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

劉源收到命令後,便縱馬而出,直奔曾經的歸屬之處。

廣銳軍被韓岡帶出城來後,就被安排在後方。一直沒有等到韓岡的命令,如果是配屬在他人麾下,能在後面納涼,根本就是求之不得的美事。

但韓岡畢竟於整個廣銳軍有恩,自從流放到河湟之地後又多方照顧。現在跟在韓機宜的身後,前面打得熱火朝天,而自己卻坐着冷板凳,撈不到一個上陣的機會,許多人都微微地有了些怨言。

當他們看到劉源終於狂奔過來,手上還掌着一面紅色的旗幟,廣銳軍上下差點就要歡呼起來。就算撈不到封妻廕子的機會,能得到金銀財帛還有土地,也是一樁美事。跟着韓岡,他們的功勞絕不會被人貪墨。堅信着這一點,廣銳軍纔會緊隨着韓岡,毫無半點動搖。

廣銳軍的番號和旗幟早已成爲沉寂,世間再也找不到曾經讓千萬人跟隨過的,那面鑲着黑邊、繡着廣銳二字的血紅大纛。劉源帶來的旗幟沒有任何紋飾,就是一面純而又純的紅旗。但聚攏在同一面旗幟下,依然讓千百名爲廣銳之名而廝殺過的戰士心潮起伏。

紅旗招展,隨着旌旗所向,潛藏洞中的毒蛇終於亮出了毒牙。

繞過了前方刀箭激烈的戰線,從兩翼插進了吐蕃人的陣列。在千名廣銳軍的一擊之下,被分派上來迎敵的蕃軍竟然毫無抗力。

原本青誼結鬼章就已經頂不住宋軍的攻勢,只是在援軍抵達之後,膽氣復壯,纔跟對面的宋軍對拼個有來有往。但現在廣銳軍這個生力軍投入戰鬥之後,情況立刻急轉直下。

重新恢復了完整形態的廣銳軍,雖然眼下的編制和人數,都只有舊時的三成不到。但一個完整的作戰體系所展現出來的戰力,充分證明了他們當初是如何憑着區區三千人,就震動了整個關中,讓天子夜不能寐。

青誼結鬼章本已經難以支撐,本來他的目的是纏住宋人,讓他們不能撤退,可現在情況完全逆轉,變成宋軍死命的纏住他的隊伍,不讓他回撤。

戰線犬牙交錯,越來越多吐蕃戰士都放棄了戰馬,緊密地站在一起,拿起刀槍與宋人面對面的廝殺。陣列前都是一刀一槍地交換,每砍倒一名宋人,自己一邊就同樣有着一名族中兄弟倒下。

無數血水從不同的源頭匯聚過來,在人們的腳下化作一條小溪流淌。踩過一汪汪血水,濺開的紅色液體將一雙雙眼睛染得血紅。他們投入慘烈的搏殺,狂吼着將手上的兇器揮砍出去,全是因爲相信援軍在稍事休整之後,就能投入戰鬥,將勝利帶回到他們的手中。

可是當先趕來的不是自家的援軍,而是更爲精銳、更爲勇猛、也更爲瘋狂的宋軍!

原本就已經變得十分脆弱的堤壩,擋不住新的一波更加洶涌澎湃的浪濤。已經是勉強支撐的戰線,最後也抵擋不了新銳戰力的衝擊。

見着廣銳軍如同熱刀插入黃油一般切開吐蕃人的隊列,韓岡暗歎要不是當初吳逵選擇了坐守咸陽,而是流竄於關中,別說現在能直攻河州,就是能保住隴西不被放棄,便已經是萬幸了。

吐蕃人被廣銳軍的瘋狂給嚇住了,青誼結鬼章的命令不再管用。有許多人想往山裡逃竄,但他們立刻發現,從現在的位置前往最近的一條進山小道,免不了要通過宋軍的戰線。

“拼了!”

慄頗一聲大叫。他已經一日一夜沒有長時間的休整,加上自香子城下轉進的這幾十裡,整個隊伍早就人困馬乏,失去了大半的戰鬥力。他本來以爲到了珂諾堡後,還可以在城下休息一陣,然後再與青誼結鬼章併力攻城。靠着珂諾堡中的幾處暗道,還有全是步兵的宋軍趕來之前的時間差,當能順利的攻下這座城堡。

可誰能想到,竟會直接被捲進了戰場之中?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慄頗將悲嘆丟到腦後,舉起手中的腰刀,命令自己麾下的戰士前去援助潰敗中的青誼結鬼章。

可是,就只有很少的幾十騎響應了他的命令。

都太累了。不論是人還是馬,過度疲勞的情況下,一旦歇息下來,再想催動他們,那是比登天還難。人能感受到迫在眉睫的危機感,在危急關頭能迸發出難以想像,但四條腿的畜牲卻沒有這麼騎手們一次次地揮鞭,換來的也只不過是胯下坐騎的團團亂轉。

“下馬!下馬!”

