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

朝會之後,便是崇政殿中天子加上宰執重臣們的議事。而議事結束後,王安石照例被留了下來。不過沒有留在崇政殿,君臣兩人一起往着武英殿去了。

趙頊最近心情很好,行動如風,神采煥發。陝西連番大捷給他的興奮還沒過去,宮中又緊跟着給了他新的驚喜。雖然向皇后那裡自長女延禧早夭後就一直沒有消息,但昨日有兩名嬪妃卻一齊傳了喜信。消息傳出來,今天朝堂上,便是一片恭賀天子的聲音。

子嗣艱難是趙氏天子的通病,從真宗時起,皇子的數量就從沒超過三個——真宗一個獨苗,仁宗一個都沒有——儘管趙頊真正的祖父和曾祖父皆是以多子而著稱,生下的兒子都是兩位數,但過繼給仁宗的英宗也只生了三人。

而趙頊繼承皇位後,已經三年多了,好不容易生了兩個兒子,卻全都夭折,向皇后生的女兒同樣夭折,讓趙頊對已經有了兒女的二弟甚是羨慕。不過如今宮中又有喜信,趙頊正日盼夜盼幾個月後他的子女能安然出世。

而朝堂上,儘管反對變法的聲音依然激烈,但隨着在御榻上坐得時間越來越長,他已經能對無稽的黨爭之詞做到充耳不聞。再不會因爲幾個臣子跳出來指着變法一陣亂罵,就壞了一天的心情。

文彥博今天上朝時中氣十足,指着免役法罵了一個時辰沒停口。不過等到章惇把司馬光、吳充前兩年對舊時差役法的評價拿出來後,文彥博雖然還在罵,但氣焰卻被壓下去了許多。

雖然趙頊也不喜文彥博對新法事事反對,但凡王安石的主張也沒一處贊成。但在司馬光、呂公弼、呂公著接連出外的情況下,趙頊卻必須留一個反對的聲音在朝堂上。

異論相攪,是宋室天子控制朝局的家傳法寶。文彥博在朝中一日,反變法的聲音雖然低弱,但畢竟還有着主心骨,但若是文彥博再去職,朝堂上的反變法派肯定是樹倒猢猻散。只剩變法派一家,趙頊亦難自安。

其實免役法的出臺有些倉促,若是依照王安石一開始上報給他的規劃,這一法案應該是再經過一年的體量,到明年下半年時機成熟後纔開始推行。但爲卑官加俸並給胥吏俸祿的計劃不知怎麼流傳了出去,卻不得不將之提前。

因爲事發倉促,頒佈的條令中有不少缺憾,文彥博抓住其中的幾點加以攻擊,便是鬧了一個上午。也就是因爲文彥博鬧騰得太厲害,趙頊留王安石下來商議軍務,卻沒有把文彥博一起留下。

王安石跟着趙頊,君臣二人一路走到武英殿。擺在偏殿正中的沙盤不再是前些日子的秦州山川,而是以橫山爲主軸,囊括了鄜延、河東山川地理的沙盤。沙盤之上山巒起伏,無定河和黃河穿山而過,條條支流清晰可辨。

不過當王安石在殿中見到了一名武將,就再沒去在意沙盤的事,“燕達?”

前日在綏德城立下大功的西軍將領正在沙盤邊跪着。燕達現在已經是鄜延都監,但因爲他是郭逵被提拔起來,跟種諤不合,在韓絳面前也不受待見。今次他上京詣闕,也是被韓絳打發出來的。

“平身。”趙頊出聲示意燕達和殿中的內侍都站起來。

燕達年紀在四十上下,身材雄偉,挺身而立有之態。不過容貌醜陋,面如鍋底,虯髯蜷曲,略顯細小的雙眼寒芒隱生,瞪起來彷彿就要吃人,如同古之惡來,讓殿中內侍也不敢正眼看他。

不過燕達的性格完全沒有半點外表上的暴躁剛戾,相反的,卻是以帶兵寬厚著稱。他前日面聖時,趙頊問他帶兵當以何者爲先,他的回答是“愛”。趙頊詫異地問道愛怎麼能超過威,燕達則道,“威非不用,要以愛爲先耳。”

這番話讓趙頊聽了讚賞不已。若天下統軍的臣子都這麼想這麼做,也不會時不時地就有兵變了。李復圭在慶州,恣意威福,苛待衆軍,連鈐轄都監都是想殺就殺。讀了多少年的書,連個武夫都比不上,真該讓已經被貶到外地的他來聽一聽。

大宋天子走到沙盤邊,王安石跟在後面走上去。燕達見狀,躬身退後了兩步,不敢居於王安石的身前。

趙頊雙手扶着沙盤邊框,眼睛盯着無定河,沿着河道從無定河與黃河的交匯處一直向上看去,越過綏德城,停在了橫山的北麓。這裡插着一面小旗,白色的只有半個巴掌大小,上面寫了兩個字——羅兀。

“韓絳奏請進築羅兀,並言其地有十利三勝。據有此地,橫山便穩入我手。不知燕達你對韓絳的說法如何看?”

