律乙辛繼續說,“區區馬糞堆大的小國,只有不到百萬人口,卻能逼着宋國送上歲幣,讓宋國頭疼了幾十年。怎麼做到的?就是立國之後,一直都在堅持根絕漢風,絕不去學宋人的儀制、裝扮。絲綢做的衣服是好,但嵬名家的人就是要穿羊皮。一旦我等胡人……”

胡人。

耶律懷慶剛想就此抗議,耶律乙辛就道,“胡人就是胡人嘛,漢人罵我們,我們殺他們,有什麼關係?若是我們胡人學了漢人模樣,那叫什麼?漢人有句成語,叫邯鄲學步,就是有個古人看見邯鄲那個地方的人走路姿勢好,眼熱,就去學,卻又學不會,最後把自己該怎麼走路都忘了,只能爬着回家。你們說這人蠢不蠢?蠢得很,別說他沒學會,就是學會了,又如何?還是沒用。”

“如果是有用的那是兩說,火槍火炮,我們造的是不如南貨,但高麗、日本,東京道、上京道,甚至更西、更北,那些原本不聽話的部族,現在還敢不聽話嗎?最北的魚皮蠻,最西的黑汗,火炮一擺出來,他們就得跪着過來舔靴子。”

“沒有什麼逆賊是一門火炮解決不了的,不行,那就兩門。”

“去年,特納帶着四門炮,兩千人,去額濟納河上走了一趟。那邊一個部族就是不聽話,還殺了一個朕派去的迭剌。最後怎麼樣,不聽話的死光了,剩下的都是我大遼順民。兩千人一仗就打敗了兩萬人,過去做到過嗎?做不到。被四散而逃,周圍的部族沒一個敢收攏,無論男女老幼,都綁着送到特納面前,跑丟的馬和牲畜全都送了回來,沒人敢貪佔。最後一數,還多了兩千匹,這種事,過去做得到嗎?更做不到!”

這是耶律乙辛最自豪的地方,除了宋國,遼國的內敵外敵,全都給他打得服服帖帖。開國以來,從來沒有哪位皇帝有如今的威勢。

“好東西,這是肯定要虛心學的。因爲當真對我大遼有用。”

“但有些東西……宋人的衣冠穿戴,一身衣服幾十貫,一條腰帶幾百貫,有用嗎?沒用。”

南院林牙是位漢人,他附和道,“南人也講節用,不要把錢花在這些沒用的東西上。”

“是啊,南人自己講究節用,卻千方百計勾引我們胡人學壞!長腳水晶杯適合喝葡萄酒,琉璃杯適合喝燒酒,銀碗適合喝馬奶酒,裝肉要用汝窯,承魚要用官窯,這些沒用的講究,從哪裡傳來的?漢人那裡。有用嗎?沒用!”

“過去我們契丹人家,家來了客人,主人拿出一頭剛捕的鹿,那就很光彩了,要是拿出一頭剛殺的熊,客人肯定要拿出最好的禮物回敬。如果是一隻老虎,一輩子的交情就結下了。沒人會去在意宴席上喝酒用的是木頭碗還是羊皮囊。”

“現在呢?設宴沒有一副銀盤子,臉就拉下來了,看到是南朝造的鎏金碗,就換上了一副笑臉。”耶律乙辛用力拍着扶手:“這成話嗎?!”

一衆噤若寒蟬。

皇帝的態度很明確了,誰敢上去觸逆鱗?

更有人心中哀嘆,皇帝態度傳出去,日後雖然不可能完全斷絕兩國之間的貿易,但南貨再也無法公然擺在市面上了。

“南人過去有個秦國,你們應該都知道,秦楚齊燕趙魏韓,是秦國滅六國一統天下。自商鞅後,秦國的心思就只在二個字上——耕戰。耕田打了糧食,有了糧食就出去作戰,打下土地就繼續種糧,收割完再繼續打,絕不分心到其他地方。”

“而六國呢,加起來人口比秦國多得多,兵力也比秦國多得多,但就是心思太雜,分心太多。周公做禮樂,孔夫子教遍六國,教出來一大批措大,把六國教得只知道作禮作樂,空耗了錢糧無數,到最後加起來也比不上秦國一家,怎麼不敗?”

“南朝人多,比大遼多十倍,南朝還富,比大遼富百倍,但爲什麼過去大遼一直壓着南朝,就是因爲南人分心太多在衣食住行上,分到軍旅武備上的人口錢財,就少得多了。南朝每年的軍費五六千萬貫,看着不少,可跟南朝的財富比起來,真算不上多。百分之一而已。人口有一萬萬,軍隊多少人?不到百萬,也少得可憐。”

“原來這個南朝是不足懼的,可惜出了一個韓岡。”耶律乙辛嘆道,“這讓大遼不得不跟着變。”

“朕弄死過兩個皇帝。”

在重臣們面前,耶律乙辛對過去的行跡毫無遮掩。他們中間,甚至還有當初聽命動手的人,根本就沒必要隱晦。

“而韓岡……其實他做的跟朕沒有兩樣,也弄死了兩個皇帝。”

韓岡弄死了兩個皇帝?!

耶律懷慶驚了一下,又想了一下,覺得祖父說得沒錯。那位熙宗皇帝,壯年而夭,死得不明不白,而現在的這位天子,被栽上弒父的罪過,傳得天下皆知,毫無人望可言,與死人沒有任何區別。而韓岡便是其中得利最大之人,要說是他下的手,完全說得通。

耶律懷慶嘴脣動了動,想要提醒祖父一句。不過又放棄了。根本不用問,他的祖父肯定會幫韓岡好好宣揚一番的。

“只是他手腳慢了一點,誰讓他生得沒朕早呢。”耶律乙辛乾澀地笑了起來,“朕還會繼續盯着他,等朕不在了,還有太子、齊王,南朝的國勢看似鮮花着錦、烈火烹油,實際上遲早生變。”

這幾句就屬於老生常談了,在列的每一位重臣,都從耶律乙辛那裡聽說過類似的內容。爲了給重臣打氣,爲了穩固軍心,耶律乙辛將宋國內部的問題說了一遍又一遍。

“這一回,朕在河北的確是輸了,終究沒敢拋下一切,不過朕不能那麼做。該學的沒學好,不該學的卻學得太多。”耶律乙辛自嘲地笑了笑,“不過,朕的天運還沒有走。”

“說個好消息吧……”

帳中靜無一聲,只有大臣們呼吸的聲音,就聽見大遼皇帝乾澀嘶啞的聲音在輕聲說:“太子在河東贏了。”

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三)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下)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四)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九)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七)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上)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二)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四)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五)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一)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下)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