慄頗當機立斷地發號施令。

但聽他的話的人卻不多,都是自家的戰馬,丟了怎麼辦?一時的猶豫卻立刻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結果。潰散的鬼章軍紛紛逃往道旁的山野之,只有少部分逃了會來。騰出手來的禁軍步兵,用神臂弓隔空清理了一通慄頗手下的戰馬,隨即手持刀斧的廣銳軍,便一頭扎進了陣中。

混亂之中,任憑個人再是武勇,在如泰山崩石一般橫掃過來的軍陣面前,也只有被碾壓的份。衝入敵陣中的廣銳軍,單看其個體,是一片紛亂雜亂無章的行動,其實卻是在軍官們的指揮下,於大方向上井井有條。

爲數千人的精兵悍將,如同春蠶啃食桑葉,不斷侵蝕着吐蕃軍的陣線。長刀橫掃,大斧縱劈,羣狼掠過的地方,只留下一片血光。不住地被擠壓,眼見得陣腳再也支持不住,慄頗終於忍耐不住,派出了緊跟在他的身邊,族中最爲精銳的一支百人隊。

從數萬人精挑出來的百名戰士,又是聚集在一起。只是並排站成數排,用着長弓,連續射擊數輪。就讓怎麼也無法阻擋的廣銳軍的攻勢,終於爲之一滯。

儘管覆蓋式的射擊,讓與宋軍擁擠陣前的自家人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戰局一時間的扭轉,給了慄頗組織兵力重新反撲的勇氣和信心。

“兵力還是我們這邊多,解決這幾百名漢人,剩下就不足爲慮!珂諾堡肯定能打得下來!”慄頗面目猙獰地吼着。

而在他前方數十步外,劉源正恨恨地看着自己掛在胸腹腰肋處的數支長箭,他方纔領軍衝得最猛,要不是韓岡賜給的精鐵甲冑,今天少不得就要躺着回去。

“攻上去!別讓他們有喘氣的機會!”

劉源將掛在盔甲上的長箭用力一把拔出,用着比吐蕃將領更爲響亮的吼聲,吼着自己命令。眼見着吐蕃人有重新整頓戰線的動作,深悉軍事的將領便不會給他重振旗鼓的機會。

但改變戰局的不是廣銳,也不是重新組織起來的吐蕃軍。

原本在開戰時就被韓岡派出到山上的兩支偏師,這時終於迂迴到位。雖然一邊各只有一個指揮,但當他們終於出現在戰場,出現在吐蕃人的後方。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射出第一批箭矢,他們的目標就已潰不成軍。

“慄頗,退!”

青誼結鬼章領着殘部從還沒有合圍的宋軍之中狂奔而去。離開之前,還秉持着一點香火之情,高聲提醒了慄頗一聲。而憤怒中的木徵家大將,恨恨地一揮馬鞭,同樣調轉頭來,也跟着青誼結鬼章,向着他方纔的來路狂奔而去。

韓岡遠遠望着前方搖晃的戰旗,聽着萬衆高呼的聲音,終於長舒了一口氣,攤開手,溼漉漉的掌心證明了他方纔的緊張和憂心。

一名騎兵狂奔而回。

“劉……劉……劉……”劉源派回來的信使不知用什麼詞來稱呼現在廣銳軍的領軍人,“劉”了半天,纔想起了他現在的身份,“保正讓小人問機宜,是否要他現在回撤?!”

劉源這話問的,分明是想繼續追擊。吐蕃人的戰馬都已經沒有了氣力,韓岡甚至在看到幾個當場倒斃於地的例子。這種時候,追上去就能讓吐蕃人的大部分戰馬完蛋大吉。如何不追?!

“去跟劉源說,讓他追下去!”韓岡立刻下令。

傳令兵接下命令,轉身就騎着馬跑了。

雖然配屬給廣銳軍就十幾匹用來傳令的戰馬,但韓岡相信,今次一戰,劉源肯定能奪下幾倍幾十倍的馬匹。

在等待前線的回信中,宋軍已經開始打掃戰場。死亡的戰馬、被累垮的戰馬數以百計。而蕃人的屍體也同樣是以百來計數。

這又是一個勝利,當韓岡看着被人呈到自己面前的田瓊遺骸的時候,也終於能說一句“你可以瞑目了。”

幾名俘虜被押解過來。他們已經問明瞭身份。在沒向他們問話之前,就拿了兩個吐蕃俘虜開刀。直截了當地詢問手段,甚至連用刑都沒有,就讓他們都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地全都說了出來。

香子城已經解圍了,而一開始就在香子城下吃了大虧,讓韓岡也爲之吃驚。

“王舜臣幹得不錯,難怪要轉進,已經被擊敗的敗軍還想在我這裡找回面子,這還真是好笑。”

韓岡哈哈兩聲大笑,帶起了周圍將士的一片笑聲,笑着吐蕃人的自不量力。

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下)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興波(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三)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說服(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火箭(七)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下)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五章 流水(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二百二十章 變故(十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上)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