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

都說要新名號了,卻還在故紙堆裡翻找。

更何況,論語中還有“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三年”這一句。

冢宰就是太宰。說的是周公旦在周武王駕崩後,以冢宰的身份攝政。等到周成王成年後,周公旦便歸政成王。

要是章惇當真選了這個名號,在朝中可不僅僅是一點混亂就能了事的。

不過所謂的“儒學宗師”韓岡都能明白的事,真正有狀元水準、在官場中浸淫已久的章惇,哪裡可能不清楚?

“這個好。太宰掌六典,總百官,執朝政,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聽多了。”

兩人已經繞過了沒什麼可看的正殿,往寺後的山坡上走。坡上有好幾座古塔。每一座都比重修不過五十年的寺院古老得多。

聽到韓岡的話,正一步步沿着石階往上走的章惇猛擡頭,韓岡給了他一個真誠的微笑。

“其實,”章惇說,他腳步略重地踩着石階,“還有一個名號。與太宰一起,我正猶豫着選哪個。”

“是什麼?”韓岡腳步輕快,常年不懈的鍛鍊讓他可以一口氣跑上三十里,百來級臺階連熱身都算不上。

“元首。”

元首!!

韓岡差點崴了腳。他按捺下舉手高呼“嗨兒,章!”的念頭,“好!這個也好!”他保持着之前的微笑,“元首起哉,肱股喜哉,百工喜哉。”

千年後衆所周知的那個“元首”,屬於意譯,選了上古就有的同義詞。

元首起哉。元首明哉。元首叢脞。出自於《尚書》。按如今釋義,所謂元首,就統御天下,至高無上的君王。

要說誤會,這其實也同樣會引起誤會——另一個方向上的。

但韓岡可以確定了,章惇只是在開玩笑。

就跟他一樣。“總理”、“總統”,都只是韓岡的惡趣味。真要讓他稱呼一句章總統、章總理,或是被人稱呼韓總統,他同樣會覺得不自在。

其實叫太宰也罷,叫元首也罷,誤會不誤會的更是無關緊要,只要章惇不想着做真皇帝,他就是給自己加大將軍,或自稱假皇帝都沒問題。但估計章惇不會去觸這黴頭。

章惇倒是被韓岡觸了黴頭的樣子,“這個也說好,那個也說好,玉昆你什麼時候變成好好先生了?”

韓岡揚眉笑道,“太宰也罷,元首也罷,最後看的還不是子厚你的心意?”

章惇走上最後一級石階,仰頭看着正前方一座十幾丈高、黃土色的四面佛塔,“心意?我心意不過名正言順四個字。”

韓岡跟着走上去,“名正言順固然重要,但子厚你想要做的決不止於此吧?”

隋時所立的四面佛塔,密檐層層,檐角銅鈴隨風而蕩,叮咚脆響傳於四方。

章惇沒有迴應,一直望向塔頂,“有多高?”

“十幾丈總有吧。”韓岡回頭,衝下面招招手。十幾步外,韓岡的一名親衛忙小跑着上來,聽了吩咐轉身下去,在下面跟大法王寺住持說了兩句,又一溜小跑上來。

“十五丈三尺。不算低啊。”

“也就是座塔而已。”

兩人圍着隋塔繞了一圈。塔中沒有樓梯能上去登高望遠,只是個擺設。這讓韓岡和章惇很快就失去了興趣。

順着坡道繼續走下去,章惇開口說,“兩個月,京中就有人在報紙上宣稱,議員爲萬民之表率,代表億萬生民,理當尊禮議員,更重於宰輔。”

韓岡聽說過此人此事。還派人追查。結果只是一名被忽悠昏了頭的士子,把議會制度當了真。

這番言論,在京師中並沒有掀起任何波瀾。弄不清議會只是一件好看擺設這個現實的,畢竟只是極少數。但從韓岡所宣揚的道理上,這番言辭並無錯處。

而這位士子,最終也沒有受到懲處,只是那份小報的東家和廣告商都撤了資,很快就倒閉了。

這個結果,應該就是章惇的態度——有可能會被利用的正確的廢話,把說話人的嘴堵上就夠了。

“我覺得說得很對!”章惇看過來,語氣中的情緒多到讓韓岡驚訝,“都說議會能舉天子,選宰相,亙古以來,士民從未有今日之貴重。但在我看來,如今的議會,不是貴重,而是輕賤。不是權重,而是權輕。太輕!”

“所謂立法,不過受人之命。所謂舉天子、選宰相,同樣是受人之命。天下人眼中,權柄只在你我手裡,所謂議會,不過是遮羞布。權奸、逆賊,從來沒離過你我之身。”

“子厚你有什麼想法?”韓岡直接問道。

以韓岡和章惇的地位,兩人有什麼計劃要施行,基本上不再會自己出面,而是先授意下面的人提議,然後看看其他人的反應,再決定到底要不要繼續推動。

不過以韓岡和章惇的關係,直接說就可以了。

“我等也參選議員。”章惇顯然是早有準備,“宰相的名號改不改都無所謂,但身份必須要加一個。如此議會才真正有了實權,而你我總理天下,與天子分庭抗禮,才真正有了名正言順的道理。”

方纔章惇提到元首二字,韓岡只是感到巧合。但現在章惇終於說出他真實的想法,韓岡頓時把自己的警惕心提高了七八個等級。

治理全國的頂層官員,都是議會成員。而統掌一切的宰相,就是議會中擁有最多支持的成員——這是標準的議會制。

韓岡曾經考慮過的計劃,一直秘而不宣,卻在這裡被章惇說了出來。

如何改制,這也是韓岡常年在思考的一件事。

尤其是韓岡是真正擁有改變的能力,要管住自己的虛榮心和自信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最終,韓岡還是放棄強行去改變,現在的制度並沒有約束生產力的發展,相反的,制度上的缺陷,反而給了新生產業野蠻生長的空間。

但現在的議會,的確是一個嫁接在舊制度上的怪胎。有識之士,比如章惇,眼見於此,又有切身感受,自然會升起加以改變的想法。

親身加入議會,讓天下黎民之代表名副其實的同時,確實的將議會的大權抓在手中。以章惇和他身邊幕僚的才智,有此想法,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

可另一個可能並不能排除。雖然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不提防。

“子厚你的想法,我也曾經考慮過。只是當時條件還不適合。即使是現在,我也沒有把握。”

章惇擡了下眉梢,等待韓岡的下文。

“不過……讓皇帝在我等面前宣誓,這個機會,不是經常能碰上,很難得。”

章惇嘴角微微翹了起來,“是啊,太難得了!”

會心的笑容中,韓岡和章惇再一次達成了默契。

走下山坡的腳步,比上坡時更加輕快。

然後,就傳來了文彥博求見的消息。

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六)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說服(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九)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五十八章 南北(十八)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下)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一章 鞏州(上)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九)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十)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故(十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上)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六)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三)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