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

韓岡低頭看着手上整理出來的文字,與方興的彙報對照來參考,最後點頭道:“進度不錯,辛苦了!”

方興賠笑着:“是提點的競爭獎勵管用。”

韓岡每天用獎勵來鼓勵各組競爭,每天總計一百五十貫的懸賞,只取前十名賞賜,就讓一萬多人拼了命地幹活,一天的進度幾乎能抵得上尋常的兩天。正常情況下,民夫們怎麼也不可能這般勤力。

王旁則嘆道:“也是玉昆待人寬厚,才能得民夫信任。得了信任,纔會如此賣力。”他看着大堤上,隔着一段就有一座的工棚,裡面不僅僅是民夫們休息的地方,棚子下面還排着一隻只盛滿了水的水桶,不時地就能看到有人過來舀上一瓢灌下肚去,“換做是其他地方,哪家會給民夫們提供鹽水喝?”

方興也道:“民夫在烈日下辛苦做活,流汗極多,我們這邊摻了鹽的涼水都是爲他們準備着,一天差不多都要用上一石半的鹽。就是不知其他地方能不能做到。”

“難說啊……”韓岡喟嘆道。他能管着開封府的流民,監察沿河各縣的工役,卻管不到京畿以外去。

昨日中書下令,徵調了一批流民往洛陽那邊去修築黃河大堤,這雖然如了韓岡之願,但要指派流民一路走過去,還是要費不少周折。最關鍵的是不能讓他們往東京城去,想想也只能安排他們沿着大堤走。而流民們到了洛陽後,那裡的官員想來也不會如自己一般用心,民夫的傷亡率不用想也會大於白馬這邊。這等於是自己將他們送進虎口,韓岡的心中總是有點難以釋懷。

看着韓岡心情有些沉鬱,方興識趣地轉圜道,“如今東京一段河堤已經動工,洛陽也要跟着動工,過幾日,從洛陽到大名的河堤都要開始修築。”他感嘆着,“黃河之患,在沙而不在水。日前準備用浚川杷來疏浚河道,目的也就是爲了驅沙。提點的方略,由不得天子不心動啊!”

“誰讓玉昆說出來的道理,都沒人能駁得了?”王旁附和地笑着,“”

韓岡搖頭:“有些人只是暫時觀望、等待時機而已,不是當真認同。”

束水攻沙的方略,前些日子從王安石口中說出來後,就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畢竟是將過去行之千年的治河手段全盤推翻,反對的奏疏如雪片般飛來。可細細數來,真正反對的最爲激烈的僅僅是一些想博取名聲的小臣,最大的也不過是幾名御史而已。舊黨重臣一個個都閉着嘴,富弼、文彥博等人都沒有說話。

韓岡的提議很有些道理,加之楊繪的例子、還有鄭俠的例子都擺在前面,誰願意出頭成爲東京人的笑柄?而且韓岡的性格也漸漸地爲人所知,言不輕發,行必有據,這兩年一樁樁的事蹟驗證着,又有誰敢立刻跳出來丟人現眼?至少要等到他失敗之後再出手。

再說要彈劾人,沒必要迎着對手的長處去,那不是自找不痛快?安置河北流民的過程中,有的是機會。只要是爲官理事,就不會沒有出錯的時候。不說構陷二字寫來之易,就是要找茬,也是一找一個準。

有些人的想法,韓岡不用費心去猜都能看得明白。

所以朝堂上的紛爭只用了十來天就沒有了聲息,只不過私下裡討論的就有很多了。

有人支持韓岡,他們翻找古籍,在《漢書》中找到證據。在《漢書·河渠志》中,張戎說“水性就下,行疾,則自刮除,成空而稍深。”也就是跟韓岡說得是一個道理。

但也有人反對,畢竟這一方略過往從無有人施用於黃河。據說在宰相府上,反對聲最爲激烈的是都水丞侯叔獻,他一口咬定束水攻沙絕不可行,不是韓岡說得道理不對,而是工程難度太大,能夾水攻沙的內堤根本修不起來。

不過因爲碓冰船一事,王安石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將侯叔獻頂出來讓人當笑柄,而暗地裡採用了韓岡所創的雪橇車,最後一舉翻盤。韓岡因此事而備受讚許,而侯叔獻則成了韓岡的踏腳石,所以有許多人都認爲侯叔獻這實在挾忿報復。

韓岡與京中聯絡頻繁,爭論傳言皆有耳聞。

許多言辭,只能報之一笑,連反駁都嫌浪費口水。不過也有一些,卻是很有些道理。比如侯叔獻所言,韓岡也爲之深思。

不過韓岡好歹也知道,束水攻沙是明清時代出現的治河手段,那時候的技術條件能用,此事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說起治河,韓岡其實也只記得束水攻沙這幾個字。但推敲其中道理,卻總比現在一味地加固堤防,可每隔幾年十幾年就有一次破堤改道要強。

