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上)

已是二月下旬。

下了兩場雨後,不但京畿一帶的旱情稍見緩解,連同比起往年要高出不少的氣溫,也連帶着恢復到正常的水平上。

在等待南省發榜的這段時間裡,韓岡的生活變得輕鬆了許多。書還是要讀,至少殿試那道關還沒有結束,但已經沒有禮部試之前,那種火燒火燎的急迫感。

每日裡,韓岡都是讀書、品茗,偶爾還出去逛一逛街,約上慕容武,和同樣結束了考試的種建中,坐在一起喝酒。

閒來無事,韓岡還跟王韶、王雱討論過殿試時,天子可能會出的題目。看起來根本不去考慮自己會落榜的情況,顯得自信心十足。

“肯定是策問!”

韓岡昨日與王雱會面時,王安石的長子是這般說的。在禮部試上,已經出了論,那麼到了殿試上,天子會出的必然是策問無疑,這點事不用多想。

具體到策問何事,由於通過禮部試的進士們來自於天南海北,肯定是不會針對任何一個地區的具體情況來發問。

依照王韶的猜測,以及韓岡自己的推斷,多半與三年前的殿試題目相類似。

三年前的殿試題目,天子問的是如何使如今的朝政臻至三代之治——“生民以來,所謂至治,必曰唐虞成周之時,《詩》《書》稱其跡可見……要其所以成就,亦必有可言者。其詳著之,朕將親覽焉”——也即是如何變更舊時法度,一掃朝中積弊,讓趙頊可以做一個明君。

今年題目不會偏離這個大方向太多。當然,大方向並不是指變法,而應是針對過去幾年施政上的問題,讓新科進士們暢所直言。考覈進士們的治政水平,徵集改進朝廷施政的手段,並向來自四面八方的士子們,詢問各地新法施行的真實情況。

尤其是最後一條目的,瞭解如今天子性格的王韶和王雱,都給了韓岡一個肯定地回答。幾乎可以確定,天子不會放過這個瞭解地方政事的機會。

猜題猜得八九不離十,韓岡自然知道該怎麼去做。針對性的去模擬幾篇策問,王韶看了之後,還不忘幫着韓岡改上一改其中的詞句。

不得不承認,通過詩賦出來的進士,文學水準就是遠遠高過只明瞭經義的韓岡。即便十幾年來,再沒有考中進士前那般用心苦讀,但王韶的一番修改之後,韓岡模擬的幾篇策問,頓時吟誦起來琅琅上口,而內蘊的含義也因此讓人感覺着一下深刻了許多。

韓岡只讀了一遍,當即便對王韶拱手一揖:“樞密之才,韓岡自愧不如!”

“玉昆,你以後還是在經義上多下下功夫,至於詩賦……”王韶搖起了頭。他倒不是在嘲笑韓岡,但沒有天賦就是沒有天賦,韓岡在詩賦上的水平,其實比自家不成氣候的二兒子強不了多少。

“當年嘉祐二年的進士中,張子厚和程伯淳,都不是以詩賦名世,名次其實排得也很靠後。但他們如今都是天下有名的宗師,玉昆還是學着你的兩位師長,揚長避短爲好。”王韶安慰似的說着。

“其實若有閒空,玉昆可以向王相公學一學作文寫詩的本事。都做了岳父了,總不會敝帚自珍的。”王厚拿着韓岡開玩笑,渾不想他自己的水平,還不如韓岡。

“學不來的!”王厚的話讓王韶登時搖起了頭,放下了手中的茶盞,極嚴肅地向韓岡、王厚說道,“當朝才士,有一個半人的文章,是學不來的。”

“一個半?哪一個半?”韓岡立刻追問道。

“半個是蘇子瞻,一個就是王介甫。”

王厚咦了一下,眯起眼,眼神漫無焦點地追憶着舊年的記憶:“記得大人以前曾經說過,讓兒子不要去學王相公的文章,說是天下文章皆可學,就他一個不能學。怎麼現在又多了半個?”

“那是因爲蘇子瞻當初還沒有吃過什麼苦頭呢……”王韶笑着瞥了韓岡一眼,讓蘇軾吃了大虧的元兇禍首可就坐在這裡,“蘇子瞻舊年文章,雖是出衆,但也只是十數年、數十年一出而已。但他如今因故通判杭州,傳出來的詩作,已經漸漸有脫出窠臼的樣子。只是還沒有完全得脫舊型,所以他只得算是半個……至於令岳!”

