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

“看着天子模樣,怕是就在等着韓玉昆的好消息。鐵船啊,試問木舟如何能抵擋?當能橫行水上!”

案上的御酒清澈如水,將天上的一輪圓月和馮京得意的笑臉,一齊映在杯中。這是難得的一箭雙鵰的機會。御酒綿香,後勁十足,馮京此時正醉意上涌。

韓岡初來乍到,在軍器監中孤立無助。看到鐵船彩燈,就算想放把火說成是意外,也找不到人去聽命行事——已經壞了一次,上元節前的兩天,不知多少人日夜守着。想到韓岡只能在旁邊乾着急,看着彩燈被拖到宣德門,馮京便忍不住心中的快意。

上首的韓絳低頭看着酒杯:“韓岡素來穩重,不意今次行事如此輕佻。真不知是誰教出來的。”

韓絳似是意有所指,馮京卻不會承認,讓他去猜好了:“韓玉昆要光大關學門牆,傳播格物之說。將寶全都壓在了鐵船上,雖然的確急躁了些。但年輕人,心急也是難免的。”

韓絳哼了一聲,不再言語。

王珪則笑道,“心急也無妨,只要能見功就好。”

馮京哈哈笑道:“以韓岡的品性,向來是有的放矢,想必已經胸有成竹了,倒也不必爲他擔心。”

呂惠卿聽着,暗自一嘆,都是明眼人,都在懷疑甚至確定是馮京做了手腳。其實這也是因爲馮京今夜爲了釘死韓岡的罪名而說的那些話,讓他無法隱瞞自己的動作。

馮京是有恃無恐,不管怎麼說,他都是沒有罪過的。難道還能爲軍器監的燈山立案不成?

韓岡除非能儘快拿出鐵船,否則身上的污名已經洗不掉了,即便知道馮京下的手又如何?而他呂惠卿即便想自證清白,也沒有辦法,誰讓他是前任的判軍器監,任誰都會懷疑其中有他一份功勞。

鐵船造不出來,至少幾年內絕不可能。不論韓岡是承認還是否定,都會壞了名聲,失去天子的信重。沒了這兩樣,要將他趕出京城,再容易不過。

“韓岡畢竟是太心急了。”

正如韓絳方纔所說,韓岡還沒有造出鐵船,就已經爲了宣揚格物之說,先行寫下《浮力追源》,在天下傳得沸沸揚揚。不論誰看了那本書,都會覺得韓岡去軍器監就是爲了打造鐵船。

但這個做法其實是個輕佻之舉——更是自取其辱。只要輕輕在後一推,將此事給定下來。一旦韓岡不能儘快造出鐵船,看着他不順眼的士林中人,可不會留絲毫口德。

“自找的!”

可呂惠卿覺得自己被捲進來卻是無妄之災。

兩相兩參,呂惠卿排名最後。資歷比不過王珪,地位比不過韓、馮,但在中書中,他的發言權還是最大的。不過這一次,他真的是被馮京害苦了。

深深地盯了馮京一眼,這筆賬,呂惠卿他是記下了。

至於韓岡,呂惠卿倒也管不了了,只能送他四個字——自食其果。不論是苦的,還是甜的,都是韓岡他自己種下的。

……

今天是上元節,不過韓家僅僅是擺酒置宴,自家人在一次聚着,並沒有出去賞燈。韓岡在御街上應過卯,也就直接轉回來,不湊那個熱鬧。

越是熱鬧的節日,京城中就越亂。尤其是拐賣人口的人販子,這時候最是猖獗,而且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富貴人家的兒女。身上的飾物還有本人,都能賣上高價。每年都有聽說哪家官員的子女被拐走的消息。韓岡就是準備等到正月十八,稍顯清靜的時候再一起出去觀燈。

“人無害虎意,虎有傷人心。退也退了,讓也讓了。怎麼都沒想到,呂吉甫竟然還是忍不住跳了出來。”韓岡輕拍桌案,和着樂曲的節拍。住在街對面的天章閣陳侍制,請了一隊樂班來家,絲竹之聲繚繞於周圍的街巷之中。

與韓岡在家中後院中對飲的馮從義輕聲問道:“當真是呂參政?”

韓岡沉默了一瞬間。當時看到曾孝寬慌亂的樣子,讓他也不能確認。不過呂惠卿的嫌疑也的確最大,白彰是誰的人,軍器監中哪個不知道?只是韓岡並不在乎究竟是誰主使,已經是贏家了,何必在乎自作聰明的輸家是誰?