束水攻沙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下游破堤如故,可只要能將開封這一段堤壩穩固住,這就是功勞。且現如今京畿周邊全線動員,就算放棄了束水攻沙的方略,光靠重新加固起來的大堤,其實也能撐個好些年。到時候,說起來還是他韓岡的功績。

而之前所用高築堤壩並開支河分水勢的策略,也即是西漢末年賈讓提出的“分殺水怒”的方略,並不是不好,還有若能分水分到後世那等讓黃河斷流的水平,那還要頭疼什麼黃河決堤?可現在做不到,每分一次水,水流就越緩,沉寂下來的泥沙就越多——這何時是個了局?反倒是束水攻沙看着能拖得長遠一點。

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韓岡的幕僚們也都完全認同了這個觀點。

方興道:“等到今年冬天內堤開始修築,洪水未至時就能束水攻沙。而到了行洪期後,又可以緩解洪水衝擊外堤。大河金堤必穩若金湯。”

王旁望着河心滔滔濁流:“‘多用巨石,高置斗門,水雖甚大,而餘波亦可減去。’這是真宗皇帝當年說如何在汴河上修斗門的口諭。如果洪水水勢高漲,多餘的水就會從斗門上漫過去。而內堤的作用,有一半也近於此理。”

韓岡搖搖頭,心中也不知道該嘆氣還是該感慨,就連王旁都能隨意舉用故事,而來源還是皇帝。

河防之重,實重於泰山。黃河三天兩頭決口,決口後,就是一瀉千里,梁山泊——官場文字上稱爲梁山濼——是怎麼來的?就是五代至宋初,黃河多次決口,每一次決口,洪水多半都涌向東面,最後在古鉅野澤處瀦留,匯聚成浩浩蕩蕩的八百里梁山泊。

作爲通往京城的運河——五丈河的源頭,梁山泊水產豐富,同時又是將京東東路的出產運往京城的起點,但當初形成梁山泊時,京東東路死了多少百姓,淹了幾座城池,如今的人們都還能記得——就在真宗皇帝的天禧三年【西元1019年】,黃河決口,其位置就在白馬縣,“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歷澶、濮、曹、鄆、注梁山泊”——白馬縣的縣城都是重建的,前一座就在地底下埋着。

黃河的不馴,逼得當今世人不得不精研水利,所以連皇帝都能隨口說出個一二三來。生死攸關,此事也不足爲奇。

所以具體施工,韓岡並無意插手。他提出的僅僅是思路。以自己的水利知識,對比起如今的水利工程學的水平,韓岡並不認爲在技術上,他有什麼能指點人的地方。韓岡也見識過汴河靠近京城的一段,堤壩、水閘、橋樑,任何一處都閃爍着能工巧匠們的智慧。韓岡並不認爲自己能勝過他們,而想必他們也能給自己帶來驚喜。

在工地上,大批的木滑輪組已經用在了夯土的木樁上,省了不少人工。而運土上堤費時費工,韓岡張榜懸賞,前兩天就有人來獻了一架修堤飛土梯【注1】,可以將泥土通過滑輪和繩索很容易地運上堤去。工程的進度能如此之快,除了韓岡在管理上的功勞,也有簡易機械大量使用的原因在。

而且方興、魏平真,這等幕僚在政務處理上的手段以及見識,都要強於一般的官員。而稍遜一籌的王旁和遊醇也逐漸歷練出來,加上手下的官吏聽命得力,做起事來也是得心應手。

上下一心,反對之聲幾希,雖然忙着,韓岡的心情還是很不錯:“明早我要去胙城縣看一下那裡的流民安置情況。鄭俠就要仲元你費心了,明日早點送其出境了事。”

王旁苦笑着點點頭,以韓岡如今在白馬縣受到的尊敬,鄭俠就算在驛館中都待不安生,自家等會兒回城後,也還要去驛館一趟。如果鄭俠受到折辱,對韓岡的名聲也不太好。

次日清晨,天剛矇矇亮,韓岡就帶着一隊人馬準備前往胙城縣視察。

一片蹄聲向着西門而去,忽然前方几匹馬伴着一輛車,從城西門處的驛館轉出來。幾匹馬上,唯一的一名官員韓岡並不認識,可就算是用鼻子猜,也能猜得出來究竟是誰。

竟然是鄭俠!

隔着十幾步的距離,兩人都發現了對方。

差不多是相看兩厭憎,韓岡無意上前,而鄭俠更不會上來相見。韓岡遙遙地拱了拱手,就見鄭俠轉開視線,不顧而去。

韓岡搖頭一笑,也全然不放在心上,一鞭望空輕揮,向着初啓的城門行去。

注1:就在熙寧九年,神宗重修東京城。內臣黃懷信等獻修城飛土車、運土車,“並創機輪發土……所省者十之三。”

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六)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二)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二)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八)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九)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八)第七章 君臣(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四)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一)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五)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