王韶對着韓岡一聲長嘆:“文章到了他這個地步,已經算是登峰造極了。看似平實古絀,但細細想來,卻是一字難易。王介甫任知制誥和翰林時,兩制才士中,以他的行文最爲簡潔,但文字卻是最好的。一字褒貶,近於春秋之法。王珪之輩,即便用滿了好詞,都一樣望塵莫及……白首想見江南;欲尋陳跡都迷。這筆力,無人學得來的。”

韓岡點頭受教,對王韶看人看事的眼光又更加深了一層認識。

唐宋八大家,宋六家中以王安石和蘇軾後世的名氣最大。雖然有着各種各樣的因素在,但也可以說他們的兩人的文章,要高出儕輩一等。

而以韓岡的瞭解,蘇軾如今的文名雖高,但還是沒有到後世的水平。幾首千古流傳的名篇,現在也沒有出爐。文章憎命達,在他離開京城去杭州之前,蘇軾一路得到貴人提攜,來往的朋友,也皆是天下間的第一流人物。人生一片坦途,要想能作出觸動人心的作品,當然是很難——直到他被迫離開京城,纔有了向更高一層攀登的機緣。

就不知道還沒東坡之號的蘇東坡,日後會不會謝自己。韓岡想着。

至於王安石的水平,那是幾十年的積累出來的結果,當然不是眼下的蘇軾可比。厚積而薄發,不經意間寫出的詩作,並沒有太過追求文字的華美,而是將心中感觸隨筆而發。他詩賦文章的水平,來自於心胸、見識和經歷,文采反而只佔到很少的一部分。這樣的文字,的確不好學,也不便學。

“先不說這個了,都是以後的事。”王韶將方纔說的都丟到一邊,“再過兩天就要發榜,玉昆你倒是養氣到了家,竟然一點也不見你擔心。”

正如王韶所說,再有兩天就要發榜,能在發榜前還能如此輕鬆談笑的士子,當真並不多見。韓岡就算文學上的才華不到家,但他這份養氣功夫,也當得起他如今的名氣了。怎麼說他才二十出頭,平常人在他這個年紀,心思浮動得厲害,很少有寵辱不驚、安如泰山的沉穩。

“其實也不需要兩天後,明天夜中應該就能知道消息了,昨天見到王元澤,他便是這麼說來着。”

殿試上不會黜落考生,僅僅是決定名次高下。只要能登上禮部試的錄取名單,那便是一榜進士。榜下捉婿,有哪個會等到殿試之後才掛出的進士榜來捉?直接看到禮部試的結果就該出手了。

大宋皇宮,那是四處漏風,宮內的一點消息,轉眼都能傳得滿城風雨。貢舉合格的名單送進宮中,當天夜裡就能給抄出來,而排在前幾位的,更是天子剛剛看過,轉頭外面就得到消息了。

會守在黃榜下捉女婿的,那都是些沒有門路的商人而已。若是手眼通天,禮部試合格名單送到宮中的當天夜裡,就能派人去守到心儀人選的落腳地,第二天人一出門,就能給捉將回來。

如果今科得中,以韓岡的名望,不同於沒有背景的貢生,關注得人絕對不少,基本上明天入夜前後就會有消息傳出來。而韓岡的身份,足以讓他在第一時間瞭解到今次考試的成績,最多也只會比天子遲上一兩個時辰而已。

王韶也是點頭,“那就等明天了。”

第二天,又開始下起了雨。

一個月來,國子監的大門,還是第一次不是在考試時間開放。一名內侍在一隊班直的護衛下,倏進倏出,匆匆離開國子監。

……

朝堂上最近並沒有什麼大事,趙頊的耳根子也難得的清淨了一些。

科舉是三年才得一次的大典,牽動着天下士子的心。在這件事面前,什麼都要放一邊,聰明的人都會選擇換個時間鬧事。

趙頊正等着,今年的考生有名氣的不多,比不上去年,更別說與羣英薈萃的慶曆二年和嘉祐二年相比。王安石、王珪、韓絳,皆是慶曆二年及第。呂惠卿、曾布,都是在嘉祐二年博了個進士出身。

想來想去,能讓趙頊看高一眼的也只有韓岡一人而已。

韓岡的才智,趙頊當然相信,若是他能在家苦讀三年,一榜進士不足慮。只是他這三年來,爲國事兢兢業業、出生入死。學問都耽擱了,現在來考進士,就不知會有幾分成算。

要是韓岡能寫出些像樣的文章,編成幾卷文集,直接賜個進士出身,甚至進士及第也不是不可以。就如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那樣,五十卷的文集一獻,趙頊直接就給了他一個進士出身。

可惜韓岡現在不論是文名還是著作,都還是欠奉。以他的年紀,當然也不可能會有。唯一可以讓韓岡拿的出手的就是邊功。但科舉是朝廷安穩的基石,趙頊就算再看重韓岡,也不會在禮部試上動手腳。如果不能通過禮部試的考覈,趙頊想給韓岡賜進士頭銜,也得再等上幾年。

“唉,這就要看他的運數了。”

殿外的閣門使進來稟報,說派去貢院的人已經回來了。

“來了?”在崇政殿中,終於等到了消息,趙頊精神一振,“快點讓他進來!”

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六)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二章 鞏州(中)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四)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一)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四)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八)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一)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悖(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三)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四)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微瀾(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