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

bookmark

蘇緘聽得目瞪口呆,京城人的想法當真是讓人捉摸不透,這打招牌的方法,虧他們想得出來。

蘇頌嘖嘖嘆了幾聲,又道,“飛船不好在船上生火,不然就會太重。但熱氣球容易,本來就是跟孔明燈一樣,裡面裝了油、點了火,帶條綢緞上天,能在空中懸上一兩個時辰。若是到了夜間,氣球中的燈火映出來,就宛如天上燈市。”

蘇緘聽得悠然神往,連聲感嘆。他的孫女兒則是趴在車窗上,一直在擡頭看着天上隨風輕舞的氣球。

一路到了驛館門口,蘇頌和蘇緘前後下了車。他們在驛館中留個姓名,就能去蘇頌府上住下了。

只是甫下車,就見到一名內侍在驛館門前守着。

那名內侍顯然是認識蘇頌,見了人便雙眼一亮,立刻小跑着過來。並沒有照規矩行禮,而是在蘇緘蘇頌二叔侄挺直了腰,高聲問道:“可是邕州知州兼廣西鈐轄、皇城使蘇緘?”

一聽問話中的稱呼,蘇頌蘇緘便知這名內侍必然身負皇命。

蘇緘上前一步:“正是蘇緘。”

“奉天子口諭,詔蘇緘抵京後即刻入宮覲見。”

蘇緘也不驚訝,從今年年初開始,交趾國中的小動作便越來越多。單是他呈上去的奏摺,就差不多有十幾份,都是提醒天子,要加強戒備,並且請求天子下詔,讓廣西經略、同時也是桂州知州的劉彝不要再做蠢事。對於那個南方小國,朝中提防得很厲害,天子也十分關心。蘇緘三年四詣闕,每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消磨在路上。

他就在驛館大門處行過禮:“臣遵旨。”

起身後,蘇緘低頭看了看身上的衣服,對內侍道:“黃門權且少待,等蘇頌沐浴更衣後,便去宮中覲見。”

衣冠不具,身體不淨,當然不能見天子,這是大不敬。雖然口諭中有着“即刻”二字,卻也不是急在這個地方。傳過口諭,內侍的態度變得謙卑起來:“皇城請便,小人就在門口候着。”

蘇頌正要送着蘇緘入內,但內侍這時又轉過來對着他道:“蘇學士,陛下也有口諭,詔你入宮備諮詢。”頓了一下,低聲道:“是軍器監裡的事。”

蘇頌點了點頭,示意自己也聽明白了。招來一名元隨,吩咐他快點回府去取公服來。轉身對着驚訝的蘇緘一笑:“這樣比回去換衣要快上一點。”

叔侄二人一起往驛館中走。聽到了外面的動靜,被驚動的驛丞忙迎了出來。點頭哈腰的爲兩人——主要還是蘇頌這位集賢院學士——準備下了更換衣袍的房間。

蘇緘方纔聽到了內侍對蘇頌的傳話,心中藏了幾分詫異。方纔在車上,他聽說了蘇頌即將調任應天府,也就是南京【今商丘】,與軍器監根本沒有干係。等着身邊沒了外人,他便問道:“前面子容你不是說要去南京應天府嗎?怎麼又跟軍器監裡有了瓜葛。”

“是爲了水輪機。”蘇頌苦笑了一下,“侄兒治學不精,一向心有旁騖,學得東西駁雜了一些,也不知什麼時候傳出了個博學的名頭。弄得連朝廷要造器物都問到了侄兒的頭上。”

“水輪機?”蘇緘哈哈笑道:“難怪要問你。機械上的事,問別人都不如問子容你了。”

蘇緘很快就換好了衣袍,而蘇頌遣回家中的元隨也很快帶着他的一身穿戴回來了。各着朱紫,蘇氏叔侄便在內侍的引領下,上馬前往宮中。

一路進了宮中,天子正在殿中議事。蘇緘、蘇頌就被領到崇政殿外的閣門中等候傳喚。兩人剛到,正好就見到一人從前面的迴廊轉過去。是一個很年輕的官員,身材高大挺拔,穿着朱袍,腰懸魚袋。

蘇緘看得驚訝無比:“怎麼宗室都能這時辰上崇政殿?”

“不是宗室,他就是軍器監的韓岡!”蘇頌笑了一笑,“才二十三,就已經賜了五品服色,正七品的起居舍人了。也難怪二十六叔你會誤會。”

“哦……他就是韓玉昆啊!”蘇緘略略拉長的語調中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從心底裡爲着韓岡的年輕而驚歎不已。

自己在官場混跡四十年,同樣也是進士,如今卻落得轉爲武職,而且還僅是個正七品的皇城使,還不知哪年能熬上橫班。不過蘇緘倒也沒有什麼嫉妒之心,到了他這把年紀,少年時爭強好勝的心情早就沒了,一切早就看開了。等做完這一任,看看交趾人老實下來,就上表致仕,回老家養老好了。

蘇頌仔細看着蘇緘的臉色,見他對韓岡沒有多少芥蒂:“二十六叔你若在交趾之事上有什麼想法,如果正途不行,可以問一問,他如今在天子面前能說得上話的。”

蘇緘聽着蘇頌的口氣,似乎跟韓岡有幾分熟悉:“子容,你與韓岡很熟嗎?”