羅兀城的城址與綏德城一樣,同樣位於無定河畔。不過比起猶在橫山南麓的綏德城,羅兀城是一下向北躍進了近六十里,距離西夏東南重鎮銀州,則只有十里之遙。

這是個很冒險的計劃,西夏的反撲將會比綏德築城時更爲激烈,很可能要面對十萬以上的敵軍——不再是號稱,而是實實在在的人數。

可一旦計劃成功,大宋便能完全控制橫山地區。西夏倚之爲屏藩的橫山蕃部,以及由祥佑、左廂神勇兩大軍司共同堅守的東南防線,將徹底崩潰。橫山一失,同在無定河畔的銀州、夏州將不復西夏所有,而被党項人視爲生命的青白鹽池,也將落入宋人之手。

西夏國的兩個核心地域,一爲興靈,一爲銀夏。興慶府和靈州是西夏的中心,位於黃河之畔,處於荒漠之中,有七百里瀚海阻隔,兵力難及。而由銀、鹽、宥、洪、夏幾州合稱的銀夏地區,就位於橫山北麓。銀夏諸州向興慶府提供西夏一半以上的財稅,以及超過三成的兵員,失橫山,則西夏不保,若能控制銀夏,西賊覆亡可期。

立一城而奪西賊半壁江山,趙頊心動了,王安石也同樣心動。燕達在天子面前,也是如此說道,“羅兀若能守住,橫山必定。橫山一定,西賊便不足爲慮。我越瀚海攻興靈,轉運勞苦,糧秣難以爲繼。而鐵鷂子、步跋子沒了橫山蕃人支援,越瀚海來攻,同樣會困於糧草。且失了橫山,只靠興靈一帶的出產,並不足以供養西賊的十萬大軍,到時候,党項人也只有向朝廷乞降一條路可走。”

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羅兀城能守住。燕達不好在天子面前說韓絳不是,只能用此曲言。王安石輕輕頷首,燕達也算是心思細膩了。

他問道:“光是一個羅兀城不知能不能守住西賊的攻打?羅兀孤懸在外,若是賊軍突至,綏德城緩急間卻是難以及時救援。”

單一的城寨即便再堅固,也不過是個點,在城池附近必須修造可以相互支援的堡壘,才能構築起一條穩固的防線。孤城難守,只要稍稍瞭解軍事,就能知道這一點。

宋人自仁宗時起,不惜國力的在宋夏交界處大規模的修造堡壘,連成了兩千餘里的防線。每一處關鍵性的戰略要地,其周圍不論哪個方向,無不是十里、二十里內便是一處寨堡,城寨羣互相交通勾連,組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比如秦州的甘谷城,其左近,就有吹藏、大甘、隴諾三堡護翼,而最近開始駐守甘谷的秦鳳都監劉昌祚,又向朝中申請向北修建尖竿、隴陽二堡。這幾座堡壘都是在開始修築甘谷城時就有了規劃的。

“羅兀城雖然孤懸,但只要力保連接綏德的道路不失,西賊必然勞而無功。且其地向東五十里,便是河東地界,若是西賊來攻羅兀,河東便可出兵救援。”燕達停了一下,沉聲道:“要穩守羅兀,須得陝西河東同時出力!”

趙頊沉吟良久,方說道:“……你先下去吧!”

燕達叩拜了之後,退出了武英殿。神色坦然,並沒有因爲天子突然命他退下而慌亂失措。

趙頊雙眼直勾勾地盯着沙盤上的黃河東側的一片山地,緩緩低吟:“河東……”

王安石提聲道出了趙頊心中的猶豫:“若如燕達所言,當加授韓絳河東宣撫一職。”

韓絳以執政之身出掌陝西宣撫。臨機有自由處斷之權,而且朝廷已經賜了他空頭宣扎兩百道,填上姓名年甲就可以給人封官。這是爲了方便他指揮軍中,招攬橫山蕃部。如果把河東劃到他手上,當然得給他同樣的權力——至於另外派人宣撫河東,只會添亂,達不到護翼羅兀外圍的初衷,趙頊和王安石想都不會去想。

趙頊嘆了口氣:“不過要想兼任陝西、河東兩路宣撫,光是一個執政資格卻是不夠。”

而且趙頊還擔心着韓絳本無軍功,素不知兵,爲陝西宣撫已經有些怨聲,若爲遽爲兩路宣撫,他怕是要殺掉一批河東將領來立威以固權威。桀驁不馴的驕兵悍將當然要嚴加處置,但趙頊怕鬧出亂子來,反會耽誤正事。

“那請陛下加韓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宰相之尊領河東陝西兩路軍事,當能如臂使指。”

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二百零五章 變故(二)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六)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三)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下)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遷(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二百一十章 變故(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六章 流水(下)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二)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五)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