“不過這手段倒是出人意表,讓人歎爲觀止。”韓岡幾天來,一直都爲這逼他上烤架的手段拍案叫絕,“燈山壞了一次後,加急趕工了六天才打造出了新彩燈,趕在上元燈會的前兩天才看到。拆又不能拆,改又不及改,只剩兩天的時間,做什麼都來不及了……上元燈會,熱鬧的是觀燈,不是造燈。哪家監司的主官都不會將彩燈放在心上,全都是丟給下面人來負責。這還真是鑽了個空子,防不勝防啊。”

馮從義悠然長嘆:“可惜就要回關西,看不到呂參政偷雞不成蝕把米的表情了。”

嘆過,又呵呵地笑了起來。天下聞名的俊才,又是執政一級的高官,卻是機關算盡也奈何不了他的表兄,馮從義當然想笑。

只可惜馮從義他是順豐行的大掌櫃,不能離開關西太久,過了正月十五就要回去了。不過在此之前,韓岡讓他安排在城西倉庫的那組人,已經給安頓下來了,物資也準備充足。只要汴口還沒開,那一片以布商爲主的倉庫就足夠清靜。

韓岡摩挲着酒杯上的紋路,擡頭望月:“就等着能載人的飛船出來了,眼下的只能算是玩具。”

“兩隻雞果然還是太輕了點。”聽了韓岡的說話,馮從義忍不住又笑了起來。笑了幾聲,又惋惜地說着,“若是飛起來的時間再長一點就好了。”

僅僅是載重加起來不到十斤的實驗性熱氣球,在過年的那幾天,已經給造了出來。的確離了地,不過用一根繩子拴牢了,並沒有飛高。這個熱氣球有着極爲簡單的結構,就是氣囊和裝着雞的竹籃。氣囊是綢子裡面糊了紙,被一張漁網罩着,漁網下面拴着只竹籃。甚至連加熱都是在地面上,等熱氣冷了就落回了地面,漂浮的時間總共也只有一刻鐘的時間。

可韓岡已經很滿意了:“不要貪心。能飛起來就是成功。”

馮從義點着頭附和道:“表哥說的是,別的都是假的,只有飛船飛起來纔是。”

“其實名分也很重要。我已經將他們幾個都暫時轉入了軍器監中,只要飛船造出來,就是軍器監的功勞,不至於惹人閒話。”

韓岡雖然新上任的判軍器監,但要把幾個親信安插進監中也不是什麼難事,更是在情理之中。哪位官員上任,身邊不帶幾個得力的人手?而且韓岡還不是以權謀私的搶佔重要的職位,或是一些油水豐厚的差事,僅僅是給了個吏員的身份,年後半個月都沒有到任,這就更是不會惹起軍器監內部的反對,甚至是注意。

在正月的一輪滿月的照耀下,韓岡和表弟一起喝着熱酒,有一句沒一句地聊着天。成功就在眼前,心情也便放鬆得很。內間,兩人的妻妾也在一起聊着天,歡聲笑語不時地從簾中傳出來。

只是到了二更天的時候,門外突然有了動靜,先是一陣嘈雜的馬蹄聲,而後急促的敲門聲從大門外傳到了後院之中。連着女眷都驚動了,紛紛從內間出來。王旖驚疑不定地問着韓岡,“究竟出了何事?”

開門請了來人進來,卻是韓岡的老熟人藍元震。

尖着嗓子,皇城司同提舉兼御藥院都知的藍元震傳達趙頊的口諭:“聖上口諭,着起居舍人、判軍器監兼直龍圖閣韓岡,即刻入宮覲見。”

韓岡領旨行禮後,早已有了經驗的韓家家人,便給藍元震和隨行之人送上了應有的謝禮。

藍元震謝了韓岡的禮,上前半步,小聲道:“看到軍器監今年擺出來的燈船,官家欣喜不已。馮相公和王、呂二參政,都奏稟官家,召舍人入宮相問。”

“原來如此,多謝都知。”韓岡會意點頭,臉上沒有半分異樣,“還請都知少待,且等韓岡更衣。”

向藍元震告了罪後,韓岡走進房中。

馮從義臉色惶急:“怎麼來得這麼快?表哥,要是在君前坐實了要造鐵船,就算之後造出了飛船,也會有麻煩的。”

“放心,我不會就此應承。而鐵船也不是完全是幌子。凡事若是沒有後手,當軸諸公最差也不過是降職遠調而已。而我,恐怕早就死在秦州的山中成了道邊枯骨。論到做事,我可比馮相公和王、呂二參政用心得多。”

“當真?!”

馮從義還是很慌。從韓岡的話中,他已經知道對手是誰了。雖然韓岡信心十足,但對手畢竟是一相兩參,而韓絳的態度也曖昧不明。在政事堂中,韓岡已是舉目皆敵!

“縱爲宰執又如何?他們的眼界實在太小了,爭來爭去又有何意義?”換了硃色官袍,佩了銀魚袋,韓岡舉步舒緩地走出來:“以爲我韓岡僅僅是爲了功名二字,纔來軍器監的嗎?”他冷笑一聲,“李義山【李商隱】的兩句詩,送給朝堂諸公卻是正合適!”

“什麼?”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三)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十)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一)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二)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四)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一十四章 廟堂(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一)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