“水輪機的事還是韓岡先提起來的,就是爲了能帶動鍛錘。而軍器監新造的幾具鍛錘,天子也讓侄兒來評鑑過。這月來跟他在崇政殿中見過幾次,前兩天,韓岡還來拜訪過侄兒。”

“子容……韓岡爲人如何?”蘇緘問着蘇頌,微沉的語氣,似是有着些想法。

“爲人也算是正直,至少是不忘本,舉薦其師張載不遺餘力。”

天地君親師,尊師往往能與忠孝並提,韓岡一直以來不惜與王安石反目,都要推薦張載和氣學的作爲,其實爲他博得不少讚譽。蘇頌也是因爲此事,而對韓岡有所讚譽。

“而且聞一知十,才智高絕,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大才。前些天與他見面的時候,說起了算學上的一些事。想不到他在算學上,也有着別出一番心裁的見解。”

蘇緘吃驚不小:“他才二十多歲吧,就連算學就精通了?”

蘇頌搖搖頭:“算不上很精通,但他簡化了九章算經中的一些算法,本於‘天元術’【注1】,卻更爲完備。這套簡化算法,可以推而廣之,就像出去砍柴,手上多了一把好斧子。說真的,能想出這套算法,韓岡的確是高人一等,可惜使用不當,未有深究,完全是明珠暗投啊……若是使用得宜,九章算經可就要大改了。”

蘇緘對算學一竅不通,九章算經都沒怎麼看過。蘇頌這個侄兒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聞名朝中,在算學和機械上是數得着的人物。看他說話時驚歎連連,儘管之中也有微詞,但也可見韓岡的確得到了蘇頌真心地認同。

蘇頌見者蘇緘若有所思,便問道:“不知二十六叔今日廷對有什麼打算?”

蘇緘也不瞞他:“桂州劉彝禁絕與交趾的交易往來,這點絕不可行,這等於是將邊地所有的部族都推到交趾那邊去。但整頓武備,還是該做的,已經不能再拖了。”

“桂州不是已經在練兵了嗎?”蘇頌奇怪地問着。

“練得應該是漢兵,而不該是溪洞土兵!”蘇緘狠狠說了兩句,轉過話鋒,“軍器監的板甲還有神臂弓,最好都能下發一批到邕州的武庫中來,在廣西,只有漢兵才最爲可信,只可惜現在的廣西軍是軍令弛廢,兵甲不精,不堪一戰。前後兩任經略,都只想着靠土兵來作戰。”

兩人正在說話,一名內侍過來通知,讓他們去崇政殿外排隊。蘇緘蘇頌都有些驚訝,他們覲見天子不是爲了一件事,怎麼一起得了通知。不過也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起身隨了內侍往崇政殿去,遠遠地就見着韓岡立於殿門口等候傳喚。

一見蘇頌,韓岡就過來先行致禮。蘇頌是慶曆二年的進士,論輩分與王安石一代,韓岡也不敢失禮:“韓岡見過學士。”

蘇頌拱手回禮,聽着殿中似乎有爭執聲,他有些納悶,“怎麼回事?”

“原本該出來的,門都開了,但不知怎麼的又爭起來了。”韓岡嘆着氣,視線一轉,轉到了蘇緘的身上。

蘇頌爲之介紹:“此乃家叔,現任邕州知州。”

“邕州?”韓岡一望蘇緘,便又與他互相行禮。

等到重新立定,蘇頌低聲問道:“今日玉昆上殿,可是爲了板甲局中事?”

韓岡點頭而笑:“板甲局粗有雛形,一個半月的時間,已經打造板甲整兩千套。”

而且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板甲局中各個作坊已經磨合習慣,正是全速開工的時候。興國坊內,板甲局所在的那片區域日夜煙火不絕,叮叮噹噹的敲打聲從來都沒有斷過。差不多快要到達一天三百件的第一期預定目標上。

“能不能給邕州下撥一批板甲?”蘇緘在南方久了,說話做事一向很直率。

韓岡頓時面現難色,這不歸他管啊,“此事得請於東西二府。不過據韓岡所知,板甲一旦下撥,當會以京營和陝西爲先,河東河北次之。”

廣西的禁軍纔多少?南方諸路的禁軍人數,加起來還不到北方的十分之一。

天下禁軍,三分在京中,三分在關西,河北加河東也佔了三分,剩下的一分,就是零散的分佈在南方各路。而且這些禁軍,說起打仗只能搖頭,論起吃空餉,則是一個勝過一個。怎麼都輪不到。

至少在北方禁軍換裝之前,南方是沒有半點機會的,就連韓岡都無法控制。不過對於蘇頌,韓岡最近正想結好於他,面子不能駁,“這樣吧,韓岡可以在監中設法擠出一批神臂弓來,只要經過中書批覆,就直接給邕州發過去,不會耽擱。”

蘇緘聽得大喜,他求得就是此事。閻王好過小鬼難纏,許多時候就算打通了高層,下面也會給添亂。要說服天子容易,讓中書宰輔點頭也不難,但讓下面的監司做事麻利點,可是千難萬難。眼下有韓岡的承諾,就可以放下一半的心了——至少蘇頌也說了,韓岡的人品不差,不至於會不守信諾。

幾人在殿外又等了一陣,始終不見殿門打開,只聽着殿中的爭論聲越來越大,就是離着殿門遠了聽不清楚,蘇緘很有些納悶:“裡面究竟在說些什麼?”

韓岡輕輕搖頭,神色中有幾分不以爲然,輕聲道:“是李逢謀反案!”

注1:天元術,是中國古代利用未知數列方程的一般方法,與現在代數學中列方程的方法基本一致,只是寫法不同。其起源大約就是在熙寧年間。

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八)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風(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五)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七)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五)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八)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三)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下)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九章 君臣(下)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一)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下)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上)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